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纤维光催化剥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9720发布日期:2019-04-02 23:4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纤维光催化剥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印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纤维光催化剥色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印染加工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改善和更新,印染加工产品的正品率不断在提高。然而,实际生产中,由于人为操作失误或印染设备中途停车等原因,也会造成各种印染织物出现染色不匀、颜色跳灯、色点、色斑、色差等印染疵病。通常,当印染织物出现问题时,印染疵品一般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理,一种是将染浅色织物改为染深色,而另一种则是将织物剥色后在复染。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将织物剥色后复染却是最常用的。剥色是指在不影响织物二次使用的前提下,对在印染过程中出现疵病的织物,利用物理或/及化学反应的方法,使织物上的染料解吸剥离或使其结构遭到破换,从而实现织物的褪色或消色。在传统的化学剥色法中,按处理工艺流程及方式通常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浸渍法,另一种则是浸轧法。浸渍法所使用的设备为染缸,其过程主要是将织物置于加有高浓度剥色液(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保险粉、雕白粉等)的染缸内,经长时间剥色反应后,再将织物取出,用水充分洗涤后烘干。然而,浸渍法由于需要长时间在染缸内浸渍高浓度的剥色液,虽然剥色效果好,但对织物的损伤却很严重。浸轧法所使用的主要设备有轧车等,其过程则是将织物通过多次浸轧高浓度的剥色液(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保险粉、雕白粉等),然后在剥色单元中进行剥色反应,最后通过多次水洗后烘干。然而,浸轧法虽然克服了浸渍法中因长时间浸渍对织物造成损伤的缺点,但也具有一些缺陷,如浸轧时间过短,织物上带液率有限,剥色效率低,效果不理想等。虽然有人提出可增加浸轧次数来加以改善,但仍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同时,这些传统的剥色工艺往往需采用大量的还原剂或氧化剂等化学品,且一般需要在高温和一定的酸碱条件下进行,以实现对纤维内相中染料的剥除。且其工艺流程长,耗用大量化学品,消耗水资源和能源,最后还需要排放大量污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而,开发绿色、生态、高效的剥色方法及其装备系统,既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有色物进行剥色,使其剥色效果达到期望值,而同时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已迫在眉睫。

通常在染整加工过程中,不同形式的制品,往往其加工所需的设备及加工方式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因而,根据有色制品的具体存在形式,设计不同的剥色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对满足其良好剥色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在有色制品中,散纤维的光催化剥色加工方式显著区别于常规织物,故普通的织物光催化剥色装置不足以有效实现散纤维剥色的均匀性以及内部染料的剥除。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新的光催化剥色装置来实现散纤维的剥色。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剥色均匀的散纤维光催化剥色装置,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纤维光催化剥色装置,其包括:不透明容器和第一旋转机构,所述不透明容器内设有光催化剥色溶液,所述不透明容器内还设有底部带孔容器、支撑件和第二旋转机构,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设于所述底部带孔容器下方,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上设有增氧装置,所述不透明容器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底部带孔容器可从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不透明容器,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底部带孔容器,所述底部带孔容器顶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上设有反应灯,所述反应灯可从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底部带孔容器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清洗槽,所述清洗槽内设有清洗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上设有抓取机构,所述抓取机构用于抓取所述底部带孔容器,并在所述不透明容器和清洗槽之间往复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抓取机构为机械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部带孔容器上设有与所述抓取机构配合的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洗槽上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灯为低压紫外汞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催化剥色溶液以纳米粉体为光催化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氧装置的数量为四,四个所述增氧装置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的旋转轴周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灯的数量为三,其中一个反应灯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的旋转轴,另外两个反应灯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的旋转轴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由于采用了光催化剥色技术,不需使用传统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以及大量的酸碱,其适用pH值范围广,可实现常温常压下对织物的剥色处理,因而具有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的优点;

二、通过第一旋转机构驱动反应灯转动,第二旋转机构驱动增氧装置转动,能够使散纤维剥色更加均匀,降低了散纤维光催化剥色的难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纤维光催化剥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1、第一旋转机构;2、反应灯;3、底部带孔容器;4、支撑件;5、增氧装置;6、第二旋转机构;7、不透明容器;8、光催化剥色溶液;9、抓取机构;10、进水管;11、出水管;12、清洗槽;13、直线模组;14、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散纤维光催化剥色装置,该散纤维光催化剥色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机构1和不透明容器7,不透明容器7内设有光催化剥色溶液8,不透明容器7内还设有底部带孔容器3、支撑件4和第二旋转机构6,第二旋转机构6设于底部带孔容器3下方,第二旋转机构6上设有增氧装置5。底部带孔容器3底部均匀设置有网孔,可以使增氧装置5产生的氧气均匀分散到光催化剥色溶液8里,有利于剥色的均匀。在本实施例中,增氧装置5的数量为四,四个增氧装置5均匀设置于第二旋转机构6的旋转轴周围。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增氧装置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需要自由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增氧装置为增氧泵。

不透明容器7顶部设有第一开口,底部带孔容器3可从该第一开口进入不透明容器7,支撑件4用于支撑底部带孔容器3,底部带孔容器3顶部设有第二开口,第一旋转机构1上设有反应灯2,反应灯2可从上述第二开口进入底部带孔容器3中,反应灯2为低压紫外汞灯。在本实施例中,反应灯2的数量为三,其中一个反应灯设置于第一旋转机构1的旋转轴,另外两个反应灯2对称设置于第一旋转机构1的旋转轴两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反应灯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需要自由设置。

该散纤维光催化剥色装置还包括清洗槽12,清洗槽12内设有清洗液,清洗槽12上连接有进水管10和出水管11,便于更换清洗液,实现对散纤维的多次清洗,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清洗次数,在本实施例中,清洗液为水。

该散纤维光催化剥色装置还包括直线模组13,直线模组13上设有抓取机构9,底部带孔容器3上设有与抓取机构9配合的凸起14,在本实施例中,该抓取机构9为机械手,抓取机构9用于与凸起14配合,将底部带孔容器3抓取,并在不透明容器7和清洗槽12之间往复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光催化剥色溶液8以纳米粉体为光催化剂,通过将预制的纳米粉体配成一定质量浓度的分散水溶液,其pH值可调。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机构1和第二旋转机构6均可实现双向旋转,第一旋转机构1和第二旋转机构6可由旋转电机驱动。

工作时,将散纤维置于底部带孔容器中,并浸入光催化剥色溶液中;第一旋转机构驱动反应灯转动,第二旋转机构驱动增氧装置转动,对散纤维进行剥色;通过抓取机构抓取底部带网孔容器,在不透明容器和清洗槽之间往复运动,对散纤维进行多次剥色和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由于采用了光催化剥色技术,不需使用传统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以及大量的酸碱,其适用pH值范围广,可实现常温常压下对织物的剥色处理,因而具有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的优点;

二、通过第一旋转机构驱动反应灯转动,第二旋转机构驱动增氧装置转动,能够使散纤维剥色更加均匀,降低了散纤维光催化剥色的难度;

三、通过设置抓取机构和清洗槽,可对散纤维进行多次剥色和清洗。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