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6947发布日期:2020-07-10 16:1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属于服装熨烫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衣物熨烫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蒸汽电熨斗配合熨衣板使用,另一种是手提式蒸汽挂烫机,上述两种熨烫工具在使用时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对于传统的蒸汽电熨斗来说,熨烫衣物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和衣物平整程度,取决于使用者是否能够熟练使用蒸汽电熨斗。对于手提式蒸汽挂烫机而言,虽然在操作上比蒸汽电熨斗容易一些,但是在熨烫肩部等不规则部位的时候,熨烫效果也不理想。烫衣过程较为辛苦,劳动量较大,而且耗时间及使用者背部或手肘易累。

同时,上述两种熨烫工具在使用时都存在着不小心烫伤的可能性,蒸汽熨斗及手提式挂烫机喷出的蒸汽温度约摄氏100度,而蒸汽熨斗的发热熨板板面及边沿有机会在使用时不小心被碰到而做成皮肤烫伤。还有,用蒸气电熨斗压熨精致纤维的衣服时,容易做成不好看的镜面效果。

有鉴于此,在申请号为201410546629.6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商用型快速立体无痕烫衣机及其烫衣方法。上述对比文件中设置的密封舱和人体衣架需要占据大量空间,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它能够快速的进行立体烫衣、除皱、省力省时,并且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包括挂烫机主体、喷雾装置、出风罩和用于挂放挂衣架或裤夹的支撑装置,所述喷雾装置和出风罩均安装在挂烫机主体上,所述喷雾装置与出风罩配合,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衣摆固定夹、水雾分离结构和螺旋出风结构,所述衣摆固定夹安装在出风罩的外壁,所述水雾分离结构与螺旋出风结构配合。该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无内模,减少热量损失,可达到更好的熨烫效果,节省空间,方便收纳。

进一步地,所述衣摆固定夹包括压夹、支架、定位组件和数量为至少一个的弹性夹,所述压夹和定位组件均安装在支架上、且压夹与定位组件配合,所述弹性夹安装在压夹上。通过该衣摆固定夹可在对衣服熨烫时将衬衣的下摆或裤子的腰部开口压紧,避免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滑动安装在出风罩上,所述定位组件与出风罩配合,所述出风罩呈棱台状结构设置。可根据所需熨烫衣服的规格通过调整支架的位置将衣服进行固定,避免水雾及热风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压夹包括底座、转轴和夹体,所述转轴和夹体均固定在底座上,所述转轴安装在支架上,所述底座与定位组件配合。控制底座沿着转轴转动,使得弹性夹将衬衣的下摆或裤子的腰部开口夹紧,不会因为衣服内部风压过大将衣服吹开。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面和调节面,所述转轴与定位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转轴与调节面之间的距离。当定位面与定位组件接触时、由于转轴与定位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转轴与调节面之间的距离,可实现对支架的定位、同时这个状态可通过弹性夹将衬衣的下摆或裤子的腰部开口夹紧,此时可对衣服进行熨烫;当底座沿着转轴后,使得调节面位于定位组件上方时、由于转轴与定位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转轴与调节面之间的距离,在调节面与定位组件之间存在间隙,此时支架可在出风罩的斜面上滑动,可根据所要熨烫的衣服的规格对支架的位置进行调节、目的是对弹性夹的位置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面与调节面之间存在夹角。作为优选定位面与调节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进而可方便控制定位组件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框架和弹性定位垫,所述弹性定位垫安装在定位框架上,所述定位框架与压夹配合,所述弹性定位垫外露于支架的底部。弹性定位垫与出风罩的斜面接触时可将支架进行定位,弹性定位垫与出风罩的斜面分离时可将支架的位置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定位垫为硅胶垫。定位框架可以避免弹性定位垫发生变形,以延长其使用寿命,避免定位面与调节面交界处形成的凸棱将弹性定位垫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水雾分离结构包括喷雾咀支架和分离挡墙,所述喷雾咀支架与分离挡墙的下部连接,所述喷雾咀支架包括喷雾咀支架本体和排水孔,所述分离挡墙包括分离挡墙本体,所述排水孔设置在喷雾咀支架本体的顶部,所述喷雾咀支架本体与分离挡墙本体连接。该水雾分离结构可使得水雾或水滴与发热架分离,避免水雾或水滴与发热架或发热元件接触,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出风结构包括螺旋导风网和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管与螺旋导风网连接,所述螺旋导风网安装在出风罩上、且螺旋导风网位于水雾分离结构的外侧,所述出风管处安装有臭氧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和熏香香味剂容器中的一个或任意几个组合。通过该出风结构可使得风机吹出的风形成旋风状态,进而使得水雾形成旋风状态,从而可对衣服内部的表面均匀的加湿。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导风网包括螺旋导风网本体、出风通道和多个螺旋导风叶片,所述出风通道设置在螺旋导风网本体上,所述多个螺旋导风叶片均安装在出风通道上,相邻螺旋导风叶片之间形成一个螺旋导风风道。使得水雾形成旋风状态,从而可对衣服内部的表面均匀的加湿。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出风结构还包括发热架和扰流罩,所述发热架和扰流罩均安装在出风管内,所述发热架安装在扰流罩上,所述扰流罩与喷雾咀支架连接、且扰流罩位于喷雾咀支架的下方。风机吹风的过程中可通过发热架将风加热,进而可将水雾进行加热,实现对衣服的熨烫。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罩呈圆锥状结构设置。可使得风在向上流动风过程中沿着扰流罩的外壁向四周扩散,使得风流向螺旋导风网,风收到螺旋导风网的阻挡后吹出形成螺旋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喷雾装置包括水箱、水泵和喷雾咀,所述水箱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与喷雾咀连接,所述喷雾咀安装在水雾分离结构上、且螺旋出风结构位于喷雾咀的外侧。喷雾咀喷出水雾,使得水雾呈螺旋状态上升。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内安装有水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水箱中水量,当水箱中水量过少时将信号反馈到控制板。

进一步地,所述挂衣装置安装在出风罩上,所述挂衣装置包括扣锁、支撑杆、接驳管和调节梁,所述扣锁安装在出风罩上,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扣锁上,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多个,相邻支撑杆通过接驳管连接,所述调节梁安装在支撑杆上用以调节衣服的高度、且调节梁上挂有挂衣架或裤夹,所述挂衣架上设置有排气口减低风压。用以调节衣服的高度避免在熨烫过程中衣服与出风罩脱离,排气孔可使得水雾与衣服充分接触,以达到更理想的熨烫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横梁,所述定位组件的下部外露于横梁、且定位组件与出风罩的斜面配合。可确保定位组件与出风罩的斜面接触,实现对支架的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与横梁固定,所述滑块安装在出风罩的滑槽内。方便控制支架的滑动,便于对其进行定位。所述滑块安装在出风罩的滑槽内。方便控制支架的滑动,便于对其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喷雾咀支架还包括卡口,所述分离挡墙还包括卡块,所述卡口设置在喷雾咀支架本体的顶部,所述卡块固定在分离挡墙本体的底部,所述卡块安装在卡口内。方便喷雾咀支架与分离挡墙的拆装。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挡墙本体的上部呈圆柱状结构设置,所述分离挡墙本体的下部呈圆台状结构设置、且分离挡墙本体的上部的直径大于分离挡墙本体的下部的直径。圆柱状结构可挡住水雾,防止水雾落在发热架上,圆台状结构更加方便收集水滴,使得水滴通过排水孔流到扰流罩内。

进一步地,所述喷雾咀支架本体的上部呈圆柱状结构设置,所述喷雾咀支架本体的下部呈圆台状结构设置、且喷雾咀支架本体的上部的直径小于喷雾咀支架本体的下部的直径。圆台状结构便于安装分离挡墙和喷雾咀,圆台状结构更便于水滴流到扰流罩内。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排水孔呈圆周阵列排布。避免喷雾咀支架上积水。

进一步地,所述喷雾咀安装在喷雾咀支架本体的顶部、且喷雾咀位于分离挡墙本体的中部。防止水雾四处扩散,滴落到发热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架位于扰流罩的下方。对水雾进行加热实现对衣服熨烫。

进一步地,所述喷雾咀支架本体的下部的直径小于扰流罩的上部的直径。避免水雾或水滴滴落到发热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通道呈圆环状结构设置。风机吹出的风经过发热架和扰流罩吹向出风通道,当风遇到出风通道的螺旋导风叶片的阻挡时,风通过螺旋导风风道吹出形成螺旋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罩的上部的直径大于出风通道的内圈的直径、且扰流罩的上部的直径小于出风通道的外圈的直径。可确保风经过扰流罩后吹到出风通道处。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螺旋导风叶片呈圆周阵列排布。组成的螺旋导风风道,使得风吹出形成螺旋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螺旋导风叶片均呈弧形结构设置、且多个螺旋导风叶片均倾斜安装在出风通道上。便于使得风形成螺旋状态,控制风的流向。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没有外部密封的外舱(包括硬框设计或软布设计),节省收纳空间,节省成本,挂放及拿取整烫的衣服更方便。

2、该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不需要人体模型支架(人体模型支架结构在工作中会吸收热量,损耗喷雾及加湿量),节省成本;无人体模型支架,水雾及热风直接从被熨烫的衣物在挂起后形成的立体内部空间穿过,加湿衣物纤维及从衣物纤维透出,熨衣效率高,能快捷完成烫衣。

3、此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工作时,在挂烫机主体的出风口喷出的是室温水雾,不是蒸汽,免除蒸汽烫伤皮肤的危险,而热风从挂烫机主体的出风口吹风平均温度低于80℃,而且是在衣物内部空间透过衣物纤维渗出,衣物表面平均温度低于摄氏65℃,不会做成烫伤的危险。因为此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是水雾及热风从衣物内部渗出至外部,不是传统蒸气熨斗的压熨方式,所以避免衣物表面有难看的镜面效果。

4、该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包括可调节高低的挂衣装置、连接在支撑杆上的可调节调节梁,挂衣架(包含可分离式)、风机、发热架、水箱(包括可拆式)、水位传感器、喷雾咀、水泵、各种功能程序控制的电子线路板及电气控制部分。

5、挂衣架:结构包含可拆除分离式有排风孔的衣架。

6、可拆除分离式裤子专用衣架(能快速装夹及拆除裤子)。

7、出风罩的外壁的斜面上附带可移动调整距离的衣摆固定夹,用于固定衣服下摆周边或裤子腰围开口周边。夹子的结构可同时夹住衣物及固定在出风罩的外壁的斜面上。

8、为了对比较厚实的衣物进行辅助熨烫,电子控制线路板上有再熨功能控制。

9、为了对衣物清除异味,该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还附有臭氧发生器及负离子发生器,在自动熨烫功能时可同时进行清除异味程序。

10、出风罩有上窄下阔形成的斜面,以适应窄或宽的衣物开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的立体断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的主视断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衣摆固定夹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衣摆固定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衣摆固定夹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衣摆固定夹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雾分离结构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雾分离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雾分离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雾咀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雾分离结构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旋出风结构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旋出风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的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旋出风结构的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挂烫机主体1、喷雾装置2、出风罩3、衣摆固定夹4、水雾分离结构5、螺旋出风结构6、挂衣装置7、

水箱21、水泵22、喷雾咀23、

压夹41、支架42、定位组件43、弹性夹44、

底座411、转轴412、夹体413、定位面414、调节面415、

横梁421、滑块422、滑槽423、

定位框架431、弹性定位垫432、

喷雾咀支架51、分离挡墙52、

喷雾咀支架本体511、排水孔512、卡口513、

分离挡墙本体521、卡块522、

螺旋导风网61、发热架62、扰流罩63、风机64、出风管65、

螺旋导风网本体611、出风通道612、螺旋导风叶片613、螺旋导风风道614、内圈615、外圈616、

扣锁71、支撑杆72、接驳管73、调节梁74、凹槽75、按钮76、

控制板8、

薄衣物制按键81、厚衣物制按键82、再烫按键83、缺水显示灯84、开关8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9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有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的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包括挂烫机主体1、喷雾装置2、出风罩3和用于挂放挂衣架或裤夹的支撑装置7,喷雾装置2和出风罩3均安装在挂烫机主体1上,喷雾装置2与出风罩3配合,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衣摆固定夹4、水雾分离结构5和螺旋出风结构6,衣摆固定夹4安装在出风罩3的外壁,水雾分离结构5与螺旋出风结构6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衣摆固定夹4包括压夹41、支架42、定位组件43和数量为至少一个的弹性夹44,压夹41和定位组件43均安装在支架42上、且压夹41与定位组件43配合,弹性夹44安装在压夹41上,支架42滑动安装在出风罩3上,定位组件43与出风罩3配合。

出风罩3呈四棱台状结构设置,出风罩3的四个侧面上各安装有一个压夹41,位于出风罩3前、后两侧安装长的压夹41上各安装三个弹性夹44,位于出风罩3左、右两侧安装短的压夹41上各安装两个弹性夹44。四个压夹41上设有自攻螺丝孔位,用自攻螺丝将弹性夹44固定在压夹41上。

将衬衣的下摆或裤子的腰部开口套装在出风罩3外,通过调整支架42的位置,将支架42的位置调整合适后,通过转动压夹41,将定位组件43与出风罩3的斜面接触,对支架42进行定位,同时通过弹性夹44将衬衣的下摆或裤子的腰部开口夹紧。

本实施例中的压夹41包括底座411、转轴412和夹体413,转轴412和夹体413均固定在底座411上,转轴412安装在支架42上,底座411与定位组件43配合,底座411上设置有定位面414和调节面415,转轴412与定位面414之间的距离大于转轴412与调节面415之间的距离,定位面414与调节面415之间存在夹角。

通过控制底座411的转动,使得定位面414与定位框架431接触时,对弹性定位垫432进行挤压,使得弹性定位垫432与出风罩3的斜面接触,对支架42进行定位,此时可通过弹性夹44将衬衣的下摆或裤子的腰部开口夹紧,当调节面415与定位框架431分离时,可对支架42的位置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的定位组件43包括定位框架431和弹性定位垫432,弹性定位垫432安装在定位框架431上,定位框架431与压夹41配合,弹性定位垫432外露于支架42的底部,弹性定位垫432为硅胶垫。

硅胶垫与出风罩3的斜面接触的部位呈圆弧状结构或平面结构设置,硅胶垫与出风罩3的斜面接触时,可以增大与出风罩3的斜面之间的摩擦力,硅胶垫与出风罩3的斜面分离时,可使得硅胶垫滑动的更加顺畅,同时通过安装定位框架431可以防止底座411在转动时,避免定位面414与调节面415交界处形成的凸棱将硅胶垫磨损。

本实施例中的支架42包括横梁421和滑块422,定位组件43的下部外露于横梁421、且定位组件43与出风罩3的斜面配合,滑块422与横梁421固定,滑块422安装在出风罩3的滑槽423内。

滑块422固定在横梁421的两端,可避免在支架42在调整位置时硅胶垫发生偏斜,方便控制支架42的位置,使得硅胶垫与出风罩3的斜面接触时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的水雾分离结构5包括喷雾咀支架51和分离挡墙52,喷雾咀支架51与分离挡墙52的下部连接,喷雾咀支架51包括喷雾咀支架本体511、排水孔512和卡口513,分离挡墙52包括分离挡墙本体521和卡块522,排水孔512设置在喷雾咀支架本体511的顶部,喷雾咀支架本体511与分离挡墙本体521连接,卡口513设置在喷雾咀支架本体511的顶部,卡块522固定在分离挡墙本体521的底部,卡块522安装在卡口513内。

本实施例中的分离挡墙本体521的上部呈圆柱状结构设置,分离挡墙本体521的下部呈圆台状结构设置、且分离挡墙本体521的上部的直径大于分离挡墙本体521的下部的直径,喷雾咀支架本体511的上部呈圆柱状结构设置,喷雾咀支架本体511的下部呈圆台状结构设置、且喷雾咀支架本体511的上部的直径小于喷雾咀支架本体511的下部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的排水孔5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排水孔512呈圆周阵列排布,喷雾咀23安装在喷雾咀支架本体511的顶部、且喷雾咀23位于分离挡墙本体521的中部,喷雾咀支架本体511的下部的直径小于扰流罩63的上部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的螺旋出风结构6包括螺旋导风网61、发热架62、扰流罩63和风机64,风机64的出风管65与螺旋导风网61连接,螺旋导风网61安装在出风罩3上、且螺旋导风网61位于水雾分离结构5的外侧,出风管65处安装有臭氧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和熏香香味剂容器中的一个或任意几个组合。

本实施例中的发热架62和扰流罩63均安装在出风管65内,发热架62位于扰流罩63的下方,发热架62安装在扰流罩63上,扰流罩63与喷雾咀支架51连接、且扰流罩63位于喷雾咀支架51的下方;扰流罩63呈圆锥状结构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螺旋导风网61包括螺旋导风网本体611、出风通道612和多个螺旋导风叶片613,出风通道612设置在螺旋导风网本体611上,出风通道612呈圆环状结构设置,多个螺旋导风叶片613均安装在出风通道612上,相邻螺旋导风叶片613之间形成一个螺旋导风风道614。

本实施例中的扰流罩63的上部的直径大于出风通道612的内圈615的直径、且扰流罩63的上部的直径小于出风通道612的外圈616的直径,多个螺旋导风叶片613呈圆周阵列排布。多个螺旋导风叶片613均呈弧形结构设置、且多个螺旋导风叶片613均倾斜安装在出风通道612上。

本实施例中的喷雾装置2包括水箱21、水泵22和喷雾咀23,水箱21与水泵22连接,水泵22与喷雾咀23连接,喷雾咀23安装在水雾分离结构5上、且螺旋出风结构6位于喷雾咀23的外侧;水箱21内安装有水位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的挂衣装置7安装在出风罩3上,挂衣装置7包括扣锁71、支撑杆72、接驳管73和调节梁74,扣锁71安装在出风罩3上,支撑杆72安装在扣锁71上,支撑杆72的数量为多个,相邻支撑杆72通过接驳管73连接,调节梁74安装在支撑杆72上、且调节梁74上挂有挂衣架或裤夹,挂衣架上设置有排气口。

本实施例中的家用型全自动立体衣物挂烫机的烫衣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将挂烫机主体1放置于平面地板上,接通电源;

第二步、熨烫衬衣时,将待熨烫衬衣挂在挂衣架上,再将挂衣架挂在调节梁74的凹槽75上,按下调节梁74上的按钮76,调节调节梁74至适当高度,

将衬衣的下摆套在出风罩3的外壁的斜面上,调整安装在出风罩3上的衣摆固定夹4的高度,并通过衣摆固定夹4将衬衣的下摆夹紧,扣好衬衣前面的纽扣,衣袖开口用衣袖夹夹好,袖口留有适当排风口;

熨烫裤子时,将待熨烫的裤子的裤脚夹在裤夹上,裤脚开口处留有适当排风口,再将裤夹挂在调节梁74的凹槽75上,按下调节梁74上的按钮76,调节调节梁74至适当高度,如裤子有拉链,将拉链拉好,

将裤子腰部开口套在出风罩3的外壁的斜面上,调整安装在出风罩3上的衣摆固定夹4的高度,并通过衣摆固定夹4将裤子腰部开口夹紧;

第三步、按下开关81接通电源;

第四步、选择薄衣物制按键81并按下,薄衣物制按键81发光,挂烫机开始自动操作,等待3分钟后即可完成熨烫;

选择厚衣物制按键82并按下,厚衣物制按键82发光,挂烫机开始自动操作,等待6分钟后即可完成熨烫;

第五步、熨烫过程中,

s1、通过风机64将衬衣或裤子内部撑开,并使得衬衣或裤子纤维拉伸;

s2、通过水泵22将水从水箱21中抽出,并加压至喷雾咀23向上喷出水雾,同时风机64将水雾带至衬衣或裤子内部的高位置;

s3、通过风机64将衬衣或裤子纤维继续拉伸,并使水雾渗入衬衣或裤子纤维;

s4、通过水泵22将水从水箱21中抽出,并加压至喷雾咀23向上喷出水雾,同时风机64将水雾带至衬衣或裤子内部的低位置;

s5、通过风机64将衬衣或裤子纤维继续拉伸,并使水雾渗入衬衣或裤子纤维;

s6、风机64吹向发热架62形成热风,热风蒸发除去衬衣或裤子中的水分,使衬衣或裤子纤维回复舒展状态;

s7、通过风机64拉伸衬衣或裤子纤维,使得衬衣或裤子纤维干燥定型;

第六步、熨烫完成时,控制板8发出一秒鸣声,停止一秒,再鸣一秒,循环至10分钟停止鸣叫,并自动关闭电源;

第七步、如熨烫厚实衣服或外套,在挂烫机自动停止之后,按下再烫按键83,挂烫机再自动熨烫一次,熨烫完成时,控制板8发出一秒鸣声,停止一秒,再鸣一秒,循环至10分钟停止鸣叫,并自动关闭电源;

当水位传感器感应到水箱21里面的水处于低水位时,缺水显示灯84闪烁。

通过该衣摆固定夹4将所需熨烫的衣服进行固定时,将衬衣的下摆或裤子的腰部开口套在出风罩3的斜面上,转动底座411使得底座411的调节面415与定位框架431之间存在间隙的状态,弹性定位垫432与出风罩3的斜面分离,此时滑块422在滑槽423内滑动,根据衬衣的下摆或裤子的腰部开口的位置来确定支架42的位置,支架42的位置确定后,转动底座411使得底座411的定位面414与定位框架431处于接触的状态,此时弹性定位垫432与出风罩3的斜面接触、将支架42进行定位,同时把衬衣的下摆或裤子的腰部开口顺着弹性夹44的斜面口向下拉,即可将衬衣的下摆或裤子的腰部开口拉入弹性夹44中间,取出的时候只需将衬衣的下摆或裤子的腰部开口轻轻往外一拉即可取出衣服。

该衣摆固定夹4在装夹衣服时更加的简便,相比现有技术该衣摆固定夹至少节省60%的动作时间,省去了压夹41的打开、压紧动作过程,同时该衣摆固定夹的摆动能使衣服处于自然张开形态,而不是之前的压夹强行把衬衣的下摆或裤子的腰部开口下摆压住。

其中水雾分离结构是在喷雾咀23的外侧安装分离挡墙52,以防止水雾四处扩散,水滴可通过喷雾咀支架51上的排水孔512流到扰流罩63内,通过该水雾分离结构可以使得水雾或水滴与发热架62分离,避免水雾或水滴与发热架62或发热元件接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安全系数。

通过该螺旋出风结构6,可使得风机64吹出的风流经出风管65,当风遇到发热架62时对风进行加热形式热风,当热风继续向上流动时,遇到扰流罩63的阻挡,热风将会沿着扰流罩63向扰流罩63的四周扩散,使得热风流向螺旋导风网61,热风继续向上流动,当热风流动到出风通道612处时,又遇到螺旋导风叶片613形成的螺旋导风风道614,使得风形成螺旋状态,进而可将水雾吹散呈螺旋状态,从而可对衣服内表面均匀的加湿。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