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的线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9552发布日期:2020-04-14 20:5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的线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缝纫机的线架结构。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部分缝纫机上会设置线架结构,用于固定塔线并将缝线引至缝纫机的夹紧器或缝针处,线架结构是保证缝纫机顺畅工作的重要部件之一,通常使用的线架结构设置有多层,包括用于支撑塔线的线拖架,用于将缝线向上抽出的导线架,用于将顶层的缝线引向缝纫机的引线架等,线架结构上均设有穿线孔,利用这些穿线孔进行导线。

现用的线架结构由薄板折弯而成,为了避免跌落时将线架结构摔坏,线架结构通常不能超过电控罩壳平面;即便如此,在运输中仍有摔坏的情况;而且由于线架结构较短导致线架各穿线孔之间的距离较近,容易造成过线相互缠绕的现象,影响客户使用。特别是位于两端的过线因为距离边缘较近,而高速缝制时缝线的抖动较大,所以两端过线极易绕在线架上导致缝线张紧力过大,甚至导致断线,影响客户使用。

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5905340a,公开日:2016-08-31)公开了一种缝纫机的线架结构,该结构包括支撑杆,在支撑杆上间隔设置有过线架及线盘架,过线架、线盘架与支撑杆为分体式结构,且过线架、线盘架与支撑杆紧固连接,线盘架上设置一根以上的线托棒,线托棒的下端与线盘架紧固连接或一体式结构;或过线架、线盘架与支撑杆为一体式结构,线盘架上设置一根以上的线托棒,线托棒的下端与线盘架紧固连接或一体式结构;支撑杆的下端为与台板连接的安装部。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缝纫机线架结构将过线架、线盘架和上管紧固连接在一起;过线架和线盘架不能收叠,在搬运过程中,向外伸出的过线架和线盘架容易损坏,而且其尺寸长度受到限制,导致各穿线孔之间的距离较近,容易造成过线相互缠绕的现象,影响客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缝纫机的线架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有效防止缝纫机运输过程中线架结构损坏同时避免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缝线张紧力过大或相互缠绕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缝纫机的线架结构,缝纫机包括机壳,所述线架结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线架一和线架二,所述线架一和线架二上具有若干个穿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固设有安装板,所述线架一和线架二均铰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线架一和线架二之间连接有能够使线架一和线架二联动的连接板,所述线架二的一端设有能够卡紧所述线架二的限位卡簧。

其原理如下:安装板位于机壳的一侧,线架一和线架二连接在安装板上且均能够摆动,线架一和线架二朝向机壳的端部伸出,在运输或储存缝纫机时,通过外力作用使线架一和线架二摆动,朝外的一端摆动至机壳的一侧,避免其凸出于机壳端面上的电控罩壳平面;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在运输工程中碰撞到线架一和线架二,导致其损坏。在缝纫机需要正常工作时,线架一和线架二摆动至工作位置,通过限位卡簧使线架一和线架二保持固定,有效固定线架,避免给缝纫机的使用造成影响;线架一和线架二通过连接板连接形成联动状态,在打开或折叠线架一和线架二时,只需扳动其中之一,就能够带动另一个动作,可以一次性复位到位,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约了用户调整的时间,更加便捷。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线架结构的改进,使得线架一和线架二能够收叠,这样线架一和线架二的长度就不在受到电控罩壳平面的限制,线架一和线架二的长度可以适当增加,进而可以加大各相邻穿线孔之间的距离,解决了中间缝线靠的太近容易相互缠绕的问题。

在上述缝纫机的线架结构中,所述线架二的一端侧面上开设有卡簧槽,所述限位卡簧呈条形板状且所述限位卡簧的一端或中部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限位卡簧的另一端具有向内侧凸起的限位部,所述限位卡簧的限位部能够嵌入所述卡簧槽内。进一步的,限位卡簧采用金属弹性片制成,限位卡簧的端部与线架二的侧面相贴靠,限位卡簧的限位部弯折处呈斜面或弧形圆滑面过渡,线架一和线架二为活动结构,线架一和线架二摆动折叠时,限位卡簧的限位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脱离卡簧槽;线架一和线架二打开使用时,线架一和线架二均摆动至工作位置,此时限位卡簧的限位部能够嵌入卡簧槽内,对线架一和线架二进行固定限位。限位卡簧能够发生形变,便于在外力作用下使得线架二脱离限位卡簧的限制,同时也便于在线架二打开工作时,通过限位卡簧的弹性作用力对线架二进行稳定可靠的限制。

在上述缝纫机的线架结构中,所述安装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机壳的侧面上,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具有向外凸出的延伸部一和延伸部二,所述线架一通过轴位螺钉一铰接在所述延伸部一上,所述线架二通过轴位螺钉二铰接在所述延伸部二上。进一步的,线架一与轴位螺钉一之间以及线架二与轴位螺钉二之间设有波形垫片,保证线架一和线架二的稳定可靠性,并能够有效转动。

在上述缝纫机的线架结构中,所述线架一和线架二均呈长条形,所述线架一的一侧具有弯折延伸的连接部一,所述轴位螺钉一连接在所述线架一的连接部一上;所述线架一位于所述线架二的上方,所述连接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接部一外端,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线架二的端部。线架一和线架二通过连接板连接,形成联动状态,在使用过程中只需扳动线架一和线架二其中之一,就能够带动另一个动作,简化了操作步骤,更加便捷。

在上述缝纫机的线架结构中,所述线架一每一端的端部两侧均具有向外侧凸出的凸沿。这样使得线架一的两端加宽形成t字形状,避免线架一上靠近端部的缝线绕过端面造成紊乱,从而大幅度降低两端绕线的概率。

在上述缝纫机的线架结构中,所述线架二上位于所述轴位螺钉二和所述卡簧槽之间的侧部具有连接部二,所述线架二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复位拉簧,所述复位拉簧竖向设置,所述复位拉簧的上端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二上,所述复位拉簧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通过复位拉簧的作用能够使线架一和线架二自动复位,更加省力便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架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架一和线架二朝外的一端能够摆动至机壳的一侧,避免其凸出于机壳端面上的电控罩壳平面,能够有效避免在运输工程中碰撞到线架一和线架二,导致其损坏。

2、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架一和线架二的长度可以适当增加,进而可以加大各相邻穿线孔之间的距离,解决了中间缝线靠的太近容易相互缠绕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架一和线架二通过连接板连接形成联动状态,在打开或折叠线架一和线架二时,只需扳动其中之一,就能够带动另一个动作,可以一次性复位到位,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约了用户调整的时间,更加便捷。

4、本实用新型中在线架一的两端加宽形成t字形状,避免线架一上靠近端部的缝线绕过端面造成紊乱,从而大幅度降低两端绕线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线架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线架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机壳;2、线架一;21、连接部一;22、凸沿;3、线架二;31、卡簧槽;32、连接部二;4、穿线孔;5、安装板;51、延伸部一;52、延伸部二;6、连接板;7、限位卡簧;71、限位部;8、轴位螺钉一;9、轴位螺钉二;10、复位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缝纫机包括机壳1,机壳1一端端面具有电控罩壳,本线架结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线架一2和线架二3,线架一2和线架二3上具有若干个穿线孔4,机壳1上固设有安装板5,安装板5位于机壳1的一侧,线架一2和线架二3均铰接在安装板5上;线架一2和线架二3之间连接有能够使线架一2和线架二3联动的连接板6,线架二3的一端设有能够卡紧线架二3的限位卡簧7。具体来说,限位卡簧7采用金属弹性片制成,线架二3的一端侧面上开设有卡簧槽31,限位卡簧7呈条形板状且限位卡簧7的一端或中部固定在安装板5上,限位卡簧7的另一端具有向内侧凸起的限位部71,限位卡簧7的限位部71能够嵌入卡簧槽31内,限位卡簧7的端部与线架二3的侧面相贴靠,限位卡簧7的限位部71弯折处呈斜面或弧形圆滑面过渡。

其原理如下:线架一2和线架二3连接在安装板5上且均能够摆动,线架一2和线架二3朝向机壳1的端部伸出,在运输或储存缝纫机时,通过外力作用使线架一2和线架二3摆动,朝外的一端摆动至机壳1的一侧,避免其凸出于机壳1端面上的电控罩壳平面;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在运输工程中碰撞到线架一2和线架二3,导致其损坏。在缝纫机需要正常工作时,线架一2和线架二3摆动至工作位置,通过限位卡簧7使线架一2和线架二3保持固定,有效固定线架,避免给缝纫机的使用造成影响;线架一2和线架二3通过连接板6连接形成联动状态,在打开或折叠线架一2和线架二3时,只需扳动其中之一,就能够带动另一个动作,可以一次性复位到位,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约了用户调整的时间,更加便捷;限位卡簧7能够发生形变,线架一2和线架二3摆动折叠时,限位卡簧7的限位部71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脱离卡簧槽31;线架一2和线架二3打开使用时,线架一2和线架二3均摆动至工作位置,此时限位卡簧7的限位部71能够嵌入卡簧槽31内,对线架一2和线架二3进行固定限位。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线架结构的改进,使得线架一2和线架二3能够收叠,这样线架一2和线架二3的长度就不在受到电控罩壳平面的限制,线架一2和线架二3的长度可以适当增加,进而可以加大各相邻穿线孔4之间的距离,解决了中间缝线靠的太近容易相互缠绕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板5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机壳1的侧面上,安装板5的一侧具有向外凸出的延伸部一51和延伸部二52,线架一2通过轴位螺钉一8铰接在延伸部一51上,线架二3通过轴位螺钉二9铰接在延伸部二52上,线架一2与轴位螺钉一8之间以及线架二3与轴位螺钉二9之间还设有波形垫片,保证线架一2和线架二3的稳定可靠性,并能够有效转动。

如图2和图3所示,线架一2和线架二3均呈长条形,线架一2的一侧具有弯折延伸的连接部一21,轴位螺钉一8连接在线架一2的连接部一21上;线架一2位于线架二3的上方,连接板6的一端铰接在连接部一21外端,连接板6的另一端铰接在线架二3的端部,线架一2和线架二3通过连接板6连接,形成联动状态,在使用过程中只需扳动线架一2和线架二3其中之一,就能够带动另一个动作,简化了操作步骤,更加便捷。线架一2每一端的端部两侧均具有向外侧凸出的凸沿22,这样使得线架一2的两端加宽形成t字形状,避免线架一2上靠近端部的缝线绕过端面造成紊乱,从而大幅度降低两端绕线的概率;线架二3上位于轴位螺钉二9和卡簧槽31之间的侧部具有连接部二32,线架二3与安装板5之间设有复位拉簧10,复位拉簧10竖向设置,复位拉簧10的上端连接在连接部二32上,复位拉簧10的下端连接在安装板5上,通过复位拉簧10的作用能够使线架一2和线架二3自动复位,更加省力便捷。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机壳;2、线架一;21、连接部一;22、凸沿;3、线架二;31、卡簧槽;32、连接部二;4、穿线孔;5、安装板;51、延伸部一;52、延伸部二;6、连接板;7、限位卡簧;71、限位部;8、轴位螺钉一;9、轴位螺钉二;10、复位拉簧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