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杆杆头和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57539发布日期:2021-03-23 10:4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高尔夫球杆杆头和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高尔夫球杆杆头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内部具有中空部的高尔夫球杆杆头中直接击打放置于地面上的球的机会多的称为球道木杆、混合杆的高尔夫球杆杆头,为了得到大的飞行距离,需要具有低的甜蜜点。

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球道木杆型的高尔夫球杆杆头。该高尔夫球杆杆头具备:具有冠部、底部、插销、腔部、开口和作为内部配重的唇状形态的突出部的金属制主体,以及具有击球面和返回部的金属制杆面元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8255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高尔夫球杆杆头中有这样的问题:为了得到唇状突出部,就需要特定形状的金属制主体和金属制杆面元件的组合,对高尔夫球杆杆头、突出部(内部配重)的形状等的设计自由度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想出的,课题主要在于提供具有低甜蜜点的设计自由度高的高尔夫球杆杆头和其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制造方法的发明)为高尔夫球杆杆头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高尔夫球杆杆头具有:包括冠部、杆面和底部且内部具有中空部的杆头主体,以及配置在上述中空部的内部配重物,所述高尔夫球杆杆头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准备具有上述底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第1部件、固着于上述第1部件的第2部件和上述内部配重物的准备工序;在上述第1部件的上述底部的面向上述中空部的底部内表面侧,固着上述内部配重物的第1固着工序;在固着有上述内部配重物的上述第1部件,固着上述第2部件的第2固着工序,上述第1部件在上述底部内表面侧处具有:向上述冠部侧突出的台座部,以及在上述台座部和上述杆面之间延伸且厚度比上述台座部小的薄壁部,上述台座部设置在可从上述第1部件的外部接近的位置,上述台座部具有:确定上述内部配重物在杆头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第1定位部,和确定上述内部配重物在杆头前后方向或杆头趾-跟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位置的第2定位部,上述第1固着工序包括下述工序:用上述第1定位部和上述第2定位部确定上述内部配重物相对于上述台座部的位置,使上述内部配重物不与上述薄壁部和上述杆面接触、在上述薄壁部的上方向着上述杆面侧延伸的定位工序;以及将被定位的上述内部配重物和上述台座部固着的内部配重物固着工序。

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第2定位部可确定上述内部配重物在杆头前后方向和杆头趾-跟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位置。

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第2定位部为向上述冠部侧延伸的突起,可在上述内部配重物,形成有接受上述突起的贯通孔。

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突起的高度可构成为比上述贯通孔的深度小。

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在上述定位工序之后且在上述内部配重物固着工序之前,在上述突起的周围形成截面为v字状的环状间隙。

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内部配重物固着工序可包括:在上述第2定位部和上述内部配重物之间形成用于固定上述内部配重物的焊道(weldingbead)的工序。

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第2定位部具有:未有上述焊道形成的主第2定位部和形成有上述焊道的副第2定位部,上述定位工序中,上述副第2定位部对上述内部配重物的定位的调整余量可大于上述主第2定位部。

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薄壁部的厚度可为0.9~1.5mm。

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内部配重物可具有大于上述杆头主体的比重。

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内部配重物可构成为其杆头趾-跟方向的长度大于其杆头前后方向的长度的构成。

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内部配重物可在与上述基座部相比靠近上述杆面侧处具有:向上述底部侧延伸的底部侧凸部。

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部件可具有形成有开口的上述杆面。

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部件可具有形成有开口的上述冠部。

此外,本发明(产品发明)为高尔夫球杆杆头,高尔夫球杆杆头具有:包括冠部、杆面和底部且内部具有中空部的杆头主体和配置于上述中空部的内部配重物,在上述底部的面向上述中空部的底部内表面侧,设置有向上述冠部侧突出的台座部以及在上述台座部和上述杆面之间延伸且厚度比上述台座部小的薄壁部,上述内部配重物固定在上述台座部,且与上述薄壁部和上述杆面不接触、在上述薄壁部的上方向着上述杆面侧延伸,上述杆头主体中,至少设置有上述台座部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固着在一起,在将上述第2部件固着在上述第1部件之前的状态中,上述台座部设置在可从上述第1部件的外部接近的位置。

上述台座部可具有:确定上述内部配重物在杆头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第1定位部,以及确定上述内部配重物在杆头前后方向或杆头趾-跟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位置的第2定位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高尔夫球杆杆头的制造方法,准备具有底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第1部件、固着于第1部件的第2部件和内部配重物(准备工序)。接着,将内部配重物固着在第1部件的底部内表面侧(第1固着工序)。接着,将第2部件固着在第1部件(第2固着工序)。此处,第1部件在底部内表面侧处具有:向冠部侧突出的台座部,以及在台座部和杆面之间延伸且厚度比台座部小的薄壁部,台座部设置在可从第1部件的外部接近的位置。

因此,第1固着工序中,可以不会被第2部件妨碍,从第1部件的外部接近台座部,进而,可容易地将内部配重物固着于台座部。这使各种形状的内部配重物的使用成为可能。同样地,对于第1部件,如果在可从外部接近的位置具备台座部,也可使用各种形状。由此,本发明的高尔夫球杆杆头的制造方法可提供设计自由度高的高尔夫球杆杆头。

此外,台座部具有:确定内部配重物在杆头上下方向上的第1定位部,以及确定内部配重物在杆头前后方向或杆头趾-跟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位置的第2定位部。然后,第1固着工序包括:用第1定位部和第2定位部确定内部配重物相对于台座部的位置,使内部配重物不与薄壁部和杆面接触、在薄壁部的上方向着杆面侧延伸的定位工序;以及将被定位的内部配重物和台座部固着的内部配重物固着工序。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高尔夫球杆杆头的制造方法,内部配重物被定位固着在底部内表面侧和杆面侧的规定位置,因此,可使杆头的重心低且浅。因而,可生产率良好地制造具有低甜蜜点的高尔夫球杆杆头。此外,内部配重物不接触杆面和薄壁部,因此,不妨碍击球时的杆面和薄壁部的挠曲,进而,没有降低高尔夫球杆杆头的反弹性能的可能。

同样地,本发明的高尔夫球杆杆头具有:包括冠部、杆面和底部且内部具有中空部的杆头主体和配置在中空部的内部配重物,在底部的面向中空部的底部内表面侧,设置有向冠部侧突出的台座部以及在台座部和杆面之间延伸且厚度比台座部厚度小的薄壁部,内部配重物固定在台座部,且不与薄壁部和杆面接触、在薄壁部的上方向着杆面侧延伸。此外,杆头主体中,至少设置有台座部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固着在一起,在将第2部件固着于第1部件之前的状态中,台座部设置在可从第1部件的外部接近的位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高尔夫球杆杆头,在第1部件与第2部件固着在一起之前,可容易地将内部配重物固着在第1部件的台座部。这使各种形状的内部配重物的使用成为可能。同样地,对于第1部件,如果在可从外部接近的位置具备台座部,也可使用各种形状。由此,本发明的高尔夫球杆杆头可提供高设计自由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高尔夫球杆杆头,内部配重物配置在底部内表面侧和杆面侧,因此,可使杆头的重心低且浅。因而,可提供具有低甜蜜点的高尔夫球杆杆头。此外,内部配重物不接触杆面和薄壁部,因此,不妨碍击球时的杆面和薄壁部的挠曲,进而,没有降低高尔夫球杆杆头的反弹性能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施方式的高尔夫球杆杆头的斜视图。

【图2】图1的高尔夫球杆杆头的平面图。

【图3】图1的高尔夫球杆杆头的分解斜视图。

【图4】图2的iv-iv线截面图。

【图5】图2的v-v线截面图。

【图6】固着内部配重物之前的图2的v-v线截面图。

【图7】分解显示台座部和内部配重物的斜视图。

【图8】将内部配重物定位在台座部的状态的局部平面图。

【图9】用于说明第1固着工序的第1部件和内部配重物的截面图。

【图10】显示杆头主体的变形例1的截面图。

【图11】显示台座部和内部配重物的变形例1的第1部件和内部配重物的截面图(固着前)。

【图12】显示台座部和内部配重物的变形例1的第1部件和内部配重物的截面图(固定后)。

【图13】显示台座部和内部配重物的变形例2的第1部件和内部配重物的局部平面图。

【图14】显示内部配重物的其他变形例的第1部件和内部配重物的截面图。

【图15】显示杆头主体的变形例2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高尔夫球杆杆头

2杆面

3冠部

4底部

4i底部内表面

10杆头主体

20内部配重物

20a凸部

22贯通孔

30台座部

31第1定位部

32第2定位部

32a突起

40薄壁部

100第1部件

200第2部件

301、302、303开口

321主第2定位部

322副第2定位部

b焊道

i中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全部的实施方式,对于共同的要素,用相同的符号表示,省略重复说明。

图1~3分别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高尔夫球杆杆头(以下,有时简称为“杆头”。)1的斜视图、平面图和分解斜视图。图1~3中,杆头1为基准状态。

[基准状态等]

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杆头1处于基准状态。“基准状态”是指:杆头1以由该杆头1确定的杆头倾角和杆面倾角被放置在水平面hp(图2)的状态。更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基准状态为杆头1的杆身轴中心线cl配置于基准垂直面vp内的状态,为杆头1保持在规定杆头倾角和杆面倾角的状态。另外,杆身轴中心线cl通过形成在杆头1的插销6中的杆身插入孔6a的轴中心线划定。

[杆头的坐标系]

本说明书中,在基准状态的杆头1中,定义杆头前后方向x、杆头趾-跟方向y和杆头上下方向z。杆头前后方向x为垂直相交于基准垂直面vp且平行于水平面hp的方向。杆头趾-跟方向y为同时与基准垂直面vp和水平面hp平行的方向。杆头上下方向z为同时与杆头前后方向x和杆头趾-跟方向y垂直相交的方向。另外,杆头前后方向x中,杆面2侧为前侧,与其相反一侧为后侧。

[杆头的基本形态]

杆头1的内部具有中空部i。本实施方式的杆头1优选作为适用于击打直接放置在地面的高尔夫球的高尔夫球杆杆头。作为这样的杆头,可列举例如球道木杆或混合杆。这些的杆头,典型地,具有13~35度的杆面倾角α、100~200cc左右的杆头体积和190~240g左右的杆头重量,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

作为球道木杆,可列举例如三号木杆(#3)、四号木杆(#4)、五号木杆(#5)和其他木杆(#7、#9)等。此外,混合杆,例如作为具有木杆型和铁杆型杆头中间的形状的球杆为本领域所公知。

杆头1具有:内部具有中空部i的杆头主体10和配置在中空部i的内部配重物20。

杆头主体10包括:以划定中空部i的方式配置的杆面2、冠部3和底部4等。另外,中空部i中可填充例如重量调节用的凝胶剂等。

本实施方式中,杆面2、冠部3和底部4,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作为金属材料,适宜为例如:不锈钢、马氏体时效钢、钛合金、镁合金或铝合金。其他实施方式中,杆头1的一部分(例如冠部3)可由纤维强化树脂等非金属材料构成。

杆面2是用于击打高尔夫球的部件,形成在杆头1的前侧。杆面2的外表面(前表面)具有为与高尔夫球直接接触的面的击球面。虽然未图示,但是,在该击球面,可设置有称为杆面线的沿趾-跟方向延伸的多条沟槽。杆面2的内表面面向中空部i。

冠部3从杆面2的上边缘向杆头后方延伸,其外表面形成杆头上表面。冠部3的内表面面向中空部i。在冠部3的跟侧,设置有插销6。在插销6,形成有用于固定球杆杆身(图示省略)的杆身插入孔6a。

底部4从杆面2的下边缘向杆头后方延伸,其外表面形成杆头底面。底部4的内表面,即,底部内表面4i面向中空部i。如图3所示,在底部内表面4i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内部配重物20的台座部30以及薄壁部40。

[台座部]

图4和图5分别显示图2的iv-iv线和v-v线截面。如图4和图5所示,台座部30,例如,从底部内表面4i向冠部3侧(上方)突出。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在底部内表面4i的趾侧和跟侧,设置有台座部30。台座部30的数量可任意确定,例如,可为3以上,也可与之相反地为由在趾-跟方向上连续的1个构成。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台座部30显示与底部4一体成形。其他实施方式中,台座部30也可为在底部4固着其他部件(图示省略)而形成的。另外,任一个实施方式中,台座部30的厚度,作为从底部外表面至后述的内部重量部20的杆头上下方向z的距离,被测定。

[薄壁部]

薄壁部40形成为厚度小于台座部30的厚度。薄壁部40在台座部30和杆面2之间延伸。优选实施方式中,薄壁部40形成比台座部30更靠近杆面2侧且在杆头趾-跟方向上更宽的范围。薄壁部40具有比台座部30小的厚度,因此,击球时易于挠曲,有助于提高杆头1的反弹性能。

虽然无特别限定,但为了不损害杆头1的耐久性地提高反弹性能,薄壁部40的厚度t例如为2.0mm以下,优选1.8mm以下,更优选0.9~1.5mm。

虽然无特别限定,薄壁部40的杆头前后方向的长度l例如为5.0mm以上,优选10.0mm以上。据此,用杆头1击球时,可使底部4的台座部30和杆面2之间的区域显著挠曲。

[内部配重物]

内部配重物20是用于使杆头1的重心位于浅且低的位置的配重物,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内部配重物20可由与台座部30相同的金属材料构成。其他实施方式中,内部配重物20可以由比重比台座部30(即,本实施方式中的底部4)大的材料(例如,包含钨等高比重金属的合金)构成。从使杆头1的重心位于更浅且更低的位置的角度考虑,优选该实施方式。

内部配重物20固着在台座部30。本实施方式中,内部配重物20通过焊接固着在台座部30,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固着手段。

本实施方式的内部配重物20中,其杆头趾-跟方向y的长度20y构成为大于其杆头前后方向x的长度20x。此外,内部配重物20为:杆头上下方向z的长度20z比杆头前后方向的长度20x小的扁平形状。但是,内部配重物20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

内部配重物20与薄壁部40和杆面2不接触、在薄壁部40的上方向着杆面2侧延伸。另外,不仅在杆头1的基准状态,即使在用杆面2击球时,也开设有充分的间隙,使内部配重物20不与杆面2接触。

由此,内部配重物20被配置在底部内表面4i侧且在杆面2侧,因此,可使杆头重心低且浅。因而,可提供具有低甜蜜点的杆头1。因此,杆头1在击打直接置于地面的球时,击球位置与甜蜜点变近,因此,可达到高反弹性和击球的低旋转,使飞行距离增大。此外,内部配重物20,由于以不接触杆面2和薄壁部40的方式配置,因此,不妨碍击球时的杆面2和薄壁部40的挠曲。因此,内部配重物20也没有使杆头1的反弹性能降低的可能。另外,也可在内部配重物20和薄壁部40之间配置凝胶、冲击吸收材料、击球音吸收材料等不妨碍薄壁部40的挠曲之类的柔软材料。

[杆头主体]

杆头主体10,由至少设置有台座部30的第1部件100和第2部件200固着在一起而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第2部件200被构成为杆面板,第1部件100由从杆头主体10中除去第2部件200后的剩余部分构成。具体而言,第1部件100具有:冠部3、底部4、插销6和形成有开口301的杆面周边部2e。即,本实施方式中,杆头主体10为所谓的杆面开口型。

由图3显而易见,在将第2部件200固着在第1部件100之前的状态中,台座部30设置在可从第1部件100的外部接近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可从第1部件100的外部,通过开口301,接近台座部30。本说明书中,“可……接近”是指,操作者可目视确认台座部30,且使将内部配重物20固着于台座部30的操作成为可能。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杆头1,在第1部件100和第2部件200固着之前,可以通过第1部件100的开口301,容易地将内部配重物20固着在第1部件100的台座部30。这使各种形状的内部配重物20(尤其是,在其与薄壁部40之间形成底切(downcut)之类的形状)的使用成为可能。同样地,对于第1部件100,如果在可从外部接近的位置具备台座部30的话,也可使用各种形状。由此,本实施方式可提供设计自由度高的杆头1。

[杆头的制造方法]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杆头1的制造方法的一例。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准备工序、第1固着工序和第2固着工序。

[准备工序]

准备工序中,准备具有底部4的至少一部分的第1部件100、固着在第1部件100的第2部件200和内部配重物20。

如图3所示,第1部件100被准备为一体地包括冠部3、底部4、插销6和形成有开口301的杆面周边部2e的部件。此外,在第1部件100的底部内表面4i,设置有台座部30和薄壁部40。如上所述,台座部30设置在可从第1部件100的外部接近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第1部件100的外部,通过开口301,接近第1部件100的台座部30。因此,操作者能够通过开口301,接近台座部30,进行内部配重物20的安装操作和固着操作。

另一方面,由于开口301的尺寸等,上述各操作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的状况下,希望可容易地确定内部配重物20相对于台座部30的位置。图6显示配置内部配重物20之前的台座部30,图7显示内部配重物20和台座部30的分解斜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台座部30具有:确定内部配重物20在杆头上下方向上的第1定位部31,以及确定内部配重物20在杆头前后方向或杆头趾-跟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位置的第2定位部32。

第1定位部31,例如,由位于与底部内表面4i相比靠近杆头上侧的台座部30的上表面31a构成。台座部30的上表面31a与内部配重物20的下表面抵接,进而,确定内部配重物20在杆头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限制下方位置)。

第2定位部32,优选确定内部配重物20在杆头前后方向和杆头趾-跟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位置。这样的第2定位部32,例如,形成为从台座部30的第1定位部31(上表面31a)向冠部3侧延伸的突起32a。

如图3所示,以能够通过开口301配置在第1部件100的内部的尺寸准备内部配重物20。此外,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内部配重物20,形成有沿杆头上下方向z延伸的贯通孔22,使得接受作为形成于台座部30的第2定位部32的突起32a。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2部件200被准备为,安装在第1部件100的开口301的杆面板。

[第1固着工序]

第1固着工序中,进行在第1部件100的底部内表面4i侧固定内部配重物20。本实施方式的第1固着工序包括:用台座部30的第1定位部31和第2定位部32,相对于台座部30将内部配重物20定位在规定位置的工序(定位工序)。

本实施方式的定位工序中,如图7所示,将内部配重物20,通过开口301,位于第1部件100的内部且台座部30的上方。然后,将内部配重物20置于台座部30之上,使台座部30的第2定位部32(突起32a)插入内部配重物20的贯通孔22中。据此,内部配重物20的下表面,抵接在台座部30的第1定位部31(台座部的上表面31a),进行杆头上下方向的定位。

此外,内部配重物20的贯通孔22,通过插入其中的第2定位部32(突起32a),限制水平方向的移动。据此,内部配重物20在杆头前后方向和杆头趾-跟方向这两个方向上被定位。

图8显示将内部配重物20定位在台座部30的状态下的第1部件100和内部配重物20的局部平面图。如8图所示,贯通孔22的半径构成为比突起32a的半径仅大dr。据此,相对于台座部30,内部配重物20具有2×dr的定位的调整余量。由此,本说明书中,“定位(确定......位置)”,不仅指位置吻合使得2个部件完全不能移动的实施方式,也包括位置吻合使得允许2个部件的相对移动同时将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实施方式。后者,尤其是,考虑了一个或两个部件的制造误差等。

通过定位工序,如图9所示,内部配重物20被定位成:与薄壁部40和杆面2不接触、在薄壁部40的上方从台座部30向着杆面2侧延伸。

接着,进行将被定位的内部配重物20和台座部30固着的内部配重物固着工序。该工序中,使用各种固着手段固着内部配重物20和台座部30。该工序,可通过开口301进行。作为固着手段,可列举螺钉等各种紧固元件、粘合、铆接和焊接等。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得到高接合强度,在第2定位部32和内部配重物20之间,形成用于固着内部配重物20的焊道。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从开口301,在第2定位部32和内部配重物20的贯通孔22之间,供给焊条wb或照射激光束。据此,如图5所示,在第2定位部32和内部配重物20的贯通孔22之间形成焊道b。

焊道b,例如,通过熔融在内部配重物20和台座部30两者中,可使两者一体化。其他实施方式中,焊道b,例如,可仅熔融在台座部30。此时,优选焊道b被焊接成将内部配重物20机械地固着(拘束)在台座部30。

在内部配重物固着工序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在内部配重物和第1定位部31之间,形成焊道b。

为了高效地进行内部配重物固着工序,优选在定位工序之后且在内部配重物固着工序之前,在突起32a的周围,形成截面为v字状的环状间隙s。这样的间隙s有助于:准确可靠地将熔融金属充填在第2定位部32和贯通孔22之间,抑制两者的焊接不良等。通过使内部配重物20的贯通孔22的内径向着冠部3侧增大,和/或使突起32a向着冠部3侧呈现锥状等,提供这样的间隙s。

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作为第2定位部32的突起32a的高度被构成为小于内部配重物20的贯通孔22的深度(孔的杆头上下方向长度)。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将内部配重物20定位在台座部30时,可防止突起32a从内部配重物20向上方突出。这有助于,不在突起32a的周围遍布地填满熔融金属。这是因为,突起32a从内部配重物20向上方突出时,不能从开口301目视确认突起32a的后方,除此以外,焊条不能到达等,有焊接操作性降低的可能。

[第2固着工序]

在内部配重物固着工序之后,进行第2固着工序。第2固着工序中,将第2部件200固着在固着有内部配重物20的第1部件100。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第1部件100的开口301中,通过焊接固着作为第2部件200的杆面板。如前所述,可从杆头1的外部进行第2固着工序。据此,制造杆头1。

根据如上的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对于杆头主体10和内部配重物20的形状,可提高设计自由度。例如,从图5可理解:杆面开口型的杆头主体10的情况下,内部配重物20与薄壁部40之间形成成为底切的空间。因此,杆面开口型的杆头主体,不能通过铸造在第1部件100侧一体成形上述这样的内部配重物20。与此相对地,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有能够这样的无约束地制造杆头1的优点。

[杆头主体的变形例1]

杆头主体10不限定于如图1~3所示的杆面开口型。例如,如图10所示,杆头主体10也可为冠部开口型。该杆头主体10,作为第1部件100,一体地包括杆面2、底部4、插销6(图示省略)和形成有开口302的冠部周边部3e。在第1部件100的底部内表面4i,设置有台座部30和薄壁部40。如上所述,台座部30设置在可从第1部件100的外部接近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第1部件100的外部,通过开口302,接近第1部件100的台座部30。另外,第2固着工序中,通过固着作为第2部件200的冠部覆盖物,封闭开口302。

通常,冠部开口型的杆头主体10的情况下,内部配重物20与薄壁部40之间形成成为底切的空间,因此,不能通过铸造在第1部件100侧一体成形这样的内部配重物20。与此相对地,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即使对于冠部开口型的杆头主体10,也可以这样的无约束地制造杆头1,对于杆头主体10和内部配重物20的形状,提高设计自由度。

[内部配重物、台座部的变形例1]

可将台座部30变形为各种形状实施。例如,如图11所示,台座部30可为截面为l形的。该台座部30也具有:与内部配重物20的下表面抵接、确定内部配重物20在杆头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第1定位部31,和确定内部配重物在杆头前后方向(更详细而言,杆头后方位置)上的位置的第2定位部32。第2定位部32从第1定位部31的杆头后方侧向上方延伸。

优选实施方式中,以台座部30的第2定位部32定位内部配重物20时,优选在第2定位部32和内部配重物20之间,形成沿杆头趾-跟方向延伸的截面为v字状的间隙s。如图12所示,该间隙可以适当地用作用于填充熔融金属的坡口,有助于形成优选焊道b。

[内部配重物、台座部的变形例2]

图13中显示:显示内部配重物20和台座部30的其他进一步变形例的局部平面图。该例中,设置有多个第2定位部32,其中的至少一个为未有用于将内部配重物20固定于台座部30的焊道b形成的主第2定位部321。与此相对地,其他至少一个为形成有焊道b的副第2定位部322。

此外,定位工序中,副第2定位部322被构成为对内部配重物20的定位的调整余量比主第2定位部321大。因此,定位工序中,内部配重物20,通过主第2定位部321,相对于台座部30晃动少,可更加准确地进行其定位。另一方面,内部配重物固着工序中,利用副第2定位部322和内部配重物20之间形成的相对大的间隙(即,上述调整余量),可充分地流入熔融金属。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台座部30可使内部配重物20精度良好地位置吻合,同时可得到牢固的焊接接合强度。

[内部配重物、台座部的变形例3]

如图14所示,内部配重物20可在与台座部30相比靠近杆面2侧处具有:向底部4侧延伸的底部侧凸部20a。底部侧凸部20a与台座部30的第1定位部31相比更向下方延伸。这样的内部配重物20可以将更多的重量分配到杆头1的杆面2侧的下方位置,因此,可使杆头1的重心更浅且位置更低。

[杆头主体的变形例2]

例如,如图15所示,杆头主体10可为杯状杆面型。杯状杆面型的杆头主体10,作为第1部件100,包括杆头后部。杆头后部一体地包括冠部后部3a、底部后部4a和插销(图示省略),且在前部形成有开口303。此外,在底部后部4a的底部内表面4i,设置有台座部30。台座部30设置在可从第1部件100的外部(该例子中,通过开口303)接近的位置。第2部件200包括杯状杆面,其包括杆面2、从杆面2向杆头后方向延伸的冠部前部3b和底部前部4b。

与杆面开口型或冠部开口型的杆头主体10相比,这样的实施方式,难以在内部配重物20和薄壁部40之间形成底切。但是,例如,作为内部配重物20,对于朝着杆面2侧向下方倾斜的内部配重物,或者,如图15所示设置了底部侧凸部20a的内部配重物,果然,难以通过铸造一体成形于第1部件100。与此相对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即使对于杯状杆面型的杆头主体10,也不存在这样的约束,可使用各种内部配重物20,因此,可提高内部配重物20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杯状杆面型的杆头主体10的情况下,需要焊接底部后部4a和底部前部4b,在其焊接部分形成焊道,薄壁部40的壁厚局部地变厚。另一方面,杆面开口型或冠部开口型的杆头主体10中,薄壁部40上不存在这样的焊接部分,因此,易于使薄壁部40薄壁化、有利于提高反弹性能。此外,薄壁部40上不存在焊接部分时,薄壁部40的设计自由度也提高,例如,也可在薄壁部40上形成用于促进挠曲的沟槽或狭缝。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几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可对各种实施方式实施变更。例如,杆头主体也可为底部开口型。此外,不用说,也可组合2个以上的变形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