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盘机器人用旋转式托盘定位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099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托盘机器人用旋转式托盘定位治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托盘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托盘机器人用旋转式托盘定位治具。



背景技术:

托盘是仓库中常用支撑货品的装置,托盘可起到隔绝底面潮气,方便叉车将货物叉起等作用,同时还能保护物品不直接被地面硌伤。

托盘包括若干纵向平行布置的木料板,木料板上共同钉有一块横向的基板,基板为矩形框状,以便容纳叉车的叉板。现有装订装置多采用人工定位,人工采用气枪打钉,定位精确度低,加工效率不高。

随着自动化生产要求,人们需要一种能够配套机械臂使用的装订夹具,提高托盘的定位精确性和定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托盘机器人用旋转式托盘定位治具。

一种托盘机器人用旋转式托盘定位治具,包括底座和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的下端面安装在底座上,底座内安装有处理器和电机,电机与三角支架相连,以便驱动三角支架,底座的外侧面上竖直固定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轴上竖直安装有定位柱,所述底座的外端面上还安装有触碰传感器。

所述三角支架下部安装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孔直径与定位柱的直径相同,所述三角支架下部还固定有楔形触碰块,所述楔形触碰块的下端位于触碰传感器上端的下侧。

所述三角支架的左侧、右侧分别固定有左侧板、右侧板;所述右侧板上横向设有两排卡板,所述卡板上均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活动安装在卡板下端面上的L型卡块,所述L型卡块均安装在卡板上设有的条形孔内;所述卡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一个纵向插入卡板中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伸入卡板中的长度可调。

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关于三角支架的正中面左右对称。

所述定位柱的上端设有倒圆角。

所述左侧板的下端与右侧板的下端均设有挡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双面固定托盘的方式,可采用双面操作方式,缩短了装订过程中重新安放下一次装订木料的效率。

2.本发明采用带有预设凹槽的卡板固定木料板,能够精确固定木料,同时采用L型卡块可以灵活限定每个凹槽的宽度,从而为不同宽度的木料夹持固定提供合适的容纳尺寸。

3.当楔形触碰块触发触碰传感器时,所述气缸在处理器的控制下动作,将定位柱推至正好转动至定位柱正上方的定位槽中,从而将底座相对于三角支架固定,实现将左侧板或后侧板正好正对着外接的机械臂,方便机械臂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右下侧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与木质底架配合时的立体图;

图3为办发明的右前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托盘机器人用旋转式托盘定位治具,包括底座1和三角支架2,所述三角支架2的下端面安装在底座1上,底座1内安装有处理器和电机,电机与三角支架2相连,以便驱动三角支架2,底座1的外侧面上竖直固定有气缸3,所述气缸3的轴上竖直安装有定位柱4,所述底座1的外端面上还安装有触碰传感器5。

所述三角支架2下部安装有与定位柱4配合的定位套6,所述定位套6的孔直径与定位柱4的直径相同,所述三角支架2下部还固定有楔形触碰块7,所述楔形触碰块7的下端位于触碰传感器5上端的下侧,以便能够触发触碰传感器5。

所述三角支架2的左侧、右侧分别固定有左侧板8、右侧板9;所述右侧板9上横向设有两排卡板10,所述卡板10上均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活动安装在卡板10下端面上的L型卡块12,所述L型卡块12均安装在卡板10上设有的条形孔内;所述卡板10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一个纵向插入卡板10中的支撑条13,所述支撑条13伸入卡板10中的长度可调。

所述左侧板8与右侧板9关于三角支架2的正中面左右对称。

所述定位柱4的上端设有倒圆角。

所述左侧板8的下端与右侧板9的下端均设有挡板14。

所述支撑条13用于支撑安放在木料板15上的基板16,保证基板16的平稳装订。

使用时,将本发明固定在外接的一个机械臂一侧,设定好该机械臂的程序,然后将木料板15放在左侧板8或右侧板9上,通过事先调节好每个凹槽11下方的L型卡块12的位置,调整每个凹槽11的可利用宽度,从而保证凹槽11与装夹的木料板15尺寸相适应。放置好木料板15之后,再摆放基板16,完成上述操作后,电机带动三角支架2转动,将装好木料板15和基板16的一侧转动至外接的机械臂所在的位置,并利用该机械臂进行自动化气订,实现了托盘的快速加工。

另外,本发明可以根据不同的托盘尺寸规格进行调整,即调整L型卡块12的位置即可实现所定位托盘的摆放尺寸。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