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染色机领域,尤其是一种蒸汽导热染色机。
背景技术:
染色机用于羊毛衫、晴纶和棉毛衫等成衣的染色、漂白、煮炼和水洗等工艺,也可以用于手套、袜子、毛巾等成品的漂染处理,是一种适应范围广泛的成品之理想的漂染设备。
染色机在染色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染液温度。一般来说,染液的温度越高着色效果越好,而现在的毛衫成衣等利用的是一般的水循环导热染色机,但是由于水的最高加热温度也只有100摄氏度,加热到100℃的水再经过一些传输导管进入染色缸体内的循环,最终的温度还是会低于100℃,对染液加热的效果不显著,导致染色不均匀,染色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导热染色机,比一般的水循环导热,升温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目前的染色机在染色过程染液温度不恒定,染色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和染色缸体,所述染色缸体的两端利用安装其上的转轴架设于机架上。所述的染色缸体分为内缸和外缸;所述的内缸和外缸之间设有间隙作为隔层;所述染色缸体一端的转轴为中空转轴,所述的中空转轴一端与隔层相通,另一端安装有转接头;所述染色缸体的两端为半球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接头内部顺着转接头延伸方向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所述的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相贯通;所述转接头的侧壁上设有一液体出口通道,所述液体出口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容置腔的延伸方向垂直并与第二容置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容置腔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置腔的直径,所述第二容置腔的直径大于第三容置腔的直径;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之间设有第一过渡台阶,所述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之间设有第二过渡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空转轴插接于所述转接头的第一容置腔内,并且在中空转轴的外侧套接轴承,所述的轴承限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壁;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依次安装环形弹簧座和弹簧;所述的环形弹簧座与位于第一容置腔的中空转轴相邻,所述的弹簧一端卡接在环形弹簧座上,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过渡台阶相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接头还包括内导管,所述内导管包括一体成型且相互导通的总导管和分支导管;所述的总导管穿过中空转轴、环形弹簧座、弹簧,固定在第三容置腔,所述的分支导管安置于隔层内,并顺着外缸内壁延伸至染色缸体相对于安装转接头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总导管的外壁与中空转轴的内壁、环形弹簧座的内壁和第二容置腔的内壁之间留有液体流通通道,所述的液体流通通道与液体出口通道相通,所述的液体出口通道与收集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环形弹簧座与弹簧的接触端部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三容置腔的内壁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处嵌有限位圈并套于总导管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外缸的外表面设有包裹层;所述的包裹层采用保温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转轴的侧壁设有外延的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上设有定位孔和定位螺栓,所述的安装座利用定位孔与定位螺栓与染色缸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蒸汽经过转接头通入染色缸体内,蒸汽在染色缸体的隔层内循环。利用蒸汽的高温对内缸内的染液导热,蒸汽在循环过程温度逐渐降低,变成冷凝水后,顺着液体流通通道流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蒸汽通道和液体流通通道分离,避免通入的蒸汽遇冷液化。
首先,蒸汽顺着总导管和分支导管进入隔层,由于分支导管一直延伸至染色缸体相对中空转轴的一端,蒸汽首先对这一端的染液进行了加热,随着蒸汽的不断扩散,扩散至染色缸体的中空转轴端,从而使得整个隔层都布满蒸汽,对内缸内的染液充分加热。最后蒸汽冷凝成液体,在染色机的不断旋转下,顺着液体流通通道和液体出口通道流出。
蒸汽的温度高低可调,蒸汽加热对染液的升温速度快,起到对面料着色均匀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染色缸体;20.内缸;21.外缸;22.连接筋;23.包裹层;24.隔层;3.转接头;30.第三容置腔;31.安装槽;32.第二过渡台阶;33.第一过渡台阶;34.液体流通通道;35.第一容置腔;36.第二容置腔;37.液体出口通道;4.内导管;40.总导管;41.分支导管;5.限位圈;6.弹簧;7.密封圈;8.环形弹簧座;9.轴承;10.中空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和染色缸体2,染色缸体2的两端利用安装其上的转轴架设于机架1上,染色缸体2的两端为半球形结构。球形结构所受压力均匀,承载能力高。
染色缸体2分为内缸20和外缸21,内缸20和外缸21之间利用连接筋22连接。内缸20和外缸21之间设有间隙作为隔层24,隔层24作为蒸汽循环流动空间。内缸20采用的是导热材质。染色缸体2一端的转轴为中空转轴10,中空转轴10一端与隔层24相通,另一端安装有转接头3。中空转轴10的作用是输送蒸汽和排出冷凝水。通过在转接头3处通入蒸汽,经过中空转轴10进入隔层。
如图2所示,转接头3内部顺着转接头3延伸方向设有第一容置腔35、第二容置36腔和第三容置腔30。第一容置腔35、第二容置腔36和第三容置腔30相贯通。第一容置腔35、第二容置腔36和第三容置腔30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转接头3的侧壁上设有一液体出口通道37,液体出口通道37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容置腔36的延伸方向垂直并与第二容置腔36相通。因此,液体出口通道37与第一容置腔35、第二容置腔36和第三容置腔30构成了一个转接头3的三通结构。
第一容置腔35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置腔36的直径,第二容置腔36的直径大于第三容置腔30的直径。第一容置腔35和第二容置腔36之间设有第一过渡台阶33,第二容置腔36和第三容置腔30之间设有第二过渡台阶32。
中空转轴10插接于转接头3的第一容置腔35内,并且在中空转轴10的外侧套接轴承9。轴承9限位于第一容置腔35的内壁。第二容置腔36内依次安装环形弹簧座8和弹簧6,环形弹簧座8与位于第一容置腔35的中空转轴10相邻,弹簧6一端卡接在环形弹簧座8上,另一端与第二过渡台阶32相抵触。
转接头3还包括内导管4,内导管4包括一体成型且相互导通的总导管40和分支导管41。蒸汽可顺着总导管40和分支导管41进入。总导管40穿过中空转轴10、环形弹簧座8、弹簧6,固定在第三容置腔30。分支导管41安置于隔层24内,并顺着外缸21内壁延伸至染色缸体2相对于安装转接头3的一端。总导管40的外壁与中空转轴10的内壁、环形弹簧座8的内壁和第二容置腔36的内壁之间留有液体流通通道34,液体流通通道34与液体出口通道37相通。
环形弹簧座8与弹簧6的接触端部设有密封圈7,第三容置腔30的内壁设有安装槽31,安装槽31处嵌有限位圈5并套于总导管40外壁。限位圈5的内圈直径与总导管40外壁过盈配合,确保总导管40在使用过程不会滑移错位。
外缸21的外表面设有包裹层23,包裹层23采用保温材质。包裹层23具有保持缸体染液和蒸汽温度恒定,减少热量散失的作用。
中空转轴10的侧壁设有外延的安装座100。安装座100上设有定位孔101和定位螺栓,安装座100利用定位孔101与定位螺栓与染色缸体2连接。当转轴被带动旋转时,也带动了染色缸体2的转动,内缸20与外缸21之间利用连接筋22连接,所以是一起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转接头3的第三容置腔30端部与蒸汽管连接,蒸汽顺着总导管40和分支导管41流进隔层,由于分支导管41一直延伸至染色缸体2相对中空转轴10的一端,蒸汽首先对这一端的染液进行了加热,随着蒸汽的不断扩散,扩散至染色缸体2的中空转轴10端,从而使得整个隔层都布满蒸汽。隔层24内蒸汽的流动,将热量传导给了内缸20内的染液,确保染液保持恒定的、最佳的染色温度。当蒸汽经过循环逐步变成冷凝水后,在染色缸体2的不断旋转下,冷凝水顺着液体流通通道34流出,再从液体出口通道37流入收集槽。这样就能实现蒸汽与冷凝液的分离输送,保证通入的蒸汽温度,维持染液的染色温度的恒定,确保最佳的着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