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肌被动运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21602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腓肠肌被动运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腓肠肌进行被动伸缩锻炼的腓肠肌被动运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的血管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008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发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venous 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为特征的综合征,以下肢沉重、疲劳和胀痛,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营养改变和静脉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
[0003]国内对慢性静脉疾病常用CVI的概念,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insufficiency, CVI) S卩,指静脉系统功能异常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慢性静脉疾病(CVD)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的区别在于,慢性静脉疾病(CVD)纳入了更多处于疾病早期的患者,这些患者可能无症状或(和)体征,或者症状较轻。静脉疾病约占血管外科疾病的60%,常发生于下肢。在中国,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为8.89%,即近1亿患者。每年新发病率为0.5%?3.0%,其中静脉性溃疡占1.5%。2011年,由国际静脉联盟(UIP)组织的迄今为止静脉领域最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50岁左右的下肢不适人群中,慢性静脉疾病(CVD)的发生率为63.9%,其中c3-c6的CVI患者占24.3%。
[0004]加压治疗是慢性静脉疾病(CVD)最基本的治疗手段,包括弹力袜、弹力绷带及充气加压治疗等。通过梯度压力对肢体加压,促进静脉回流,缓解肢体瘀血状态。2008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发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加压治疗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A级推荐,是静脉水肿的B级推荐和淋巴水肿的c级推荐。针对有症状无明显静脉体征的患者(处于cO?cl级),可采取生活方式改变,结合加压和药物治疗,早期处理,及时消除症状。针对已出现明显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处于c2?c6级)应根据病因(E),解剖定位(A),病理生理(P)分级通过手术联合加压或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使患者的CEAP分级降低,长期采用加压和药物治疗,巩固术后疗效,延缓疾病进程。
[0005]现有技术中,多是主动锻炼腿部肌肉来实现静脉回流,如授权公告号CN204485218 U,授权公告日2015.07.22公开了一种腿部肌肉拉伸练习踏板,用于对小腿后群肌肉进行拉伸练习。组成中包括倾斜踏板、底板、支撑杆,底板水平放置,倾斜踏板为平板,倾斜踏板板面的一端与底板板面的一端由转轴相连接,支撑杆为长方形框架,支撑杆的长方形框架的下边与底板板面的另一端由转轴相连接,支撑杆的长方形框架的上部与倾斜踏板的另一端为活动连接,倾斜踏板与底板的倾斜角度为10-25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拉伸效果良好,可以为锻炼者提供对小腿后群肌肉和脚后跟两条大筋进行拉伸的专用器材,并可按照锻炼者的需要调整拉伸角度,有效提高小腿后部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的柔韧性和弹性,提高锻炼效果。该踏板结构不具有加压作用,且需要主动锻炼,对术后患者不适应。

【发明内容】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腓肠肌被动运动装置,结构简单,可带动腓肠肌被动运动,促进静脉血回流,改善腓肠肌营养代谢,达到降脂降糖作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8]该腓肠肌被动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底板,底板的后端固定有腿部固定架,腿部固定架上设有腿部固定带和踝关节固定带,在底板与腿部固定架连接部位铰接有脚踏板,在脚踏板与底板之间设有驱动脚踏板可抬起、落下的驱动装置。
[0009]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脚踏板和底板之间的气囊,气囊的上下两面分别与脚踏板和底板连接,气囊连接有气管,在气管末端设有调压自动充放气气栗。
[0010]所述脚踏板连接有左右摆动机构。
[0011 ] 所述脚踏板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2]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分别位于脚踏板和底板之间的气囊,气囊的上下两面分别与脚踏板和底板连接,气囊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分别连接调压自动充放气气栗。
[0013]所述气囊连接的气管中设有调节气阀。
[0014]所述调压自动充放气气栗具延时控制放气的控制电路。
[0015]所述驱动装置具有两个位于脚踏板两侧的电动循环升降机构,所述电动循环升降机构一端铰接在脚踏板侧面,另一端铰接在底板上。
[0016]所述电动升降机构为电动推杆。
[0017]所述脚踏板的摆动倾斜角度为0?60度。
[0018]所述腿部固定带为弹力绷带。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腓肠肌被动运动装置,其运动原理是利用腓肠肌的收缩功能,即肌栗原理来实现的。肌栗是下肢静脉回流的动力来源,腓肠肌的收缩可排出超过小腿总容量60%的静脉血,使静脉压下降。腓肠肌的收缩能力、前负荷、后负荷的变化都会对肌栗的效能产生影响。通过腓肠肌的被动收缩运动,燃烧脂肪和血糖,实现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激发降脂降糖的目的。该腓肠肌运动装置的结构原理是,底板与腿部固定架呈直角的硬连接结构,在两者的连接部位铰接有脚踏板,脚踏板可绕转轴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在脚踏板的下部设有可驱动脚踏板可抬起、落下的驱动装置。在使用时,脚踩在脚踏板上,腿部固定架在小腿后部并由腿部固定带固定,脚踝由踝关节固定带固定,从而使脚掌与小腿呈90°角。启动调压自动充放气气栗,气栗向气囊内充气,气囊充气膨胀,使脚踏板绕转轴抬起,脚踏板带动脚掌上翘,腓肠肌收缩,在小腿内形成内压,主动压缩腿部静脉血液的回流。当气囊压力达到设定值,气栗启动放气阀,对气囊放气,脚踏板回落,脚掌回位,腓肠肌放松。调压自动充放气气栗可以自动循环的充放气,调节充气的压力,实现脚踏板摆动高低的调节,可实现腓肠肌的收缩和放松,发挥腓肠肌栗的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所述脚踏板为两个或两个,可同时对两个下肢或多人的腓肠肌进行操作运动。所述气囊连接的气管中,其中一个气管上设有调节气阀,通过调节气阀的调节,可实现脚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