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4333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健身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棒,尤指一种适于肩负及手握操作,而能更广泛的对于人体各部位肌肉进行肌力训练的健身器材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传统形健身棒结构,系于二握把之间设置一拉伸弹簧,如此提供使用者操作时,可以双手握持握把,且施力推动握把,使力量能推抵拉伸弹簧二端,而对于拉伸弹簧加以弯曲,及利用拉伸弹簧的弯曲变形及弹性回复力,而能反复的挤压人体手腕、手臂、胸部、腹部等部位肌肉,达到强健身体效果。此一传统形健身棒结构,虽可用于锻炼人体手腕、手臂、胸部、腹部等部位肌肉,却无法直接对于人体背部及肩部肌肉进行锻炼。因而使用者若想要还锻炼背部及肩部肌肉,则只能借助于各种举重设备才能达成,而举重设备的挺举杆件及各种不同重量的板块又相当占用空间,且整套举重设备相当昂贵,不适用于一般家庭购置摆设。故传统形健身棒结构,仍存在着对于人体背部肌肉及肩部肌肉难以锻炼的缺点,因而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乃思及创造出一种能更广泛锻炼人体各部位肌力的健身棒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健身棒,能更广泛锻炼人体各部位肌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健身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担件,包括沿一轴向隔开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形成一围颈部;以及,

二握把装置,分别安装于该担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各握把装置包括一握件及一拉伸弹簧,各握把装置的拉伸弹簧位于该担件与该握件之间。

所述健身棒,其中,各握把装置还包括一定位接头,该定位接头位于该拉伸弹簧与该担件之间,该定位接头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接合段及一定位段,各拉伸弹簧还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第一终端及一第二终端,各握把装置的定位接头的接合段结合在各拉伸弹簧的第二终端,以及该二握把装置的各定位接头的定位段可拆卸的结合在该担件的第一端、第二端。

所述健身棒,其中,该定位接头的定位段表面包括垂直于该轴向的一销,该定位段套设一弹性垫圈;该担件为管体结构,该担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设置一扣结槽,各扣结槽包括沿轴向伸入管体的一直槽段以及连通该直槽段末端的一横槽段;该二握把装置的各定位接头的定位段分别插设于该担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且各定位接头的销分别伸入各扣结槽,而当各销由扣结槽的直槽段转入横槽段时,各握把装置与该担件扣结定位,而当各销由各横槽段转入各直槽段且脱离各扣结槽时,各握把装置与该担件分离。

所述健身棒,其中,该担件的围颈部还包括一弯曲段,该担件的弯曲段与第一端之间形成一第一斜伸段,该第一斜伸段与该弯曲段之间形成一第一转角凸部,该担件的弯曲段与第二端之间形成一第二斜伸段,该第二斜伸段与该弯曲段之间形成一第二转角凸部,该担件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大于该围颈部的第一转角凸部至该第二转角凸部之间的间距,以及,该担件的第一斜伸段长度与第二斜伸段长度相等。

所述健身棒,其中,各握把装置的各握件还包括隔开的一第一接端及一第二接端,该握件的第一接端及第二接端之间包括一握持段,该握持段与该第一接端之间包括一跨置段,该跨置段与该握持段之间形成一弯钩凸部,该握持段非平行于该跨置段。

所述健身棒,其中,各握把装置的握件包括一环圈;以及还包括一拉力绳,该拉力绳二端分别设置一挂钩,各挂钩可拆卸地的结合在二握把装置的各环圈。

所述健身棒,其中,该担件表面设置一护套。

所述健身棒,其中,各握把装置的握件表面设置一护套。

所述健身棒,其中,各握把装置还包括一固定接头,该固定接头位于该拉伸弹簧与该握件之间,该固定接头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固定段及一接合段,各拉伸弹簧还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第一终端及一第二终端,各握件还包括隔开的一第一接端及一第二接端,各握把装置的固定接头的固定段可拆卸地结合在各握件的第一接端,各握把装置的固定接头的接合段结合在各拉伸弹簧的第一终端。

本实用新型特点可让使用者背负着担件,且让二握把装置位于肩部上方,因而使用者可用二手握持二握件,且施力朝向自已身躯方向的扭转二拉伸弹簧,及凭借拉伸弹簧的弹性回复力来锻炼使用者的手腕、手臂、胸部、腹部等各部位肌肉,且让使用者施予扭转拉伸弹簧的力量可传达至担件,使担件贴靠着肩部及颈部肌肉部位,可对于肩部及背部进行压迫、舒松等肌力训练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健身棒可达到更广泛的锻炼人体各部位肌肉的实用功效。

本实用新型又一特点可配合一拉力绳设置,将拉力绳二端挂设于二握把装置末端,因而使用者可以肩部及颈部负荷担件,且用二手握持二握件以及脚踩拉力绳,使拉力绳绕过使用者脚底而绕在使用者身躯二侧,因而使用者可以身躯蹲下、起立,而对于脚部肌肉压缩、拉伸及对于手臂、肩膀、背部、腹部等肌肉进行肌力训练。

在配合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说明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下,将可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健身棒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健身棒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健身棒的正视图。

图4为图3的虚线圈选于健身棒的担件与握把装置接合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的5-5剖线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健身棒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健身棒肩负于人体肩部,且人体手臂跨置于各握把装置而可以人体脊椎为轴心进行转动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健身棒肩负于人体肩部,并以双手握持各握把装置因而可施力弯曲各拉伸弹簧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健身棒配合一拉力绳的挂设,而可以用脚踩着拉力绳以及双手握持握把装置进行人体身躯的脚部蹲下、起立而能压缩及拉伸人体各部位肌肉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健身棒配合一拉力绳的挂设,而可以用脚踩着拉力绳以及双手握持握把装置进行人体身躯的脚部蹲下、起立而能压缩及拉伸人体各部位肌肉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0健身棒;20担件;22第一端;24第二端;26围颈部;28弯曲段;30第一斜伸段;32第二斜伸段;34第一转角凸部;36第二转角凸部;38扣结槽;40直槽段;42横槽段;44护套;46握把装置;48握件;50第一接端;52第二接端;54弯钩凸部;56跨置段;58握持段;60护套;62固定接头;64固定段;66接合段;68拉伸弹簧;70第一终端;72第二终端;74定位接头;75弹性垫圈;76接合段;78定位段;80销;82环圈;84结合段;86拉力绳;88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所有图式系仅便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基本教导而已,图式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的组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敎导后相关的变化实施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敎导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也属业界技能。

在不同图式中系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件”、“部”、“端”、“段”等等及类似用语系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实用新型而已。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健身棒10包括一担件20及二握把装置46,该担件20系以金属材质的管体结构弯折而成,并于该担件20表面设置塑料材质或橡胶材质制成的一护套44。该担件20包括沿一轴向隔开的一第一端22及一第二端24,该第一端22与该第二端24之间形成一围颈部26,该围颈部26包括一弯曲段28,该弯曲段28与第一端22之间形成一第一斜伸段30,该第一斜伸段30与该弯曲段28之间形成一第一转角凸部34,以及,该弯曲段28与该第二端24之间形成一第二斜伸段32,该第二斜伸段32与该弯曲段28之间形成一第二转角凸部36。该第一斜伸段30的长度与该第二斜伸段32的长度相等,该担件20的第一端22至第二端24之间形成开口状,且该担件20的第一端22至第二端24之间的间距大于该围颈部26的第一转角凸部34至该第二转角凸部36之间的间距。又,该担件20的第一端22及第二端24分别设置一扣结槽38,各扣结槽38包括沿轴向伸入管体的一直槽段40,该直槽段40末端形成连通转折的一横槽段42。该直槽段40与横槽段42连通交接处的横槽段42入口端缩小宽度,该横槽段42除了入口端缩小宽度以外,该横槽段42其余部位宽度与直槽段40宽度相等。

配合参看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该二握把装置46可拆卸地结合在该担件20的第一端22及第二端24,各握把装置46包括一握件48、一固定接头62、一拉伸弹簧68及一定位接头74。各握件48系以金属材质的管体结构弯折而成,并于各握件48表面设置诸如塑料材质或橡胶材质制成的一护套60。各握件48包括隔开的一第一接端50及一第二接端52,各握件48的第一接端50及第二接端52之间包括一握持段58,该握持段58与该第一接端50之间包括一跨置段56,该跨置段56与该握持段58之间形成一弯钩凸部54,以及,该握持段58非平行于该跨置段56,该跨置段56非平行于该第一接端50。以及,各握把装置46的握件48的第二接端52还包括一环圈82,各环圈82一端包括一结合段84,各环圈82的结合段84上涂布黏胶及插入各握件48的第二接端52黏结固定。

如图1所示,各握把装置46的固定接头62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固定段64及一接合段66,该接合段66表面形成一螺纹,各固定接头62的固定段64末端对齐各握件48的第一接端50。各拉伸弹簧68可为螺纹线绕设成管形状,各拉伸弹簧68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第一终端70及一第二终端72,各拉伸弹簧68的第一终端70对齐各固定接头62的接合段66末端。各定位接头74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接合段76及一定位段78,各接合段76表面形成一螺纹,各定位段78表面包括垂直于该轴向的一销80,该销80可伸入扣结槽38的直槽段40及横槽段42。各定位接头74的接合段76末端对齐各拉伸弹簧68的第二终端72。该二握把装置46的定位接头74的定位段78末端分别对齐该担件20的第一端22、第二端24。

配合参看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各握把装置46的握件48与拉伸弹簧68结合,系以固定接头62的固定段64插设迫紧于各握件48的第一接端50,以及在固定接头62的接合段66的螺纹表面涂布黏胶,并以各固定接头62的接合段66螺入相对的拉伸弹簧68的第一终端70黏结固定。又,各握把装置46的拉伸弹簧68与定位接头74结合,系于该定位接头74的接合段76的螺纹表面涂布黏胶,并以该定位接头74的接合段76螺入该拉伸弹簧68的第二终端72中黏结固定。以及,该二握把装置46可拆卸的结合在该担件20的第一端22及第二端24,是以该二握把装置46的各定位接头74的定位段78上套设诸如橡胶或塑料材质的一弹性垫圈75,并以该二握把装置46的各定位接头74的定位段78分别伸入该担件20的第一端22、第二端24,且当各销80分别伸入各扣结槽38的直槽段40末端时,各定位接头74与弹性垫圈75贴靠面即抵压该弹性垫圈75,此时,施力旋转各定位接头74,即可利用该弹性垫圈75受到抵压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使各销80迫入该横槽段42后能抵靠在横槽段42内壁面加以扣结。而若要拆下该二握把装置46,则必须握住该定位接头74施力反转,使该销80由横槽段42入口处部位转回直槽段40,再经由直槽段40退出扣结槽38,才能使该二握把装置46与该担件20分离。

配合参看图7、图8所示,使用者利用本实用新型健身棒10进行健身活动,可将担件20背负在使用者肩部及颈部,使围颈部26的弯曲段28围绕在使用者颈部周围,而让担件20贴靠在使用者肩部及颈部,且二握把装置46位于使用者的肩部二侧。此时,使用者的二手臂可放在二握把装置46的跨置段56上,而让使用者胸膛挺起、身体笔直地进行身躯旋转的暖身活动(如图7所示)。配合参看图8所示,则是使用者将担件20背负在肩部及颈部,且用手握持各握件48的施力推动各握件48,因而担件20抵压在使用者肩部及颈部,且各拉伸弹簧68二端因受力弯曲变形,如此可利用各拉伸弹簧68的弹性回复力,而对于手腕、手臂、胸部及腹部等各部位肌肉进行肌力训练。此时,由于使用者的手部施力推动握件48朝身体移动的作用力可同时传达至担件20,因而本实用新型健身棒10的操作活动,除了可对于手腕、手臂、胸部及腹部等各部位肌肉进行肌力训练活动之外,也可对于肩部及背部肌肉进行抵压、放松的肌力训练。

配合参看图9及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健身棒10还包括一拉力绳86,该拉力绳86二端分别设置一挂钩88,各挂钩86可拆卸地的结合在二握把装置46的握件48的环圈82处。因而使用者利用本实用新型健身棒10进行健身活动,除了可将担件20背负在肩部及颈部及,以及二手握持握件48施力弯曲拉伸弹簧68,更可以用脚踩住拉力绳86,使拉力绳86绕过使用者脚底而绕在使用者身躯二侧,而让使用者可以身躯蹲下、起立地对于脚部、肩部、手部、腹部及背部等部位的肌肉进行压缩、拉伸及对于手臂、肩膀、背部、腹部等肌肉进行肌力训练活动。

本实用新型特点系提供一种适于更广泛的锻炼人体各部位肌肉肌力的健身棒10结构,其系以人体的肩部及颈部负荷担件20,使担件20的第一端22及第二端24抵于肩部,且担件20围绕在人体颈部周围且贴靠颈部及肩部,因而使用者可以双手握持握件48,且朝向身躯侧的施力推动握件48而弯曲拉伸弹簧68,因而推动握件48的作用力,可经由拉伸弹簧48传达至担件20而抵压于使用者肩部及颈部,如此双手握持各握件48施力扭转各拉伸弹簧68的操作活动,可同时训练人体手腕、手臂、胸部、腹部、肩部及背部等各部位肌肉的肌力,而能达到更广泛的锻炼人体各部位肌肉的实用效益。

本实用新型另一特点,即提供一种适于手臂展开平举而自然挺起胸膛地进行身躯旋转活动的健身棒10结构,其系以人体肩部及背部负荷着担件20,使二握把装置46位于身躯二侧,而让人体双手展开时能平放在二握把装置46的跨置段56处,如此架住人体展开的双手,使站立时的身躯易于胸膛挺起地笔直站立,而适于人体身躯能以脊椎为轴心进行身躯旋转活动。

本实用新型又一特点,可配合一拉力绳86设置,将拉力绳86二端挂设于二握把装置46的第二接端52。如此,可用肩部、颈部负荷担件20,且用二手握持各握件48,以及脚部踩着拉力绳86,且凭借拉力绳86的拉力拉动健身棒10,使担件20抵压肩部、颈部,因而人体身躯在蹲下过程中,可感受到拉力绳86的拉力施加于担件20,使人体肩部、颈部及脚部肌肉能承受拉力绳20拉力而进行压缩,且于人体身躯向上站立过程中,拉伸拉力绳86所产生的弹性回复力可还加大施加于人体肩部、颈部、胸部、腰部及脚部力量,而能对于人体各部位肌肉进行负荷训练。

本实用新型再一特点,可将结合于担件20二侧的握把装置46拆开,如此减少包装材积,进而达到适于包装、运送及减少存放空间占用的实用效益。以及,本实用新型中,拉伸弹簧68、固定接头62及定位接头74的组合应用,可于长时间使用健身棒10后,如拉伸弹簧68已弹性疲乏,或固定接头62、定位接头74有所磨损,则只要拆换拉伸弹簧68、固定接头62及定位接头74,即可以更新拉伸弹簧68,因而,本实用新型健身棒10具有易于更新及维护保养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教导已如前述各段加以说明,对具有本领域通常技能人仕而言,许多延伸和变化将是显而易知者,例如,各拉伸弹簧68可为板形簧片,以及各固定接头62的接合段66可为板形状,因而各固定接头62的接合段66可贴靠于板形簧片的拉伸弹簧68的第一终端70后施以焊接固定;以及,各定位接头74的接合段76可为板形状,各定位接头74的接合段76可贴靠于板形簧片的拉伸弹簧68的第二终端72后施以焊接固定。以及,该担件20的第一端22、第二端24与二握把装置46的各定位接头74可拆卸的组合结构,在不具扣结槽38及销80的情况下,则可在该担件20的第一端22及第二端24设置一穿孔,以及在各定位接头74的定位段78上设置对齐该穿孔的一螺孔,因而当各定位接头74的定位段78伸入该担件20的第一端22及第二端24,而让该穿孔与该螺孔对齐时,即可以一螺丝穿设该穿孔及螺入该螺孔中螺合定位,而此也为本领域通常技能人仕显能知悉。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