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铣床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3001发布日期:2020-01-21 22:0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铣床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铣床进料机构。



背景技术:

木制品中通常都会有一些具有弧度、倒角等的配件,例如红木家具中的把手、靠背等,而这些配件的传统加工工艺,如图1所示,都是通过操作人员手持工件3’使其靠近机床1’上的铣削机构,通过铣削机构的铣刀22’进行加工,结合图2所示,铣削机构还包括转轴21’以及辅助工作人员对工件3’进行定位的靠板23’,其中转轴21’与机床1’的上表面垂直,铣刀22’套设在转轴21’上并且以转轴为轴向转动,靠板23’在机床上表面向着铣刀22’延伸,在进行加工作业时,操作人员推动工件3’沿靠板23’向靠近铣刀22’移动,同时铣刀22’高速旋转,操作人员推动工件3’沿靠板23’向铣刀22’移动使得铣刀22’铣削工件3’。由于该工件3’加工时完全依赖操作人员控制工件3’移动,在铣刀22’飞速转动的情况下,工件3’运动的稳定性较差,使工件3’的加工精度难以控制,而且工作人员的手需要频繁地在离铣刀22’很近的区域控制待加工的工件3’,容易造成工作人员受伤,特别是当工件3’的宽度w较小时,危险性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辅助工作人员定位工件,使得工作人员在距离铣刀较远的区域内控制工件的进料机构,提高作业安全性,并且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铣床进料机构,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上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用于将工件夹紧定位于底板上,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夹持块,以及调节夹持块位置的位置调节组件,所述底板的水平尺寸远大于待加工工件的水平尺寸,并且工件待加工的位置露出于所述夹持块以及所述底板。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块位于所述工件的上方,所述位置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所述夹持块上下运动进而夹紧所述工件或者松开所述工件。

作为优选,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竖直安装于底板上的支撑杆,与支撑杆平行设置的螺杆,以及将螺杆连接于支撑杆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纵向贯穿设置有与螺杆配合的第一螺纹孔,螺杆穿设于第一螺纹孔内并且能沿所述第一螺纹孔上下运动,所述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块,所述连接件能沿所述支撑杆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上纵向开设有贯穿孔,连接件通过贯穿孔套设于支撑杆外侧,所述贯穿孔的周面上设置有贯通至贯穿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能够沿第二螺纹孔内外运动,并且使其内侧端抵于所述支撑杆,进而固定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支撑杆的上下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位置调节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杆底端的安装块,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沿底板宽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安装槽包括互相连通的位于上方的第一滑槽和位于下方的第二滑槽,其中第一滑槽的宽度小于第二滑槽的宽度,所述安装块卡于第二滑槽内并且能沿所述第二滑槽滑移。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下部具有外螺纹并且套设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的底部与所述底板上表面抵接,进而固定所述支撑杆相对于所述底板的水平位置。

作为优选,每个第一滑槽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延伸至第二滑槽的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的大小与所述安装块相对应,所述安装块经安装开口放入于所述第二滑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把手组件,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朝远离工件一侧延伸的手柄。

作为优选,所述的夹持块的底部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缓冲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工作人员能够在距离铣刀较远的区域对工件进行操作,并且通过底板与夹持块的共同作用将工件夹紧固定,工作人员只要推动底板,使得底板上的工件紧贴靠板位置,再沿靠板向铣刀的方向移动底板即可完成加工,安全可靠,加工精度高,且该夹持块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适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的铣床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的铣床上铣削机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铣床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铣床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料机构的铣床,结合图3和图4所示,包括机床本体1、设置于机床本体1上表面上的铣削机构和进料机构。其中铣削机构包括与机床本体1的上表面垂直的转轴21、驱动转轴21转动的电机、套设在转轴21上的铣刀22以及辅助工作人员对工件3进行定位的靠板23。所述靠板23在机床本体1的上表面向着转轴21和铣刀22延伸。

进料机构,包括底板4和将工件3固定于底板4上的锁紧装置,工件3待加工的位置露出于锁紧装置,并且随着底板4的移动,工件3能够同步移动,因此,操作人员只要操作底板4运动,即可实现移动工件3。底板4可以设置成远大于工件3的宽度,使工作人员能够在距离铣刀22较远的位置区域移动工件3,提高了生产加工的安全性。

具体地,锁紧装置包括位于底板4上方的夹持块5,以及调节夹持块5位置的位置调节组件,该位置调节组件可以调节夹持块5于底板4上方的水平位置,也能够调节夹持块5于底板4上方的纵向位置。将待加工的工件3放置于底板4上,夹持块5位于工件3的上方,通过位置调节组件调节夹持块5上下运动,即夹持块5朝向底板4运动或者远离底板4运动,以便夹紧工件3或者松开工件3。同时,工件3待加工的位置需要露出于夹持块5,若工件3待加工的位置是工件3的底部侧面,则需要工件3待加工的位置露出于底板4。

工作人员通过夹持块5将工件3夹紧安装在底板4上,再推动底板4使工件3紧贴靠板23,底板4设置成远大于工件3的宽度以及夹持块5的厚度,此时开启驱动铣刀22转动的电机,推动底板4使工件3沿靠板23向铣刀22方向移动,并且进行工件3的加工,由于底板4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在底板4的另一侧,即距离铣刀22较远的区域对工件3施加推力,提高了工作人员操作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夹持块5为橡胶材质制作,避免在夹紧工件3时将工件3夹出痕迹,保证了工件3的美观,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也可以是夹持块5本身为硬质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木质等,只要在夹持块5靠近工件3的一侧单独设置具有弹性的缓冲层,例如橡胶材质,或者其他弹性材料,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便于调节夹持块5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位置调节组件包括竖直安装于底板4上的支撑杆6,与支撑杆6平行设置的螺杆7,以及将螺杆7连接于支撑杆6上的连接件8。本实施例中连接件8为一水平设置的金属件,连接件8上纵向贯穿设置有与螺杆7配合的第一螺纹孔81,螺杆7穿设于第一螺纹孔81内,且螺杆7的两端均露出于第一螺纹孔81,螺杆7的底端固定连接夹持块5,螺杆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握持件。在调节夹持块5的位置时,连接件8固定不动,操作人员旋转握持件,由于第一螺纹孔81与螺杆7之间螺纹的啮合,使螺杆7的周向运动转化为螺杆7的轴向位移,呈现出夹持块5靠近工件3运动或远离工件3运动,从而将工件3夹紧安装在底板4上,或者实现夹持块5松开工件3,方便工作人员完成工件3的安装和取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夹持块5也可以通过气缸或油缸控制其上下运动。

要保证夹持块5使用的稳定性,夹持块5与连接件8之间需要尽可能的靠近,故螺杆7不能设置的过长,夹持块5只能相对于连接件8上下移动较短的距离,因此,可以将连接件8设置成能够沿支撑杆6上下移动的结构。例如,在连接件8上纵向开设有贯穿孔,连接件8通过贯穿孔套设于支撑杆6外侧,可以实现连接件8沿支撑杆6的上下移动,并在贯穿孔的周面上设置有贯穿连接件的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82,锁紧螺栓82的内侧端能够抵接于支撑杆6,以将连接件8固定在支撑杆6的上下方向上的某一位置,从使得夹持块5和螺杆7能够同时沿支撑杆6上下运动更长的距离范围,实现调节夹持块5与底板4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工件3。

夹持块5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当夹持块5为多个时,可以同时固定一个工件3的多个点或者同时固定多个工件3,螺杆7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可以一个同时驱动多个夹持块5运动,也可以是一个分别驱动多个运动,或者多个分别驱动多个夹持块5。

同时支撑杆6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当支撑杆6只有一个时,多个夹持块5可以通过同一连接件8安装在支撑杆6上。当支撑杆6设置有多个且与夹持块5数量一致时,一个夹持块5对应一个连接件8安装在一个支撑杆6上,能够满足当夹持块5与底板4共同作用夹紧工件3以后,夹持块5可以随着手推底板4而同步动作,保证工件3在加工时可以始终夹紧在底板4上。

进一步的,为了使该进料机构可以适应多种不同大小的工件3,底板4上贯穿有安装槽41,安装槽41在工人操作的位置和铣刀22之间延伸,并且沿底板4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该位置调节组件的底部插入位于安装槽41内,并且能够沿安装槽41运动。

在位置调节组件与底板4连接的底部,即支撑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61,安装槽41包括互相连通的位于上方的第一滑槽41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滑槽412,其中第一滑槽411的宽度小于第二滑槽412的宽度,安装块61滑移安装于第二滑槽412内,且安装块61卡于第二滑槽412并能沿第二滑槽412滑移,支撑杆6位于安装槽41的上方,支撑杆6的下部具有外螺纹并且套设有锁紧螺母62,以便通过锁紧螺母62下压底板4的表面将支撑杆6锁定在安装槽41的某个位置。

如图3所示,当具有两个支撑杆6以及夹持块5时,可以根据工件3的长度调节两个支撑杆6安装在不同的安装槽41内,也可以根据工件3的宽度,定位支撑杆6于安装槽41内的位置,然后通过驱动夹持块5将工件3锁紧,因此,该进料夹具,实现了对不同长度、宽度以及厚度的工件3进行安装,适用范围广泛。

为了方便支撑杆6的安装,第一滑槽4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延伸至第二滑槽412的安装开口413,安装开口413的形状与大小与安装块61相对应,安装块61经安装开口413放入于第二滑槽412内,并且安装开口413位于对应安装槽41的远离工件3的一端。

为了便于移动底板4,在底板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把手组件,把手组件包括连接杆92和手柄91,连接杆92的一端与底板4远离工件3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杆92的另一端与手柄91固定连接,其中手柄91朝向远离工件3的一侧延伸,手柄9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路以增加其与操作人员的手之间的摩擦。本实施例中把手组件设置有两个,以便于操作人员两手同时操作,并且连接杆92是通过螺栓与底板4进行固定连接,以便于把手组件的拆卸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工作人员能够在距离铣刀较远的区域对工件进行操作,并且通过底板上与夹持块的共同作用将工件夹紧,工作人员只要推动底板,使得底板上的工件紧贴靠板位置,再沿靠板向铣刀的方向移动底板即可完成加工,安全可靠,加工精度高,且该夹持块的位置可以根据工件的长度、宽度及厚度进行调节,适用范围广泛。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