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珠绣机的供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4025发布日期:2021-03-19 11:06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珠绣机的供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珠绣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珠绣机的供珠机构。



背景技术:

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对穿衣更加讲究,现代流行服饰及其它家居用品中,往往装饰有通过绣珠编织的图案,在生产过程中,就会用到大量的绣珠,如采用人工穿珠缝制,成千上万的细小珠子将会消耗巨大的人工成本,目前很多厂家采用机械化生产,以求减轻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现有的珠绣机的供珠机构存在卡珠问题,大量的珠子堆积在储珠框内,紧靠机器自身工作产生的振动不能很好进行供珠,容易导致珠子堵塞在供珠管进珠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珠绣机的供珠机构,通过搅动珠子结合往复运动的方式有效避免卡珠现象。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珠绣机的供珠机构,包括安装板、滑块、储珠框、供珠管、搅珠组、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以及推动组,安装板的前侧开设有滑槽,滑块的后端位于滑槽内,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滑块的前端固定有储珠框,供珠管固定连通在储珠框的底部,搅珠组固定在安装板的前侧壁,且一部分位于储珠框内,推动组固定在安装板的前侧壁,且位于储珠框的左侧,第一锥齿轮固定在搅珠组的一端,第二锥齿轮固定在推动组的一端,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

优选地,搅珠组包括电机、第一转轴、搅臂、以及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固定在安装板的前侧壁的左侧,且位于推动组的前侧,电机固定在安装板的前侧壁的右侧,储珠框的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第一转轴穿过的通孔,第一转轴的右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的左端穿过通孔和第一轴承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上固定有搅臂,搅臂位于储珠框内。

优选地,搅臂的自由端上固定套设有橡胶套。

优选地,推动组包括第二轴承座、第二转轴、不完全齿轮、移动框、齿条、连接杆、滑轨、以及导杆,第二轴承座固定在安装板的前侧壁的左侧,且位于第一轴承座的左侧,第二转轴的后端插入第二轴承座内,第二锥齿轮固定在第二转轴的前端,不完全齿轮固定在第二转轴上,且位于第二轴承座和第二锥齿轮之间,移动框内部的上下两侧壁均固定有齿条,齿条与不完全齿轮啮合,移动框的右端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右端与储珠框的左侧壁固定连接,移动框的左侧的安装板的前侧壁上固定有滑轨,移动框的左端固定有导杆,导杆穿过滑轨且与滑轨滑动配合。

优选地,储珠框由隔板分隔成三个储珠区。

优选地,搅臂共三个,每个储珠区均分布有一个搅臂。

优选地,储珠框的顶部铰接有顶盖。

优选地,顶盖呈棱锥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搅珠组搅动储珠框内的珠子,在搅珠组搅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驱动推动组往复推动储珠框左右运动,结合搅珠组的搅动,实现对不同位置进行搅动,避免珠子长时间堆积在一个位置,有效避免卡珠现象,提高供珠效率。

2、仅需要一个电机即可实现搅动的同时推动储珠框左右往复运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维护成本。

3、橡胶套的设置起到缓冲防护作用,避免对珠子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储珠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储珠框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安装板,2-滑块,3-储珠框,4-供珠管,5-搅珠组,51-电机,52-第一转轴,53-搅臂,54-第一轴承座,55-橡胶套,6-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8-推动组,81-第二轴承座,82-第二转轴,83-不完全齿轮,84-移动框,85-齿条,86-连接杆,87-滑轨,88-导杆,9-滑槽,10-通孔,11-隔板,12-储珠区,13-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珠绣机的供珠机构,包括安装板1、滑块2、储珠框3、供珠管4、搅珠组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以及推动组8,安装板1的前侧开设有滑槽9,滑块2的后端位于滑槽9内,滑块2与滑槽9滑动配合,滑块2的前端固定有储珠框3,供珠管4固定连通在储珠框3的底部,搅珠组5固定在安装板1的前侧壁,且一部分位于储珠框3内,推动组8固定在安装板1的前侧壁,且位于储珠框3的左侧,第一锥齿轮6固定在搅珠组5的一端,第二锥齿轮7固定在推动组8的一端,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7啮合。通过搅珠组5搅动储珠框3内的珠子,在搅珠组5搅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锥齿轮6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7转动,驱动推动组8往复推动储珠框3左右运动,结合搅珠组5的搅动,实现对不同位置进行搅动,避免珠子长时间堆积在一个位置,有效避卡珠现象,提高供珠效率。

进一步的,搅珠组5包括电机51、第一转轴52、搅臂53、以及第一轴承座54,第一轴承座54固定在安装板1的前侧壁的左侧,且位于推动组的前侧,电机51固定在安装板1的前侧壁的右侧,储珠框3的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第一转轴52穿过的通孔10,第一转轴52的右端与电机5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转轴52的左端穿过通孔10和第一轴承座54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54,第一转轴52上固定有搅臂53,搅臂53位于储珠框3内。电机51转动,带动第一转轴52转动,进而带动搅臂53转动,搅动储珠框3内的珠子,第一转轴52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6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7转动,驱动推动组8动作,仅需要一个电机51即可实现搅动的同时推动储珠框3左右往复运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维护成本。

进一步的,搅臂53的自由端上固定套设有橡胶套55。橡胶套55的设置起到缓冲防护作用,避免对珠子造成损伤。

进一步的,推动组8包括第二轴承座81、第二转轴82、不完全齿轮83、移动框84、齿条85、连接杆86、滑轨87、以及导杆88,第二轴承座81固定在安装板1的前侧壁的左侧,且位于第一轴承座54的左侧,第二转轴82的后端插入第二轴承座81内,第二锥齿轮7固定在第二转轴82的前端,不完全齿轮83固定在第二转轴82上,且位于第二轴承座81和第二锥齿轮7之间,移动框84内部的上下两侧壁均固定有齿条85,齿条85与不完全齿轮83啮合,移动框84的右端固定有连接杆86,连接杆86的右端与储珠框3的左侧壁固定连接,移动框84的左侧的安装板1的前侧壁上固定有滑轨87,移动框84的左端固定有导杆88,导杆88穿过滑轨87且与滑轨87滑动配合。第二锥齿轮7转动带动第二转轴82转动,进而带动不完全齿轮83转动,使得齿条85运动,进而带动移动框84左右往复运动,通过连接杆86带动储珠框3左右往复运动。滑轨87和导杆88的设置提高往复运动的平稳性。

进一步的,储珠框3由隔板11分隔成三个储珠区12,其中,搅臂53共三个,每个储珠区12均分布有一个搅臂53,以便于放置多种颜色的珠子。

进一步的,储珠框3的顶部铰接有顶盖13。顶盖13的设置可避免珠子掉出或杂物掉入储珠框3内。

进一步的,顶盖13呈棱锥状,以确保搅臂53不会触碰到顶盖13。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