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木工复合铣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8467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特种木工复合铣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特种木工复合铣床。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木制品的种类层出不穷,各种木制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更是涌现出了大批热爱制作木艺、家具的爱好者。随着木材原材料的日益丰富,家庭木工,小型工坊,工作室已然逐渐兴起。木材经过切割、刨削的简单处理后,往往意味着制作刚开始,而此后通常需要大量机械及手工的配合,最终才能获得理想的产品。采用传统机械的弊端是工艺流程繁琐,机动性差,改变产品的外观时很可能意味着更换大量工艺装备,资源消耗大,时间成本高,制约了设计热情。采用手工制作,效率低下是最显著的,同一工件难以保证同质化,制作精度差,并且由于制作者水平的参差不齐,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再者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木制品的外观要求逐渐提高及创作欲望的增长,使得木工制作工艺的改进急需更新。

专利号为CN103909549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新型单轴木工铣床。该结构的新型单轴木工铣床在机座的上平面设有工作台,在工作台的中间部位设有中心轴,在中心轴的上部设有铣刀盘,中心轴下端的皮带轮通过皮带与设在机座底部的第一电机联接,在工作台的一角设有立轴,在立轴上通过连接块联接有横轴,在横轴的一端联接有压紧传送装置。通过该结构的新型单轴木工铣床在对木材进行切削处理时,木材压紧固定牢固,不会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振动,保证了木材加工表面的光滑,提高了木制品的质量,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是,该结构的新型单轴木工铣床在实现多功能多角度的复杂形面木材铣削、打孔及仿形等方面存在着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实现多功能多角度的复杂形面木材铣削、打孔及仿形加工,并且操作简单,使用灵活,能耗及占地面积较小的木工复合铣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特种木工复合铣床,包括底架、主工作台机构、进给机构和动力装置,还包括副工作台机构,所述主工作台机构包括主工作台和两个固定支架,两个固定支架分别垂直固定在底架前部的两侧,主工作台与两个固定支架上端相连接,主工作台上开设有铣刀孔,且主工作台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固定工件及工装夹具的T槽;

所述进给机构包括底座、龙门架、滑台和动柱,底架后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Y向导轨,进给机构通过底座与Y向导轨滑动配合;龙门架垂直固定在底座后端,龙门架的两侧立柱之间设置有横撑,龙门架顶端固定有X向导轨一;所述滑台固定在底座上龙门架的前方,滑台上设有X向导轨二,动柱上端与X向导轨一滑动配合,底端与X向导轨二滑动配合;动柱一侧固定有Z向导轨一,另一侧固定有Z向导轨二;动力装置包括卧铣头和可调角度的立铣头一,卧铣头与Z向导轨一滑动配合,立铣头一与Z向导轨二滑动配合,所述卧铣头、立铣头一后侧分别设置有钻夹头;

所述副工作台机构包括副工作台、丝杠和丝杠螺母,副工作台设在龙门架前方,副工作台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固定辅助工装的安装孔;丝杠螺母固定在副工作台后侧,丝杠穿过丝杠螺母,与丝杠螺母螺纹连接,丝杠螺母上设有用于制约丝杠旋转及调整旋转阻尼的限位顶丝,丝杠下端连接至龙门架底座上,上端穿过横撑,并装配有旋转手柄。

所述底架为立方体框架结构。

所述主工作台上的T槽,用于固定工件及工装夹具,固定方式相对灵活,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开设多条T槽。

所述主工作台机构还包括转动轴和两个旋转部件,转动轴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支架相连接,主工作台通过转动轴与两个固定支架铰接;两个旋转部件分别设在主工作台底面两端,旋转部件一端与主工作台底面铰接,另一端通过定位螺栓与固定支架铰接,定位螺栓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转动把手,用于主工作台角度的调节。通过该结构可以实现主工作台角度的调节。手持转动把手将定位螺栓松开,旋转部件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主工作台的角度,方便对工件的加工。本实用新型中主工作台可以在Z轴方向上实现正负45度的调节。

所述主工作台机构的两个固定支架后侧分别设有支撑部,其中一侧固定支架的外侧固定有挡板,挡板后端开设有螺孔,螺孔中装配有顶丝一。对工件加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工件支撑在支撑部上,进而方便对工件的加工。将顶丝一设定在一定的位置,用来限定放置工件的位置,操作方便简单。

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立铣头二,立铣头二设置在主工作台底面上,铣刀朝上,与主工作台上的铣刀孔相对应。立铣头二采用倒装方式,使用时将铣刀设定一定的出刀量,用来对固定在主工作台上的工件进行修边、倒角加工等。

所述底架上部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有插排和绕线轮。所述插排可以连接电源线,进而外接电源,在不使用时可以将电源线缠绕在绕线轮上,能够保持电源线的整洁。

所述底架下端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万向轮,能够方便的移动、固定该木工复合铣床的位置。

所述横撑与底座之间垂直固定有两个导向柱,两个导向柱分别位于丝杠两侧,副工作台与两个导向柱滑动配合,进一步加强副工作台的移动牢固性。

所述Y向导轨一端固定在底架后端,另一端固定在底架前部,靠近固定支架的位置,两侧的Y向导轨上分别设有限位滑块,限位滑块与Y向导轨滑动配合,限位滑块上分别设置有限位锁紧把手,用于限定卧铣头和立铣头一在Y轴向移动的进刀量。当需要控制卧铣头或立铣头一在Y轴方向上的进刀量时,移动限位滑块在Y向导轨上的位置,旋紧导向锁紧把手即可控制进给机构在Y轴方向的移动行程,进而控制进刀量。

所述安装孔之间的孔距为15x15mm,为副工作台的功能拓展提供最大可能性。

所述动柱底端与X向导轨二滑动配合,且动柱底端与X向导轨二接触部位处设有弹性橡胶垫,防止动柱沿X向导轨二滑动过程中与X向导轨二的摩擦。

所述副工作台通过丝杠与丝杠螺母螺纹连接,转动旋转手柄可以带动副工作台上下移动。当副工作台需要固定在某个位置时,旋紧限位顶丝即可。副工作台上开设的安装孔用来固定辅助工装,辅助工装包括仿形模板、仿形模具、用于固定卧铣头和立铣头一的定位件等。所述卧铣头、立铣头一后侧的钻夹头连接靠针,靠针可以沿着副工作台上仿形模板的路径行进,从而带动卧铣头、立铣头一的铣刀在被加工的工件上铣削出与仿形模板相同的造型,实现仿形加工。该仿形过程为1:1仿形,方便快捷。此外,卧铣头、立铣头一后侧的钻夹头还可以通过连接器、安装孔与副工作台固定连接,使卧铣头、立铣头一在X与Y轴方向上完全固定,只能通过丝杠实现Z轴方向的移动,实现机定料动的加工模式。

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将工件固定在主工作台上不同位置处,从而实现采用卧铣头或立铣头一对工件进行加工。

作为优选,该木工复合铣床还包括两个手柄,两个手柄分别设在底架上部两侧的前端、后端,手柄下端与底架铰接,手柄上部与连接杆一端铰接,连接杆另一端与进给机构的底座铰接。

所述手柄用于快速调节卧铣头和立铣头一在Y轴向的位置。

所述底架前端的手柄呈“7”字形,符合人机工学,提高操作者的使用舒适度。

操作者手持手柄转动手柄,带动连接杆转动,进而带动进给机构移动,即可实现进给机构沿Y轴方向的移动,进而调节卧铣头、立铣头一在Y轴向的位置,实现对工件的加工。由于卧铣头、立铣头一分别位于动柱的两侧,故底架两侧分别设置了一个手柄,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该木工复合铣床还包括手轮机构,手轮机构包括手轮、从动轮、螺杆和压紧部件,手轮和从动轮均固定在底架前部,位于主工作台下方,从动轮与手轮传动连接,所述螺杆一端固定在底架后部,另一端与从动轮相连接,螺杆前部安装有定位块,定位块与螺杆螺纹连接;压紧部件包括连接块、压紧部、压紧头和压紧把手,连接块固定在进给机构底座前侧,压紧部后端与压紧把手前端铰接,压紧部、压紧把手分别与连接块铰接,压紧头固定在压紧部上,与定位块的位置相对应,压紧头与定位块相抵触将手轮机构与进给机构相连接。

所述手轮机构用于调节进给机构在Y轴向的位置。

在对卧铣头、立铣头一的进刀量进行微调时,使用手轮机构进行调节较方便。但当需要对卧铣头、立铣头一的进刀量进行较大幅度的快速调节时,使用手轮调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此时采用手柄调节较方便。手柄调节与手轮机构的调节只需要一键就可以进行切换。当需要手轮机构调节时,转动压紧把手,调节压紧部的位置,使压紧头与定位块相抵触,将压紧把手压紧,使压紧头与定位块相配合压紧,进而将手轮机构与进给机构相连接,通过转动手轮带动从动轮转动,再带动螺杆转动,进而带动进给机构的前后移动,实现对卧铣头、立铣头一进刀量的调节。当需要手柄调节时,转动压紧把手将压紧部与定位块松开,使手轮机构与进给机构相脱离,即手轮的转动不能带动进给机构的移动,只能通过手柄带动进给机构的前后移动,实现对卧铣头、立铣头一进刀量的快速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进给机构前端一侧固定有导向杆,主工作台机构一侧的固定支架上固定有导向块,导向块上开设有导向孔,导向杆穿过导向孔;导向块上设置有导向锁紧把手。

所述导向块外部由上下两分导向块构成,通过旋转导向锁紧把手可以调节上下两分导向块的间距,进而能够固定导向杆。

进给机构在导向杆的导向作用下在Y轴方向上移动位置,当需要固定进给机构在Y轴方向的位置时,旋紧导向锁紧把手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动柱前侧设置有限位滑板,限位滑板与动柱滑动配合,限位滑板两侧分别开设有若干限位孔,卧铣头、立铣头一上与限位孔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装配孔;所述动柱上Z向导轨一一侧还设置有Z向导轨三和定位顶丝一,定位顶丝一设在Z向导轨一与Z向导轨三之间,与动柱滑动配合,卧铣头通过弹簧一与定位顶丝一相连接;Z向导轨二一侧设置有Z向导轨四和定位顶丝二,定位顶丝二设在Z向导轨二与Z向导轨四之间,与动柱滑动配合,立铣头一通过弹簧二与定位顶丝二相连接,使卧铣头、立铣头一均为类似自悬浮的安装方式,当卧铣头、立铣头一被按压下去后,可以实现卧铣头、立铣头一的自动回位。

定位顶丝一、定位顶丝二分别与动柱滑动配合,通过旋转定位顶丝一、定位顶丝二可以调整两者在动柱上的高度位置,进而可以调整卧铣头、立铣头一的工作范围。

限位孔与装配孔相配合通过螺栓能够固定卧铣头或立铣头一在Z轴方向的位置,方便对工件的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动柱顶端设有照明装置。

所述照明装置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照明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LED灯,亮度高,能够保证铣削加工过程中的照明,并且实现了光源随动。

作为优选,所述立铣头一固定在主轴夹具内,主轴夹具后部通过悬臂与连接座铰接,悬臂与连接座相连处设有用于调节立铣头一的角度及收起状态的定位旋钮;连接座与Z向导轨二滑动配合。

旋紧定位旋钮可以将悬臂与连接座相固定,进而将立铣头一固定,松开定位旋钮则可以使立铣头一沿着Z轴方向进行旋转。一方面能减少立铣头一铣刀的使用量,同一个铣刀可以实现多角度的加工,且能节省更换立铣头一铣刀的时间,另一方面当不需要使用立铣头一时,可以将立铣头一收起,节省更多的空间供卧铣头和立铣头二对工件进行加工。

所述卧铣头上固定有横向把手和纵向把手,方便使用者以最舒适的方式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滑台上设置有定位滑块和X向导轨三,定位滑块位于X向导轨二、X向导轨三之间,与设在滑台上的T形滑槽滑动配合;定位滑块上开设有固定孔一,动柱底端与固定孔一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二,固定孔一与固定孔二相配合通过螺栓固定动柱的位置。

定位滑块上的固定孔一与固定孔二相配合,使用螺栓穿过固定孔一与固定孔二,将螺栓紧固从而将动柱锁定在任意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副工作台底端固定有用于保证辅助工装与主工作台相平行的靠山。

所述靠山方便在副工作台上装夹仿形模板等工装,较容易的实现仿形模板等工装与主工作台相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龙门架一侧立柱上设置有高度限位块,高度限位块与龙门架一侧立柱滑动配合,其前侧设有限位旋钮,且高度限位块外侧装配有用于限定副工作台位置的顶丝二。

将高度限位块调节至所需位置,旋紧限位旋钮固定高度限位块的位置,再旋紧顶丝二使顶丝二与副工作台的侧边相抵触,进而限定副工作台的高度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木工复合铣床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一)所述主工作台与两固定支架铰接,结合主工作台底面两端的旋转部件,可以实现主工作台的角度调节,方便对工件的加工;

(二)所述主工作台上开设至少一条T槽,方便工件及工装的固定;

(三)本实用新型的木工复合铣床设置有副工作台,副工作台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能够实现仿形模板的安装,从而方便的在工件上铣削出多种形状;

(四)所述副工作台底端设置有靠山,方便在副工作台上装夹仿形模板,容易实现与主工作台上的工件相平行;

(五)所述木工复合铣床设有手轮机构和手柄,手轮机构和手柄的工作可以实现一键切换,方便对卧铣头和立铣头一进刀量的调节;

(六)所述滑台上设置有定位滑块,通过定位滑块上的固定孔一与动柱底端的固定孔二相配合,使用螺栓固定动柱的位置;

(七)卧铣头和立铣头一分别通过弹簧与动柱相连接,使卧铣头、立铣头一均为类似自悬浮的安装方式,可以实现卧铣头、立铣头一的自动回位;

(八)动柱顶端设有LED灯,亮度高,能够保证铣削加工过程中的照明,并且实现了光源随动,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木工复合铣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木工复合铣床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所示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木工复合铣床的高度限位块与龙门架的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木工复合铣床的定位滑块与动柱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木工复合铣床的立铣头一与动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木工复合铣床的卧铣头与副工作台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木工复合铣床的手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木工复合铣床的手轮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架,2.手柄,3.主工作台,4.固定支架,5.转动轴,6.旋转部件,7.定位螺栓,8.转动把手,9.T槽,10.铣刀孔,11.立铣头二,12.支撑部,13.挡板,14.顶丝一,15.底座,16.龙门架,17.滑台,18.动柱,19.卧铣头,20.立铣头一,21.Y向导轨,22.导向杆,23.导向块,24.导向锁紧把手,25.X向导轨一,26.定位滑块,27.固定孔一,28.螺栓,29.X向导轨二,30.X向导轨三,31.LED灯,32.Z向导轨一,33.Z向导轨三,34.Z向导轨二,35.Z向导轨四,36.弹簧一,37.横向把手,38.纵向把手,39.钻夹头,40.定位旋钮,41.限位滑板,42.限位孔,43.装配孔,44.副工作台,45.丝杠螺母,46.丝杠,47.导向柱,48.限位顶丝,49.横撑,50.旋转手柄,51.安装孔,52.靠山,53.手轮,54.从动轮,55.螺杆,56.定位块,57.压紧把手,58.连接杆,59.限位滑块,60.限位锁紧把手,61.高度限位块,62.限位旋钮,63.顶丝二,64.万向轮,65.固定板,66.插排,67.绕线轮,68.仿形模板,69.靠针,70.定位顶丝一,71.连接座,72.主轴夹具,73.定位顶丝二,74.弹簧二,75.连接块,76.压紧部,77.压紧头,78.弹性橡胶垫,79.悬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木工复合铣床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木工复合铣床主要包括底架1、主工作台机构、副工作台机构、进给机构、动力装置、手轮机构和两个手柄2。

底架1为立方体框架结构,底架1下端四个角处分别安装有万向轮64。底架1上部固定有固定板65,固定板65上固定有插排66和绕线轮67。插排66外接电源线,与电源相连接,在不需工作时将电源线缠绕在绕线轮67上,保持电源线的整洁。主工作台机构包括主工作台3、两个固定支架4、转动轴5和两个旋转部件6。两个固定支架4分别垂直固定在底架1前部的两侧,主工作台3通过转动轴5与两个固定支架4铰接。两个旋转部件6分别位于主工作台3底面两端。旋转部件6一端与主工作台3底面铰接,另一端通过定位螺栓7与固定支架4铰接。定位螺栓7尾端开设有通孔,通孔中安装有转动把手8。转动把手8可以调节定位螺栓7,控制旋转部件6的状态。当定位螺栓7紧固时,旋转部件8不可以转动,主工作台3位置固定,当定位螺栓7处于自由状态时,旋转部件8可以转动,进而带动主工作台3位置的移动。主工作台3可以实现沿Z轴方向正负45度的调节。主工作台3上开设有T槽9,用于固定工件夹具。主工作台3上开设有铣刀孔10。两个固定支架4后侧分别设有支撑部12,支撑部12与固定支架4滑动配合,旋紧支撑部12即可固定其在固定支架4上的位置。其中一侧固定支架4的外侧固定有挡板13,挡板13后端装配有顶丝一14。对工件加工过程中,根据需要将工件支撑在支撑部12上,将顶丝一14设定在设定的位置,来限定放置工件的位置,方便对工件的加工。动力装置包括卧铣头19、立铣头一20和立铣头二11。立铣头二11固定在主工作台3底面上,立铣头二11的铣刀朝上,与铣刀孔10的位置相对应。

进给机构包括底座15、龙门架16、滑台17和动柱18。底架1后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Y向导轨21,Y向导轨21一端固定在底架1后端,另一端固定在底架1前部,靠近固定支架4的位置。两侧的Y向导轨21上分别安装有限位滑块59,限位滑块59与Y向导轨21滑动配合。如图3所示,限位滑块59上分别设有限位锁紧把手60。限位滑块59由两个分限位滑块构成,限位锁紧把手60将两个分限位滑块连接。进给机构通过底座15与Y向导轨21滑动配合设在底架1后部。当需要限定进给机构在Y轴向的进程时,移动限位滑块59至限定位置后,旋紧限位锁紧把手60,固定限位滑块59,进而限定进给机构的进程。进给机构前端一侧固定有导向杆22,一侧的固定支架4上固定有导向块23,导向块23上开设有导向孔,导向杆22穿过导向孔与导向块23滑动配合。导向块23外部由上下两分导向块构成,导向块23外部安装有导向锁紧把手24。导向锁紧把手24与限位锁紧把手60的结构相同,为具有把手的螺栓,通过旋紧导向锁紧把手24可以锁紧上下两分导向块,固定导向杆22,进而可以固定进给机构的位置。

龙门架16垂直固定在底座15后端,龙门架16顶端固定有X向导轨一25。如图4所示,龙门架16一侧立柱上安装有高度限位块61,高度限位块61与龙门架16的立柱滑动配合。高度限位块61前侧装配有限位旋钮62,外侧装配有顶丝二63。将高度限位块61调节至所需位置,旋紧限位旋钮62固定高度限位块61。再旋紧顶丝二63,使顶丝二63与副工作台的侧边相抵触,可以固定副工作台的位置。滑台17固定在底座15上,位于龙门架16前方。如图5所示,滑台17上安装有定位滑块26,定位滑块26与设在滑台17上的梯形滑槽滑动配合。定位滑块26上开设有固定孔一27,立柱15底端与固定孔一27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二,固定孔一27与固定孔二相配合,使用螺栓28穿过固定孔一27与固定孔二,将螺栓28紧固可以固定动柱18的位置。滑台17上平行安装有X向导轨二29和X向导轨三30。动柱18上端与X向导轨一25滑动配合,底端与X向导轨二29、X向导轨三30滑动配合,动柱18底端与X向导轨29、X向导轨三30接触部位分别设有弹性橡胶垫78,防止动柱18沿X向导轨二滑动过程中的摩擦。

动柱18顶端安装有LED灯31。动柱18一侧固定有Z向导轨一32和Z向导轨三33,卧铣头19通过Z向导轨一32、Z向导轨三33与动柱18滑动配合。动柱18上Z向导轨一32和Z向导轨三33之间设有定位顶丝一70,卧铣头19通过弹簧一36与定位顶丝一70相连接,卧铣头19可以实现自动回位。通过旋转定位顶丝一70可以调整定位顶丝一70在动柱18上的位置,进而可以调整卧铣头19的工作范围。卧铣头19上固定有横向把手37和纵向把手38,方便对卧铣头19的移动。卧铣头19后侧安装有钻夹头39。

如图6所示,动柱18相对的一侧固定有Z向导轨二34和Z向导轨四35。立铣头一20固定在主轴夹具72内,主轴夹具72后部通过悬臂79与连接座71铰接,连接座71与Z向导轨二34、Z向导轨四35滑动配合。悬臂79与连接座71相连处设有定位旋钮40,定位旋钮40用于调节立铣头一20的角度及收起状态。旋紧定位旋钮40将悬臂与连接座相固定,进而固定立铣头一20的位置,松开定位旋钮40,立铣头一20可以沿着Z轴方向旋转。动柱18上Z向导轨二34和Z向导轨四35之间设有定位顶丝二73,立铣头一20通过弹簧二74与定位顶丝二73相连接,立铣头一20可以实现自动回位。通过旋转定位顶丝二73可以调整定位顶丝二73在动柱18上的位置,进而可以调整立铣头一20的工作范围。立铣头一20后侧安装有与卧铣头19后侧钻夹头结构相同的钻夹头。

动柱18前侧安装有限位滑板41,限位滑板41与动柱18滑动配合。限位滑板41两侧分别开设有五个限位孔42,卧铣头19、立铣头一20上与限位孔42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装配孔43。限位孔42与装配孔43相配合通过固定结构能够固定卧铣头19和立铣头一20在Z轴方向的位置。

副工作台机构包括副工作台44、丝杠螺母45、丝杠46和两个导向柱47。丝杠螺母45固定在副工作台44后侧底部的中间位置,丝杠46穿过丝杠螺母45,与丝杠螺母45螺纹连接。丝杠螺母45上设有限位顶丝48,用于制约丝杠46的旋转及调整旋转阻尼。丝杠46下端与底座15固定连接,上端穿过横撑49,并装配有旋转手柄50。两个导向柱47分别垂直固定在横撑49与底座15之间,位于丝杠46两侧,副工作台44两侧与两个导向柱47分别滑动配合。副工作台44位于龙门架16前方。副工作台44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51,副工作台44前侧底部固定有靠山52。如图7所示,通过副工作台44上的安装孔51在紧靠靠山52的位置安装仿形模板68,钻夹头39连接靠针69,靠针69沿着仿形模板68的路径行进,带动卧铣头19行进,从而在被加工工件上铣削出与仿形模板68相同的造型,实现仿形加工。立铣头一20可以实现与卧铣头19相同的仿形加工。

如图8和图9所示,手轮机构包括手轮53、从动轮54、螺杆55和压紧部件。手轮53和从动轮54均固定在底架1前部,位于主工作台3下方。从动轮54与手轮53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螺杆55一端固定在底架1后部,另一端与从动轮54固定连接。螺杆55前部安装有定位块56,定位块56与螺杆55螺纹连接。如图10所示,压紧部件包括连接块75、压紧部76、压紧头77和压紧把手57。连接块75固定在进给机构底座前侧,压紧部76后端与压紧把手57前端铰接。压紧部76、压紧把手57分别与连接块75铰接。压紧头77固定在压紧部76上,压紧头77与定位块56相配合,实现手轮机构与进给机构的连接或脱离。转动压紧把手57调节压紧部76的位置,使压紧头77压紧定位块56,使手轮机构与进给机构相连接,实现通过手轮机构调节进给机构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转动压紧把手57调节压紧部76的位置,使压紧头77与压紧块56相脱离,进而使手轮机构与进给机构相脱离。

两个手柄2分别位于底架1上部两侧的前端、后端。手柄2下端与底架1铰接,手柄2上部与连接杆58一端铰接,连接杆58另一端与底座15铰接,用于快速调节卧铣头19和立铣头一20在Y轴向的位置。其中,位于底架1前端的手柄2呈“7”字形。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