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皱稳型不易起球的打底保暖面料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35929发布日期:2020-12-01 13:1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皱稳型不易起球的打底保暖面料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皱稳型不易起球的打底保暖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秋冬打底衫采用的面料多为发热纤维。采用发热纤维所制成的面料虽然具有一定的密闭保暖的效果,但是其保暖效果主要是通过其紧密封闭的纺织结构来实现的,因此发热纤维所制成的面料透气性差,而且面料较为厚重,面料底面易于皮肤摩擦,穿着起来不舒服,面料外表面洗后容易起毛起球,影响服饰的整体美观,面料折叠后容易变形、留下折痕,导致服饰的使用寿命变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保温保暖、抗起毛起球、不易起皱变形的保暖面料,尤其是其具有蓬松柔软亲肤、不易变形的特点,适合用做秋冬打底的保暖面料。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外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皱稳型不易起球的打底保暖面料的制备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皱稳型不易起球的打底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其由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按照两路循环编织法编织而成,其中,两路循环编织法的第一路采用第一纱线;第二路采用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第三纱线作为第二纱线的衬垫纱,

所述第一纱线为聚丙烯腈膨体纤维和抗起毛起球聚丙烯腈纤维与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纱线,

所述第二纱线为聚丙烯腈抗起毛起球纤维与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纱线;

所述第三纱线为聚氨脂甲酸脂弹性纤维。

优选地,所述第一纱线所采用的聚丙烯腈膨体纤维的收缩率在10%-15%,所述采用的聚丙烯腈膨体纤维与棉和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比例为2-3:3-4:3-4,

所述聚丙烯腈膨体纤维和抗起毛起球聚丙烯腈纤维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比例为2-3:1-4:3-7。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纱线采用聚丙烯腈抗起毛起球纤维,聚丙烯腈抗起毛起球纤维与棉和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比例为2-3:3-4:3-4,

聚丙烯腈抗起毛起球纤维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比例为3-6:4-7,

所述第三纱线采用聚氨脂甲酸脂弹性纤维,作为第二纱线以衬垫的织法织在第二纱线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纱线的线密度为40-50s/1,

所述第二纱线线密度为40-50s/1,

所述第三纱线线密度为20-40d,

所述抗皱稳型不易起球的打底保暖面料的厚度为80-350gsm。

优选地,所述第一路的第一纱线线圈长度为2.25~2.45mm,所述第二路第二纱线的线圈长度为2.8~3mm,所述第二路的第三纱线的线圈长度为0.95~1.25mm。

一种抗皱稳型不易起球的打底保暖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针织纬编大圆机进行两路循环编织,且每一路纱路采用双面三角对针排列的两针循环编织法,

s2编织成型布后进行胚布定型处理,

s3胚布定型处理后进行染色处理,

s4定型处理。

优选地,所述针织纬编大圆机的上针盘针与下针盘针的比例为1:2,第一路上针盘成圈与下针盘集圈采用第一纱线形成坑条效果作为底面布面和布底横向线圈比例为2:1,

第一线圈横列的编织法为下针筒的第二针编织集圈和上针筒的织针同时进行成圈编织,下针筒横列不形成线圈,上针筒横列成一个线圈横列;

第二成圈下针盘针进行成圈编织,第二成圈上针盘不编织,第二成圈下针盘成圈编织与第一线圈上针盘成圈编织形成纵向线圈比例为1:1,

第二路下针盘成圈采用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成圈形成平纹效果作为布面布面和布底纵向线圈比例为1:1。

优选地,所述s2的胚布定型处理的定型温度为200~205℃,送布速度为24-30m/min。

优选地,所述s3的染色处理,所述染色处理方法包括用活性染料进行染棉处理,用阳离子进行染料染聚丙烯腈纤维;

所述染棉处理方法为:先将大苏打、分散剂、元明粉加入染缸中,染缸内水温为30~40℃,煮布20~30min后加入冰醋酸和染料,过酸10~20min后升温至50~60℃,保温染色20~30min,再在保温条件下加入纯碱处理40~80min;

所述染聚丙烯腈纤维的方法为:染缸的水温为70℃,加入染料水温升温至80-85℃进行第一次保温10-15min,接着水温升温至92-100℃进行二次保温10-20min,水温升温至105-110℃进行第三次保温25-30min,最后将水温快速降温至70℃,完成染色处理。

优选地,所述s4定型处理的定型处理的温度为160-180℃,定型送布速度为18-20m/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具有保温保暖亲肤柔软的聚丙烯膨体纤维和抗起毛起球的聚丙烯腈纤维,以及三种纱线经过混纺后采用双路循环的编织方法织成贴肤面柔软蓬松、保温保暖亲肤坑条面,成衣面织成平纹面抗起毛起球、不易起皱变形的底面不同风格的秋冬打底保暖面料,既充分地发挥底纱的保温保暖、蓬松亲肤的功效,又能够使面纱抗起毛起球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底面既蓬松保暖,成衣面又平滑不易起毛球和不易起皱的风格,适合用做秋冬打底的保暖面料,成布质地轻盈,穿着舒适,透气性好,具有优秀的保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面对针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排针图。

图3为本发明的线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发明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抗皱稳型不易起球的打底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其由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按照两路循环编织法编织而成,其中,两路循环编织法的第一路采用第一纱线;第二路采用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第三纱线作为第二纱线的衬垫纱,

所述第一纱线为聚丙烯腈膨体纤维和抗起毛起球聚丙烯腈纤维与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纱线,

所述第二纱线为聚丙烯腈抗起毛起球纤维与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纱线;

所述第三纱线为聚氨脂甲酸脂弹性纤维。

优选地,所述第一纱线所采用的聚丙烯腈膨体纤维的收缩率在10%-15%,所述采用的聚丙烯腈膨体纤维与棉和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比例为2-3:3-4:3-4,

所述聚丙烯腈膨体纤维和抗起毛起球聚丙烯腈纤维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比例为2-3:1-4:3-7。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纱线采用聚丙烯腈抗起毛起球纤维,聚丙烯腈抗起毛起球纤维与棉和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比例为2-3:3-4:3-4,

聚丙烯腈抗起毛起球纤维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比例为3-6:4-7,

所述第三纱线采用聚氨脂甲酸脂弹性纤维,作为第二纱线以衬垫的织法织在第二纱线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纱线的线密度为40-50s/1,

所述第二纱线线密度为40-50s/1,

所述第三纱线线密度为20-40d,

所述抗皱稳型不易起球的打底保暖面料的厚度为80-350gsm。

优选地,所述第一路的第一纱线线圈长度为2.25~2.45mm,所述第二路第二纱线的线圈长度为2.8~3mm,所述第二路的第三纱线的线圈长度为0.95~1.25mm。

一种抗皱稳型不易起球的打底保暖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针织纬编大圆机进行两路循环编织,且每一路纱路采用双面三角对针排列的两针循环编织法,

s2编织成型布后进行胚布定型处理,

s3胚布定型处理后进行染色处理,

s4定型处理。

优选地,所述针织纬编大圆机的上针盘针与下针盘针的比例为1:2,第一路上针盘成圈与下针盘集圈采用第一纱线形成坑条效果作为底面布面和布底横向线圈比例为2:1,

第一线圈横列的编织法为下针筒的第二针编织集圈和上针筒的织针同时进行成圈编织,下针筒横列不形成线圈,上针筒横列成一个线圈横列;

第二成圈下针盘针进行成圈编织,第二成圈上针盘不编织,第二成圈下针盘成圈编织与第一线圈上针盘成圈编织形成纵向线圈比例为1:1,

第二路下针盘成圈采用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成圈形成平纹效果作为布面布面和布底纵向线圈比例为1:1。

优选地,所述s2的胚布定型处理的定型温度为200~205℃,送布速度为24-30m/min。

优选地,所述s3的染色处理,所述染色处理方法包括用活性染料进行染棉处理,用阳离子进行染料染聚丙烯腈纤维;

所述染棉处理方法为:先将大苏打、分散剂、元明粉加入染缸中,染缸内水温为30~40℃,煮布20~30min后加入冰醋酸和染料,过酸10~20min后升温至50~60℃,保温染色20~30min,再在保温条件下加入纯碱处理40~80min;

所述染聚丙烯腈纤维的方法为:染缸的水温为70℃,加入染料水温升温至80-85℃进行第一次保温10-15min,接着水温升温至92-100℃进行二次保温10-20min,水温升温至105-110℃进行第三次保温25-30min,最后将水温快速降温至70℃,完成染色处理。

优选地,所述s4定型处理的定型处理的温度为160-180℃,定型送布速度为18-20m/min。

实施例1:

一种保温保暖、抗起毛起球、不易起皱变形的抓毛秋冬打底保暖面料,其采用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编织而成。第一纱线为聚丙烯腈膨体纤维和抗起毛起球聚丙烯腈纤维与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或莫代尔)混纺纱线;第二纱线为聚丙烯腈抗起毛起球纤维与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或莫代尔)混纺纱线;第三纱线为聚氨脂甲酸脂弹性纤维。

第一纱线采用第一纱线采用收缩性能的聚丙烯腈发热纤维和抗起毛起球聚丙烯腈纤维与粘胶的混纺比例在2-3:1-4:3-7,或选聚丙烯腈膨体纤维与棉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或莫代尔)混纺比例为2-3:3-4:3-4作为底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缩性能的聚丙烯腈发热纤维优选用纤维d数为1.67d的吉化膨体纤维。第二纱线选用纤维1.0d的吉化抗起毛起球纤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纱线的线密度为40-50s/1,所述第二纱线线密度为40-50s/1,所述第三纱线线密度为20-40d。

采用以上三种纱线,按照每两路纱线为一个循环周期编织成面料。采用针织纬编大圆机进行两路循环编织,且每一路纱路采用双面三角对针排列的两针循环编织法。

具体地,第一路采用第一纱线作为底面纱;第二路、第三路采用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作为面纱。

两路纱线采用2种织法,分别是:第一路采用上针盘成圈与下针盘集圈的编织方法;第二路采用下针盘成圈编织方法。

具体地,所述第一路上针盘成圈与下针盘第二针集圈编织法同时编织,下针盘的第一针不编织。

所述第二路方法为下针盘的第一针、第二针顺序进行成圈编织,上针筒不编织。

其中,第一路的第一纱线线圈长度为2.25~2.45mm,所述第二路第二纱线的线圈长度为2.8~3mm,所述第二路的第三纱线的线圈长度为0.95~1.25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所制得的面料进一步改进,对编织后的面料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包括胚定定型处理、染色处理、定型处理。

所述胚布处理方法为:

定型温度为200~205℃,速度为24-30m/min。通过以上的胚定处理,可以控制布面厚度均匀。

所述胚定处理后的面料还进行染色处理,所述染色处理方法包括用活性染料染棉、用阳离子染料染聚丙烯腈纤维;

所述染棉处理方法为:先将大苏打、分散剂、元明粉加入染缸中,染缸内水温为30~40℃,煮布20~30min后加入冰醋酸和染料,过酸10~20min后升温至50~60℃,保温染色20~30min,再在保温条件下加入纯碱处理40~80min;

所述染聚丙烯腈的方法为:染缸的水温为30~40℃,加入染料保温20~30min后在10~20min内升温至90~100℃,保温后再在5~10min内升温至110~120℃,保温后升温至125~130℃再保温20~30min,最后快速降温至70~80℃,完成染色。

所述染色处理后的面料还进行定型处理,定型处理的温度为200~205℃,速度为24-30m/min。

实施例3:

一种保温保暖、抗起毛起球、不易起皱变形的抓毛秋冬打底保暖面料,其采用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编织而成。第一纱线为聚丙烯腈膨体纤维和抗起毛起球聚丙烯腈纤维与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或莫代尔)混纺纱线;第二纱线为聚丙烯腈抗起毛起球纤维与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或莫代尔)混纺纱线;第三纱线为聚氨脂甲酸脂弹性纤维。

第一纱线采用第一纱线采用收缩性能的聚丙烯腈发热纤维和抗起毛起球聚丙烯腈纤维与粘胶的混纺比例在2-3:1-4:3-7,或选聚丙烯腈膨体纤维与棉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或莫代尔)混纺比例为2-3:3-4:3-4作为底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缩性能的聚丙烯腈发热纤维优选用纤维d数为1.67d的吉化膨体纤维。第二纱线选用纤维1.0d的吉化抗起毛起球纤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纱线的线密度为40-50s/1,所述第二纱线线密度为40-50s/1,所述第三纱线线密度为20-40d。

采用以上三种纱线,按照每两路纱线为一个循环周期编织成面料。采用针织纬编大圆机进行两路循环编织,且每一路纱路采用双面三角对针排列的两针循环编织法。

具体地,第一路采用第一纱线作为底面纱;第二路、第三路采用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作为面纱。

两路纱线采用2种织法,分别是:第一路采用上针盘成圈与下针盘集圈的编织方法;第二路采用下针盘成圈编织方法。

具体地,所述第一路上针盘成圈与下针盘第二针集圈编织法同时编织,下针盘的第一针不编织。

所述第二路方法为下针盘的第一针、第二针顺序进行成圈编织,上针筒不编织。

其中,第一路的第一纱线线圈长度为2.25~2.45mm,所述第二路第二纱线的线圈长度为2.8~3mm,所述第二路的第三纱线的线圈长度为0.95~1.25mm。

对编织后的面料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包括胚定处理、染色处理、定型处理。

所述胚定处理方法为:

定型温度为200~205℃,速度为24-30m/min。通过以上的胚定处理,可以控制面料厚度的均匀。

所述胚定处理后的面料还进行染色处理,所述染色处理方法包括用活性染料染棉、用分散染料染聚酯纤维;

所述染棉处理方法为:先将大苏打、分散剂、元明粉加入染缸中,染缸内水温为40℃,煮布30min后加入冰醋酸和染料,过酸20min后升温至60℃,染色20min,再在保温条件下加入纯碱处理80min;

所述染聚丙烯腈纤维的方法为:染缸的水温为40℃,加入染料保温20min后在10~20min内升温至90℃,保温10min,再在5~10min内升温至110℃,保温10min,然后升温至125℃保温30min,最后快速降温至70~80℃,完成染色。

所述染色处理后的面料还进行定型处理,定型处理的温度为140~160℃,速度为20m/min。

面料测试:

(1)面料的保温保暖测试:

按照国家标准《gb/t11048-1989纺织品保温性能试验方法》,检测实施例2制得的保温面料人体温度36℃的保温率的性能指标,结果为:保温率65%,指标符合《gb/t11048-1989》的要求。

(2)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性能能测试:

按照国家标准《gb/t4802.1-2008纺织品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检测实施例2制得的抗起毛起球面料,结果为:3-4级,指标符合《gb/t4802.1-2008》的要求。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