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装置

文档序号:28256587发布日期:2021-12-29 17:33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装置

1.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突发疾病,严重者可引起死亡,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3.现阶段部分脑卒中的患者被治愈后,会伴随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只要得到及时救治,并在病情稳定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大多是还是能够避免残疾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预防上肢和下肢的痉挛。
4.现有的大多数上肢康复训练装置能够训练的肌肉群较少,单一的装置只能进行单个或者两三个肌群的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装置。
6.根据本公开的一种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训练板、竖直弹性支撑组件、倾斜弹性支撑组件、横杆、竖直连接组件和倾斜连接组件,所述竖直弹性支撑组件的下端与所述竖直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倾斜弹性支撑组件的下端与所述倾斜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竖直连接组件和所述倾斜连接组件与所述训练板的侧边可滑动连接,所述竖直弹性支撑组件的上端和所述倾斜弹性支撑组件的上端均与所述横杆可转动连接。
7.具体地,所述竖直弹性支撑组件包括两个竖支撑杆,两个所述竖支撑杆平行设置在所述训练板的两侧,两个所述竖直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训练板的两侧边可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竖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竖直连接组件连接。
8.具体地,所述倾斜弹性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斜支撑杆,两个所述斜支撑杆平行设置在所述训练板的两侧,两个所述倾斜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训练板的两侧边可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斜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倾斜连接组件连接。
9.具体地,所述横杆水平设置在所述训练板的上方,两个所述竖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轴承与所述横杆的两端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斜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轴承与所述横杆的两端可转动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竖支撑杆包括竖固定杆和竖移动杆,所述竖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竖直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竖固定杆为中空杆,所述竖移动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竖固定杆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竖固定杆内,所述竖移动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竖移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竖固定杆的下端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11.所述斜支撑杆包括斜固定杆和斜移动杆,所述斜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倾斜连接组件连接,所述斜固定杆为中空杆,所述斜移动杆的下端穿过所述斜固定杆的上端设置在所
述斜固定杆内,所述斜移动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杆可转动连接,所述斜移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斜固定杆的下端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12.具体地,所述竖直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螺钉、第一套筒和第一固定插销,所述训练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水平滑槽,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水平滑槽内并可沿所述水平滑槽水平滑动,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水平滑槽的底面垂直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一定位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孔抵靠在所述水平滑槽的底面,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外侧面固定,所述第一定位块内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孔内并与所述第一圆孔可转动连接,所述竖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侧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一滑块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插销适配的第一插销孔,所述第一固定插销设置在所述第一插销孔内并可沿所述第一插销孔滑动。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宽度,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内侧面与所述训练板的侧面贴合,两个所述第一螺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两侧;
14.所述第一滑块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孔对应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一套筒的内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盲孔内,所述第一套筒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圆孔内侧面/所述第一盲孔的内侧面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
15.所述第一插销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套筒的长度,所述第一插销孔为多边形孔,所述第一固定插销为与所述第一插销孔适配的多边形柱体。
16.具体地,所述倾斜连接组件包括第二滑块、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螺钉、第二套筒和第二固定插销,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所述水平滑槽内并可沿所述水平滑槽水平滑动,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水平滑槽的底面垂直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二定位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螺孔抵靠在所述水平滑槽的底面,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滑块的外侧面固定,所述第二定位块内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孔内并与所述第二圆孔可转动连接,所述斜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二滑块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固定插销适配的第二插销孔,所述第二固定插销设置在所述第二插销孔内并可沿所述第二插销孔滑动;
17.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滑块的宽度,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内侧面与所述训练板的侧面贴合,两个所述第二螺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两侧;
18.所述第二滑块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圆孔对应的第二盲孔,所述第二套筒的内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盲孔内,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圆孔内侧面/所述第二盲孔的内侧面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
19.所述第二插销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长度,所述第二插销孔为多边形孔,所述第二固定插销为与所述第二插销孔适配的多边形柱体。
20.优选地,所述水平滑槽为梯形槽,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为与所述水平滑槽适配的梯形块,所述梯形槽的槽底宽度大于所述梯形槽的槽口宽度。
21.进一步,所述水平滑槽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低摩组件,所述低摩组件包括多个低摩滚珠,所述水平滑槽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半球孔,所述低摩滚珠设置所述半球孔内,且所述低摩滚珠可在所述半球孔内转动。
22.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本公开通过设置竖直弹性支撑组件和倾斜弹性
支撑组件,并通过竖直连接组件和倾斜连接组件的配合,实现竖直弹性支撑组件和/或倾斜弹性支撑组件的工作,从而实现对上肢相关多个肌群的康复训练。
附图说明
23.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24.图1是根据本公开所述的一种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装置的俯视图。
25.图2是根据本公开所述的一种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装置的的侧视图。
26.图3是根据本公开所述的竖直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

训练板,2

竖直连接组件,3

倾斜连接组件,4

竖直弹性支撑组件,5

倾斜弹性支撑组件,6

横杆,11

水平滑槽,21

第一滑块,22

第一螺孔,23

第一定位块,24

第一固定插销,25

第一套筒,26

第一插销孔,31

斜固定杆,32

斜移动杆,41

竖固定杆,42

竖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30.一种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训练板1、竖直弹性支撑组件4、倾斜弹性支撑组件5、横杆6、竖直连接组件2和倾斜连接组件3,竖直弹性支撑组件4的下端与竖直连接组件2连接,倾斜弹性支撑组件5的下端与倾斜连接组件3连接,竖直连接组件2和倾斜连接组件3与训练板1的侧边可滑动连接,竖直弹性支撑组件4的上端和倾斜弹性支撑组件5的上端均与横杆6可转动连接。
31.使用者水平躺在训练板1上,并需要保证竖直连接组件2的初始位置位于使用者的肩部,倾斜连接组件3的初始位置位于使用者的胯部,并保证竖直弹性支撑组件4与训练板1垂直。
32.竖直弹性支撑组件4的最大长度不小于训练者的臂长,使得训练板1、竖直弹性支撑组件4和倾斜弹性组件构成如图2所示的三角结构。
33.同时保证竖直连接组件2和倾斜连接组件3可以沿训练板1的水平方向滑动,且竖直弹性支撑组件4可以沿竖直连接组件2转动,倾斜弹性支撑组件5可以沿倾斜连接组件3转动。
34.并且可以通过控制(训练板1、竖直弹性支撑组件4、倾斜弹性支撑组件5、竖直连接组件2和倾斜连接组件3)之间的(转动、禁止转动、滑动、禁止滑动)四种状态,实现不同的锻炼目的。
35.竖直弹性支撑组件4包括两个竖支撑杆,两个竖支撑杆平行设置在训练板1的两侧,两个竖直连接组件2分别与训练板1的两侧边可滑动连接,两个竖支撑杆的下端与竖直
连接组件2连接。
36.倾斜弹性支撑组件5包括两个斜支撑杆,两个斜支撑杆平行设置在训练板1的两侧,两个倾斜连接组件3分别与训练板1的两侧边可滑动连接,两个斜支撑杆的下端与倾斜连接组件3连接。
37.上述为竖直弹性支撑组件4和倾斜弹性组件的一种结构,通过对称设置两个支撑杆,实现稳定支撑。
38.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但需要能够保证其具备伸缩性。
39.横杆6水平设置在训练板1的上方,两个竖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轴承与横杆6的两端可转动连接,两个斜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轴承与横杆6的两端可转动连接。
40.通过将横杆6与竖支撑杆和斜支撑杆可转动连接,使得使用者可以手持横杆6,并且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横杆6不会与手掌发生相对转动,使得使用者手持更稳定,不会出现滑落的情况,影响康复训练的进行。
41.竖支撑杆包括竖固定杆41和竖移动杆42,竖固定杆41的下端与竖直连接组件2连接,竖固定杆41为中空杆,竖移动杆42的下端穿过竖固定杆41的上端设置在竖固定杆41内,竖移动杆42的上端与横杆6可转动连接,竖移动杆42的下端与竖固定杆41的下端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42.斜支撑杆包括斜固定杆31和斜移动杆32,斜固定杆31的下端与倾斜连接组件3连接,斜固定杆31为中空杆,斜移动杆32的下端穿过斜固定杆31的上端设置在斜固定杆31内,斜移动杆32的上端与横杆6可转动连接,斜移动杆32的下端与斜固定杆31的下端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43.上述为竖支撑杆和斜支撑杆的一种结构,上述结构为竖移动杆42可以沿竖固定杆41上下滑动,并通过压缩弹簧提供相应的作用力,在竖支撑杆拉长时,压缩弹簧伸长,提供竖支撑杆缩短的作用力,在竖支撑杆缩短时,压缩弹簧缩短,提供竖支撑杆伸长的作用力,即对对比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增加康复训练的效率,需要保证竖移动杆42和竖固定杆41的长度之和不小于使用者的臂长。
44.上述结构为斜移动杆32可以沿斜固定杆31上下滑动,并通过压缩弹簧提供相应的作用力,在斜支撑杆拉长时,压缩弹簧伸长,提供斜支撑杆缩短的作用力,在斜支撑杆缩短时,压缩弹簧缩短,提供斜支撑杆伸长的作用力,即对对比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增加康复训练的效率。
45.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锻炼,可以将竖支撑杆和斜支撑杆均设置成为多级结构,例如多个中空的固定杆依次套装,使得其在缩短时能够达到最短的状态。
46.竖直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滑块21、第一定位块23、第一定位螺钉、第一套筒25和第一固定插销24,训练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水平滑槽11,第一滑块21设置在水平滑槽11内并可沿水平滑槽11水平滑动,第一滑块21上设置有与水平滑槽11的底面垂直的第一螺孔22,第一定位螺钉穿过第一螺孔22抵靠在水平滑槽11的底面,第一定位块23的内侧面与第一滑块21的外侧面固定,第一定位块23内设置有第一圆孔,第一套筒25设置在第一圆孔内并与第一圆孔可转动连接,竖支撑杆的下端与第一套筒25的外侧面垂直固定连接,第一套筒25和第一滑块21均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插销24适配的第一插销孔26,第一固定插销24设置在第一插销孔26内并可沿第一插销孔26滑动。
47.第一定位块23的宽度小于第一滑块21的宽度,第一定位块23的内侧面与训练板1的侧面贴合,两个第一螺孔22设置在第一定位块23的两侧;
48.第一滑块21的外侧面设置有与第一圆孔对应的第一盲孔,第一套筒25的内端设置在第一盲孔内,第一套筒25的外侧面与第一圆孔内侧面/第一盲孔的内侧面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
49.第一插销孔26的长度大于第一套筒25的长度,第一插销孔26为多边形孔,第一固定插销24为与第一插销孔26适配的多边形柱体。
50.以竖直连接组件2为例,对转动、禁止转动、滑动、禁止滑动四种状态进行说明。
51.转动:此时将第一固定插销24拉出,并使得第一固定插销24整体均位于在第一套筒25内部,此时第一套筒25可以在异地圆孔内进行转动。通过设置第一盲孔,使得第一套筒25在第一圆孔和第一盲孔内转动,增加第一套筒25与第一滑块21和第一定位块23的连接稳定性。
52.禁止转动:此时将第一固定插销24插入至第一插销孔26内,因此第一插销孔26和第一固定插销24均为多边结构,第一插销孔26的内端设置在第一滑块21内,因此当第一固定插销24插入后,第一滑块21、第一固定插销24、第一套筒25构成一个不可转动的整体,实现了禁止转动。
53.滑动:拧动第一定位螺钉,使第一定位螺钉的内端不与水平滑槽11抵靠,从而实现第一滑块21可以在水平滑槽11内自由滑动。
54.禁止滑动:拧动第一定位螺钉,使第一定位螺钉的内端抵靠在水平滑槽11的底面上,并施加一个作用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滑块21与水平滑槽11不发生移动。
55.倾斜连接组件3包括第二滑块、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螺钉、第二套筒和第二固定插销,第二滑块设置在水平滑槽11内并可沿水平滑槽11水平滑动,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与水平滑槽11的底面垂直的第二螺孔,第二定位螺钉穿过第二螺孔抵靠在水平滑槽11的底面,第二定位块的内侧面与第二滑块的外侧面固定,第二定位块内设置有第二圆孔,第二套筒设置在第二圆孔内并与第二圆孔可转动连接,斜支撑杆的下端与第二套筒的外侧面垂直固定连接,第二套筒和第二滑块均设置有与第二固定插销适配的第二插销孔,第二固定插销设置在第二插销孔内并可沿第二插销孔滑动;
56.第二定位块的宽度小于第二滑块的宽度,第二定位块的内侧面与训练板1的侧面贴合,两个第二螺孔设置在第二定位块的两侧;
57.第二滑块的外侧面设置有与第二圆孔对应的第二盲孔,第二套筒的内端设置在第二盲孔内,第二套筒的外侧面与第二圆孔内侧面/第二盲孔的内侧面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
58.第二插销孔的长度大于第二套筒的长度,第二插销孔为多边形孔,第二固定插销为与第二插销孔适配的多边形柱体。
59.同理,倾斜连接组件3的转动、禁止转动、滑动、禁止滑动四种状态与竖直连接组件2的操作方式相同,在此不做详细的解释。
60.水平滑槽11为梯形槽,第一滑块21/第二滑块为与水平滑槽11适配的梯形块,梯形槽的槽底宽度大于梯形槽的槽口宽度。
61.通过将水平滑槽11设置成为梯形结构,使得第一滑块21和第二滑块可以在水平滑槽11内稳定移动,避免其出现滑落的情况。
62.水平滑槽1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低摩组件,低摩组件包括多个低摩滚珠,水平滑槽11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半球孔,低摩滚珠设置半球孔内,且低摩滚珠可在半球孔内转动。
63.通过设置低摩组件可以减少第一滑块21/第二滑块与水平滑槽1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滑动更顺畅。
64.下面提供具体的肌群的锻炼方式。
65.肱三头肌的锻炼:竖直连接组件2处于可滑动和可转动状态,倾斜连接组件3处于禁止滑块和可转动状态,此时使用者手握横杆6,使手臂伸长,并使手臂沿肩部转动,从而实现对肱三头肌的锻炼。
66.肱二头肌的锻炼:竖直连接组件2处于不可滑动和不可转动状态,倾斜连接组件3处于可滑动和可转动的状态,此时使用者手握横杆6,频繁弯曲手臂(手臂与身体垂直),使竖支撑杆缩短,实现对肱二头肌的锻炼。
67.肘肌的锻炼:竖直连接组件2处于不可滑动和不可转动状态,倾斜连接组件3处于可滑动和可转动的状态,此时使用者手握横杆6,频繁伸长手臂,使竖支撑杆伸长,实现对肘肌的锻炼。
68.三角肌的锻炼:竖直连接组件2处于不可滑动和不可转动状态,倾斜连接组件3处于可滑动和可转动的状态,此时使用者手握横杆6,频繁弯曲手臂(手臂与身体处于同一平面),使竖支撑杆缩短,实现对三角肌的锻炼。
69.胸肌的锻炼:竖直连接组件2处于可滑动和可转动状态,倾斜连接组件3处于禁止滑块和可转动状态,此时使用者手握横杆6,使手臂伸长,并使手臂沿肩部转动,从而实现对胸肌的锻炼。
70.上述只是简单的介绍了针对重点肌群的锻炼,实际上人的手臂是一个整合的整体,在进行运动时,各个肌群均需要协同工作,因此都会进行相应的锻炼。
71.在使用者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控制四种状态,从而实现不同的锻炼方式。
7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7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