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包边机构。
背景技术:
布料包边是缝纫机主要的工作之一,包边器将布条折叠后,缝纫机将布条与布料缝制在一起,布料包边的包边方式和效率已随着科技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包边器也成为了包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块。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包边器[申请号:201120278237.8],这种包边器包括底板、引导件和包边件,底板上开有多个定位孔,引导件和包边件均固定在底板上,引导件和包边件相配合,包边件中带有多个通道,底板前端开有转向槽,底板后端连接有展平件。但这种包边器包边时靠人工的手动操作来拉动布料移动,容易造成褶皱、歪斜等情况,导致包边质量不均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包边机构,自动将布料拉直、前进,并自动包边,以此保证布料包边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缝纫机的包边机构,包括工作台、包边器、针头,所述包边器包括用于对折布条的折叠组件、一端弯曲延伸并与所述折叠组件相接的包边组件,所述包边组件包括容纳布料和布条通过的外壳、将对折后的布条分层的隔板,所述外壳一侧开有供布料放入的凹槽,所述包边组件上设有贯穿所述包边组件以供所述针头缝纫布料和布条的针孔,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自动拉动布料移动的导布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布组件拉动布料前进并保证布料的平直,设置输入组件将要折叠的布条校正后输入折叠组件中折叠,折叠完后的布条分层进入包边组件中与布料进行缝制,以此达到自动将布料拉直、前进,并保证布料包边的质量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包边器包括输入组件和折叠组件,所述输入组件包括用于限制布条上下偏移的校正架,所述校正架上转动连接有引导布条进入所述折叠组件的校正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校正杆引导布条进入,利用校正架来限制布条的上下移动,以此确保布条准确地输入折叠组件中。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箱体、与所述箱体内壁一侧固定连接的内板,所述箱体由布条进入的一端向布条输出的一端逐渐变扁,所述箱体与所述内板之间形成供布条对折的缝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箱体与内板之间形成的缝隙使输入的布条沿缝隙的形状逐渐折叠,以此达到自动折叠布条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组件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折叠组件固定连接的短杆、与所述短杆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工作台表面设有供所述滑块滑移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台上设置供滑块滑移的滑槽,使得包边器在工作台上可沿滑槽滑移,以此实现放置布料时包边器的位置易于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滑动组件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的固定块、与所述固定块可拆卸地连接的移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可拆卸的固定组件来固定滑动组件,将固定块与移动块合并时,滑动组件得到固定,使得包边器得到固定;将固定块与移动块拆分后,滑动组件可在工作台上滑移,从而便于包边器在工作台上位置的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移动块带有磁性且磁性相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磁性相吸将固定块与移动块连接,以此使得固定组件的可拆卸连接更为方便。
所述导布组件包括用于拉直布料的第一转轴组和第二转轴组以及用于拉动布料移动的第三转轴组,所述第一转轴组与所述第二转轴组分别位于所述包边组件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包边组件两侧的第一转轴组与第二转轴组将布料拉直,以此确保布料的平直前进,从而保证包边的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转轴组一侧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三转轴组拉动布料移动的动力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动力件设置在第三转轴组一侧,方便带动第三转轴组工作,以此实现导布组件自动拉动布料移动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输入组件将要折叠的布条校正后输入折叠组件中折叠,对折后的布条分层进入包边组件中,取得了自动折叠的效果;
2、利用包边组件两侧的第一转轴组与第二转轴组将布料拉直,以此确保布料的平直前进,从而保证包边的质量;
3、将滑动组件与工作台之间设为可拆卸的连接,以此确保缝纫机做其他工作时不受包边器的影响;
4、利用磁性相吸将固定块与移动块连接,以此实现固定组件的可拆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包边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3 是实施例中折叠组件和滑动组件的剖面图一;
图4是实施例中滑动组件与固定组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折叠组件和滑动组件的剖面图二。
图中:1、底座;2、工作台;3、针头;4、托盘;5、包边器;6、输入组件;61、校正架;62、校正杆;7、折叠组件;71、箱体;72、内板;73、缝隙;8、包边组件;81、外壳;82、隔板;83、针孔;84、凹槽;85、连接板;9、导布组件;91、第一转轴组;92、第二转轴组;93、第三转轴组;10、动力件;11、机身;12、滑动组件;121、短杆;122、滑块;123、滑槽;13、固定组件;131、固定块;132、移动块;133、凹陷;14、细转轴;15、粗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缝纫机的包边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工作台2、机身11和包边器5,工作台2水平放置在底座1上,机身11与工作台2固定连接,机身11上设有用于缝制的针头3,包边器5位于针头3下方并与工作台2可拆卸连接。
工作台2上设有导布组件9,导布组件9包括位于包边器5的两侧的第一转轴组91和第二转轴组92,以及位于工作台2的一侧的第三转轴组93。
第一转轴组91与第二转轴组92均包括上下两根相互抵触的细转轴14,布料从两根细转轴14之间通过,上下两根细转轴14旋转方向相反。
第三转轴组93包括上下两根粗转轴15,两根粗转轴15相对旋转以拉动布料向前移动。
第三转轴组93的一侧设有驱动第三转轴组93中的粗转轴15转动的动力件10,以此拉动布料向前移动,本实施例中动力件10为电机。
包边器5包括引入布条的输入组件6、折叠布条的折叠组件7和位于针头3下方的包边组件8。
输入组件6包括校正架61,校正架61高度与布条宽度相等,以此限制布条上下偏移,校正架61上转动连接有多个校正杆62,校正杆62沿校正架61长度方向排列分布,且校正杆62之间的间距相等。
校正架61一端与折叠组件7转动连接,如图3和图5所示,折叠组件7包括封闭的箱体71、与箱体71内壁一侧固定连接的内板72,箱体71由布条进入的一端向布条输出的一端逐渐变扁,箱体71与内板72之间形成供布条折叠的缝隙73,缝隙73包括竖直部分和弯曲部分,布条随箱体71长度方向由缝隙73竖直的部分逐渐向缝隙73弯曲部分延伸直至箱体71输出布条的一端。
折叠组件7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12,滑动组件12包括与折叠组件7固定连接的短杆121、与短杆121固定连接的滑块122。
工作台2表面设有滑槽123,短杆121为圆柱形杆,滑块122为半球形,滑槽123截面为半圆形,滑块122与滑槽123滑移配合,滑块122可沿滑槽123长度方向滑移。
如图4所示,工作台2上设有用于固定滑动组件12的固定组件13,固定组件13包括固定于滑槽123一端的固定块131、与固定块131可拆卸连接的移动块132。
固定块131与移动块132均带有磁性且磁性相吸。
固定块131与工作台2固定连接,固定块131与移动块132的中部均设有半圆柱形的凹陷133,凹陷133与短杆121配合,从而将短杆121固定在固定块131与移动块132之间。
如图2所示,包边组件8包括外壳81和两块隔板82,外壳81一端呈圆弧形弯曲延伸并与折叠组件7相接,外壳81另一端沿布料传输方向延伸,外壳81一侧与布条的折叠处抵触。
隔板82将折叠后的布条分为上下两层,两块隔板82之间通过端部设有的连接板85固定连接,两块隔板82与连接板85围成一个供布料放入的凹槽84,连接板85可防止布条进入凹槽84内。
如图1所示,包边组件8上设有与针头3对应的针孔11,针孔11由外壳81上表面贯穿外壳81和隔板82直至外壳81底部,以使针头3直接在包边组件8内对布料和布条进行缝制。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只需将要折叠的布条由托盘4接入输入组件6的校正架61上,布条穿过折叠组件7中箱体71和内板72形成的缝隙73后进入包边组件8中,布条被隔板82分为上下两层并沿外壳81一侧前行,在针孔11处被针头3缝制在布料上,实现包边。期间只需保持导布组件9的开启,即可自动拉动布料前行并自动包边。而布料经过第一转轴组91和第二转轴组92的拉平拉直,在自动包边时能确保包边不产生歪斜和褶皱,从而确保布料包边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