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锁固机构以及使用所述盖锁固机构的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08098发布日期:2021-01-01 18:1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盖锁固机构以及使用所述盖锁固机构的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洗涤时对洗衣机的盖、门进行锁固的机构、以及使用所述盖锁固机构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在洗衣机的壳体,形成用于将洗涤物投入洗衣槽内的投入口,并且可开闭地设置用于于洗涤中闭塞投入口的盖(或门)。另外,洗衣机包括以洗涤中盖不被开闭的方式,对盖进行锁固的盖锁固机构(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的洗衣机的盖锁固机构,例如是藉由设置在盖的闩锁插入至设置在壳体的开口等,在开口内闩锁进行卡合而盖被锁固的构成。在如此的构成的盖锁固机构,闩锁在与壳体的卡合位置以及卡合解除位置之间可摆动地设置在盖,且藉由弹簧等对卡合位置施力。闩锁藉由用户操作设置在盖的把手部,而在与壳体的卡合位置以及卡合解除位置之间进行摆动。另外,盖锁固机构,能够限制闩锁在与壳体的卡合位置移动,藉由限制闩锁在卡合位置移动而成为用户无法对盖进行开闭操作的锁固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14-50468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现有的盖锁固机构,成为把手部与闩锁一体地进行摆动的构成,当在锁固状态中闩锁的移动被限制时,把手部也成为不动。然而,会有用户未察觉存在有如此的锁固状态,用户欲强行移动把手部而施加过剩的力量的情况。如此的情况,有被施加超越容许值的过大的荷重的零件产生破损的疑虑。

本发明是有鉴于上述课题所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在锁固状态中操作把手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零件破损的盖锁固机构以及洗衣机。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第一态样的盖锁固机构,其特征在于,可切换相对于壳体而设置的盖部件的锁固状态以及未锁固状态,包括:把手部件,相对于所述盖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打开所述盖部件的情况下藉由用户在打开方向被操作;闩锁部件,相对于所述把手部件可转动地设置,与所述壳体卡合而可保持所述盖部件的闭塞状态;限制部件,藉由限制为卡合状态的所述闩锁部件的移动,将所述盖锁固机构设为锁固状态;第一弹性部件,在用户在所述打开方向对所述把手部件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在所述把手部件和所述闩锁部件之间直接或间接地使施力作用,在所述打开方向相对于所述把手部件对所述闩锁部件施力;以及第二弹性部件,在所述盖部件和所述把手部件之间直接或间接地使施力作用,在与所述打开方向为反方向相对于所述盖部件对所述把手部件施力。

根据上述的构成,当盖锁固机构锁固时,闩锁部件为不可移动,另一方面,把手部件抵抗第一弹性部件以及第二弹性部件的施力成为在打开方向可操作。即,即使在用户未察觉盖锁固机构为锁固状态而强行移动把手部件的情况下,由用户施加的力被第一弹簧吸收。因此,即使在本机构锁固时用户操作把手部件,也能够防止对盖锁固机构的零件施加过大的荷重而产生破损。

另外,上述盖锁固机构,能够是以下的构成:包含配置在所述把手部件和所述闩锁部件之间的中间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在所述闩锁部件和所述中间部件之间使施力作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经由所述中间部件间接地对所述把手部件使施力作用。

根据上述的构成,藉由使中间部件介于把手部件与闩锁部件之间,部件的各者成为简单的形状,部件制造变得容易、或零件组装变得简单藉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上述锁固机构,能够是以下的构成: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扭力弹簧。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二态样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开闭地设置在对收容洗涤物的洗衣槽的投入口的盖部件、以及可切换所述盖部件的锁固状态以及未锁固状态的盖锁固机构;所述盖锁固机构为上述记载的盖锁固机构。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盖锁固机构以及洗衣机,包含以下效果:即使在盖锁固机构的锁固时用户操作把手部件,也能够防止对盖锁固机构的零件施加过大的荷重而产生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盖锁固机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盖锁固机构中在盖侧被使用的零件构成的立体图。

图3(a)是对图1的盖锁固机构的由第一弹簧造成的施力作用进行说明的概略剖面图,(b)是对图1的盖锁固机构的由第二弹簧造成的施力作用进行说明的概略剖面图。

图4(a)、(b)是表示图1的盖锁固机构的未锁固状态的动作的概略剖面图。

图5(a)、(b)是表示图1的盖锁固机构的锁固状态的动作的概略剖面图。

图6是表示图1的盖锁固机构中在盖侧被使用的零件构成的其他例的立体图。

图7(a)、(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盖锁固机构的锁固状态的动作的概略剖面图。

图8是表示可适用本发明的盖锁固机构的纵型洗衣机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可适用本发明的盖锁固机构的滚筒型洗衣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针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参照图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1的盖锁固机构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在图1的盖锁固机构中在盖侧被使用的零件构成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中的剖面,与图2的零件构成的长边方向中央部分的剖面对应。

适用本实施方式1的盖锁固机构(以下,仅称为本机构)的洗衣机,如图1所示,在洗衣机的壳体200形成用于将洗涤物投入洗衣槽内的投入口201,可开闭地设置用于闭塞投入口201的盖(盖部件)100。本机构能够以在洗涤中盖100不被开闭的方式对盖100进行锁固。

在本机构中,在盖100侧设置把手部件110、闩锁部件120、中间部件130、支轴140、第一弹簧(第一弹性部件)151以及第二弹簧(第二弹性部件)152。首先,说明盖锁固机构的盖100侧的零件构成。

把手部件110、闩锁部件120以及中间部件130,对于相同的支轴140的旋转可转动地被支承。第一弹簧151是在闩锁部件120和中间部件130之间使施力作用。第二弹簧152是在盖100和中间部件130之间使施力作用。

把手部件110是打开在闭塞状态的盖100时用户进行操作的部分。本机构为未锁固的情况,用户藉由将把手部件110在打开方向(图3的a1方向)抬起,闩锁部件120也向卡合解除方向(图3的a1方向)进行移动。

闩锁部件120包含从闩锁部件120的旋转轴向外周方向突出设置的闩锁部121。闩锁部121以从设置在把手部件110的开口111向外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在闩锁部121的前端形成闩锁爪121a。当盖100为闭塞状态时,藉由闩锁爪121a插入至设置在壳体200的卡合孔202,闩锁爪121a与卡合孔202的边缘等卡合,而保持盖100的闭塞状态。另外,也可以在闩锁部121侧设置卡合孔121b(参照图2),在壳体200侧的卡合孔202设置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203(参照图1),在盖100闭塞时卡合孔121b与突起部203嵌合。或者,也可以仅藉由卡合孔121b与突起部203(参照图1)的嵌合(卡合)而保持盖100的闭塞状态。

另外,闩锁部件120包含在与闩锁部121不同的位置从闩锁部件120的旋转轴向外周方向突出设置的第一抵接板122。第一抵接板122藉由与中间部件130的第二抵接板131抵接,而规定这些部件的位置关系。

中间部件130为介于把手部件110与闩锁部件120之间,包含从中间部件130的旋转轴向外周方向突出设置的第二抵接板131。第二抵接板131藉由与把手部件110、闩锁部件120抵接,而能够规定这些部件的位置关系。

接着,针对第一弹簧151以及第二弹簧152的配置以及作用,参照图3(a)、(b)进行说明。图3(a)是说明由第一弹簧151造成的施力作用的图,是第一弹簧151的配置位置的剖面图。图3(b)是说明由第二弹簧152造成的施力作用的图,是第二弹簧152的配置位置的剖面图。

如图3(a)所示,在第一弹簧151使用扭力弹簧,第一弹簧151的一端在a1方向对闩锁部件120的第一抵接板122施力,第一弹簧151的另一端在a2方向对中间部件130的第二抵接板131施力。此时,闩锁部件120的第一抵接板122,由于从中间部件130的第二抵接板131观看与a2方向侧抵接,因此藉由第一弹簧151的施力而第一抵接板122与第二抵接板131的抵接状态被保持。

如图3(b)所示,在第二弹簧152使用扭力弹簧,第二弹簧152的一端与盖100的背面抵接,第二弹簧152的另一端在a2方向对中间部件130的第二抵接板131进行施力。另外,中间部件130的第二抵接板131,与设置在把手部件110的突起部112抵接,第二弹簧152的施力经由中间部件130而作用于把手部件110。即,第二弹簧152在a2方向对把手部件110进行间接地施力。

接着,针对本机构的未锁固状态以及锁固状态的动作,参照图4以及图5进行说明。图4(a)、(b)是表示本机构的未锁固状态的动作的概略剖面图,图5(a)、(b)是表示本机构的锁固状态的动作的概略剖面图。此外,虽然在图4以及图5图示第一弹簧151,但是省略第二弹簧152的图示。

首先,为了切换本机构的未锁固状态以及锁固状态,在本机构中,在壳体200侧设置滑动部件(限制部件)210。滑动部件210,可在图4以及图5所示的b1以及b2方向滑动移动,当关闭盖100时,藉由与插入至卡合孔202的闩锁爪121a抵接而向后方(b1方向)进行滑动。另外,滑动部件210,使其在b1方向移动的状态,藉由不图示的电磁线圈(solenoid)等而能够固定在所述位置。另外,在电磁线圈断开的状态,滑动部件210藉由压缩弹簧220而在b2方向施力,定位在既定的位置(例如,图4(b)的滑动部件210的位置)。

如图4(a)所示,在本机构的未锁固状态盖100闭塞而被保持的情况下,如图4(a)所示,中间部件130(在图4仅图示第二抵接板131)以及把手部件110,藉由第二弹簧152(在图4省略图示)而在a2方向施力,被定位在既定的位置。此时,闩锁部件120藉由第一弹簧151的施力而与中间部件130抵接而以被定位的状态保持。在此状态,闩锁部件120插入至壳体200的卡合孔202而卡合。

在本机构的未锁固状态打开盖100的情况下,如图4(b)所示,藉由用户而在打开方向(a1方向)抬起把手部件110。此时,随着把手部件110的转动,中间部件130也在a1方向进行转动。即,把手部件110以及中间部件130抵抗第二弹簧152的施力而进行转动。

另外,在把手部件110以及中间部件130在a1方向进行转动的情况下,藉由第一弹簧151的施力而与中间部件130一体化的闩锁部件120也在a1方向进行转动。即,中间部件130,当把手部件110在a2方向进行转动时,间接地传导此转动力至闩锁部件120。若闩锁部件120在a1方向进行转动,则闩锁部件120的卡合被解除而盖100成为可打开。在本机构的未锁固状态,滑动部件210藉由电磁线圈等而未被固定在此位置,不会存在滑动部件210阻碍闩锁部件120的卡合解除的情形。

另一方面,在本机构的锁固状态,如图5(a)所示,在滑动部件210在b1方向移动的状态下藉由电磁线圈等而被固定在此位置。由此,闩锁部件120成为不可从卡合解除在a1方向进行转动。此外,在图5(a)所示的状态(用户不再操作把手部件110的状态)中,把手部件110、闩锁部件120以及中间部件130的位置,与基本的图4(a)所示的状态相同。

在本机构的锁固状态中,若用户将把手部件110在打开方向(a1方向)抬起则成为图5(b)所示的状态。此时,把手部件110以及中间部件130抵抗第二弹簧152的施力而在a1方向进行转动,是与未锁固时相同。

但是,锁固时,即使把手部件110以及中间部件130在a1方向进行转动,闩锁部件120藉由滑动部件210向a1方向的转动也被阻碍。其结果,中间部件130抵抗第一弹簧151的施力而在a1方向进行转动,中间部件130与闩锁部件120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进行变化。

如此,即使在用户未察觉本机构为锁固状态而强行移动把手部件110的情况下,由用户施加的力被第一弹簧151吸收。因此,能够防止对本机构的零件施加超越容许值的过大的荷重,而零件产生破损。

此外,较佳为第一弹簧151的弹簧力,被设计为大于第二弹簧152的弹簧力。此情况,由于在锁固时操作把手部件110所需的力,大于在未锁固时操作把手部件110所需的力,因此用户易于辨识本机构为锁固状态。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盖锁固机构的变形例,是表示在盖侧被使用的零件构成的立体图。在图2所示的盖锁固机构,相较于闩锁部件120,中间部件130在轴方向宽度广地形成,相对于中间部件130,闩锁部件120配置在轴方向的内侧。相对于此,图6所示的盖锁固机构,相较于中间部件130,闩锁部件120在轴方向宽度广地形成,相对于闩锁部件120,中间部件130配置在轴方向的内侧。即使在如图6般的构成,由第一弹簧151、第二弹簧152造成的施力作用,由于与图2的构成并无不同,因此图6的盖锁固机构,能够获得与图2的盖锁固机构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说明,本机构中的盖侧的构成,除了弹簧以及轴以外,由把手部件110、闩锁部件120以及中间部件130的三部分构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例如也可由一体地形成把手部件110和中间部件130的两部分构成。在图4以及图5已说明的动作中,把手部件110和中间部件130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不进行变化,这代表可一体地形成把手部件110和中间部件130。

在把手部件110和中间部件130为不同部件的情况下,第二弹簧152经由中间部件130而对把手部件110间接地赋予施力。相对于此,在把手部件110和中间部件130成为一体的情况下,第二弹簧152对把手部件110直接地赋予施力。

另外,在把手部件110和中间部件130为不同部件的情况下,当把手部件110在a2方向进行转动时,此转动力经由中间部件130而间接地传导至第一弹簧151。相对于此,在把手部件110和中间部件130为一体的情况下,当把手部件110在a2方向进行转动时,此转动力直接地传导至第一弹簧151。换言之,在第一弹簧151在用户在a1方向对把手部件110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在把手部件110和闩锁部件120之间使直接或间接的施力进行作用,相对于把手部件110在a1方向对闩锁部件120进行施力。

另外,在把手部件110和中间部件130为不同部件的情况下,在用户在a1方向对把手部件110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把手部件110的转动力经由中间部件130以及第一弹簧151向闩锁部件120进行传递,在闩锁部件120在a1方向进行转动的情况下,闩锁部件120的转动力仅传递至中间部件130为止而不传递至把手部件110。

但是,在把手部件110和中间部件130为一体的情况下,当关闭打开的盖100时,闩锁部件120与把手部件110也一起移动。相对于此,在把手部件110和中间部件130为不同部件的情况下(使中间部件130介于把手部件110和闩锁部件120之间的情况),能够不移动把手部件110而关闭盖100。

[实施方式2]

虽然在实施方式1,例示使用扭力弹簧即第一弹簧151以及第二弹簧152的盖锁固机构,但是在实施方式2,针对使用扭力弹簧以外的弹性部件的盖锁固机构进行说明。图7(a)、(b)是表示使用压缩弹簧的结构的盖锁固机构,表示本机构的锁固状态的动作的概略剖面图。

在图7(a)、(b)所示的本机构,替换在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扭力弹簧即第一弹簧151,使用压缩弹簧即第三弹簧(第一弹性部件)153。另外,中间部件130除了第二抵接板131以外,还包含弹簧抵接板132。弹簧抵接板132与第二抵接板131相同地从中间部件130的旋转轴向外周方向突出设置,从第二抵接板131观看设置在a2方向侧。另外,在第二抵接板131与弹簧抵接板132之间,配置闩锁部件120的第一抵接板122。第三弹簧153配置在第一抵接板122和弹簧抵接板132之间,以在这些板之间推出去的方式赋予施力。

在本机构的锁固状态,如图7(a)所示,在滑动部件120在b1方向移动的状态下,藉由电磁线圈等而被固定在此位置。由此,闩锁部件120与实施方式1相同,成为不能从卡合解除向a1方向进行转动。在此状态下,在闩锁部件120的第一抵接板122与中间部件130的第二抵接板131抵接的状态下,藉由第三弹簧153而被施力。

在本机构的锁固状态中,若用户将把手部件110在打开方向(a1方向)抬起,则成为如图7(b)所示的状态。此时,把手部件110以及中间部件130抵抗第二弹簧152的施力而在a1方向进行转动。另一方面,闩锁部件120藉由滑动部件210而阻碍向a1方向的转动。其结果,中间部件130抵抗第三弹簧153的施力而在a1方向进行转动,中间部件130与闩锁部件120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变化。即,第一抵接板122与第二抵接板131的抵接状态被解除,弹簧抵接板132以接近第一抵接板122的方式,中间部件130在a1方向进行转动。

如此,即使在用户未察觉本机构为锁固状态而强行移动把手部件110的情况下,由用户施加的力藉由第三弹簧153被吸收。因此,能够防止对本机构的零件施加超越容许值的过大的荷重,而零件产生破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配置在第一抵接部122和弹簧抵接板132之间的,不限于压缩弹簧,若为板弹簧、发泡橡胶等的其他的弹性部件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另外,虽然省略详细的说明,但是也可将实施方式1中的第二弹簧152置换成扭力弹簧以外的弹性部件(压缩弹簧、板弹簧、发泡橡胶等)的构成。

[实施方式3]

在图8以及图9对可适用本发明的盖锁固机构的洗衣机进行说明。

图8是所谓的纵型洗衣机,以相对于洗衣机的壳体20而盖100对壳体200的上面进行开闭的方式设置。此情况,当然能将盖锁固机构相对于盖100而设置。即,对图8的纵型洗衣机适用本发明的情况下,盖100相当在权利要求所述的盖部件。

图9是所谓的滚筒型洗衣机,以相对于洗衣机的壳体200而门100’对壳体200的前面进行开闭的方式设置。在如此的滚筒型洗衣机中,能够将盖锁固机构相对于门100’而设置。即,对图9的滚筒型洗衣机适用本发明的情况下,门100’相当在权利要求所述的盖部件。

本次所揭示的实施方式所有的方面均为例示,并非成为限定性解释的根据。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非仅藉由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解释,而是基在权利要求的记载而被定义。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包含与权利要求均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本国际申请是基于在2018年6月7日向日本特许厅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109526号主张优先权,将本专利申请第2018-109526号的全部内容藉由参照引用到本国际申请。

附图标记说明

100…盖(盖部件);100’…门(盖部件);110…把手部件;120…闩锁部件;121…闩锁部;121a…闩锁爪;121b…卡合孔;122…第一抵接板;130…中间部件;131…第二抵接板;132…弹簧抵接板;140…支轴;151…第一弹簧(第一弹性部件);152…第二弹簧(第二弹性部件);153…第三弹簧(第一弹性部件);200…壳体;201…投入口;202…卡合孔;203…突起部;210…滑动部件(限制部件);220…压缩弹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