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4521发布日期:2019-08-07 01:59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其中脑血管疾病和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包括前期的临床治疗和后期的恢复治疗。后期的恢复治疗,主要是指借助外部设备使患者进行四肢及周身的活动,从而逐渐恢复其四肢及周身的灵活性,防止患者由于长时间不活动而产生的肌肉萎缩等症。所以目前的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的神经内科后期辅助的治疗装置,但是大部分的治疗装置都是实用性不高且功能单一,所以针对神经内科的后期恢复治疗,如何设计一种实用性高且操作简便的治疗装置,成为了本行业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中国专利号CN201721344246.6,申请日为2017年10月19日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脑梗死疾病辅助治疗椅,包括底座、椅背和椅座,能够同时对患者的四肢及手指均可进行活动训练,拉伸动作力道均衡,能够有效避免患者肌肉拉伤,但是该实用新型的高度不能够进行调节且功能较少,不能够依据患者需要活动的肢体部位来对其进行康复治疗。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装置用以解决以上现有技术所出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装置,能够依据患者需要康复治疗的肢体部位来调节治疗装置,使其便于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治疗装置功能单一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治疗装置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装置,包括底板、座椅和靠背,所述座椅的底端面固定有气压杆,所述气压杆的底端固定在底板顶面的后侧,所述靠背的左右两侧壁分别固定有前扶手,所述前扶手的自由端均转动连接有后扶手;所述底板顶面的前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方设置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顶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有橡胶块;所述置物板的中心位置固定有锥形凸台,所述锥形凸台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脚踩板,所述脚踩板顶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正上方设置有竖板,所述两竖板之间设置有兜网;所述置物板的后侧设置有限位卡块,所述限位卡块卡接在滑槽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面固定有置物板,从而通过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来带动置物板的移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竖板的底端面均排列设置有支杆,且所述限位块的顶面分别开设有与支杆相配合的支杆孔,从而使竖板和限位块可以进行拆分和组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杆可插接在支杆孔内,当支杆插接在支杆孔内时,可将竖板固定在限位块的上方,当支杆从支杆孔内取出时,能够将竖板和限位块进行拆分。

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卡块包括左卡块和右卡块,所述右卡块卡接在左卡块右侧壁开设的卡槽内,且右卡块可在卡槽内滑动,所述左卡块和右卡块之间固定有压缩弹簧,通过按压左卡块和右卡块使压缩弹簧压缩,将限位卡块卡接在滑槽内,当没有外界的按压力时,在压缩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左卡块和右卡块紧贴着滑槽的侧壁,从而将限位卡块卡接在滑槽内不会自然脱落和移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脚踩板与锥形凸台连接在位置为脚踩板底端面的中心线位置,且所述脚踩板可沿其中心线转动,当患者的左右脚分别用力时,脚踩板会沿其与锥形凸台连接的位置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弹簧、橡胶块、锥形凸台及脚踩板的设计,将弹簧固定在置物板顶面的左右两端,弹簧的顶端固定有橡胶块,且在置物板顶面的中心处通过锥形凸台转动连接有脚踩板,当患者的左右脚分别用力时,脚踩板会沿其与锥形凸台连接的位置转动,从而弹簧会通过橡胶块给置物板向上的推力,产生缓冲作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兜网、竖板、支杆和支杆孔的设计,在两竖板间设置有兜网,且竖板的底端面固定有支杆,支杆插接在限位板顶面的支杆孔内,从而当患者需要对其双腿进行恢复治疗时,可将其双腿放在兜网上进行活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滑槽、滑块和限位卡块的设计,在底板顶面的前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从而可通过滑块带动置物板在滑槽上进行滑动,然后将限位卡块卡接在滑槽内,对滑块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卡块的剖视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底板;2-座椅;3-靠背;4-前扶手;5-后扶手;6-滑槽;7-置物板;8-弹簧;9-橡胶块;10-锥形凸台;11-脚踩板;12-限位块;13-竖板;14-兜网;15-限位卡块;101-气压杆;1201-支杆孔;1301-支杆;1501-左卡块;1502-右卡块;1503-卡槽;1504-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装置,包括底板1、座椅2和靠背3,座椅2的底端面固定有气压杆101,气压杆101的底端固定在底板1顶面的后侧,靠背3的左右两侧壁分别固定有前扶手4,前扶手4的自由端均转动连接有后扶手5;底板1顶面的前侧对称开设有滑槽6,滑槽6上方设置有置物板7,置物板7顶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弹簧8,弹簧8的顶端固定有橡胶块9;置物板7的中心位置固定有锥形凸台10,锥形凸台10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脚踩板11,脚踩板11顶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的正上方设置有竖板13,两竖板13之间设置有兜网14;置物板7的后侧设置有限位卡块15,限位卡块15卡接在滑槽6内。

其中,滑槽6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701,滑块701的顶面固定有置物板7;竖板13的底端面均排列设置有支杆1301,且限位块12的顶面分别开设有与支杆1301相配合的支杆孔1201;支杆1301可插接在支杆孔1201内;限位卡块15包括左卡块1501和右卡块1502,右卡块1502卡接在左卡块1501右侧壁开设的卡槽1503内,且右卡块1502可在卡槽1503内滑动,左卡块1501和右卡块1502之间固定有压缩弹簧1504;脚踩板11与锥形凸台10连接在位置为脚踩板11底端面的中心线位置,且脚踩板11可沿其中心线转动。

使用时,首先依据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肢体部位来调节治疗装置;当患者需要对其左右腿进行活动来达到治疗目的时,需先将置物板7沿滑槽6推至底板1的前边缘处,然后通过按压限位卡块15的左卡块1501和右卡块1502,使按压限位卡块15卡接在滑槽6内,压缩弹簧1504在其恢复力的作用下会对左卡块1501和右卡块1502产生向两侧的张力,使左卡块1501和右卡块1502抵住滑槽6的内侧壁,此时限位卡块15卡接在滑槽6内不会发生移动,从而对置物板7产生限位作用并使其固定;然后让患者坐在座椅2上,并将双腿放置在兜网14上,通过调节气压杆101来调节座椅2的高度,从而增加患者坐在座椅2上的舒适度(如图1所示);然后患者可使其左右腿分别不同时用力,从而脚踩板11会沿其与锥形凸台10连接的位置转动,当脚踩板11的一端下落时会触碰到其下方的橡胶块9,从而弹簧8会通过橡胶块9对脚踩板11产生缓冲作用和向上的弹力,便于患者进行治疗活动。

当患者需要对其左右脚进行活动来达到治疗目的时,将置物板7沿滑槽6推至靠近气压杆101的一侧,然后将限位卡块15卡接在滑槽6内对置物板7进行固定,再将竖板13从限位块12上移开;然后让患者坐在座椅2上,同时通过调节气压杆101来调节座椅2的高度,调至可以使患者能够将双脚放置在脚踩板11上的高度,让患者将双脚分别放置在限位块12与脚踩板11所形成的内腔内,当双脚分别用力踩脚踩板11时,脚踩板11会沿其与锥形凸台10连接的位置转动,从而可以锻炼患者双脚的灵活性(如图3所示);当患者坐在座椅2上时,可将其双臂放置在前扶手4和后扶手5上,通过前扶手4和后扶手5之间的转动作用,来对患者的双臂进行活动,从而提高患者双臂的灵活性。本实用新型既能够依据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肢体位置对治疗装置进行调节,又能够通过弹簧的缓冲作用增加患者活动时的治疗效果,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