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纺丝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上油叠丝机。
背景技术:
叠丝机主要用于化学生产中化纤后道处理中将宽幅的已牵伸纤维叠成2-3片,以适应卷曲前的蒸汽加热箱以及紧涨热定型工艺要求。在加热前需要对化纤进行上油处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都是雾化上油机,上油效果差,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油叠丝机,设置丝片正反面辊涂式上油结构,上油效果更好更均匀。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上油叠丝机,包括机架,机架一侧为进丝端,另一侧为出丝端,并相应设有进丝导向辊和出丝牵引辊,进丝端和出丝端之间设有叠丝辊组,在进丝端设有丝片正反面辊涂式上油结构,所述辊涂式上油结构包括上下错位设置正面辊和反面辊,正面辊和反面辊垂直并转动连接在机架侧壁;两辊之间形成涂油通道,化纤经过涂油通道并一面贴合在正面辊上另一面贴合在反面辊上;正面辊和反面辊正下方皆设有储油槽,正面辊和反面辊部分没入储油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叠丝之前,纤维的正反面都能实现有效上油;相比雾化上油,正面辊和反面辊直接抵触在纤维表面,上油更充分,而且可以不断从储油槽中补充辊面的油液,实现长时间运行。
优选的,所述辊涂式上油结构下方设有用于收集正面辊和反面辊转动时飞溅出去的汇油盘,汇油盘连有油箱,油箱设有油泵,油泵通过管道将油液输回储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保证纤维能够接触到正面辊和反面辊,其下方的储油槽就不能做的太宽,不然会干涉到纤维与正面辊和反面辊的配合,这导致正面辊和反面辊部分的偏出储油槽,储油槽无法对这部分油液进行回收;而正面辊和反面辊两者与纤维的抵触挤压易导致油液因为挤压力下滴,还有就是正面辊和反面辊自身的转动容易带出储油槽中的油液,如不进行回收处理,则会造成大量浪费及车间污染;汇油盘将这部分油液收集后,通过油箱和油泵进行循环打油,补充储油槽损失的油液,维持设备较长时间的运行,不用频繁加油。
优选的,所述进丝导向辊为一对,分别为上导向辊和下导向辊,下导向辊位于辊涂式上油结构下方和汇油盘正上方,上导向辊位于辊涂式上油结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导向辊和下导向辊将辊涂式上油结构夹在其中,在进行分片前集中进行上油,上油幅度大,效率高;将下导向辊设置在汇油盘上方,可以方便汇油盘收集沿着纤维流至下导向辊处的油液。
优选的,所述出丝牵引辊正上方设有由油缸控制的可升降式压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辊与下方的牵引辊形成夹持结构,拉扯纤维,形成较大的牵引力。
优选的,所述叠丝辊组分为三组,分别为由上至下排布的上叠丝组件、中叠丝辊、下叠丝组件,上叠丝组件包括一对水平倾斜朝向进丝端的右倾辊,左端右倾辊与牵引辊之间设有左上压紧辊,右端右倾辊与上导向辊之间设有右上压紧辊;下叠丝组件包括一对水平倾斜朝向出丝端的左倾辊,左端左倾辊与牵引辊之间设有左下压紧辊,右端左倾辊与下导向辊之间设有右下压紧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三片叠加结构对称性好,化纤牵引平稳,层叠紧密服帖;将上层叠丝组件设置成右倾结构,则主要负责对内侧化纤的对中牵引,右倾辊可以做的稍短点,减少机架侧壁的受力;而下层叠丝组件由于要负责外侧化纤的对中牵引,则长度较长,由于其位于最底部,因此相对来说对机架的弯矩作用力较小。
优选的,右倾辊之间连接有第一斜臂,第一斜臂上具有一个转动部位和一个调节部位,第一斜臂通过转动部位与机架转动连接,调节部位为滚珠丝杠结构,丝杠连有手轮,用于调节第一斜臂相对机架侧壁的倾斜角度;转动部位靠近右端右倾辊,调节部位靠近左端右倾辊。
优选的,左倾辊之间连有第二斜臂,第二斜臂上具有一个转动部位和一个调节部位,第二斜臂通过转动部位与机架转动连接,调节部位为滚珠丝杠结构,丝杠连有手轮,用于调节第二斜臂相对机架侧壁的倾斜角度;转动部位靠近左端左倾辊,调节部位靠近右端左倾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出现片状化纤叠加不规整,则需要调节左倾辊和右倾辊的倾斜角度,第一斜臂和第二斜臂的调节部位和转动部位位置正好互换,使得相应手轮的转动圈数差不多,方便调节。
优选的,所述可升降式压辊为橡胶压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压辊的摩擦系数大,能够有效压紧化纤,避免打滑。
优选的,所述出丝牵引辊通过联轴器连有主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轴器能有效传递扭矩,动平衡好。
优选的,所述正面辊通过齿轮传动组件连有辅助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转动可以改变传动比,辅助电机排布更自由。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相比雾化上油,正面辊和反面辊直接抵触在纤维表面,上油更充分,而且可以不断从储油槽中补充辊面的油液,实现长时间运行。
2、设置汇油盘,维持设备较长时间的运行,不用频繁加油。
3、上导向辊和下导向辊分布结构,化纤可选择上油模式和不上油模式。
4、由上至下排布的上叠丝组件、中叠丝辊、下叠丝组件,叠片更规整对称。
附图说明
图1为上油叠丝机的整体图;
图2为上叠丝组件和下叠丝组件的俯视图;
图3为上叠丝组件的立体图;
图4为出丝牵引辊的传动结构图;
图5为正面辊的传动结构图。
附图标记:1、机架;2、左端左倾辊;3、转动部位;4、第二斜臂;5、调节部位;5a、滚珠丝杠;5b、手轮;6、右端左倾辊;7、左端右倾辊;8、第一斜臂;9、右端右倾辊;m、下叠丝组件;n、上叠丝组件;10a、左上压紧辊;10b、右上压紧辊;10c、左下压紧辊;10d、右下压紧辊;11、牵引辊;11a、主电机;11b、联轴器;12、可升降式压辊;13、油缸;14、上导向辊;15、反面辊;16、储油槽;17、正面辊;17a、辅助电机;17b、齿轮传动组件;p、辊涂式上油结构;18、下导向辊;19、中叠丝辊;20、汇油盘;21、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上油叠丝机,包括方形的机架1,机架1正面为方形结构,并作为工作板面,其右端下方有进丝端,左端上方为出丝端。从进丝端到出丝端依次设置进丝导向辊、叠丝辊组和出丝牵引辊11,其中进丝导向辊分为上导向辊14和下导向辊18,上导向辊14位于进丝端上方位置,下导向辊18位于下方位置,下导向辊18相对上导向辊14更靠近机架1右侧壁,化纤先从下导向辊18经过在绕在上导向辊14上。
在上导向辊14和下导向辊18之间的路径上还设置有用于给化纤正反面上油的丝片正反面辊15涂式上油结构,该辊涂式上油结构p包括正面辊17、反面辊15和储油槽16,储油槽16在正面辊17和反面辊15下方各设置一个,正面辊17和反面辊15皆部分浸没在储油槽16的油液中,正面辊17和反面辊15同样上下错位设置,化纤先经过正面辊17接触润滑再经过反面辊15。其中,在下导向辊18下方还设置有一个正投影面积覆盖两个储油槽16、正面辊17和反面辊15的汇油盘20,用于收集从储油槽16中飞溅出去的油液,汇油盘20连接油箱21,油箱21通过油泵将油液重新打回至储油槽16中。结合图1和图5,正面辊17通过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传动组件17b连接有辅助电机17a,使得正面辊17主动转动,方便初期化纤的上油。
在反面辊15上方的上导向辊14为化纤开始分片的起点,化纤经过上导向辊14后向叠丝辊组方向分成三片。叠丝辊组包括上叠丝组件n、中叠丝辊19和下叠丝组件m,上叠丝组件n位于最上端,包括第一斜臂8,第一斜臂8左端转动连接左端右倾辊7,右端转动连接右端右倾辊9;第一斜臂8上设有一个转动部位3和一个调节部位5,通过这两个部位将第一斜臂8架在机架1上;如图3所示,转动部位3为转轴结构,靠近右端右倾辊9,调节部位5为滚珠丝杠5a结构,第一斜臂8下端固定滚珠部,丝杠配合在滚珠部上并具有伸出端,伸出端连接手轮5b,通过手轮5b调节第一斜臂8,使得第一斜臂8可以绕着转动部位3实现摆动,使得两个右倾辊倾斜角度的调整。
结合图1和图2,下叠丝组件m的结构与上叠丝组件n的结构类似,不过其为左倾辊结构,左端左倾辊2倾斜朝向出丝端,第二斜臂4上同样设置有转动部位3和调节部位5,不过调节部位5靠近右端左倾辊6。图2中两条平行线即为化纤变轨方向,在上叠丝组件n和下叠丝组件m的作用下汇集至一起。这里的中叠丝辊19位于上叠丝组件n和下叠丝组件m之间,其轴线垂直机架1侧壁,不用倾斜调整。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左上右倾辊与牵引辊11之间还设有左上压紧辊10a,化纤依次经过左上右倾辊、左上压紧辊10a、牵引辊11,形成v形的运动轨迹;同理,左下左倾辊与牵引辊11之间设有左下压紧辊10c,右上右倾辊与上导向辊14之间设有右上压紧辊10b,右下左倾辊与下导向辊18之间设有右下压紧辊10d。
结合图1和图4,牵引辊11由主电机11a通过联轴器11b实现自身转动;在牵引辊11上方还设有一个橡胶制成的可升降式压辊12,压辊两端设有油缸13,油缸13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压辊,实现对压辊上下位置的调整以及压紧化纤在牵引辊11上。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