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序组合折叠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7992发布日期:2019-08-23 23:4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工序组合折叠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缝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工序组合折叠模板。



背景技术:

服装业在对衣服坎肩的面、里进行加工制作时,常规方法为:1、面里省裁片点位,左右面里裁片比对摆放;2、平车面里双层四周定位(左右边),下脚前中领圈、肩缝、夹圈双层订位再拼中缝。该过程工序繁冗、难度大、极易出现错位偏差,返修率较高,导致员工情绪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品质下降。因此急需一种操作简单、误差小、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的加工模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四合一组合折肩模板,面里固定及拼缝一次性完成的多工序组合折叠模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多工序组合折叠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本体上边处设置有横向定位条板,定位条板上设有卡槽,所述本体包括铰连接的左右两个模板,所述左模板与右模板关于铰连接的纵向铰连接轴对称,左、右模板均分别包括第一分模板、第二分模板、第三分模板,所述三个分模板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镂空压线槽、定位孔,所述压线槽周围设置有凸起的限位框,限位框上设有多个防滑条,所述限位框的形状与代加工件的形状相对应配合;所述左模板的三个分模板在定位条板处铰连接,所述右模板的三个分模板在纵向铰连接轴处铰连接;

所述本体对应的工作台上设置有移动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置包括驱动及与驱动连接的按压条,所述按压条滑动设置在横向滑槽上,按压条上设有多个与定位条板上卡槽相对应的按压头,所述横向滑槽与工作台上的纵向滑道滑动连接,该处设置可以更好的实现本体在工作台上纵向、横向的平滑移动,完成模板本体上压线槽与缝纫针之间的配合工作。

优选的,所述纵向滑道包括并排设置的两条滑道,滑道内设置有电动滑块,所述电动滑块的上平面与工作台平面平行,所述横向滑槽与电动滑块固定连接,方便模板本体在按压装置的带动下更快速流畅的移动,防止待加工件在移动过程中产生褶皱,进一步提高缝纫的效率及品质。

优选的,所述分模板上设置有多个与代加工件的形状相对应配合的参照点,所述参照点上设置有防滑条,对放在各分模板上的代加工布料起到更好精准的限位、定位功能,使操作过程简便、提高成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进一步优化了生产工艺,面里固定及拼缝一次性完成,节省时间,保证品质;模板本体与移动按压装置相互配合,提高了机械化程度,节省了人工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模板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右模板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定位条板;3、卡槽;4、限位框;5、防滑条;6、定位孔;7、纵向铰连接轴;8、第二分模板;9、第三分模板;10、电动滑块;11、纵向滑道;12、横向滑槽;13、按压条;14、驱动;15、按压头;16、压线槽;17、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4所示的一种多工序组合折叠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本体1上边处设置有横向定位条板2,定位条板上设有卡槽3,所述本体1包括铰连接的左右两个模板,所述左模板与右模板关于铰连接的纵向铰连接轴7对称,左、右模板均分别包括第一分模板、第二分模板8、第三分模板9,所述三个分模板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镂空压线槽16、定位孔6,所述压线槽16周围设置有凸起的限位框4,限位框4上设有多个防滑条5,所述限位框4的形状与代加工件的形状相对应配合;所述左模板的三个分模板在定位条板2处铰连接,所述右模板的三个分模板在纵向铰连接轴7处铰连接;

所述本体1对应的工作台上设置有移动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置包括驱动14及与驱动14连接的按压条13,所述按压条13滑动设置在横向滑槽12上,按压条13上设有多个与定位条板2上卡槽3相对应的按压头15,所述横向滑槽12与工作台上的纵向滑道11滑动连接,该处设置可以更好的实现本体在工作台上纵向、横向的平滑移动,完成本体1上压线槽16与缝纫针之间的配合工作。

所述纵向滑道11包括并排设置的两条滑道,滑道内设置有电动滑块10,所述电动滑块10的上平面与工作台平面平行,所述横向滑槽12与电动滑块10固定连接,方便模板本体1在按压装置的带动下更快速流畅的移动,防止待加工件在移动过程中产生褶皱,进一步提高缝纫的效率及品质。

所述分模板上设置有多个与代加工件的形状相对应配合的参照点,所述参照点上设置有防滑条5,对放在各分模板上的代加工布料起到更好精准的限位、定位功能,使操作过程简便、提高成品质量。

工作原理:将代加工的坎肩的左、右面里分别对应放置在左右模板,其中里布放置在第一分模板与第二分模板8之间,面布放置在第二分模板8与第三分模板9之间,左右模板里的里面均放置好后,将模板本体1的定位条板2与移动按压装置固定好之后,在驱动14的带动下,将模板上的各压线槽16推向缝纫针的压板17,缝纫针沿压线槽16对面里进行车缝及定位;车缝结束后,取下模板本体1,将左右模板沿纵向铰连接轴7折叠重合在一起,再将定位条板2与移动按压装置固定好后,在驱动14及缝纫针压板17的配合下对相对应的压线槽16进行车缝,完成拼中缝这一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