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把带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0554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握把带构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以缠绕在自行车握把、运动器材、球拍等握持部的带体。



背景技术:

一般在运动器材的握把、或者自行握把、球具握把(如网球拍、羽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握持部位缠绕握把带,以提供握持舒适、防滑的作用。目前常见的握把带基本上包含一弹性层及一基材层;弹性层多为PU(Polyurethane,聚胺酯树脂)材料,基材层则以不织布胶合并且缠设于球拍的握柄,以利抓握。

然而前述握把带的弹性层多为PU等塑胶发泡体,其触感硬,舒适度较差,且含有塑化剂,塑化剂的化学味道重,并且PU具有吸水性,手部因为运动而产生的汗水会留在握把带上,易滋生细菌而发出异味,有碍卫生。

并且由于现在握把带质地硬、挠性差,因此需要通过背胶黏贴在握把上,不仅不方便贴合,且无法拆洗。此外,亦容易导致在缠绕弯曲部位时无法贴合而翘起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前述现有握把带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采用无毒无味的硅胶泡体制成的贴合度高、柔软舒适且导水性佳的握把带。

基于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握把带构造,是为扁平状带体,其中,该握把带是以无臭无味的硅胶发泡体制成,握把带的截面为具有两相对的长边及两短边,两长边分别设为第一侧、第二侧,两短边分别位于该第一、二侧的两端面并分别设为一具锥度的斜塔部,两端的斜塔部倾斜方向相同,另于第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止滑部。

优选的,该止滑部设为沿著带体延伸的长条形凹槽,也可以是设为沿著带体延伸的长条形凸条。

优选的,该止滑部设为周缘为封闭状的凹槽,且设为多个分布在第一侧表面。也可以设为周缘为封闭状的凸点,且设为多个分布在第一侧表面。

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以后,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功效如下所列:

1、本实用新型的握把带构造,利用硅胶发泡体的握把带,来缠绕结合于握柄,缠绕时可以第一侧或者第二侧贴在握把表面并拉伸绷紧绕著握把表面呈螺旋状缠绕,且缠绕时,是以斜塔部重叠的方式无间隔缠绕。其可以缠绕在自行车握把、球拍握把、运动器材握把、甚至于汽车方向盘、病床扶手等需要防滑、施力的部位。由于硅胶发泡体的握把带,其无色无味以及化学性稳定,可以避免使用时产生化学臭味的问题。并且,由于其较为柔软,挠性大,可以贴紧,避免缠绕在弯曲部位时翘起。

2、本实用新型还在握把带的外端设有斜塔部,让握把带缠绕时的相接处面,利用斜塔部的锥面彼此叠合贴靠,以锥面型态增大接触面积,确保握把带缠绕结合握柄的稳固性及表面平整。

3、本实用新型由于止滑部的设置,将握把带分割几个部分,因此可以增加握持的柔软性及舒适性。而当以设有止滑部的第一侧贴附于握把表面缠绕时,止滑部可以增加缠绕的稳固性。相反的,也可以第二侧该面缠绕握把,使具有止滑部的第一侧朝外设置,使用者握持时,不论止滑部是突起或者凹入状,均可以增加舒适性及柔软度,又当止滑部设为沿著握把带延伸方向的长条形凹槽时,或者为突出状时,均具有导水效果,运动时手掌的汗水可以导出,不易因为滋生细菌而发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以具有止滑部该侧缠绕在物品上的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以没有止滑部该侧缠绕在物品上的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缠绕在自行车握把的实施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缠绕在球拍握把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图1、2及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握把带20是以无臭、无味的硅胶发泡体制成的扁平状带体,握把带20的截面包括两相对的长边及两短边,两长边分别为第一侧201、第二侧202,而两短边设为斜面而形成斜塔部25,两端的斜塔部25斜度相同、倾斜方向亦相同而彼此呈平行,另于第一侧201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止滑部21。本优选实施例是将止滑部21设为沿著带体延伸的长条形凹槽,其也可以是沿著带体延伸的凸条。或者设为凸点或者是周缘封闭的凹槽,当止滑部设为凸点或者周缘封闭凹槽时,是零星分布在第一侧201表面。图3所示为第一种缠带方式,握把带20不需要黏胶,直接以第一侧201贴紧在握把10表面,并拉伸绷紧绕著握把表面呈螺旋状缠绕,且缠绕时,是以斜塔部25重叠的方式无间隔缠绕。而由于第一侧201上设有止滑部21,因此,通过该止滑部21可以增加附著在握把上抓持力,提升止滑效果。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是以第二侧202紧贴在握把10表面缠绕,亦即,第一侧201及设在第一侧201的各条形凹槽状止滑部21是朝向外侧,由于长槽状的止滑部21朝外设置,因此与手部之间形成较佳止滑效果以及排水效果,并且通过长槽状止滑部21将表面分割而使得柔软度更佳,手感更好。

由前述可知,缠绕时,该设有长槽状的止滑部是朝向握把该侧或者朝外设置,均有其功能。

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缠绕于自行车握把30的实施示意图。其舒适柔软的握持效果、吸震功能,可以减缓长时间骑乘所造成的疲累。

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缠绕于球拍握把40的实施示意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