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慢性病预防用辅助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5513发布日期:2021-06-18 16:1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慢性病预防用辅助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预防用锻炼装置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慢性病预防用辅助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而腿部是慢性病容易多发的位置,由于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一系列诱因,很容易发病,而通过有效的腿部锻炼能够有效防治各种腿部的慢性病。

现有的腿部辅助锻炼设备多是通过腿部运动,带动外部载荷进行运转的方式,整个装置的负载较为固定,当适应当前负载后,需要延长锻炼时间,才能进行实现原有的锻炼效果,而这会增加腿部的劳损,而一些具有负载调节的辅助锻炼设备,多是通过增加摩擦力的方式进行负载的调节,而这种方式会随着磨损件的消耗而逐渐失效,需要通过更换器件的方式进行再次使用,增加了损耗。

同时人的两条腿所适应的载荷并不相同,现有的辅助锻炼设备多为整体设备,即左腿与右腿的所承受的负载为同一负载,而使得整个锻炼过程中不具有均衡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慢性病预防用辅助锻炼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慢性病预防用辅助锻炼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慢性病预防用辅助锻炼装置,包括主壳体与副壳体,所述主壳体内固定安装有两个负载活塞气缸,两个所述负载活塞气缸左右对称设置,两所述的负载活塞气缸内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下方的负载活塞气缸的缸体开设有泄压孔,两所述的负载活塞气缸的上端滑动安装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下表面与负载活塞气缸的活塞间夹装有负载弹簧,所述接触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螺纹滑杆,所述螺纹滑杆的上端螺装有调节螺纹筒,所述调节螺纹筒转动贯穿安装于主壳体的上壳壁,所述调节螺纹筒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旋盘,所述主壳体的左侧与右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副壳体,两个所述的副壳体内均设有充气活塞气缸,所述充气活塞气缸的活塞上端固安装有主压杆,所述主压杆的上端固定安装于踏板的下表面,所述充气活塞气缸的出气端通过管体连通负载活塞气缸的进气端,且管体上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充气活塞气缸的进气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主壳体内固定安装有缓冲气缸,所述缓冲气缸的两端均滑动安装有相位活塞,两所述的相位活塞间夹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气缸的两端均开设有气孔,所述副壳体内还固定安装有辅助气缸,所述辅助气缸的活塞上端固定安装有辅助压杆,所述辅助压杆的上端均固定安装于踏板的下表面,两所述的辅助气缸的出气端均通过气管连接对应方向的缓冲气缸的气孔。

优选的,所述主壳体内固定安装有固定架,且固定架滑动安装两所述的螺纹滑杆,两所述的螺纹滑杆的外壁面均开设有沿轴向的限位滑面。

优选的,所述主压杆的外周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上端贴合踏板下表面,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贴合副壳体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辅助压杆的外周套装有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的上端贴合踏板的下表面,所述辅助弹簧的下端贴合副壳体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充气活塞气缸的容积为负载活塞气缸的有效容积的120%。

优选的,所述辅助气缸的容积为缓冲气缸容积的2/3至3/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负载弹簧的使用,使得整个装置能够进行负载的有效调节,同时避免了因磨损件带来的问题,同时两个负载活塞气缸及负载弹簧的独立设置,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左腿与右腿的不同负载能力进行独立调节,继而避免了过量负载的损伤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副壳体左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壳体,2、副壳体,3、负载活塞气缸,4、充气活塞气缸,5、负载弹簧,6、踏板,7、主压杆,8、复位弹簧,9、第一单向阀,10、第二单向阀,11、限位环,12、泄压孔,13、接触板,14、螺纹滑杆,15、调节螺纹筒,16、调节旋盘,17、辅助气缸,18、辅助压杆,19、辅助弹簧,20、缓冲气缸,21、缓冲弹簧,22、相位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慢性病预防用辅助锻炼装置,包括主壳体1与副壳体2,所述主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两个负载活塞气缸3,两个所述负载活塞气缸3左右对称设置,两所述的负载活塞气缸3内固定安装有限位环11,所述限位环11下方的负载活塞气缸3的缸体开设有泄压孔12,两所述的负载活塞气缸3的上端滑动安装有接触板13,所述接触板13的下表面与负载活塞气缸3的活塞间夹装有负载弹簧5,所述接触板1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螺纹滑杆14,所述螺纹滑杆14的上端螺装有调节螺纹筒15,所述调节螺纹筒15转动贯穿安装于主壳体1的上壳壁,所述调节螺纹筒15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旋盘16,所述主壳体1的左侧与右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副壳体2,两个所述的副壳体2内均设有充气活塞气缸4,所述充气活塞气缸4的活塞上端固安装有主压杆7,所述主压杆7的上端固定安装于踏板6的下表面,所述充气活塞气缸4的出气端通过管体连通负载活塞气缸3的进气端,且管体上设有第二单向阀10,所述充气活塞气缸4的进气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单向阀9。

通过踏板6进行施压,压力沿主压杆7下行至充气活塞气缸4的活塞上,继而压缩充气活塞气缸4内的气体,气体通过管路传递至负载活塞气缸3内,推动负载活塞气缸3内的活塞上行,压迫负载弹簧5,继而产生有效的锻炼负载,当负载活塞气缸3运行至限位环11时,活塞越过泄压孔12进行泄压,而后负载弹簧5推动负载活塞气缸3中的活塞下行,而后进行循环工作,实现整个负载辅助锻炼过程。

具体而言,所述主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缓冲气缸20,所述缓冲气缸20的两端均滑动安装有限位活塞22,两所述的限位活塞22间夹装有缓冲弹簧21,所述缓冲气缸20的两端均开设有气孔,所述副壳体2内还固定安装有辅助气缸17,所述辅助气缸17的活塞上端固定安装有辅助压杆18,所述辅助压杆18的上端均固定安装于踏板6的下表面,两所述的辅助气缸17的出气端均通过气管连接对应方向的缓冲气缸20的气孔。

通过辅助气缸17及缓冲气缸20组合使用,使得左腿与右腿将的动作能够进行相互协助,当左腿运动时,左侧的辅助气缸17将气体压入缓冲气缸20的左侧,推动左侧的限位活塞22运动,压迫缓冲弹簧21及压缩气体,通过缓冲传递效果,使得右侧限位活塞22进行运动,当两限位活塞22间的气体及缓冲弹簧21压缩至极限时,不具有缓冲效果,继而能够有效进行压力传递,当使用结束后能够有效的使得辅助气缸17中的活塞上行,方便下次使用

具体而言,所述主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固定架,且固定架滑动安装两所述的螺纹滑杆14,两所述的螺纹滑杆14的外壁面均开设有沿轴向的限位滑面。

通过固定架对螺纹滑杆14的轴向转动进行限制,继而有效的配合调节螺纹筒15的使用,避免同步转动。

具体而言,所述主压杆7的外周套装有复位弹簧8,所述复位弹簧8上端贴合踏板6下表面,所述复位弹簧8的下端贴合副壳体2的上表面。

通过复位弹簧8使得使用结束后,能够将充气活塞气缸4内的活塞上行至最大位置,方便进行再次使用,同时辅助腿部进行抬起运动。

具体而言,所述辅助压杆18的外周套装有辅助弹簧19,所述辅助弹簧19的上端贴合踏板6的下表面,所述辅助弹簧19的下端贴合副壳体2的上表面。

对辅助气缸17内的活塞进行辅助复位,同时辅助复位弹簧8进行使用。

具体而言,所述充气活塞气缸4的容积为负载活塞气缸3的有效容积的120%。

通过过比的方式,对气体的体积压缩进行有效的抵消。

具体而言,所述辅助气缸17的容积为缓冲气缸20容积的2/3至3/4。

抵消气体压缩比的同时,为缓冲弹簧21的及两限位活塞22间的气体提供极限压缩空间。

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通过脚踏在踏板6上,通过施力,压力通过踏板6及主压杆7传递至充气活塞气缸4的活塞上,而后充气活塞气缸4内的气体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第二单向阀10及管路导入对应连接的负载活塞气缸3内,推动负载活塞气缸3内的活塞上行,压迫负载弹簧5,产生工作负载,当负载活塞气缸3内的活塞行至限位环11处,越过泄压孔12后,泄压孔12进行泄压,辅助弹簧19推动对应的活塞复位,实现工作过程,而后间往复工作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