据存储于存储卡22中的构成。
[0045]测定数据用存储器36是可改写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是用于存储生物体信息的测定结果的存储介质。作为该测定数据用存储器36,除可采用闪存之外,还可以采用铁电体存储器(FeRAM)、磁阻存储器(MRAM)等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另外,也可以采用将测定数据存储于存储卡22中的构成。
[0046]触摸屏控制器IC38是实现用于使触摸屏16显示图像的驱动器功能、并实现用于实现触摸输入的功能的1C。可以与触摸屏16—起适当利用现有技术而实现。
[0047]传感器组件控制器40具有掌管传感器组件50的测定光照射功能以及测定光透过受检者2的生物体组织的光(透过光)、从其反射的光(反射光)的受光功能的1C、电路。该传感器组件控制器40包括:发光控制部42,由对传感器组件50所具备的多个发光元件(随着通电而发出测定光的元件)进行单独的发光控制的1C、电路构成;以及受光控制部44,由控制传感器组件50所具备的多个受光元件(发出与所接收到的光量相对应的电信号的元件)的受光的1C、电路构成。
[0048]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组件控制器40也可以由多个1C构成。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相当于发光控制部42的1C、电路以及相当于受光控制部44的1C、电路分别为另外的1C的构成。或者,也可以采用通过CPU32实现一部分这些功能的构成。
[0049]图2是示出传感器组件50的构成例的图,图2的⑴是形成在图1所示的里面侧露出的测定区域A13的传感器组件50的主视图,图2的(2)是传感器组件50的截面图。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容易理解,有意地放大示出了发光元件52、受光元件54。而且,尺寸、纵横比等也不限定于此,可以适当设定。
[0050]传感器组件50是将多个发光元件52排列为平面状的层和多个受光元件54排列为平面状的层层叠而构成的器件。换而言之,是光源内置型图像传感器,是实现测定光的照射以及受光两个功能的传感器阵列。传感器组件50也可以与传感器组件控制器40构成为一体。
[0051]发光元件52是照射测定光的照射部,例如可利用LED (Light Emitting D1de: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1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来实现。如果是测定后面叙述的血糖值作为生物体信息时,形成为可发出包含具有皮下透过性的接近可见光区域的近红外光的光的元件较好。
[0052]受光元件54是接收测定光的透过光、反射光并输出与受光量相应的电信号的拍摄元件。例如,可由 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親合器件)、CMOS (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半导体元件实现。一个受光元件54包括接收RGB各波长成分的多个元件。
[0053]并且,传感器组件50通过从基底侧(图2的(2)中的背面侧。图1中的主体壳体12的表侧)起依次层叠以下各层而配备有这些层:
[0054]1)受光层51,其中,多个受光元件54排列为平面状及格子状;
[0055]2)遮光层53,选择性地屏蔽朝向各受光元件54的光以外的光;
[0056]3)分光层55,选择性地使近红外光透过;
[0057]4)发光层57,位于相邻的受光元件54之间的、不阻碍包括透过生物体组织的光和/或从生物体组织反射的光的光到达受光元件54时的光路的位置,其中,多个发光元件52排列为平面状及格子状。
[0058]受光层51的受光元件54配置成像素在Xs-Ys直角坐标系中可识别的矩阵状,传感器组件50发挥与现有的图像传感器同样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受光元件54的形状、大小、配置图案可以适当设定。
[0059]当从正面(主体壳体12的里面侧)观察传感器组件50时,发光层57的发光元件52在邻近的受光元件54的角部的对接部各配置有一个。更具体而言,在四个受光元件54的角部的对接部配置有一个发光元件52,发光元件52整体上配置成在与受光元件54相同的Xs-Ys直角坐标系中可识别的矩阵状。传感器组件50具有使发光元件52选择性地发光的驱动机构,例如可以与液晶面板显示器的有源矩阵方式同样地驱动控制发光元件52。
[0060]对于具有这样的叠层构造的传感器组件50的制作,可适当应用用于现有的图像传感器、OLED显示器的制造的半导体精细加工技术。
[0061]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元件52的大小和配置间隔、受光元件54的大小和配置间隔等可适当设定。例如,配置间隔优选为1 μ m?500 μ m,从兼顾制造成本与测定精度出发,例如也可以是50 μπι?200 μπι左右。而且,出于缩小从发光元件52照射的测定光的照射范围、偏光的目的、或者出于将包括透过生物体组织的光和/或从生物体组织反射的光的光确实地聚集于受光元件54的目的,也可以在传感器组件50进一步地设置具有光学元件的聚光层。而且,也可以适当设置防止表面损伤的保护层等。而且,不限于发光元件52和受光元件54层叠的构成,发光元件52和受光元件54也可以采用并排设置的构成。
[0062]概要
[0063]图3是说明在生物体组织内的光的传播的图,其示出了沿着受检者2的与测定区域Α13接触的部分(佩戴部位)的深度方向的截面。如图3所示,从传感器组件50中某发光元件52照射的光自皮肤面进入生物体组织内并扩散反射,其中一部分到达某受光元件54。该光的传播路径呈所谓的香蕉形状(被两段弧夹着而成的区域),在大致中央附近,深度方向的宽度最宽。传播路径的深度(可到达的深度)D随着发光元件52与受光元件54的间隔W越小而越浅,间隔W越大则越深。
[0064]并且,在这样地被受光元件54所接收的光(接收光)中,在于生物体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中通过了血液的光、即到达血管7而被血管7中流动的血液反射、吸收或者透过了血液的光反映了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所谓的“血糖值”)、氧饱和度等生物体信息。因而,通过选择适合检测测定区域Α13的皮下血管位置并接收通过了血液的光的测定用的发光元件(测定用发光元件)52及受光元件(测定用受光元件)54,并控制测定光的照射及受光,从而可以从受光结果获得生物体信息。
[0065]在生物体信息的测定时,生物体信息取得装置10用带14固定,使在主体壳体12的里面侧露出的传感器组件50的测定区域Α13紧贴在受检者2的皮肤上。通过使传感器组件50紧贴在皮肤上,能够抑制测定光在皮肤面反射、在皮肤面附近的组织散射等降低测定精度的主因。
[0066]当将生物体信息取得装置10安装于受检者2的身体并操作操作开关18而接通电源时,以规定的拍摄帧速率(例如30帧/秒)对测定区域Α13的皮下生物体组织(皮下组织)进行拍摄,在触摸屏16上以与拍摄帧速率相同的显示帧速率实时地动画显示生物体图像。实时是指,包含信号处理所需程度的时间延迟在内,从传感器组件50对生物体图像进行拍摄开始至在触摸屏16进行显示为止的延迟时间约为1秒左右或者不到1秒。
[0067]本实施方式中,在测定之前为了检测存在于测定区域Α13的皮下的血管位置并指定血管而生成生物体图像。而且,在触摸屏16实时地动画显示生物体图像是为了使受检者
2、医师等生物体信息取得装置10的使用者能够把握在生物体信息取得装置10的佩戴部位(即测定区域Α13的皮下)是否存在血管。该生物体图像的生成步骤例如可以与现有的静脉认证技术中的静脉图案(静脈/《夕一 > )检测同样地进行,首先,使传感器组件50所具备的发光元件52 —起发光,将佩戴部位的整个区域作为拍摄范围而照射测定光。然后,使用所有的受光元件54来接收(拍摄)包括透过测定区域Α13的皮下组织的光和/或从其反射的光的光而生成生物体图像。以规定的拍摄帧速率反复进行上述内容。
[0068]这样生成(拍摄)的生物体图像是分别与传感器组件50的受光元件54相对应的像素的亮度(辉度)数据的集合,作为与传感器组件50的像素坐标相同的Xs-Ys直角坐标系的二维图像而得到。血管因在内部流动的血液的影响,比血管之外的生物体组织部分(以下称为「非血管部」。)更容易吸收近红外光。因此,血管的亮度比非血管部更低更暗。因而,通过提取生物体图像中亮度变低的部位,可以每个像素地识别拍摄到了血管还是拍摄到了非血管部,换而言之,可识别在各受光元件54之下是否存在血管。
[0069]图4是示意性示出生物体图像的图。在图4的例子中,带有阴影线的带状的部位表示血管7,白色的部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