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肠道应激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798520阅读:来源:国知局
热,寒热往 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 气,推陈致新。"《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 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枳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 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 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 《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 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0016] 元胡: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 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开宝本草》,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 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元胡有"活血,理气, 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现 代药理研究经动物实验证明,紫堇碱、四氢巴马亭有镇痛作用,四氢巴马亭镇痛指数较高。 四氢巴马亭对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的电活动都能抑制,尤以皮层运动区较为敏感。去氢紫堇 碱能保护大鼠因饥饿或注射可的松和利血平等所产生的实验性胃溃疡,减少胃液分泌,降 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量。
[0017]乌梅:酸、湿,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湿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 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本草经疏》:梅实,即今之乌梅也,最酸。《经》曰:热伤气,邪 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 烦满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肠虚脱也;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敛虚火,化津 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因湿气浸于经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 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机关通利而前证除矣。
[0018]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 咳,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神农本草经》将麦冬列为养阴润肺 的上品,言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本草分经》称麦冬"甘、微苦,微寒。润肺清心、泻热生 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 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中医认为,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 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麦冬主要含沿阶草苷、留体皂苷、生物碱、 谷甾醇、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抗疲劳、清除自由基、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以及降血 糖的作用。另外,麦冬有镇静、催眠、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肿瘤等作用,尤其对增进老 年人健康具有多方面功效。
[0019] 此外,麦冬还有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友处 方中的常用品。麦冬可代茶饮。取适量麦冬,开水浸泡,每天多服几次,能有效缓解口干渴的 症状。部分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因此饮用麦冬水时,可搭配一点党参,更能起到补气的作 用。
[0020]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调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 痛,腕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本经》:心腹 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 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 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 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癭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0021] 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 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本草经疏》:豆蔻,辛能破滞,香 能入脾,温热能祛寒燥湿,故主温中及寒客中焦、心腹痛、中寒呕吐也。脾开窍于口,脾家有 积滞,则瘀而为热,故发口臭,醒脾导滞,则口气不臭矣。辛散温行,故下气。寒客中焦,饮食 不消,气因闭滞则霍乱。又散一切冷气、消酒毒者,亦燥湿破滞、行气健脾开胃之功也。产闽 之建宁者,气芳烈,类白豆蔻,善散冷气,疗胃脘痛,理中焦。产滇、贵、南粵者,气猛而浊,俗 呼草果者是也,善破瘴疠,消谷食,及一切宿食停滞作胀闷及痛。《本草求真》:草豆蔻,辛热 香散,功与肉蔻相似,但此辛热燥湿除寒,性兼有涩,不似肉蔻涩性居多,能止大肠滑脱不休 也。又功与草果相同,但此止逐风寒客在胃口之上,症见当心疼痛,不似草果辛热浮散,专治 瘴疠寒疟也。故凡湿郁成病,而见胃脘作疼,服之最为有效。若使郁热内成,及阴虚血燥者, 服之为大忌耳。
[0022] 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 癖,乳痈,食积腹痛,腕腹胀痛。《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本草纲目》:治胸 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
[0023]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 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本草正》: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 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袪惊痫,厚肠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 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 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 也。
[0024] 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 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本草纲目》: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 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 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僻下痢, 生者尤良。
[0025]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 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 物毒性、烈性;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 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0027]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肠道应激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份:黄 苗3重量份、白术8重量份、防风3重量份、白苟8重量份、柴胡3重量份、枳壳3重量份、元胡3重 量份、乌梅1重量份、麦冬3重量份、丹参3重量份、豆蔻1重量份、青皮1重量份、茯苳1重量份、 干姜1重量份、甘草1重量份。
[0028]上述治疗肠道应激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按处方称取各药,取乌梅、豆蔻、干姜粉碎成粗粉,加入5倍重量份的水,浸泡2小时, 蒸馏提取挥发油,制成包合物,药渣备用; (2) 取丹参、麦冬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小时后, 缓缓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及药渣备用; (3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