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医学影像学诊断的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头颈部便携式立体定向框架,用于PET、CT及MR图像融合,可替代PET/CT、PET/MR 一体机的主要功能。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代医学、放射学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基于不同成像原理的医学影像层出不穷。到目前为止医学影像学成像模式可分为解剖结构成像及功能代谢成像两大类。其中,CT、MR能反映人体的解剖结构信息,可以进行三维成像。CT扫描速率快、空间分辨率高且对刚体(骨、关节等)病灶成像清晰,但对软组织(血管、神经、前列腺、关节囊等)病灶的显像不如MR ;MR具有较高的组织结构分辨率,无辐射且可进行多序列成像,但对骨组织成像效果较差。PET属于功能成像,可以反映人体组织细胞的功能变化和活体分子水平的变化,从而能发现早期癌变、成功的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同时给出恶性肿瘤的最大边界,属于功能成像,但其分辨率和信噪比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诊断要求。PET、CT及MR有着明显的互补优势且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和指导疾病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将PET、CT及MR图像进行融合,就可以将同层面、不同检查方法的直观图像进行对比,同时显示各自的影像结果,为医生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诊断依据,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多模态图像的配准融合趋于自动化、精确化。基于立体定位框架的外部特征法具有任何非侵入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图像配准精度,且定位简单,较准确,成像后可以全自动进行配准,对位参数易于计算,不需复杂的优化算法。此法作为一种主要的配准融合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部。
[0003]目前,由于不同成像模式的图像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如研宄部位空间位置的变化、噪声影响不同、成像参数不同等,医学图像配准融合依然存在大量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现有的PET/CT机、PET/MRI机价格昂贵,大多医院无此配置,虽可实现PET、CT、MRI检测,但仍无法做到精确定位扫描,从而得到同一层面的检测结果;即使得行到了同一层面的检测结果,两幅不同的图像进行简单的重叠对比,也不可能得出相应的结论;且现有的图像融合方式并不能实现任意品牌、型号的PET、CT或MR机的图像配准融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头颈部医学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借助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棒,在图像融合中使得两种影像检查图像可以精确地重叠到相同的层面,从而使PET扫描图像、CT扫描图像和MR扫描图像融合得以实现,使现有的影像学检查发挥更大的作用。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该便携式立体定向框架包括由前板和两个翼板构成的U字型弯板,所述U字型弯板的两个翼板上均分别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的走向与所述翼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滑块的一端插在所述导向滑槽中,所述滑块与翼板之间采用顶紧螺栓固定,所述滑块的另一端和所述前板上均分别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设有尖头顶丝,所述尖头顶丝的旋进使尖头顶丝自U字型弯板的外侧顶向内侧;u字型弯板的外侧面上至少设有三条卡槽,所有卡槽中至少有两条卡槽是相互倾斜的,所述卡槽中设有定位棒,所述定位棒由空心管和堵头构成,所述定位棒包括三套分别罐装有PET显像剂、CT显像剂和MR显像剂的定位棒,每套定位棒的数量与卡槽的数量相同,同时有一套定位棒固定在所述U字型弯板的外侧面上的卡槽中。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7]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立体定向框架安装和定位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可用于任意品牌、型号的PET、CT或MR机,实现了 PET/CT机、PET/MR机的主要功能,提升了单项设备的应用价值,且成本远低于现有的PET/CT机、PET/MR机。其检测结果能对头面部固定的解剖部位如颅内占位性病变、眼眶部肿瘤、腮腺及咽喉部病变及相同病变区域内同时显示PET、CT和MR扫描结果。整合后的图像比组成它的各个子图具有更优越的性能,综合整体信息大于各部分信息之和,即信息论中1+1>2的效果。它可更加精确、直观、全面地为医生提供头颈部病变性质、范围、形态等解剖结构变化及代谢功能等信息,提供单一影像检查难以发现或定位的疾病诊断信息,突出各自的检测优势和特点,为科研、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精确、直观的帮助。
[0008]利用本实用新型立体定位支架配合医学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上可用于帮助头颈部肿瘤、炎症、脑梗塞等相似疾病的相互鉴别;帮助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精确部位,明确毗邻关系;明确肿瘤增殖活跃地带、肿瘤细胞聚集地带和坏死地带,判断肿瘤临床分期;极大地提高临床诊断的效率和可靠性。更加合理地指导肿瘤外科治疗、放疗及伽马刀治疗等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助于评估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头颈部PET、CT与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头颈部PET、CT与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分解图;
[0011]图3是图2中所示U字型弯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
[0013]1-U字型弯板2、4_滑板3、5、9_尖头顶丝
[0014]6-卡槽7、8_顶紧螺栓10-定位棒
[0015]11-导向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包括U字型弯板I和两个滑板2和4,所述U字型弯板I由前板和两个翼板构成,所述U字型弯板I的两个翼板上均分别设有导向滑槽11,如图3所示,所述导向滑槽11的走向与所述翼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滑板2和4的一端插在两个翼板上设有的导向滑槽11中,所述滑板2和4可以沿所在导向滑槽11滑动,以满足不同颅型人的要求,每个滑板2和4与翼板之间分别采用顶紧螺栓7和8固定,所述滑板2和4的另一端和所述前板上均分别设有螺纹通孔,三个螺纹通孔内分别设有尖头顶丝3、5、9,三个尖头顶丝3、5、9的旋进使尖头顶丝3、5、9自U字型弯板I的外侧顶向其内侧,安装固定时,通过三个尖头顶丝3、5、9顶在颅脑上3个固定部位,从而带有两个滑板2和4的U字型弯板I固定于体外,并保持其整体的稳定性。
[0018]所述U字型弯板I的外侧面上至少设有三条卡槽6,所有卡槽6中至少有两条卡槽6是相互倾斜的,所述卡槽6中设有一定位棒10,即其中至少有两条定位棒10是按照相交布置的,将多条定位棒10相对错开布置,有利于为后续图像融合中图层的叠加提供准确的定位基准,因为,在图像处理中,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通过倾斜排列的至少三条定位棒,可以为不同层面图像提供定位基准,如图1所示,选择四条定位棒,可以提供四个点以确定一个平面,使得PET或CT或MR所得图像中的每层图像均拥有各自对应的四个点,以一种影像检查方法所得图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