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4413发布日期:2020-08-21 16:1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皮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氨酯皮革,尤其涉及一种仿羊绒聚氨酯皮革。



背景技术:

聚氨酯合成革具有强度高、耐磨、耐寒、透气、耐老化、耐溶剂、质地柔软、外观漂亮等优点,加工性能优良,使代替天然皮革的理想纺织品,性能优于pvc革,因此,聚氨酯合成革广泛应用于服装、制鞋、箱包以及家具等行业。

合成革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加工性能好,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追求,但是普通的聚氨酯树脂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质感较硬的缺陷,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弯曲过程中产生的折痕难以消除,容易造成局部开裂等缺陷。

聚氨酯合成革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主要有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其中,干法聚氨酯合成革的生产工艺一般以离型纸为载体,将聚氨酯树脂浆料刮涂在离型纸上,放入烘箱加热烘干除去树脂中的溶剂形成连续均匀的聚氨酯薄膜,然后在薄膜上刮涂粘结剂,与基布贴合,经过烘干固化后利用剥离装置将离型纸剥离并将成品人造革与离型纸分别成卷。聚氨酯浆料涂层剂、离型纸和基布是干法工艺的三个组成部分。干法生产的合成革膜层致密、产品强度优异、粘接牢固。

湿法聚氨酯合成革通过涂布使浆料充分渗透到非织造布间隙中,然后将非织造布置于凝固浴中,利用“dmf-h2o”体系混溶使二甲基甲酰胺(dmf)不断从树脂溶液中浸入凝固浴,同时水则浸入基布中使pu逐渐由溶解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最后形成固体膜。在该交换过程中由于助剂的调节作用及聚氨酯的收缩产生大量微细孔,得到具有连续多孔层的多层结构体,所以湿法合成的合成革具有良好的透湿、透气性能,手感柔软、丰满、轻盈,富有天然皮革的风格和外观。

cn109096463a公开了一种高耐寒干法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耐寒干法聚氨酯树脂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多元醇化合物,二元醇扩链剂,二异氰酸酯,催化剂,抗氧剂和溶剂,所述原料还包括有机硅预聚体。该树脂通过在原料中添加有机硅预聚体,提高了所述聚氨酯树脂的耐寒能力,但手感有待进一步提升。

cn109137551a公开了一种双面发泡高抗褶皱聚氨酯皮革,所述双面发泡抗褶皱聚氨酯皮革包括第一聚氨酯面层、粘结层、第一聚氨酯发泡层、底布层、第二聚氨酯发泡层、第二聚氨酯面层;所述底布层为底布经聚氨酯浸渍浆料含浸后形成。该双面发泡抗褶皱聚酯皮革通过双面发泡层的设置达到抗褶皱的目的,但容易造成溶剂残留,而且工艺复杂,不利于减少制造成本。

对此,提供一种聚氨酯皮革,使该聚氨酯皮革具有较高的强度,且在具有耐刮耐磨性能的同时,提高其手感与撕裂强度,对于聚氨酯皮革在服装、制鞋、箱包、家具以及汽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羊绒聚氨酯皮革,所述仿羊绒聚氨酯皮革剥离强度高、撕裂强度高、弹性好、折痕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及良好的市场前景。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羊绒聚氨酯皮革,所述仿羊绒聚氨酯皮革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基布层、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层、粘结层、聚氨酯树脂面层以及聚氨酯树脂保护层。

所述基布层为涂有湿法聚氨酯树脂的仿羊绒基布。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湿法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基布层、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层、粘结层、聚氨酯树脂面层以及聚氨酯树脂保护层,使组合而成的仿羊绒聚氨酯皮革具有剥离强度高、撕裂强度高、弹性好且折痕细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为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0.1-0.15mm,例如可以是0.1mm、0.11mm、0.12mm、0.13mm、0.14mm或0.15m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的原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80-120份、二甲基甲酰胺100-120份以及湿法色浆1-5份。

所述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的重量份数为80-120份,例如可以是80份、85份、90份、95份、100份、105份、110份、115份或1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二甲基甲酰胺的重量份数为100-120份,例如可以是100份、105份、110份、115份或1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湿法色浆的重量份数为1-5份,例如可以是1份、2份、3份、4份或5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所述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用于溶解聚氨酯树脂后调节合适的粘度;湿法色浆用于调节颜色,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颜色效果需要进行合理地选择。

按照重量份数配比制备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浆料,所述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浆料凝固后得到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所述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浆料的粘度为50000-100000cps/25℃,例如可以是50000cps/25℃、60000cps/25℃、70000cps/25℃、80000cps/25℃、90000cps/25℃或100000cps/25℃,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得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的固含量为34-36%,例如可以是34%、34.5%、35%、35.5%或36%,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的原料还包括阻燃剂,所述阻燃剂包括但不限于阻燃粉tf-611。

优选地,所述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的原料中,阻燃剂的重量份数为10-20份,例如可以是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或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的原料中添加阻燃剂,使制备得到的仿羊绒聚氨酯皮革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

优选地,所述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层为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0.01-0.02mm,例如可以是0.01mm、0.012mm、0.015mm、0.018mm或0.02m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层的原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80-120份、二甲基甲酰胺100-120份、阻燃剂10-20份以及湿法色浆1-5份。

所述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的重量份数为80-120份,例如可以是80份、85份、90份、95份、100份、105份、110份、115份或1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二甲基甲酰胺的重量份数为100-120份,例如可以是100份、105份、110份、115份或1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阻燃剂的重量份数为10-20份,例如可以是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或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湿法色浆的重量份数为1-5份,例如可以是1份、2份、3份、4份或5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所述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用于溶解聚氨酯树脂后调节合适的粘度;所述阻燃剂用于使制备得到的方羊绒聚氨酯皮革具有阻燃效果;所述湿法色浆用于调节颜色,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颜色效果需要进行合理地选择。

优选地,所述阻燃剂包括但不限于阻燃粉tf-611。

按照重量份数配比制备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浆料,所述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浆料凝固后得到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层。所述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浆料的粘度为50000-100000cps/25℃,例如可以是50000cps/25℃、60000cps/25℃、70000cps/25℃、80000cps/25℃、90000cps/25℃或100000cps/25℃,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得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层的固含量为34-36%,例如可以是34%、34.5%、35%、35.5%或36%,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粘结层为干法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0.02-0.03mm,例如可以是0.02、0.022、0.025、0.027或0.03m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粘结层为双组份聚氨酯树脂层。

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双组份聚氨酯树脂层的原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双组份聚氨酯树脂主剂80-120份、双组份聚氨酯树脂用架桥剂13-18份以及双组份聚氨酯树脂用促进剂3-6份、二甲基甲酰胺10-20份、丁酮10-20份。

所述双组份聚氨酯树脂主剂的重量份数为80-120份,例如可以是80份、85份、90份、95份、100份、105份、110份、115份或1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双组份聚氨酯树脂用架桥剂的重量份数为13-18份,例如可以是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或18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双组份聚氨酯树脂用促进剂的重量份数为3-6份,例如可以是3份、4份、5份或6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二甲基甲酰胺的重量份数为10-20份,例如可以是10份、12份、15份、18份或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丁酮的重量份数为10-20份,例如可以是10份、12份、15份、18份或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所述双组份聚氨酯树脂为本领域常规的溶剂型双组份聚氨酯树脂,其中双组份聚氨酯树脂主剂包括羟基封端的聚氨酯树脂;双组份聚氨酯树脂用架桥剂包括异氰酸酯基团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组分;所述促进剂包括聚氨酯行业常用的羧酸铋类催化剂和/或羧酸锌类催化剂,均为市售产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工艺需求进行合理地选择,本实用新型不做过多限定。

所述二甲基甲酰胺与丁酮为溶剂,用于溶解聚氨酯树脂后调节合适的粘度;所述架桥剂与促进剂用于使双组份聚氨酯树脂固化。所述架桥剂包括但不限于牌号为201和/或301的架桥剂;所述促进剂包括但不限于乙二胺和/或环烷酸锌。

按照重量份数配比制作双组份聚氨酯树脂浆料,所述双组份聚氨酯树脂浆料固化后得到双组份聚氨酯树脂层。所述双组份聚氨酯树脂浆料的粘度为10000-50000cps/25℃,例如可以是10000cps/25℃、20000cps/25℃、30000cps/25℃、40000cps/25℃或50000cps/25℃,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得双组份聚氨酯树脂层的固含量为58-62%,例如可以是58%、59%、60%、61%或62%,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聚氨酯树脂面层为干法聚氨酯树脂层,厚度为0.015-0.02mm,例如可以是0.015mm、0.016mm、0.017mm、0.018mm、0.019mm或0.02m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聚氨酯树脂面层为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层。

示例性的,所述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层的原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80-120份、二甲基甲酰胺40-60份、甲酯40-60份、干法色浆为5-10份。

所述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80-120份,例如可以是80份、85份、90份、95份、100份、105份、110份、115份或1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二甲基甲酰胺的重量份数为40-60份,例如可以是40份、45份、50份、55份或6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甲酯的重量份数为40-60份,例如可以是40份、45份、50份、55份或6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干法色浆的重量份数为5-10份,例如可以是5份、6份、7份、8份、9份或1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由聚碳酸酯二醇和脂肪族异氰酸酯聚合而成,所述脂肪族异氰酸酯为本领域常用的异氰酸酯,包括但不限于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工艺需要进行合理地选择。

所述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用于溶解聚氨酯树脂后调节合适的粘度;干法色浆用于调节颜色,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颜色效果需要进行合理地选择。

所述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层的固含量为29-31%,例如可以是29%、30%或31%,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的粘度为80000-140000cps/25℃,例如可以是80000cps/25℃、90000cps/25℃、100000cps/25℃、110000cps/25℃、120000cps/25℃、130000cps/25℃或140000cps/25℃,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聚氨酯树脂保护层为水性聚氨酯树脂层。

示例性的,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层的原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性聚氨酯树脂80-120份、润湿剂0.2-1份、增稠剂0.1-3份以及消泡剂0.2-1份。

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的重量份数为80-120份,例如可以是80份、85份、90份、95份、100份、105份、110份、115份或1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润湿剂的重量份数为0.2-1份,例如可以是0.2份、0.3份、0.4份、0.5份、0.6份、0.7份、0.8份、0.9份或1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增稠剂的重量份数为0.1-3份,例如可以是0.1份、0.5份、1份、1.5份、2份、2.5份或3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消泡剂的重量份数为0.2-1份,例如可以是0.2份、0.4份、0.6份、0.8份或1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层具有耐磨耐刮的性能,提高了所得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耐磨耐刮性能。

按照重量份数配比制备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浆料,水性聚氨酯数值浆料凝固后得到水性聚氨酯树脂层。所述水性聚氨酯浆料的粘度为10-100cps/25℃,例如可以是10cps/25℃、20cps/25℃、30cps/25℃、40cps/25℃、50cps/25℃、60cps/25℃、70cps/25℃、80cps/25℃、90cps/25℃或100cps/25℃,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得水性聚氨酯树脂层的固含量为29-31%,例如可以是29%、30%或31%,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形成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层时,水性聚氨酯树脂浆料的上浆量为10-15g/m2,例如可以是10g/m2、11g/m2、12g/m2、13g/m2、14g/m2或15g/m2,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基布层中涂有的湿法聚氨酯树脂为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

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的原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80-120份以及二甲基甲酰胺100-120份。

所述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的重量份数为80-120份,例如可以是80份、85份、90份、95份、100份、105份、110份、115份或1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二甲基甲酰胺的重量份数为100-120份,例如可以是100份、105份、110份、115份或1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所述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用于溶解聚氨酯树脂后调节合适的粘度。

按照重量份数配比制备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通过含浸的方法将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设置于仿羊绒基布基布,得到所述基布层。

以重量份数计,所述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的原料包括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80-120份、二甲基甲酰胺100-120份、阻燃剂10-20份以及湿法色浆1-5份。

所述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的重量份数为80-120份,例如可以是80份、85份、90份、95份、100份、105份、110份、115份或1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二甲基甲酰胺的重量份数为100-120份,例如可以是100份、105份、110份、115份或1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阻燃剂的重量份数为10-20份,例如可以是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或20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湿法色浆的重量份数为1-5份,例如可以是1份、2份、3份、4份或5份,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按照重量份数配比制备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粘度为50000-100000cps/25℃,例如可以是50000cps/25℃、60000cps/25℃、70000cps/25℃、80000cps/25℃、90000cps/25℃或100000cps/25℃,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基布层中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与仿羊绒基布的质量比为(0.7-0.9):1,例如可以是0.7:1、0.75:1、0.8:1、0.85:1或0.9:1,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仿羊绒基布为仿羊绒针织布,厚度为0.9-1mm,例如可以是0.9mm、0.92mm、0.95mm、0.98mm或1m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克重为280-320g/m2,例如可以是280g/m2、290g/m2、300g/m2、310g/m2或320g/m2,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厚度为平均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羊绒聚氨酯皮革手感接近真皮,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层的厚度较薄,粘结层的粘结效果较好,所述仿羊绒聚氨酯皮革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通过保护层的设置,提高了所得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耐磨性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局部层两侧设置湿法聚氨酯树脂层,使所得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折痕细,降低了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重量,且提高了撕裂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仿羊绒聚氨酯皮革基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2,基布层;201,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202,仿羊绒针织布;3,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层;4,粘结层;5,聚氨酯树脂面层;6,聚氨酯树脂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羊绒聚氨酯皮革,所述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1、基布层2、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层3、粘结层4、聚氨酯树脂面层5以及聚氨酯树脂保护层6。

所述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1为厚度为0.13mm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层。

所述基布层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含浸有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201的仿羊绒针织布202,仿羊绒针织布202的厚度为0.95mm,克重为300g/m2,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201与仿羊绒针织布202的质量比为0.8:1。

所述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层3为厚度为0.015mm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层。所述粘结层4为厚度为0.025mm的双组份聚氨酯树脂层。所述聚氨酯树脂面层5为厚度为0.018mm的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层。所述聚氨酯树脂保护层6为水性聚氨酯树脂层,形成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层使,水性聚氨酯树脂浆料的上浆量为12g/m2

所述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涂在仿羊绒针织布202上,涂覆间距为1.5-1.7mm,然后置于凝固浴中凝固;凝固浴中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浓度为20-23%、温度为15-20℃,利用“dmf-h2o”体系混溶,使二甲基甲酰胺不断从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中浸入凝固浴,同时水则浸入仿羊绒针织布202使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由溶解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最后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固体膜;经过水洗槽挤压辊,水洗槽内为40-60℃的清水,挤压辊压力为0.3-0.4mpa,多次挤压水洗,置换出多孔结构固体膜中残余的二甲基甲酰胺,再进行烘干,烘干所用烘箱为五段式,烘干温度依次为100℃、120℃、140℃、140℃与120℃,冷却放卷,得到湿法半成品;

(2)离型纸放卷,在离型纸上涂覆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烘干冷却,烘干所用烘箱为三段式,烘箱温度依次为80℃、100℃与120℃,得到聚氨酯树脂面层5;

(3)在步骤(2)所述聚氨酯树脂面层5涂覆双组份聚氨酯树脂浆料,预烘半干,所用烘箱的温度为80-100℃,再贴合在湿法半成品上,贴合压力为0.4-0.5mpa,烘干冷却,烘干所用烘箱为四段式,烘箱温度依次为100℃、120℃、140℃与100℃,冷却后剥离离型纸,离型纸纹路转移至聚氨酯树脂面层5的表面,得到干法贴面后的半成品;

(4)在步骤(3)所得干法贴面后的半成品表面用三版印刷工艺进行水性聚氨酯树脂层的表面处理,印刷用网纹辊依次为80目、120目与150目,水性聚氨酯树脂浆料的上浆量为12g/m2,然后进行烘干,所述烘干为两段式烘干,烘干温度依次是100℃与120℃,冷却收卷,得到仿羊绒聚氨酯皮革。

对制备得到的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剥离强度以及撕裂强度进行测试,剥离强度按照gb/t8949-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撕裂强度按照gb/t16578.1-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所用仪器为ai-7000-s伺服控制电脑系统拉力试验机。所得剥离强度≥20n/cm,所得撕裂强度≥35n/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羊绒聚氨酯皮革,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1、基布层2、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层3、粘结层4、聚氨酯树脂面层5以及聚氨酯树脂保护层6。

所述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1为厚度为0.1mm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层。

所述基布层2为含浸有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201的仿羊绒针织布202,仿羊绒针织布202的厚度为0.9mm,克重为280g/m2,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201与仿羊绒针织布202的质量比为0.7:1。

所述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层3为厚度为0.01mm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层。所述粘结层4为厚度为0.02mm的双组份聚氨酯树脂层。所述聚氨酯树脂面层5为厚度为0.015mm的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层。所述聚氨酯树脂保护层6为水性聚氨酯树脂层,形成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层使,水性聚氨酯树脂浆料的上浆量为10g/m2

所述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涂在仿羊绒针织布202上,涂覆间距为1.5-1.7mm,然后置于凝固浴中凝固;凝固浴中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浓度为20-23%、温度为15-20℃,利用“dmf-h2o”体系混溶,使二甲基甲酰胺不断从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中浸入凝固浴,同时水则浸入仿羊绒针织布202使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由溶解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最后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固体膜;经过水洗槽挤压辊,水洗槽内为40-60℃的清水,挤压辊压力为0.3-0.4mpa,多次挤压水洗,置换出多孔结构固体膜中残余的二甲基甲酰胺,再进行烘干,烘干所用烘箱为五段式,烘干温度依次为100℃、120℃、140℃、140℃与120℃,冷却放卷,得到湿法半成品;

(2)离型纸放卷,在离型纸上涂覆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烘干冷却,烘干所用烘箱为三段式,烘箱温度依次为80℃、100℃与120℃,得到聚氨酯树脂面层5;

(3)在步骤(2)所述聚氨酯树脂面层5涂覆双组份聚氨酯树脂浆料,预烘半干,所用烘箱的温度为80-100℃,再贴合在湿法半成品上,贴合压力为0.4-0.5mpa,烘干冷却,烘干所用烘箱为四段式,烘箱温度依次为100℃、120℃、140℃与100℃,冷却后剥离离型纸,离型纸纹路转移至聚氨酯树脂面层5的表面,得到干法贴面后的半成品;

(4)在步骤(3)所得干法贴面后的半成品表面用三版印刷工艺进行水性聚氨酯树脂层的表面处理,印刷用网纹辊依次为80目、120目与150目,水性聚氨酯树脂浆料的上浆量为10g/m2,然后进行烘干,所述烘干为两段式烘干,烘干温度依次是100℃与120℃,冷却收卷,得到仿羊绒聚氨酯皮革。

对制备得到的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剥离强度以及撕裂强度进行测试,剥离强度按照gb/t8949-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撕裂强度按照gb/t16578.1-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所用仪器为ai-7000-s伺服控制电脑系统拉力试验机。所得剥离强度≥20n/cm,所得撕裂强度≥35n/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羊绒聚氨酯皮革,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1、基布层2、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层3、粘结层4、聚氨酯树脂面层5以及聚氨酯树脂保护层6。

所述第一湿法聚氨酯树脂层1为厚度为0.15mm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层。

所述基布层2为含浸有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201的仿羊绒针织布202,仿羊绒针织布202的厚度为1mm,克重为320g/m2,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201与仿羊绒针织布202的质量比为0.9:1。

所述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层3为厚度为0.02mm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层。所述粘结层4为厚度为0.03mm的双组份聚氨酯树脂层。所述聚氨酯树脂面层5为厚度为0.02mm的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层。所述聚氨酯树脂保护层6为水性聚氨酯树脂层,形成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层使,水性聚氨酯树脂浆料的上浆量为15g/m2

所述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涂在仿羊绒针织布202上,涂覆间距为1.5-1.7mm,然后置于凝固浴中凝固;凝固浴中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浓度为20-23%、温度为15-20℃,利用“dmf-h2o”体系混溶,使二甲基甲酰胺不断从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中浸入凝固浴,同时水则浸入仿羊绒针织布202使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由溶解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最后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固体膜;经过水洗槽挤压辊,水洗槽内为40-60℃的清水,挤压辊压力为0.3-0.4mpa,多次挤压水洗,置换出多孔结构固体膜中残余的二甲基甲酰胺,再进行烘干,烘干所用烘箱为五段式,烘干温度依次为100℃、120℃、140℃、140℃与120℃,冷却放卷,得到湿法半成品;

(2)离型纸放卷,在离型纸上涂覆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树脂浆料,烘干冷却,烘干所用烘箱为三段式,烘箱温度依次为80℃、100℃与120℃,得到聚氨酯树脂面层5;

(3)在步骤(2)所述聚氨酯树脂面层5涂覆双组份聚氨酯树脂浆料,预烘半干,所用烘箱的温度为80-100℃,再贴合在湿法半成品上,贴合压力为0.4-0.5mpa,烘干冷却,烘干所用烘箱为四段式,烘箱温度依次为100℃、120℃、140℃与100℃,冷却后剥离离型纸,离型纸纹路转移至聚氨酯树脂面层5的表面,得到干法贴面后的半成品;

(4)在步骤(3)所得干法贴面后的半成品表面用三版印刷工艺进行水性聚氨酯树脂层的表面处理,印刷用网纹辊依次为80目、120目与150目,水性聚氨酯树脂浆料的上浆量为15g/m2,然后进行烘干,所述烘干为两段式烘干,烘干温度依次是100℃与120℃,冷却收卷,得到仿羊绒聚氨酯皮革。

对制备得到的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剥离强度以及撕裂强度进行测试,剥离强度按照gb/t8949-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撕裂强度按照gb/t16578.1-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所用仪器为ai-7000-s伺服控制电脑系统拉力试验机。所得剥离强度≥20n/cm,所得撕裂强度≥35n/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羊绒聚氨酯皮革手感接近真皮,第二湿法聚氨酯树脂层3的厚度较薄,粘结层4的粘结效果较好,所述仿羊绒聚氨酯皮革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通过保护层的设置,提高了所得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耐磨性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局部层两侧设置湿法聚氨酯树脂层,使所得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折痕细,降低了仿羊绒聚氨酯皮革的重量,且提高了撕裂强度。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