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用可调节引体向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56710发布日期:2021-02-18 20:2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健身用可调节引体向上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健身用可调节引体向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引体向上,指依靠自身力量克服自身体重向上做功的垂吊练习,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以及臂力和腰腹力量,在完成一个完整的引体向上的过程中需要众多背部骨骼肌和上肢骨骼肌的共同参与做功,是一项多关节复合动作练习,是较好的锻炼上肢的方法,在健身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引体向上装置,用以锻炼腰腹以及手臂,现有的引体向上装置在锻炼过程中存在弊端,不具备调节握把之间间距的功能,不够全面,其次,握把处使用者手握持后容易滑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健身用可调节引体向上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身用可调节引体向上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健身用可调节引体向上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端连接有向前方延伸的底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向前方延伸的顶架,所述顶架的前端安装有方管,所述方管的上端外表面贯穿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方管的外表面套有调整结构,所述调整结构的下端安装有握杆,所述握杆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结构。
[0006]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与底架以及顶架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下方处固定安装有垫台,所述垫台水平设置。
[0007]
优选的,所述方管与顶架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方管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中心处设置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为海绵垫,所述保护垫与方管之间为固定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调整结构包括滑动筒、连接架、拔插头与加固销,所述滑动筒的内壁形状与方管相吻合,所述滑动筒与方管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加固销活动贯穿于滑动筒的上端外表面,且加固销穿过限位孔的内侧,所述拔插头固定连接在加固销的上端。
[0009]
优选的,所述握杆穿过连接架的一侧外表面,所述握杆与连接架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限位孔呈等距排布。
[0010]
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螺纹杆、限位盘与保护软垫,所述螺纹杆插入握杆,所述螺纹杆与握杆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限位盘与螺纹杆之间同轴设置,且限位盘固定连接在螺纹杆的一端,所述保护软垫固定贴附在限位盘的一侧外表面,所述保护软垫为海绵材质。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健身用可调节引体向上装置,通过设置有方管与调整结构,通过向上取出拔插头,使得加固销共同的从限位孔的内侧以及滑动筒的上端外表面处脱离,之后即可将滑动筒沿方管的表面滑动,对两组滑动筒同时调节,以调整两组握杆之间的距离,以适配不同的使用需求,之后再调整完成后,将加
固销插入滑动筒的上端外表面,适当轻微移动使得加固销对准限位孔插入,即可将滑动筒的位置固定,可以调整两组握杆之间的相对距离,较为全面,通过设置有防护结构,在手部握持握杆时,手部的一侧将会与保护软垫相接触,限位盘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手部从握杆的表面滑落,有利于使用者的健身过程。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健身用可调节引体向上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健身用可调节引体向上装置的调整结构处的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健身用可调节引体向上装置的调整结构处的剖视图;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健身用可调节引体向上装置的防护结构的示意图。
[0016]
图中:1、支撑架;2、底架;3、垫台;4、顶架;5、方管;51、限位孔;6、保护垫;7、调整结构;71、滑动筒;72、连接架;73、拔插头;74、加固销;8、握杆;9、防护结构;91、螺纹杆;92、限位盘;93、保护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8]
如图1-4所示,一种健身用可调节引体向上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下端连接有向前方延伸的底架2,支撑架1的上端设置有向前方延伸的顶架4,顶架4的前端安装有方管5,方管5的上端外表面贯穿开设有限位孔51,方管5的外表面套有调整结构7,调整结构7的下端安装有握杆8,握杆8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结构9。
[0019]
支撑架1与底架2以及顶架4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支撑架1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下方处固定安装有垫台3,垫台3水平设置,以协助身高不高的使用者对握杆8进行握持。
[0020]
方管5与顶架4之间为固定连接,方管5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中心处设置有保护垫6,保护垫6为海绵垫,保护垫6与方管5之间为固定连接,确保保护垫6的稳固,在引体向上的过程中,防止使用者下巴处磕碰受伤。
[0021]
调整结构7包括滑动筒71、连接架72、拔插头73与加固销74,滑动筒71的内壁形状与方管5相吻合,滑动筒71与方管5之间为活动连接,加固销74活动贯穿于滑动筒71的上端外表面,且加固销74穿过限位孔51的内侧,拔插头73固定连接在加固销74的上端,便于使用者将加固销74拔出,带来便利。
[0022]
握杆8穿过连接架72的一侧外表面,握杆8与连接架72之间为固定连接,限位孔51的数量为若干组,限位孔51呈等距排布,便于配合调整结构7进行多个位置的调整。
[0023]
防护结构9包括螺纹杆91、限位盘92与保护软垫93,螺纹杆91插入握杆8,螺纹杆91与握杆8之间为螺纹连接,限位盘92与螺纹杆91之间同轴设置,且限位盘92固定连接在螺纹杆91的一端,保护软垫93固定贴附在限位盘92的一侧外表面,保护软垫93为海绵材质,质地较软,可以保护使用者的手部的一侧。
[0024]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向上取出拔插头73,使得加固销74共同的从限位孔51的内侧以及滑动筒71的上端外表面处脱离,之后即可将滑动筒71沿方管5的表面滑动,对两组滑动筒71同时调节,以调整两组握杆8之间的距离,以适配不同的使用需求,之后再
调整完成后,将加固销74插入滑动筒71的上端外表面,适当轻微移动使得加固销74对准限位孔51插入,即可将滑动筒71的位置固定,可以调整两组握杆8之间的相对距离,较为全面,使用者在手部握持握杆8时,手部的一侧将会与保护软垫93相接触,限位盘92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手部从握杆8的表面滑落,有利于使用者的健身过程。
[002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