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的训练梯

文档序号:24602127发布日期:2021-04-09 12:4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康复的训练梯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器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康复的训练梯。



背景技术:

步行障碍是临床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发病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偏瘫,下肢骨关节、肌肉病变造成的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关节稳定性破坏、肌力减退、肌群间力量失衡等均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步行能力受损表现为不能行走或步态异常,患者可能因此而影响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所以提高步行能力成为多数患者最迫切的要求,也是康复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康复中心、康复医院常规用到的训练阶梯通常是固定高度的上下阶梯训练,这种常规的训练梯能够提供给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可是,这种常规训练阶梯不能随着患者的身体逐渐改善而变化阶梯高度;再者,这种常规训练阶梯占地面积较大,在不使用时不能缩小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阶梯高度可调节、梯板可收叠康复的训练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康复的训练梯,具备:

立柱,其形成为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的长条状圆柱体,用于支撑所述康复的训练梯;

平台板,其形成为长方形板结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槽及第一通孔,所述立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到所述平台板;

梯板,其形成为长方形板结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滑动槽,若干块所述梯板在所述平台板的两侧呈阶梯式连接并连接到所述平台板,其中,所述梯板与所述平台板在长度方向上一致;

支撑件组件,其包括支撑件及调节件,所述支撑件形成为条状圆柱体,一端形成有第一凸台,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调节件形成为一端具备第二凸台的圆柱体,其设置有内螺纹通孔;

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调节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平台板与所述梯板通过所述支撑件组件配合安装连接,所述平台板配合所述调节件连接到所述立柱,所述梯板与所述梯板通过所述支撑件组件配合安装连接;

栏杆组件,其包括,

第一支撑杆,其形成为一端设置有螺纹盲孔的长条状圆柱体,所述第一支撑杆具备螺纹盲孔的一端与所述立柱通过螺纹连接;

平栏杆,其形成条状圆柱体,所述平栏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其中,所述平栏杆的轴向与所述平台板的宽度方向平行;

斜栏杆,其形成条状圆柱体,所述斜栏杆为可伸缩的双层管结构,所述斜栏杆连接到所述平栏杆;

第二支撑杆,其形成为一端设置有螺纹盲孔的长条状圆柱体,所述第二支撑杆具备螺纹盲孔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通过螺纹连接,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斜栏杆;

通过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支撑件的螺纹旋合深度,实现所述梯板与所述梯板之间、所述梯板与所述平台板之间的阶梯高度的调节;通过所述支撑件组件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及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来回滑动,实现所述康复的训练梯的收叠功能。

可选地,还包括接头组件,所述接头组件包括公接头、母接头及插销,所述公接头呈圆柱体状,其一端形成有半圆形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有第二通孔;

所述母接头为一端呈半球体的圆柱体,其呈半球体的一端设置有卡槽及第三通孔;所述插销呈圆柱体,所述连接块安装在所述卡槽并通过所述插销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使得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相连;

所述平栏杆及所述斜栏杆通过所述接头组件配合相连,所述斜栏杆及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所述接头组件配合相连。

可选地,所述立柱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立柱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调节件配合安装。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槽的两端呈圆弧状,所述第二滑动槽的两端呈圆弧状。

可选地,还具备直角三通接头,其直通端套装于所述平栏杆,直角端套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康复的训练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支撑件的螺纹旋合深度,实现所述梯板与所述梯板之间、所述梯板与所述平台板之间的阶梯高度的调节;通过所述支撑件组件在所述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来回滑动,实现所述康复的训练梯的收叠功能,使得所述康复的训练梯在不使用时可收叠起来,进而缩小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复的训练梯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复的训练梯的收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台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梯板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件与调节件的一种装配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件与调节件的另一种装配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a、支撑件组件,b、栏杆组件,1、立柱,2、平台板,3、梯板,4、支撑件,5、调节件,6、第一支撑杆,7、平栏杆,8、斜栏杆,9、第二支撑杆,10、公接头,11、母接头,12、第一滑动槽,13、第一通孔,14、第二滑动槽,15、第一凸台,16、第二凸台,17、内螺纹通孔,18、连接块,19、第二通孔,20、卡槽,21、第三通孔,22、直角三通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康复的训练梯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复的训练梯的收叠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9及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康复的训练梯主要包括立柱1、平台板2、梯板3、支撑件组件a、栏杆组件b、接头组件(未图示)及直角三通接头22。

立柱1的上端与调节件5通过螺纹连接并连接到平台板2,立柱1的下端与调节件5通过螺纹连接并承接于地面。

平台板2通过支撑件组件a与梯板3连接,平台板2与梯板3在长度方向上平行。

梯板3与梯板3之间通过支撑件组件a阶梯式连接,支撑件组件a与梯板3连接并且支撑件4承接于地面。

第一支撑杆6的下端通过螺纹与立柱1的上端连接,第一支撑杆6套装于直角三通接头22的直角端,平栏杆7穿过直角三通接头22的直通端,两条斜栏杆8的上端通过公接头10及母接头11配对连接并最终分别连接到平栏杆7的两端。

第二支撑杆9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到承接于地面的支撑件4的上端,第二支撑杆9的上端通过公接头10及母接头11配对连接并最终连接到斜栏杆8的下端。

两组栏杆组件b对应地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的康复的训练梯的两侧。

具体地:如图1-3所示,立柱1呈长条状圆柱体,立柱1的两端设置有外螺纹,立柱1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分别连接调节件5,用于支撑康复的训练梯;平台板2呈长方形板结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4条第一滑动槽12及两个第一通孔13,第一滑动槽12为两端呈圆弧状的通槽,立柱1穿过第一通孔13配合调节件5连接到平台板2。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4所示,梯板3呈长方形板结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条第二滑动槽14,第二滑动槽14为两端呈圆弧状的通槽,5块梯板3在平台板2的两侧通过支撑件组件a呈阶梯式连接并最终连接到平台板2,梯板3与平台板2在长度方向上一致。

进一步地,如图5-6所示,支撑件组件a,包括支撑件4及调节件5。支撑件4呈条状圆柱体,支撑件4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凸台15,支撑件4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调节件5呈圆柱体,调节件5的一端设置第二凸台16,第二凸台16的直径大于调节件5的直径,调节件5形成有内螺纹通孔17,调节件5与支撑件4通过螺纹配合形成两种连接方式,如图7-8所示,第一种方式的第二凸台16朝向支撑件4的顶端(图7),第二种方式的第二凸台16朝向支撑件4的底端(图8)。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平台板2与梯板3通过支撑件组件a的第一种连接方式配合安装连接。具体地,

支撑件4具备外螺纹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滑动槽12及第二滑动槽14并通过螺纹与调节件5连接,第一凸台15止于平台板2的上表面。调节件5通过内螺纹通孔17与支撑件4连接,调节件5嵌入第二滑动槽14的圆弧端,第二凸台16止于梯板3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梯板3与梯板3之间通过支撑件组件a的第一种连接方式配合安装连接。具体地,

支撑件4具备外螺纹的一端依次穿过两块梯板3的第二滑动槽14并通过螺纹与调节件5连接,第一凸台15止于上部梯板3的上表面,调节件5嵌入下部梯板3的第二滑动槽14的圆弧端,第二凸台16止于下部梯板3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靠近地面的梯板3与支撑件组件a的第二种连接方式配合安装连接。具体地,

支撑件4具备外螺纹的一端与调节件5通过螺纹连接并且调节件5嵌入梯板3的第二滑动槽14的圆弧端,第二凸台16止于靠近地面的梯板3的下表面,支撑件4具备第一凸台15的一端承接地面,支撑件4支撑康复的训练梯。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平台板2配合调节件5连接到立柱1。具体地,调节件5通过螺纹连接与立柱1配合连接,调节件5嵌入第一通孔13,第二凸台16止于靠近平台板2的下表面,立柱1支撑康复的训练梯。

进一步地,接头组件(未图示)包括公接头10、母接头11及插销(未图示)。公接头10呈圆柱体状,公接头10的一端形成有半圆形连接块18,连接块18设置有第二通孔19。母接头11为一端呈半球体的圆柱体,母接头11呈半球体的一端设置有卡槽20及第三通孔21。插销(未图示)呈圆柱体。具体地:

连接块18安装在卡槽20并通过插销(未图示)依次穿过第三通孔21及第二通孔19使得公接头10与母接头11可相对转动地铰接,这样使得训练梯在收叠时,分别与公接头10及母接头11相连接的附件能够发生角度的变化,顺利完成收叠。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栏杆组件b包括第一支撑杆6、平栏杆7、斜栏杆8及第二支撑杆9。第一支撑杆6呈长条状圆柱体,第一支撑杆6的一端设置有螺纹盲孔。平栏杆7呈条状圆柱体。斜栏杆8呈条状圆柱体,斜栏杆8为可伸缩的双层管结构,在康复的训练梯在收放时斜栏杆8对应地伸缩。第二支撑杆9呈长条状圆柱体,第二支撑杆9的一端设置有螺纹盲孔。具体地,

第一支撑杆6具备螺纹盲孔的一端即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到立柱1的上端,第一支撑杆6的上端套装于直角三通接头22的直角端。平栏杆7穿过直角三通接头22的直通端,平栏杆7的两端连接公接头10或母接头11。斜栏杆8的一端连接母接头11或公接头10,斜栏杆8连接母接头11或公接头10的一端连接到平栏杆7一端的公接头10或母接头11,并通过插销(未图示)串联连接。这里,如果平栏杆7的一端为公接头10,那么,与之相对应连接的斜栏杆8的一端连接母接头11。同样的连接方式,斜栏杆8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9的上端连接,第二支撑杆9具备螺纹盲孔的一端即下端,通过螺纹与支撑件4连接。

在不使用康复的训练梯时,将梯板3与梯板3之间、梯板3与平台板2之间的支撑件组件a顶出,将梯板3推向平台板2,同时,带动斜栏杆8收缩,斜栏杆8与平栏杆7及第二支撑杆9的夹角在接头组件a的作用下实现角度变化,最终,所有梯板3收叠于平台板2的下部(如图2所示)。

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复的训练梯,通过调节件5与支撑件4的螺纹旋合深度,实现梯板3与梯板3之间、梯板3与平台板2之间的阶梯高度的调节;通过支撑件组件a在第一滑动槽12、第二滑动槽14内来回滑动,实现康复的训练梯的收叠功能,使得康复的训练梯在不使用时可收叠起来,进而缩小占地面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