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围边机自动穿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8487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围边机自动穿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体家具机械,尤其是一种垫类、毯类围边机。



背景技术:

在垫类、毯类围边的穿带工序中,当前通常由人工手动穿带,即手动将围边用编带送入围边筒入口并引导至围边筒出口。在围边筒出口处,编带被折叠为适合缝纫的形态。穿带这一操作需要工人借助工具将编带整理平顺后送入狭长的围边筒内,并从围边筒出口拉出整理折叠至适合缝纫的形态。这个穿带工序消耗比较长的作业时间,劳动强度大。

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期望克服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垫类、毯类围边机自动穿带装置,将其设置在围边机上,通过转动的摩擦圈摩擦编带以驱动编带移动,从而将预定长度的编带送入围边筒内。其工作稳定、可靠、一致性好、作业时间短。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围边机自动穿带装置,包括:

过布装置(1),其包括前壁(1A)和后壁(1B),所述前壁(1A)和所述后壁(1B)围合成适于编带通过的间隙,所述后壁(1B)上设置有通孔;

摩擦圈(2),其设置在所述后壁(1B)的外侧,可与编带摩擦以使编带移动;

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其适于驱动所述摩擦圈(2)至少向一个方向旋转预定角度;

摩擦圈摆动驱动装置(4),其适于所述摩擦圈(2)在一个工作位置和一个待机位置之间切换;在工作位置处,所述摩擦圈(2)穿过所述通孔抵靠在所述前壁(1A)上;在待机位置处,所述摩擦圈(2)脱离所述后壁(1B)。

具体地,所述摩擦圈摆动驱动装置(4)包括:

立板(41);

推拉板(42),其包括安装部(42A)、预紧部(42B)和摆动部(42C),所述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分别与所述安装部(42A)和所述摩擦圈(2)相连,所述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摩擦圈(2)的中心轴线重合;

推拉板驱动装置(43),其包括伸缩端(43A),所述伸缩端(43A)可滑动地抵靠在所述安装部(42A)的侧面,其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摩擦圈(2)的中心轴线;

弹性件(44),其一端抵靠在所述立板(41)上,另一端与所述预紧部(42B)相连;

芯轴(45),其中心轴线与所述摩擦圈(2)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摆动部(42C)与所述芯轴(45)可转动地连接。

具体地,所述摩擦圈摆动驱动装置(4)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摆动部(42C)上方的芯轴安装板(46),其设置有轴孔,所述芯轴(45)与所述芯轴安装板(46)可转动地连接。

具体地,所述弹性件(44)通过导向螺栓与所述预紧部(42B)相连接。

具体地,所述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为旋转气缸。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围边机自动穿带装置,通过转动的摩擦圈摩擦编带以驱动编带移动。将其设置在围边机上,可以将预定长度的编带送入围边筒内。其工作稳定、可靠、一致性好、作业时间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自动穿带装置在工作位置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自动穿带装置在待机位置处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过布装置;

2:摩擦圈;

3: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

4:摩擦圈摆动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围边机自动穿带装置,包括:

过布装置1,其包括前壁1A和后壁1B,所述前壁1A和所述后壁1B围合成适于编带通过的间隙,所述后壁1B上设置有通孔;

摩擦圈2,其设置在所述后壁1B的外侧,可与编带摩擦以使编带移动;

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其适于驱动所述摩擦圈2至少向一个方向旋转预定角度;

摩擦圈摆动驱动装置4,其适于所述摩擦圈2在一个工作位置和一个待机位置之间切换;在工作位置处,所述摩擦圈2穿过所述通孔抵靠在所述前壁1A上;在待机位置处,所述摩擦圈2脱离所述后壁1B。

应当理解为,除外前壁1A和后壁1B,过布装置1的左右两个侧面还分别设置有适于编带通过的进口和出口。

应当理解为,后壁1B上设置的通孔是为了适合摩擦圈2穿过而在后壁1B上设置的缝隙,其具体形状、尺寸可以根据摩擦圈的形状和尺寸对应地设置。

具体地,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为双向旋转气缸。考虑到穿带时摩擦圈的旋转角度范围较小,可以选择双向摆动气缸。优选地,摆动气缸的摆角为0~270度。

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围边机自动穿带装置时,一次穿带工作循环如下:

1)、控制摩擦圈摆动驱动装置4驱动摩擦圈2从待机位置切换至工作位置;

2)、控制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驱动摩擦圈2向穿带方向旋转(定义使得编带向穿带方向运动的旋转为正向旋转;与正向旋转相反的方向为反向旋转),以将编带从过布装置1的出口送出;在摩擦圈2正向旋转预定角度后,即完成将预定长度的编带从过布装置1的出口送出的穿带任务;

3)穿带任务完整后,控制摩擦圈摆动驱动装置4驱动摩擦圈2从工作位置切换至待机位置;随后,控制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驱动摩擦圈2反向旋转预定角度。

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和摩擦圈摆动驱动装置4可以分别采用独立的动力源,因此,可以分别独立地控制,也即,控制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驱动摩擦圈2反向旋转和控制摩擦圈摆动驱动装置4驱动摩擦圈2从工作位置切换至待机位置这两套动作可以同时进行;但是,从作业要求上看,必须先控制摩擦圈摆动驱动装置4驱动摩擦圈2脱离过布装置1的前壁后,才可以控制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驱动摩擦圈2反向旋转,否则,将编带抵靠在过布装置前壁上的摩擦圈在反向旋转时,会将已经从过布装置出口送出的编带再次拉回到过布装置内。

与之类似,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驱动摩擦圈2正向旋转和摩擦圈摆动驱动装置4驱动摩擦圈2从待机位置切换至工作位置这两套动作也具有确定的先后时序关系,也即,必须在摩擦圈摆动驱动装置4驱动摩擦圈2抵靠在过布装置的前壁之后,控制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驱动摩擦圈2正向旋转,才可以实现穿带动作。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摩擦圈摆动驱动装置4包括:

立板41;

推拉板42,其包括安装部42A、预紧部42B和摆动部42C,所述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分别与所述安装部42A和所述摩擦圈2相连;

推拉板驱动装置43,其包括伸缩端43A,所述伸缩端43A滑动地抵靠在所述安装部42A的侧面,其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摩擦圈2的中心轴线;

弹性件44,其一端抵靠在所述立板41上,另一端与所述预紧部42B相连;

芯轴45,其中心轴线与所述摩擦圈2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摆动部42C与所述芯轴45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围边机自动穿带装置的摩擦圈摆动驱动装置4中,套设在芯轴45上的摆动部42C为推拉板42的支点,抵靠有弹性件44的预紧部42B和其侧面可滑动地抵靠有推拉板驱动装置43的安装部42A分别为推拉板42的两个受力端;也即,推拉板42可简化为平面连杆机构,通过改变两个端支点(42A和42B)的受力情况以驱动该连杆机构的中心支点(42C)摆动预先设定的角度及改变端支点(42A)的位置坐标。

如图1所示,在推拉板驱动装置43的伸缩端43A缩回至行程起点时,摆动部42C正向摆动(定义使摩擦圈靠近过布装置的方向为正向摆动;使摩擦圈远离过布装置的方向为反向摆动),抵靠在立板41的侧面41A上、与预紧部42B相连的弹性件44恢复部分形变,安装部42A带动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及摩擦圈2向过布装置的后壁1B方向移动至摩擦圈2穿过通孔(图1中未示出该通孔)并抵靠在前壁1A上,这时,摩擦圈2位于工作位置,转动的摩擦圈2能够摩擦编带以驱动编带移动。

如图2所示,在推拉板驱动装置43的伸缩端43A伸出至行程终点时,摆动部42C反向摆动,与预紧部42B相连的弹性件(图2中未示出该弹性件)抵靠在立板41的侧面41A上,安装部42A带动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及摩擦圈2向远离过布装置的后壁1B方向移动至脱离过布装置的后壁1B,这时,摩擦圈2位于待机位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位于摩擦圈2的上方,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的顶端与安装部42A相连,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的底端与摩擦圈2相连;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转动时的中心轴线与摩擦圈2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由摩擦圈旋转驱动装置3驱动摩擦圈2跟随其同轴旋转。

弹性件44的一端通过导向螺栓安装在预紧部42B上;摆动部42C设置有内孔(图1及图2中未示出该内孔),以套设在芯轴45上。

设置在所述摆动部42C上方的芯轴安装板46设置有轴孔,芯轴45的一端设置在该轴孔内,芯轴45的另一端设置摆动部42C内开设的内孔内(图1及图2中未示出该内孔);在该轴孔内,芯轴45与所述芯轴安装板46可转动地连接。

应该理解为,除外设置在芯轴安装板46内,只要能够保证芯轴45的中心轴线与摩擦圈2的中心轴线相平行,芯轴45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空间位置关系灵活设置,如,设置在摆动部42C的下方。

推拉板42摆动时,安装部42A也跟随摆动;推拉板驱动装置43的伸缩端43A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摩擦圈2的中心轴线;伸缩端43A伸缩时可滑动地抵靠在安装部42A的侧面,其与安装部42A的侧面的接触区域持续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推拉板驱动装置43安装在立板41的侧面41A一侧,过布装置1设置在立板41的一端,且靠近所述推拉板驱动装置43的位置上。

具体地,推拉板驱动装置43为直线气缸。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