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腔内血管重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99701阅读:来源:国知局
0°转向流入供血腔D的血液回合,因两者流向不同,降低两股血液在供血腔D内的相遇强度,可降低脑血管瘤室受到冲击的风险,有利于其治疗。而将远心支撑端A2和中间部之间设计为上述过渡形状后,从远心支撑端A2ft腔逆向流动的血液的转向角度比较小,有利于降低上述两股血液的相遇强度。
[0032]综上所述,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脑动脉瘤腔内血管重建装置设计为:中间部包括等径部C和分别位于所述等径部C两端的第一衔接部B1和第二衔接部B 2,第一衔接部81连接所述等径部C与近心支撑端A i,且其横截面积自靠近近心支撑端A1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第二衔接部B2连接等径部C和所述远心支撑端A 2,且所述第二衔接部B2的横截面积自靠近等径部C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上述设计为优选方案,更有利于非常大和巨大脑动脉瘤4的治疗。在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覆膜2覆盖在所述等径部C、所述第一衔接部B1以及所述近心支撑端A i与所述第一衔接部B i相连的端部。
[0033]对于脑动脉血管而言,它的直径不可能是均匀不变的,脑动脉瘤有可能长在血管较细的位置,也有可能长在较粗的位置,脑动脉瘤的开口长度也有长有短。因此会对介入治疗装置的直径和长度有设计要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脑动脉瘤腔内血管重建装置的近心支撑端A1和远心支撑端A 2的直径为3_6mm,有三种规格,分别是3mm、4.5mm>6mm ;等径部C的直径为2_4mm,也有三种规格,分别是2mm、3mm、4mm ;近心支撑端AjP所述远心支撑端A2的直径与所述等径部C的直径比为3:2。等径部C的长度为8-32mm,有五种规格,分别是8mm、14mm、20mm、26mm、32mm ;金属裸支架I的总长度为18_42mm,也有五种规格,分别是18mm、24mm、30mm、36mm、42mm ;金属裸支架I的总长度比等径部C的长度长10mm。将上述装置的尺寸设计为上述的长度与比例,目的是使其适用于所有脑动脉瘤的治疗。
[00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脑动脉瘤腔内血管重建装置中,覆膜2为高分子薄膜,厚度为0.01-0.1mmo金属裸支架I为自膨胀式支架,使用的材料可以为镲钛合金,支架的加工工艺可以是镍钛合金管激光切割、镍钛合金丝编织或焊接,后续进行热处理定型而成,支架热定型后为网状结构,支架的径向力可以通过调整切割镍钛管的厚度、编织用镍钛丝的直径来进行调节。支架的顺应性能可以通过调节支架的网状结构来进行优化。由于镍钛合金具有超弹性,因此所制备的支架具有很好的可压缩性能,能够将支架直径压小以进入较小的脑血管中,此外由于镍钛合金是一种形状记忆合金,当支架达到病灶部位时,能实现自膨胀释放至未受压缩前的形状,因此在选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脑动脉瘤腔内血管重建装置时,只需根据待治疗脑血管瘤的具体情况,选择长度直径合适的支架植入脑动脉血管即可,支架到达病灶部位后不再需要球囊扩张的步骤,操作方便。
[0035]如何判断上述装置是否到达病灶部位,就需要一定的参考物,目前,支架多采用示标来到达显影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脑动脉瘤腔内血管重建装置也包括多个示标3,覆膜2的两端均设置示标3,近心支撑端仏的自由端和所述远心支撑端A 2的自由端均设置所述示标3。上述不同位置的示标3,作用不同。上述自由端是指金属裸支架I的两端,在此示标3可起到标识支架在血管内位置和总长度的作用。覆膜2两端的示标3所起作用为确保非常大和巨大脑动脉瘤4的位置在位于整个支架的长度内的前提下,必须位于覆膜2覆盖的长度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非常大和巨大脑动脉瘤4不会受到从心脏流出的血液的直接冲击,才能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起治疗脑动脉瘤的功能。
[00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00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脑动脉瘤腔内血管重建装置,包括金属裸支架(I)和覆膜(2);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裸支架(I)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金属裸支架(I)的两端,且用于支撑脑动脉血管壁(5)的近心支撑端(A1)和远心支撑端(A2);以及设置在所述近心支撑端(A1)和所述远心支撑端(A2)之间,且用于与非常大和巨大脑动脉瘤(4)相对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的径向尺寸均小于所述近心支撑端(A1)和所述远心支撑端(A2)的径向尺寸,所述中间部用于与所述脑动脉血管壁(5)之间形成供血腔(D);所述覆膜(2)覆盖在所述近心支撑端(A1)和所述中间部的部分部位上,以隔离两者的内腔与所述供血腔(D),所述覆膜(2)靠近所述远心支撑端(A2)的一端与所述远心支撑端(A2)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非常大和巨大脑动脉瘤(4)与所述远心支撑端(A2)之间的间距,且所述覆膜(2)靠近所述远心支撑端(A2)的一端与所述远心支撑端(A2)之间所对应区域的内腔作为连通所述金属裸支架(I)的内腔和所述供血腔(D),以实现血液向所述供血腔⑶逆向流动的连接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动脉瘤腔内血管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包括等径部(C)和分别位于所述等径部(C)两端的第一衔接部(B1)和第二衔接部(B2),所述第一衔接部(B1)连接所述等径部(C)与所述近心支撑端(A1),且其横截面积自靠近所述近心支撑端(A1)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衔接部(B2)连接所述等径部(C)和所述远心支撑端(A2),且所述第二衔接部(B2)的横截面积自靠近所述等径部(C)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动脉瘤腔内血管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2)覆盖在所述等径部(C)、所述第一衔接部(B1)以及所述近心支撑端(A1)与所述第一衔接部(B1)相连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动脉瘤腔内血管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心支撑端(A1)和所述远心支撑端(A2)的直径为3-6_,所述等径部(C)的直径为2-4_,所述近心支撑端(A1)和所述远心支撑端(A2)的直径与所述等径部(C)的直径比为3:2 ;所述等径部(C)的长度为8-32_,所述金属裸支架(I)的总长度为18-42_,所述金属裸支架(I)的总长度比所述等径部(C)的长度长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动脉瘤腔内血管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裸支架(I)为自膨胀式支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动脉瘤腔内血管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2)为高分子薄膜,所述覆膜(2)的厚度为0.01-0.1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动脉瘤腔内血管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示标(3),所述覆膜(2)的两端均设置所述示标(3),所述近心支撑端(A1)的自由端和所述远心支撑端(A2)的自由端均设置所述示标(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脑动脉瘤腔内血管重建装置,包括金属裸支架和覆膜。金属裸支架包括:分别位于其两端,且用于支撑载瘤脑动脉血管壁的近心支撑端和远心支撑端;以及稍长于脑动脉瘤瘤颈宽度的上述两支撑端之间的中间部。中间部的径向尺寸均小于两个支撑端,中间部与载瘤脑动脉血管壁间形成供血腔。覆膜覆盖在近心支撑端和中间部的部分部位,以隔离脑动脉瘤接受载瘤脑动脉矢量较大的正向血流,并允许未覆膜的远支撑端提供来自载瘤脑动脉远端矢量较小的逆向血流。上述装置解决了针对非常大和巨大脑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完全闭塞率较低和复发率较高等问题,既确保边支和穿支血供,又有效防止脑动脉瘤破裂和降低了其占位效应。
【IPC分类】A61F2/06
【公开号】CN204655192
【申请号】CN201520240418
【发明人】姜卫剑, 邱宇晨, 王端诚
【申请人】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0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