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排汗的超细纤维面料的染整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56724发布日期:2021-01-29 17:3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发明涉及弹性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排汗的超细纤维面料的染整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吸湿速干面料主要通过功能性超细纤维或面料经功能性整理制成。前者吸湿速干效果较持久,后者随着洗涤次数增加,吸水速干效果可能随之减弱。吸湿排汗产品的兴起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通常,人体在从事剧烈运动时才会明显感到大量汗液的排出。其实,即使在一般环境状态下,人体也需不断的“无感蒸泄”来释放人体本身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和水汽,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因此如何借助与皮肤近距离接触的纺织服装,将体表的热量和水汽向外界传送,经过“吸湿

传导

蒸发”这一连串的过程,不仅构成了纺织服装吸湿排汗功能的核心,也是目前所有纺织产品吸湿排汗功能检测方法发展的基础。
[0003]
然而,由于超细纤维比表面积一般是普通纤维的数十倍,故在染整过程中更加容易出现纤维匀染色性、色牢度较差的问题,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快速排汗的超细纤维面料的染整工艺,本发明工艺具有固色性好、有效增强面料吸湿性排干等性能的优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一种快速排汗的超细纤维面料的染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
s1织造工艺:将超细纤维面料通过织造机织成单面纬编平纹结构;
[0008]
s2预定形:将织造后的面料进行预定形,定形温度为150-180℃,定形布速为12-15m/min;
[0009]
s3前处理:将经过预定形后的超细纤维面料浸入30-40℃的热水中,加入精炼除油剂、渗透剂升温至80℃后保温10-20min,再水洗降温至20-25℃,待染色;
[0010]
s4染色:将超细纤维面料在松弛状态下放置5-8h,送入溢流染色机中加入2-3g/l染料和0.4-0.8g/l的酸性匀染剂进行染色,以2℃/min提升染色机中的温度至85℃保温3min,然后以1℃/min升温至90℃保温5min,然后以1.5℃/min升温至110℃保温30min,最终以1.5℃/min降温至50℃还原清洗,再水洗1-2次,其中,染色中途可加入98%冰醋酸调节染色机中的ph在3-4范围内;
[0011]
s5皂洗、固色:将染色后的超细纤维面料置于皂洗剂中皂洗15-20min,再放入固色液内进行固色20-40min;
[0012]
s6后处理:将皂洗、固色后的超细纤维面料进行脱水处理,再于110-120℃温度下烘干;
[0013]
s7定形:将后处理的超细纤维面料放入热定形机中进行热定形,热定形温度为135-140℃,送布速度为25-30m/min,定形的门幅比成品门幅宽2-3cm。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精炼除油剂型号为dyamul sornew,渗透剂为渗透剂jfc。
[001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皂洗剂是由防皱剂和冰醋酸按照3: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固色剂是由二乙烯三胺、双氰胺以及乙二醇按照5:3: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0016]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7中热定形温度为138℃。
[0017]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的染料由以下的原料按照重量份组成:天然染料15-20份、磷酸二氢铵3-8份、脂肪醇硫酸钠2-5份;聚乙烯醇5-10份;丙酸钠3-6份;丙烯酸甲酯5-8份;丙烯酸树脂1-3份、阴离子抗静电剂1-3份、去离子水30-50份。
[0018]
进一步地,所述天然染料为苏枋、靛蓝、黄栀子中的一种。
[0019]
进一步地,所述的阴离子抗静电剂为烷基磺酸、磷酸或二硫代氨基甲酸的碱金属。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为了维持超细面料的尺寸稳定性,消除织物的回缩,提高布面质量,本发明对超细面料采取了预定形处理;由于此类耐热性不好,易变形,但回弹性高。温度升高会使其收缩,接近熔点时收缩严重,纤维变黄脆损,故在染色时采用多段式加温,在较低的起始温度下这类面料就有很快的上染速度,其次升温速度应慢,在接近玻璃化温度即90℃附近宜保温一定时间;通过将温度升至115℃染色,有效地减少了因织造时张力、浆纱等造成的失弹效应,即促使面料回缩,有效增强其弹性;由于其染色机蛇形管的特性,面料循环运动几乎在同一水平面水中运动,带水几乎不会给面料带来张力影响,而后期的加工机械多少存在着一些上下走势的平幅组装以减少占地面积,故湿布会增加面料的重量,从而影响其张力,故本发明采取了染色后脱水这一步骤;在定形过程中,提高其送布速度,减少其出布速度,保持面料松弛,保幅定、保持面料纬向松弛。同时,本发明采用的染料配方再加上二乙烯三胺、双氰胺以及乙二醇按照5:3: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的固色剂,有效的弥补了超细面料色牢度差的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2]
实施例1
[0023]
一种超细纤维面料的染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4]
s1织造工艺:将超细纤维面料通过织造机织成单面纬编平纹结构;
[0025]
s2预定形:将清洗后的超细纤维面料进行预定形,定形温度为150℃,定形布速为12m/min;
[0026]
s3前处理:将经过预定形后的超细纤维面料浸入30℃的热水中,加入精炼除油剂dyamul sornew、渗透剂jfc升温至80℃后保温10min,再水洗降温至20℃,待染色;
[0027]
s4染色:将超细纤维面料在松弛状态下放置5h,送入溢流染色机中加入2g/l染料和0.4g/l的酸性匀染剂进行染色,以2℃/min提升染色机中的温度至85℃保温3min,然后以1℃/min升温至90℃保温5min,然后以1.5℃/min升温至110℃保温30min,最终以1.5℃/min降温至50℃还原清洗,再水洗1次,其中,染色中途可加入98%冰醋酸调节染色机中的ph为3,其中所述染料为苏枋15份、磷酸二氢铵3份、脂肪醇硫酸钠2份;聚乙烯醇5份;丙酸钠3份;丙烯酸甲酯5份;丙烯酸树脂1份、烷基磺酸钠1份、去离子水30份;
[0028]
s5皂洗、固色:将染色后的超细纤维面料置于由防皱剂和冰醋酸按照3:2的重量比
混合而成的皂洗剂中皂洗15min,再放入由二乙烯三胺、双氰胺以及乙二醇按照5:3: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的固色液内进行固色20min;
[0029]
s6后处理:将皂洗、固色后的超细纤维面料进行脱水处理,再于110℃温度下烘干;
[0030]
s7定形:将后处理的超细纤维面料放入热定形机中进行热定形,热定形温度为135℃,送布速度为25m/min,定形的门幅比成品门幅宽2cm。
[0031]
实施例2
[0032]
s1织造工艺:将超细纤维面料通过织造机织成单面纬编平纹结构;
[0033]
s2预定形:将清洗后的超细纤维面料进行预定形,定形温度为155℃,定形布速为12-15m/min;
[0034]
s3前处理:将经过预定形后的超细纤维面料浸入32℃的热水中,加入精炼除油剂dyamul sornew、渗透剂jfc升温至80℃后保温13min,再水洗降温至22℃,待染色;
[0035]
s4染色:将超细纤维面料在松弛状态下放置6h,送入溢流染色机中加入2g/l染料和0.5g/l的酸性匀染剂进行染色,以2℃/min提升染色机中的温度至85℃保温3min,然后以1℃/min升温至90℃保温5min,然后以1.5℃/min升温至110℃保温30min,最终以1.5℃/min降温至50℃还原清洗,再水洗1次,其中,染色中途可加入98%冰醋酸调节染色机中的ph为3,其中所述染料为苏枋16份、磷酸二氢铵4份、脂肪醇硫酸钠3份;聚乙烯醇6份;丙酸钠4份;丙烯酸甲酯6份;丙烯酸树脂1份、磷酸2份、去离子水35份;
[0036]
s5皂洗、固色:将染色后的超细纤维面料置于由防皱剂和冰醋酸按照3: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的皂洗剂中皂洗16min,再放入由二乙烯三胺、双氰胺以及乙二醇按照5:3: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的固色液内进行固色23min;
[0037]
s6后处理:将皂洗、固色后的超细纤维面料进行脱水处理,再于112℃温度下烘干;
[0038]
s7定形:将后处理的超细纤维面料放入热定形机中进行热定形,热定形温度为136℃,送布速度为26m/min,定形的门幅比成品门幅宽2cm。
[0039]
实施例3
[0040]
s1织造工艺:将超细纤维面料通过织造机织成单面纬编平纹结构;
[0041]
s2预定形:将清洗后的超细纤维面料进行预定形,定形温度为165℃,定形布速为13m/min;
[0042]
s3前处理:将经过预定形后的超细纤维面料浸入30-40℃的热水中,加入精炼除油剂dyamul sornew、渗透剂jfc升温至80℃后保温15min,再水洗降温至22.5℃,待染色;
[0043]
s4染色:将超细纤维面料在松弛状态下放置6.5h,送入溢流染色机中加入2.5g/l染料和0.6g/l的酸性匀染剂进行染色,以2℃/min提升染色机中的温度至85℃保温3min,然后以1℃/min升温至90℃保温5min,然后以1.5℃/min升温至110℃保温30min,最终以1.5℃/min降温至50℃还原清洗,再水洗2次,其中,染色中途可加入98%冰醋酸调节染色机中的ph在4,其中所述染料为苏枋17份、磷酸二氢铵6份、脂肪醇硫酸钠3份;聚乙烯醇8份;丙酸钠4份;丙烯酸甲酯6份;丙烯酸树脂2份、二硫代氨基甲酸2份、去离子水40份;
[0044]
s5皂洗、固色:将染色后的超细纤维面料置于由防皱剂和冰醋酸按照3: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的皂洗剂中皂洗17min,再放入由二乙烯三胺、双氰胺以及乙二醇按照5:3: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的固色液内进行固色30min;
[0045]
s6后处理:将皂洗、固色后的超细纤维面料进行脱水处理,再于115℃温度下烘干;
[0046]
s7定形:将后处理的超细纤维面料放入热定形机中进行热定形,热定形温度为137℃,送布速度为27m/min,定形的门幅比成品门幅宽2cm。
[0047]
实施例4
[0048]
s1织造工艺:将超细纤维面料通过织造机织成单面纬编平纹结构;
[0049]
s2预定形:将清洗后的超细纤维面料进行预定形,定形温度为175℃,定形布速为14m/min;
[0050]
s3前处理:将经过预定形后的超细纤维面料浸入38℃的热水中,加入精炼除油剂dyamul sornew、渗透剂jfc升温至80℃后保温18min,再水洗降温至24℃,待染色;
[0051]
s4染色:将超细纤维面料在松弛状态下放置7h,送入溢流染色机中加入3g/l染料和0.7g/l的酸性匀染剂进行染色,以2℃/min提升染色机中的温度至85℃保温3min,然后以1℃/min升温至90℃保温5min,然后以1.5℃/min升温至110℃保温30min,最终以1.5℃/min降温至50℃还原清洗,再水洗2次,其中,染色中途可加入98%冰醋酸调节染色机中的ph为4,其中所述染料为靛蓝18份、磷酸二氢铵7份、脂肪醇硫酸钠4份;聚乙烯醇9份;丙酸钠5份;丙烯酸甲酯7份;丙烯酸树脂3份、烷基磺酸钠、磷酸或二硫代氨基甲酸1-3份、去离子水45份;
[0052]
s5皂洗、固色:将染色后的超细纤维面料置于由防皱剂和冰醋酸按照3: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的皂洗剂中皂洗19min,再放入由二乙烯三胺、双氰胺以及乙二醇按照5:3: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的固色液内进行固色38min;
[0053]
s6后处理:将皂洗、固色后的超细纤维面料进行脱水处理,再于118℃温度下烘干;
[0054]
s7定形:将后处理的超细纤维面料放入热定形机中进行热定形,热定形温度为138℃,送布速度为29m/min,定形的门幅比成品门幅宽3cm。
[0055]
实施例5
[0056]
s1织造工艺:将超细纤维面料通过织造机织成单面纬编平纹结构;
[0057]
s2预定形:将清洗后的超细纤维面料进行预定形,定形温度为180℃,定形布速为15m/min;
[0058]
s3前处理:将经过预定形后的超细纤维面料浸入40℃的热水中,加入精炼除油剂dyamul sornew、渗透剂jfc升温至80℃后保温20min,再水洗降温至25℃,待染色;
[0059]
s4染色:将超细纤维面料在松弛状态下放置8h,送入溢流染色机中加入3g/l染料和0.8g/l的酸性匀染剂进行染色,以2℃/min提升染色机中的温度至85℃保温3min,然后以1℃/min升温至90℃保温5min,然后以1.5℃/min升温至110℃保温30min,最终以1.5℃/min降温至50℃还原清洗,再水洗2次,其中,染色中途可加入98%冰醋酸调节染色机中的ph为4,其中所述染料为黄栀子20份、磷酸二氢铵8份、脂肪醇硫酸钠5份;聚乙烯醇10份;丙酸钠6份;丙烯酸甲酯8份;丙烯酸树脂3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钠3份、去离子水50份;
[0060]
s5皂洗、固色:将染色后的超细纤维面料置于由防皱剂和冰醋酸按照3: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的皂洗剂中皂洗20min,再放入由二乙烯三胺、双氰胺以及乙二醇按照5:3: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的固色液内进行固色40min;
[0061]
s6后处理:将皂洗、固色后的超细纤维面料进行脱水处理,再于120℃温度下烘干;
[0062]
s7定形:将后处理的超细纤维面料放入热定形机中进行热定形,热定形温度为140℃,送布速度为30m/min,定形的门幅比成品门幅宽3cm。
[0063]
通过对实施例1-实施例5所染整处理后的超细纤维面料进行检测,所得结果如下表1所示:
[0064]
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断裂强度cn
·
dtex-1
2.232.252.222.182.27耐水洗色牢度/级44445耐酸汗渍色牢度/级55555耐碱汗渍色牢度/级44445
[0065]
表1
[0066]
从上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5的各方面检测数据均较为优异,为最优实施方案。
[0067]
其中,断裂强度的测试方法为:gb/t 13835.5-2009《单纤维断裂强度测试》;
[0068]
耐水洗色牢度、耐酸汗渍色牢度、耐碱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均参照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006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