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骨科医疗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0357发布日期:2021-01-29 23:26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骨科医疗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骨科医疗助行器。


背景技术:

[0002]
骨科,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症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骨科伤病谱的变化,这就需要骨科与时俱进了。
[0003]
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医疗助行器高度多为固定,无法根据患者的身高进行调节高度进行使用,且螺纹禁锢的情况下频繁调节容易造成滑丝的现象,容易造成患者无法扶住助行器造成摔伤等安全隐患,不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骨科医疗助行器,具备便捷调节高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当前医疗助行器高度多为固定,无法根据患者的身高进行调节高度进行使用,且螺纹禁锢的情况下频繁调节容易造成滑丝的现象,容易造成患者无法扶住助行器造成摔伤等安全隐患,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骨科医疗助行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表面套设有活动圈,两个活动圈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圈的前侧和后侧均贯穿有拉杆,所述拉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两个第一弹簧相对的一侧均与活动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拉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拉杆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靠近第二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稳定机构,所述固定柱的前侧和后侧开设有与拉杆配合使用的卡槽。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活动连接于活动圈顶部的前侧和后侧,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与活动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配合使用的限位块。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滑槽,所述滑槽开设于活动圈内壁靠近第二固定块的一侧,所述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靠近限位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靠近限位杆的一侧与限位杆固定连接。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活动圈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与拉杆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两个拉杆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活动圈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
用的第二通孔,所述限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至固定柱的前侧和后侧。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拉杆、第一弹簧、稳定机构和定位机构的配合使用,能够使使用者拉动拉杆移动,拉杆带动第一弹簧受力形变,拉杆带动第二固定块移动,当拉杆没入活动圈中时,移动活动圈至一定的位置,松开拉杆,第一弹簧受力形变带动拉杆卡入卡槽中,定位机构卡入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定位机构带动稳定机构移动,解决了现有当前医疗助行器高度多为固定,无法根据患者的身高进行调节高度进行使用,且螺纹禁锢的情况下频繁调节容易造成滑丝的现象,容易造成患者无法扶住助行器造成摔伤等安全隐患,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该值得推广。
[0013]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机构,能够使限位杆带动第二弹簧受力形变,限位杆带动限位块移动卡入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起到了对拉杆的定位作用,防止拉杆左右移动。
[0014]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稳定机构,能够使限位杆带动支撑杆移动,支撑杆带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起到了固定限位杆支撑进行上下移动的作用,防止限位杆倾斜。
[0015]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一卡块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拉杆在前后移动的时候减少与活动圈内壁的摩擦,第一卡块便于使用者从外部便捷拉动。
[0016]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通孔和第二卡块的配合使用,能够使限位杆在进行上下移动的时候减少与活动圈内壁的摩擦,第二卡块宽度大于第二通孔宽度,防止限位杆完全没入活动圈中。
[0017]
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槽,卡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至固定柱前侧和后侧,起到了针对不同使用者的身高进行调节活动杆高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右视剖视图;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a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中:1、底座;2、固定柱;3、活动圈;4、活动杆;5、拉杆;6、第一弹簧;7、第一固定块;8、第二固定块;9、定位机构;901、限位杆;902、第二弹簧;903、限位块;10、稳定机构;1001、滑槽;1002、滑块;1003、支撑杆;11、卡槽;12、第一通孔;13、第一卡块;14、第二通孔;15、第二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4]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骨科医疗助行器,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固定柱2的表面套设有活动圈3,两
个活动圈3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活动杆4,活动圈3的前侧和后侧均贯穿有拉杆5,拉杆5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6,两个第一弹簧6相对的一侧均与活动圈3的内壁固定连接,拉杆5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固定块7,拉杆5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固定块8,拉杆5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机构9,定位机构9靠近第二固定块8的一侧设置有稳定机构10,固定柱2的前侧和后侧开设有与拉杆5配合使用的卡槽11。
[0025]
参考图3,定位机构9包括限位杆901,限位杆901活动连接于活动圈3顶部的前侧和后侧,限位杆901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902,第二弹簧902的顶部与活动圈3的内壁固定连接,限位杆9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7和第二固定块8配合使用的限位块903。
[0026]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定位机构9,能够使限位杆901带动第二弹簧902 受力形变,限位杆901带动限位块903移动卡入第一固定块7和第二固定块8 之间,起到了对拉杆5的定位作用,防止拉杆5左右移动。
[0027]
参考图3,稳定机构10包括滑槽1001,滑槽1001开设于活动圈3内壁靠近第二固定块8的一侧,滑槽100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1002,滑块1002靠近限位杆9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03,支撑杆1003靠近限位杆901的一侧与限位杆901固定连接。
[0028]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稳定机构10,能够使限位杆901带动支撑杆1003 移动,支撑杆1003带动滑块1002在滑槽1001内移动,起到了固定限位杆901 支撑进行上下移动的作用,防止限位杆901倾斜。
[0029]
参考图3,活动圈3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与拉杆5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 12,两个拉杆5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13。
[0030]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通孔12和第一卡块13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拉杆5在前后移动的时候减少与活动圈3内壁的摩擦,第一卡块13便于使用者从外部便捷拉动。
[0031]
参考图3,活动圈3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杆901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14,限位杆9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15。
[0032]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二通孔14和第二卡块15的配合使用,能够使限位杆901在进行上下移动的时候减少与活动圈3内壁的摩擦,第二卡块15宽度大于第二通孔14宽度,防止限位杆901完全没入活动圈3中。
[0033]
参考图3,卡槽11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至固定柱2的前侧和后侧。
[0034]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卡槽11,卡槽11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至固定柱2前侧和后侧,起到了针对不同使用者的身高进行调节活动杆4高度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35]
在使用时,使用者拉动限位杆901向上移动,第二弹簧902受力形变,限位杆901带动限位块903移动,限位杆901带动支撑杆1003移动,支撑杆1003 带动滑块1002在滑槽1001内移动,拉动拉杆5移动,拉杆5带动第一弹簧6 受力形变,拉杆5带动第一固定块7移动,拉杆5带动第二固定块8移动,当拉杆5没入活动圈3内,移动活动圈3至一定的位置,松开拉杆5,第一弹簧6 受力形变带动拉杆5卡入卡槽11中,松开第二弹簧902,第二弹簧902受力形变,带动限位块903卡入第一固定块7和第二固定块8之间,达到了便捷调节助行器高度的效果。
[0036]
综上所述:该便于调节高度的骨科医疗助行器,通过设置拉杆5、第一弹簧 6、稳定机构10和定位机构9的配合使用,能够使使用者拉动拉杆5移动,拉杆5带动第一弹簧6受力
形变,拉杆5带动第二固定块8移动,当拉杆5没入活动圈3中时,移动活动圈3至一定的位置,松开拉杆5,第一弹簧6受力形变带动拉杆5卡入卡槽11中,定位机构9卡入第一固定块7和第二固定块8之间,定位机构9带动稳定机构10移动,解决了现有当前医疗助行器高度多为固定,无法根据患者的身高进行调节高度进行使用,且螺纹禁锢的情况下频繁调节容易造成滑丝的现象,容易造成患者无法扶住助行器造成摔伤等安全隐患,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该值得推广。
[003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