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圆机送纱用单丝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0436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针织圆机送纱用单丝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圆机送纱用单丝架,属纺织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针织圆机主要包括送纱机构、编织机构以及卷布机构等,送纱机构主要包括纱架、纱筒以及导纱器。目前针织厂广泛采用风管纱架送纱,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纱架本体20,在纱架本体20上设有用以挂置纱筒30的挂纱杆21,在纱架本体20上设有孔径较小的弯曲风管60,使用时,纱线40从纱筒30中引出,经过风管60引至输纱器50,经过输纱器50引导后进行编织机构进行编织。如授权公告号CN 203513946 U,名称为“一种应用于纬编针织小圆机中的新型送纱机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送纱机构,它是由机脚、风管式集成纱架、纱筒、输纱器、风管、机顶纱架、机架组成,机脚立置于承重面上,机脚前侧的底部设置有L形座片,两组风管通过多根横杆分别立置于L形座片的左右两侧;风管式集成纱架立置于L形座片上,风管式集成纱架与横杆之间呈十字形交叉连接,风管式集成纱架上挂置有多个纱筒排,多个纱筒排之间前后排列,前后两个纱筒排之间呈高度错位排列;机脚的顶部固定架设有用于安装编织机构的机架,机架的上下两部分之间立置有多根架杆(A),机架的上部分的顶端通过多根立杆(B)支撑有机顶纱架;机顶纱架是由两层圈架组合而成,每层圈架均是由纱圈和多个输纱器组成,多个输纱器分别紧固于纱圈上;输纱器的外侧端顶部还紧固有一纱板,该纱板的顶部开设有管孔,风管的出口端能贯穿该管孔,风管的出口端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纱板上;从纱筒上牵出的纱线依次穿入管套侧壁上的线孔、风管的底端入口并从风管的出口端伸出,最终喂入输纱器,输纱器最终将纱线导入编织机构中。

然而,由于单丝自身特性,单丝不能在风管中穿梭,针对单丝,目前主要采用开放式纱架,其结构如图2所示,单丝从纱筒30中出来之后,经过输纱器50进入编织机构。由于开放型纱架不能像风管纱架利用风管控制纱线走向,要采用围绕机器四周布置,空间不灵活,而且因为开放送纱,纱线有较长部分悬在空中容易受气流干扰,一般编织需要多种纱线,多种纱线受气流影响时会互相干扰,影响正常生产。上述的这两类纱架还存在着占用空间较大的缺点。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节省空间、适合输送单纱的针织圆机送纱用单丝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针织圆机送纱用单丝架,包括纱架本体,纱架本体包括固定在针织圆机的纱圈上的紧固部、与紧固部连接的第一支撑杆、用以挂置纱筒的挂纱杆以及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挂纱杆的一端连接,挂纱杆的另一端为用以穿置纱筒的自由端,第一支撑杆与挂纱杆之间形成用以接纳纱筒的接纳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紧固部设有第一支撑壁、第二支撑壁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之间的第三支撑壁,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均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三支撑壁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支撑壁、第二支撑壁以及第三支撑壁三者围成用以将该紧固部卡套在所述纱圈上的卡槽,还包括定位螺钉,在第二支撑壁上开设有与定位螺钉对应的螺孔,螺孔贯穿第二支撑壁并延伸至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用以引导单丝走向的导丝棒,导丝棒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丝棒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垂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丝棒通过第一调节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二调节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挂纱杆通过第三调节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第三调节滑块具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二支撑杆穿设在第一轴孔中,所述挂纱杆穿设在第二轴孔中,第三调节滑块对应第一轴孔设有第一螺孔和用以将所述第二支撑杆顶紧在第一轴孔中的第一顶紧螺钉,第三调节滑块对应第二轴孔设有第二螺孔和用以将所述挂纱杆顶紧在第二螺孔中的第二顶紧螺钉。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通过紧固部将纱架本体直接固定在针织圆机的纱圈上,该单丝架结构简易,节省了整个针织圆机的放置空间,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单丝悬空易受气流干扰的缺陷,能够保证针织圆机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针织圆机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针织圆机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针织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送纱用单丝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针织圆机 11-纱圈

20-纱架本体 21-挂纱杆

30-纱筒 40-单丝

50-输纱器 60-风管

71-第一支撑杆 72-第二支撑杆

73-紧固部 731-第一支撑壁

732-第二支撑壁 733-第三支撑壁

734-卡槽 735-螺孔

74-导丝棒 75-第一调节块

76-第二调节块 77-第三调节块

771-第一轴孔 772-第一螺孔

773-第一顶紧螺钉 774-第二轴孔

775-第二螺孔 776-第二顶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5,针织圆机送纱用单丝架,包括纱架本体20,纱架本体20包括固定在针织圆机10的纱圈11上的紧固部73、与紧固部73连接的第一支撑杆71、用以挂置纱筒30的挂纱杆21以及第二支撑杆72,第二支撑杆7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7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挂纱杆21的一端连接,挂纱杆21的另一端为用以穿置纱筒30的自由端,第一支撑杆71与挂纱杆21之间形成用以接纳纱筒30的接纳空间。在实施例中,紧固部73一体成型在第一支撑杆71上,第一支撑杆71沿水平方向设置,挂纱杆21大体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支撑杆72沿竖直方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针织圆机10的其它结构,如编织机构和卷布机构等在现有技术中均有介绍,这里不再进行详述,本实用新型对纱架本体20的结构和安装位置作出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紧固部73设有第一支撑壁731、第二支撑壁732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壁731与第二支撑壁732之间的第三支撑壁733,第一支撑壁731和第二支撑壁732均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三支撑壁733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支撑壁731、第二支撑壁732以及第三支撑壁733三者围成用以将该紧固部73卡套在所述纱圈11上的卡槽734,还包括定位螺钉,在第二支撑壁732上开设有与定位螺钉对应的螺孔735,螺孔735贯穿第二支撑壁732并延伸至卡槽734内,螺孔735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安装时,第三支撑壁733抵靠在纱圈11的顶壁上,定位螺钉穿过螺孔735使得第一支撑壁731抵顶在纱圈11的侧壁上,从而将整个纱架本体固定安装在纱圈11上。在整个针织圆机10中,有多个纱架本体20,纱架本体20沿周向均匀布设在纱圈11上,且纱架本体20与输纱器50错开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用以引导单丝走向的导丝棒74,导丝棒74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71上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72平行设置。在实施例中,导丝棒74沿竖直方向设置,用以调整单丝的走向,使得单丝以预定的方向进入输纱器50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丝棒74和所述第二支撑杆72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杆71垂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丝棒74通过第一调节滑块75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71上,所述第二支撑杆72通过第二调节滑块76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71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挂纱杆21通过第三调节滑块77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72,第三调节滑块77具有第一轴孔771和第二轴孔774,所述第二支撑杆72穿设在第一轴孔771中,所述挂纱杆21穿设在第二轴孔774中,第三调节滑块77对应第一轴孔771设有第一螺孔772和用以将所述第二支撑杆72顶紧在第一轴孔771中的第一顶紧螺钉773,第三调节滑块77对应第二轴孔774设有第二螺孔775和用以将所述挂纱杆21顶紧在第二螺孔775中的第二顶紧螺钉776。第一顶紧螺钉773和第二顶紧螺钉776采用弯头螺钉。采用这种结构,第三调节滑块77沿着第二支撑杆72滑动至一定位置时,通过第一顶紧螺钉773可以实现第二支撑杆72与第三调节滑块77的相对定位,挂纱杆21可以沿着第二轴孔774移动,从而方便将纱筒30套装在挂纱杆21上,之后再移动挂纱杆21并通过第二顶紧螺钉776实现挂纱杆21与第三调节滑块77的相对定位。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方便纱筒30的装卸,挂纱杆21可以套装不同外径的筒纱30。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调整滑块75和第二调整滑块76可以采用和第三调整滑块77相同的结构,第一调整滑块75和第二调整滑块76可以在第一支撑杆71上滑动,第二支撑杆72可以相对第二调整滑块76移动,导丝棒74可以相对第一调整滑块75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