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19954发布日期:2019-02-19 19:16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人类的进步最大体现在科技上,纸工智能尿布、卫生垫等,都是人类科技的重要体现之一。这些产品不仅大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一些事物的处理,同时也提供了更先进的卫生保障。纸尿裤是一次性使用后即可抛弃的产品,以无纺布、卫生纸、绒毛浆、高分子吸水树脂、pe膜、橡皮筋等材料制成。纺粘法无纺布生产工艺是将聚合物切片熔融后,直接由熔体纺丝成网制成,具体流程是:聚合物切片经220℃~250℃加热、挤压熔融成为熔体在喷丝板喷出,经气流冷却牵伸变成大量的细纤维,然后杂乱成网,纤网通过轧机热轧固结形成无纺布。无纺布在纸尿裤的最大的应用为底膜复合层,长期以来底膜复合无纺布的正反面结构都是相同的,其触感和摩擦系数等性能都是一致的。而优异的触感总是对应着低摩擦系数,因而优异的触感的产品在加工的时候总是面临着困扰。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纺布。本发明的一种无纺布,包括:复合层、中间层和接触层;所述复合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154份~200份聚丙烯、30份~40份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5份~7份钛白粉和1份~1.4份亚磷酸脂抗氧化剂;所述中间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192份~230份聚丙烯、2份~4份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5份~7份钛白粉和1份~1.4份亚磷酸脂抗氧化剂;所述接触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154份~200份聚丙烯、20份~30份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5份~7份钛白粉、1份~1.4份亚磷酸脂抗氧化剂和2份~5份酯类聚合物。本发明的无纺布,由三层结构构成,根据纺粘工艺的特点,通过不同配方的得到的纤网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复合层具有高摩擦系数,中间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确保产品在加工时稳定性,接触层具有优异的触感。每层纤网使用不同的配比,使得各层纤网具有不同的功能,产品具有优势更大,同时相比于同一配比的配方可以降低成本。另外,本发明上述的无纺布,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酯类聚合物至少包括均聚聚丙烯45份~55份、聚乙烯醇25份~35份、硬脂酸酰胺15份~20份和亚磷酸脂抗氧化剂1份~3份。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接触层的重量比为2:3:2。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的分子量为3500~4500,其聚合度为97。进一步地,所述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中聚乙烯和聚丙烯的重量比为(1~2):(8~9),其分子量为300000~800000,分子量分布为3~4。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所述的无纺布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首先所述复合层原料混合,然后输送到螺杆挤压机,将其熔融处理,经过过滤器、计量泵,然后将所述熔体输送至纺丝组件;s102:所述纺丝组件采用0.4mm微孔将所述熔体挤出得到初生纤维,并在微孔下方6cm~10cm处采用温度为15℃~17℃、速度为1.5m/s~2.0m/s的冷风将所述初生纤维冷却;s103:所述初生纤维经冷风冷却后,通过牵伸道牵伸,得到直径为24μm~25μm的纤维;s104:所述纤维经所述牵伸道牵伸后进入文丘里管式的铺网通道,然后纤网收集装置得到纤网;s105:依次通过所述步骤s101~s104制备所述中间层纤网和所述接触层纤网,然后通过所述纤网收集装置依次将所述复合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接触层收集并通过热轧机加热将纤网定型,得到无纺布。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03中,牵伸的长度为2.8m~3.2m。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01中,熔融的温度为260℃~270℃。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所述的无纺布在纺织、染整领域的应用。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实施例1提出了一种无纺布,包括:复合层、中间层和接触层。所述复合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154份聚丙烯、40份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5份钛白粉和1.4份亚磷酸脂抗氧化剂。所述中间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192份聚丙烯、4份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5份钛白粉和1.4份亚磷酸脂抗氧化剂。所述接触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154份聚丙烯、30份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5份钛白粉、1.4份亚磷酸脂抗氧化剂和2份酯类聚合物。其中,所述酯类聚合物包括均聚聚丙烯55份、聚乙烯醇25份、硬脂酸酰胺20份和亚磷酸脂抗氧化剂1份。所述复合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接触层的重量比为2:3:2。所述聚丙烯的分子量为4500,其聚合度为97。所述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中聚乙烯和聚丙烯的重量比为1:9,其分子量为300000,分子量分布为3~4。实施例1的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所述复合层原料混合,然后输送到螺杆挤压机,将其在260℃温度下熔融处理,经过过滤器、计量泵,然后将所述熔体输送至纺丝组件。(2)所述纺丝组件采用0.4mm微孔将所述熔体挤出得到初生纤维,并在微孔下方10cm处采用温度为15℃、速度为1.5m/s的冷风将所述初生纤维冷却。(3)所述初生纤维经冷风冷却后,通过牵伸道牵伸,牵伸的长度为2.8m,得到直径为25μm的纤维。(4)所述纤维经所述牵伸道牵伸后进入文丘里管式的铺网通道,然后纤网收集装置得到纤网。(5)依次通过所述步骤(1)~(4)制备所述中间层纤网和所述接触层纤网,然后通过所述纤网收集装置依次将所述复合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接触层收集并通过热轧机加热将纤网定型,得到无纺布。实施例2实施例2提出了一种无纺布,包括:复合层、中间层和接触层。所述复合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00份聚丙烯、30份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7份钛白粉和1份亚磷酸脂抗氧化剂。所述中间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30份聚丙烯、2份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7份钛白粉和1份亚磷酸脂抗氧化剂。所述接触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00份聚丙烯、20份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7份钛白粉、1份亚磷酸脂抗氧化剂和5份酯类聚合物。其中,所述酯类聚合物包括均聚聚丙烯45份、聚乙烯醇35份、硬脂酸酰胺15份和亚磷酸脂抗氧化剂3份。所述复合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接触层的重量比为2:3:2。所述聚丙烯的分子量为3500,其聚合度为97。所述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中聚乙烯和聚丙烯的重量比为2:8,其分子量为800000,分子量分布为3~4。实施例2的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所述复合层原料混合,然后输送到螺杆挤压机,将其在270℃温度下熔融处理,经过过滤器、计量泵,然后将所述熔体输送至纺丝组件。(2)所述纺丝组件采用0.4mm微孔将所述熔体挤出得到初生纤维,并在微孔下方6cm处采用温度为17℃、速度为2.0m/s的冷风将所述初生纤维冷却。(3)所述初生纤维经冷风冷却后,通过牵伸道牵伸,牵伸的长度为3.2m,得到直径为24μm的纤维。(4)所述纤维经所述牵伸道牵伸后进入文丘里管式的铺网通道,然后纤网收集装置得到纤网。(5)依次通过所述步骤(1)~(4)制备所述中间层纤网和所述接触层纤网,然后通过所述纤网收集装置依次将所述复合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接触层收集并通过热轧机加热将纤网定型,得到无纺布。实施例3实施例3提出了一种无纺布,包括:复合层、中间层和接触层。所述复合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175份聚丙烯、35份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6份钛白粉和1.2份亚磷酸脂抗氧化剂。所述中间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10份聚丙烯、3份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6份钛白粉和1.2份亚磷酸脂抗氧化剂。所述接触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175份聚丙烯、25份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6份钛白粉、1.2份亚磷酸脂抗氧化剂和3.5份酯类聚合物。其中,所述酯类聚合物包括均聚聚丙烯50份、聚乙烯醇30份、硬脂酸酰胺18份和亚磷酸脂抗氧化剂2份。所述聚丙烯的分子量为4000,其聚合度为97。所述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中聚乙烯和聚丙烯的重量比为1:8,其分子量为550000,分子量分布为3~4。实施例3的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所述复合层原料混合,然后输送到螺杆挤压机,将其在260℃~270℃温度下熔融处理,经过过滤器、计量泵,然后将所述熔体输送至纺丝组件。(2)所述纺丝组件采用0.4mm微孔将所述熔体挤出得到初生纤维,并在微孔下方8cm处采用温度为16℃、速度为1.8m/s的冷风将所述初生纤维冷却。(3)所述初生纤维经冷风冷却后,通过牵伸道牵伸,牵伸的长度为3m,得到直径为25μm的纤维。(4)所述纤维经所述牵伸道牵伸后进入文丘里管式的铺网通道,然后纤网收集装置得到纤网。(5)依次通过所述步骤(1)~(4)制备所述中间层纤网和所述接触层纤网,然后通过所述纤网收集装置依次将所述复合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接触层收集并通过热轧机加热将纤网定型,得到无纺布。对比例1对比例1提出了一种无纺布,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1包括:复合层和接触层,没有制备中间层,其他原料和参数均相同。对比例2对比例2提出了一种无纺布,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2包括:复合层和接触层,没有制备中间层,其他原料和参数均相同。对比例3对比例3提出了一种无纺布,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2包括:复合层和接触层,没有制备中间层,其他原料和参数均相同。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分别进行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见表1。表1:实施例1-3性能指标测试指标(15g~21g)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断裂伸长率62%64%75%85%92%100%断裂强度(横向)15n/5cm18n/5cm10n/5cm8n/5cm12n/5cm8n/5cm断裂强度(纵向)30n/5cm40n/5cm22n/5cm18n/5cm23n/5cm20n/5cm柔软度(横向)9mn24mn16mn23mn31mn33mn柔软度(纵向)16mn28mn29mn32mn43mn30mn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无纺布其断裂伸长率可以为62%~75%,而对比例1-3的断裂伸长率为85%~100%。实施例1-3的横向断裂强度和纵向断裂强度分别能够达到10n/5cm~18n/5cm和22n/5cm~40n/5cm,而对比例1-3分别仅有8n/5cm~12n/5cm和18n/5cm~23n/5cm。另外,实施例1-3的横向和纵向柔软度也比对比例1-3要更好。本发明的无纺布,由三层结构构成,根据纺粘工艺的特点,通过不同配方的得到的纤网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复合层具有高摩擦系数,中间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确保产品在加工时稳定性,接触层具有优异的触感。每层纤网使用不同的配比,使得各层纤网具有不同的功能,产品具有优势更大,同时相比于同一配比的配方可以降低成本。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