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改善扁平足足部畸形的站立训练器

文档序号:30914436发布日期:2022-07-29 21:5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改善扁平足足部畸形的站立训练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站立训练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改善扁平足足部畸形的站立训练器。


背景技术:

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黄国志教授团队于近日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上发表了《定制型矫形鞋垫在扁平足治疗中的应用》,该文通过检索中外6个数据库,系统评价了当今定制矫形鞋垫治疗扁平足的作用原理、定制矫形鞋垫设计制作过程以及在不同年龄段扁平足人群中的临床疗效研究,肯定了定制矫形鞋垫可改善扁平足患者足部生物力学和降低因行走姿势不当引发的疼痛,同时减少了下肢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和可能的活动损伤风险,但作者也指出,由于定制型矫形鞋垫的材料、厚度、设计方案和制作工艺没有明确的指南和共识,导致临床效果具有差异性,另有其他文献指出,国内的矫形鞋垫制作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价格较为昂贵且矫型鞋垫的制定对下肢生物力学原理掌握和下肢生物力学相关指标测量要求较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改善扁平足足部畸形的站立训练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改善扁平足足部畸形的站立训练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改善扁平足足部畸形的站立训练器,包括多个训练块,所述训练块底部设为镂空,所述训练块中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前端内壁设有能够调节扁平足患者脚趾背伸角度的置板-可调控螺旋装置;所述凹槽后端外侧设有能够对扁平足患者跟骨外翻,距骨下沉内突进行校正的可调控式内外螺旋调控装置。
5.优选的,所述置板-可调控螺旋装置包括设置在凹槽前端内壁的多个高度调节柱,所述高度调节柱靠近凹槽内壁一端外侧设有第一螺母,所述高度调节柱远离凹槽一端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上方设有脚趾放置板,所述脚趾放置板上方设有多个根据脚趾大小设置的脚趾放置槽,所述脚趾放置板中心处设有角度调节柱,所述角度调节柱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螺母。
6.优选的,所述凹槽位于角度调节柱一端内壁设有量角器。
7.优选的,所述可调控式内外螺旋调控装置包括设置在凹槽后端外侧的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靠近训练块一端设有第三螺母,所述位于凹槽任意一侧两个支撑柱上方设有踝关节矫正器一,所述支撑柱靠近踝关节矫正器一外侧设有第四螺母,剩余所述支撑柱上方设有踝关节矫正器二,所述支撑柱靠近踝关节矫正器二一端外侧设有第五螺母,所述踝关节矫正器一以及踝关节矫正器二内壁分别设有能够与支撑柱滑动连接的限位槽。
8.优选的,所述凹槽前端以及后端内壁分别设有水银压力计一以及水银压力计二。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矫形鞋垫,优点如下:一是,无需根据患足“量身定制”,仅需调节第一跖趾关节和足跟两处的螺旋装置即可塑造足弓,矫正跟骨外翻,距骨下沉内突,还可以通过刺激足底皮肤感受器和高尔基腱感受器,使皮肤感觉和本体感觉输入,增强患足对站立姿势的把控,二是,价格平民,制作训练器所采用的材料皆为日常生活或工业所需用品,无需使用价格昂贵的高温热塑材料,三是,可居家练习,不同于矫形鞋垫,此扁平足站立训练器在家里日常生活中即可站立训练,无需通过户外行走矫正,四是,可视化监测训练疗效。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可调控式内外螺旋调控装置侧视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限位槽侧视剖视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置板-可调控螺旋装置分离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铰接座与高度调节柱连接示意图。
16.图中:1-训练块;2-凹槽;21-水银压力计一;22-水银压力计二;3-置板-可调控螺旋装置;30-高度调节柱;31-第一螺母;32-脚趾放置板;33-脚趾放置槽;34-角度调节柱;35-第二螺母;36-量角器;37-铰接座;4-可调控式内外螺旋调控装置;40-支撑柱;41-第三螺母;42-踝关节矫正器一;43-第四螺母;44-踝关节矫正器二;45-第五螺母;46-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改善扁平足足部畸形的站立训练器,包括多个训练块1,训练块1设置有两块,可以根据患者的臀宽进行调整,训练块1底部设置为镂空以配合置板-可调控螺旋装置3以及可调控式内外螺旋调控装置4调节高度,训练块1中间设有脚印形凹槽2,凹槽2前端内壁设有能够调节扁平足患者脚趾背伸角度的置板-可调控螺旋装置3;凹槽2后端外侧设有能够对扁平足患者跟骨外翻,距骨下沉内突进行校正的可调控式内外螺旋调控装置4,当扁平足患者使用时,能够根据自己的臀宽调整两块训练块1的间距,通过置板-可调控螺旋装置3控制扁平足患者脚趾背伸角度,让患者在站立时达到第一跖趾关节和足跟两点支撑地面,强制性重塑足内侧弓使足部压力进行重新分配,增大足部受力面积,减轻各部分压强,此法同时给予患足足底皮肤感觉如压觉、触觉、痛温觉的输入,还增强了足跟、踝关节的本体感觉输入,纠正下肢生物力线,改善步态,若患者足外翻严重,通过可调控式内外螺旋调控装置4帮患者“把翻出来的足后跟扶回去”,从而限制足外翻角度,缓解足踝相关关节的负担,纠正下肢生物力线,使下肢生物力学轴线重新经过踝关节中点、膝关节中点、髋关节中点的连线。
19.置板-可调控螺旋装置3包括与凹槽2前端内壁转动连接的多个高度调节柱30,高度调节柱30靠近凹槽2内壁一端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31,高度调节柱30远离凹槽2一端
与铰接座37转动连接,所述铰接座37上方固定连接有脚趾放置板32,脚趾放置板32上方开设有多个根据脚趾大小设置的脚趾放置槽33以配合固定脚趾,脚趾放置板32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角度调节柱34,角度调节柱34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35,凹槽2位于角度调节柱34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量角器36,当置板-可调控螺旋装置3工作时,通过第二螺母35解除对角度调节柱34的固定,根据量角器36调整脚趾放置板32的倾斜角度以配合患者使用,并且通过第一螺母31解除高度调节柱30与凹槽2内壁的固定,从而转动高度调节柱30,使得高度调节柱30推动铰接座37移动,铰接座37移动推动脚趾放置板32上升或者下降以配合控制扁平足患者脚趾背伸角度,促进患者使用第一跖趾关节和足跟支撑。
20.可调控式内外螺旋调控装置4包括与凹槽2后端外侧转动连接的多个支撑柱40,支撑柱40靠近训练块1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母41,位于凹槽2任意一侧两个支撑柱40上方滑动连接有踝关节矫正器一42,支撑柱40靠近踝关节矫正器一42外侧螺纹连接有第四螺母43,剩余支撑柱40上方滑动连接有踝关节矫正器二44,支撑柱40靠近踝关节矫正器二44一端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五螺母45,由于踝关节矫正器一42以及踝关节矫正器二44与支撑柱40分别通过第四螺母43以及第五螺母45螺纹连接,使得踝关节矫正器一42以及踝关节矫正器二44能够进行拆卸调换位置,从而能够对踝关节内翻或者外翻进行校正,踝关节矫正器一42以及踝关节矫正器二44内壁分别设有能够与支撑柱40滑动连接的限位槽46,当可调控式内外螺旋调控装置4工作时,通过第三螺母41解除对支撑柱40的固定,用户可以通过支撑柱40调节踝关节矫正器一42以及踝关节矫正器二44的高度,踝关节矫正器一42对患者踝关节以下固定,踝关节矫正器二44对患者踝关节以上进行固定,踝关节矫正器一42以及踝关节矫正器二44相互配合从而校正踝关节的内翻或着外翻,使下肢力线恢复正常,并且通过第四螺母43以及第五螺母45能够解除对踝关节矫正器一42以及踝关节校正器二的固定,使得支撑柱40能够沿着限位槽46内壁滑动,从而对踝关节矫正器一42以及踝关节矫正器二44内外进行调节。
21.凹槽2前端以及后端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水银压力计一21以及水银压力计二22,水银压力计一21用于测量第一跖趾关节处的压力,水银压力计二22用于测量足跟处的压力,当置板-可调控螺旋装置3强制性把扁平足患者患足背伸使得第一跖趾关节和足跟两点接触地面时,水银压力计一21以及水银压力计二22受力,水银柱升高,此举的目的在于:一,训练时可可视化的监控第一跖趾关节触地情况,方便通过螺旋装置调节脚趾背伸角度;二,可定量评估扁平足患者患足治疗前后脚趾和足跟受力的变化,从而评价扁平足治疗的改善情况。
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