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0780发布日期:2021-12-25 01:5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流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流染色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流染色机。


背景技术:

2.气流染色机主要用于对羊毛衫、晴纶和棉毛衫等成衣的染色、漂白、煮炼和水洗等工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漂染设备。
3.目前,申请号为cn200920115629.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气流染色机,包括主缸体、变频高压鼓风机和喷嘴雾化系统,所述变频高压鼓风机的一端出口与喷嘴雾化系统中的高压进气口相通;喷嘴雾化系统的两端即织物进口和织物出口,该织物进口和织物出口分别与主缸体相通;喷嘴雾化系统内设有染液切割喷嘴、能量转换喷嘴与提布辊,所述高压鼓风机的另一端进口与设于主缸体内部的空气过滤网相通,所述变频高压鼓风机与变频电动机相连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实际使用中,鼓风机设置在主缸体左侧,通过冗长迂回的导风管输送至喷嘴雾化系统中,迂回冗长的导风管增加了风力传输过程的损耗,降低了风机传送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风机传送的效率,节约风机消耗的电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流染色机。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流染色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气流染色机,包括罐体、设置于所述罐体上的雾化室、与所述雾化室连通的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罐体上端,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与所述雾化室直通连接,所述进风管与所述罐体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组件产生的风能从进风管直接流动至雾化室内,在风压的作用下,进一步渗透至织物内部,强化染色效果,由于出风管与雾化室直接连通,减少了冗长且迂回弯折的出风管的风力损耗,提高了风机传送效率,也降低了风机消耗的电能。
9.可选的,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扇叶、驱动所述扇叶转动的电机和与所述出风管连通的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雾化室连通,所述进风管设置于所述机壳下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带动扇叶绕电机轴线旋转,使得气体从进风管进入机壳内受到到扇叶的推挤而使得气体能量升高,流入至出风管内,通过喷嘴将气体喷洒在织物上。
11.可选的,所述扇叶包括安装环和均布于所述安装环外周的若干个叶片,所述安装环内设有胀套,所述安装环与所述电机输出端通过所述胀套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胀套套设在电机轴与安装环之间,胀套内环与电机抱紧,
胀套外环与安装环抱紧,使得扇叶与电机的无键连接,通过胀套连接,安装拆卸方便。
13.可选的,所述罐体设有与所述进风管连通的过滤网片,所述过滤网片设置于所述进风管与所述罐体上端连接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片用于实现对罐体内的织物上的碎屑的阻拦,降低碎屑进入机壳内的可能性,减少因碎屑堵住喷嘴的可能性。
15.可选的,所述罐体与所述风机组件为可拆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体与风机组件通过可拆连接,方便风机组件与罐体的安装。
17.可选的,所述罐体上设有安装法兰,所述进风管设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上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安装法兰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体与机壳通过螺栓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19.可选的,所述安装法兰内开设有环槽,所述过滤网片嵌设于所述环槽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安装法兰与第一法兰为可拆连接,过滤网片嵌设在安装法兰内,方便对过滤网片的清洗和更换。
21.可选的,所述安装法兰与所述第一法兰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安装法兰与第一法兰连接的气密性,减少气体从安装法兰与第一法兰连接处泄露的可能性。
23.可选的,所述出风管固定连接于所述雾化室且出风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罐体的长度方向。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风管与罐体的轴线平行且出风管与雾化室为直管连通,降低了气体从进风管流至雾化室内的风量损耗,使得电机所需的功率降低,减少电机消耗的电能。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由于出风管与雾化室直接连通,减少了冗长且迂回弯折的出风管的风力损耗,提高了风机传送效率,也降低了风机消耗的电能。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本实施例风机组件去掉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30.图4是图3中x局部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机架;101、安装部;102、支撑部;2、罐体;201、入料口;3、雾化室;4、风机组件;401、扇叶;402、电机;403、机壳;404、喷嘴;405、进风管;406、出风管;407、壳身;408、壳盖;409、安装环;410、叶片;411、胀套;412、安装法兰;413、第一法兰;414、第二法兰;415、环槽;416、过滤网片;417、密封槽;418、密封圈;419、安装端;420、嵌入端;421、第一螺栓;422、第一螺母;423、第一螺钉;424、第二螺钉;425、网片;426、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气流染色机,
35.参照图1,一种气流染色机包括两个机架1、罐体2、两个雾化室3和风机组件4。罐体2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两个雾化室3设置在罐体2上端且与罐体2内连通,风机组件4设置罐体2上端且位于两个雾化室3之间,风机组件4用于向雾化室3传送风压,强化对织物的染色效果。
36.具体的,
37.两个机架1对称设置在罐体2两端支撑罐体2,机架1包括安装部101和支撑部102,安装部101与罐体2下端通过焊接固定,支撑部102安装于地面上。为提高机架1的稳定性,安装部10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小于支撑部102。
38.罐体2上设有两个入料口201,织物从入料口201进入到罐体2内,罐体2内设有提布滚轮,提布滚轮未在图中示出,在提布滚轮的作用下,织物进入到雾化室3,实现对织物进一步染色。
39.参照图2和图3,风机组件4包括扇叶401、电机402、机壳403、喷嘴404、进风管405和两个出风管406。风机组件4用于对雾化室3提供风能。
40.具体的,
41.机壳403为圆形,机壳403为分体设置,机壳403包括壳身407和壳盖408,壳盖408上设有第一螺钉423,壳身407与壳盖408通过第一螺钉423固定连接,两个出风管406对称焊接于壳身407的周向且出风管406与壳身407连通,出风管406的轴线平行于罐体2轴线,进风管405焊接于壳体下端且与壳体连通,进风管405的轴线垂直与罐体2轴线。
42.电机402固定于壳盖408上端,电机402的伸出轴嵌设于壳身407内。扇叶401包括安装环409和五个叶片410,叶片410焊接于安装环409的外壁周向上,叶片410沿电机402转动方向呈倾角设置,安装环409内壁设有胀套411,胀套411套设于电机402的伸出轴的外壁,胀套411的外周嵌设于安装环409内周,通过旋紧胀套411上的螺栓,胀套411内周与电机402的伸出轴抱紧固定,胀套411外周与安装环409内壁抱紧,通过胀套411的连接实现电机402扭矩向扇叶401的传递,使得电机402带动扇叶401绕自身轴线高速转动。
43.参照图3和图4,进风管405上设有第一法兰413,第一法兰413与进风管405通过焊接固定,第一法兰413与罐体2为可拆连接。
44.具体的,
45.罐体2上焊接有安装法兰412,为降低织物在罐体2内的毛絮跑至机壳403后堵塞喷嘴404的概率,在安装法兰412上开设有环槽415,环槽415上设有圆形的过滤网片416,圆形的过滤网片416嵌设于环槽415内且过滤网片416的厚度不高于环槽415的深度。
46.过滤网片416包括网片425和固定环426,网片425由金属丝网横纵交错加工而成,固定环426 内开设有压紧槽,网片425嵌设于压紧槽内,通过对固定环426的压紧用于实现对金属丝网的周向固定。
47.第一法兰413上设有第一螺栓421,第一螺栓421依次穿设于第一法兰413和安装法兰412,在第一螺栓421上设有第一螺母422,第一螺母422旋拧于第一螺栓421抵紧于安装法兰412的下端面。
48.为提高第一法兰413与安装法兰412连接的密封性,减少气体从第一法兰413与安装法兰412边界泄露的概率,在第一法兰413上设有密封槽417,密封槽417为环形且密封槽417直径大于环槽415直径,密封内设有o型密封圈418,第一法兰413与安装法兰412连接后,将o型密封圈418压紧在密封槽417内,实现对第一法兰413与安装法兰412的端面密封。
49.出风管406上焊接有第二法兰414,第二法兰414上设有第二螺钉424,第二法兰414与雾化室3通过第二螺钉424连接固定。第二法兰414与内开设有内螺纹,喷嘴404包括安装端419和嵌入端420,安装端419外周旋拧于第二法兰414内,嵌入端420嵌设于雾化室3内,嵌入端420的内腔为圆锥形,使得气体集中喷射在雾化室3内,使得染液迅速雾化成微小染液颗粒,使得织物充分着色。
5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气流染色机的实施原理为:
51.第一步,织物通过入料口201进入到罐体2内,在提布滚轮的作用下,将织物传送到雾化室3内;
52.第二步,电机402带动扇叶401高速旋转,使得气体从罐体2流向机壳403后从出风管406流向喷嘴404,气体在喷嘴404处集中喷洒在雾化室3内,将雾化室3内的染液雾化成微小染液颗粒,使得织物充分着色,出风管406与罐体2的轴线平行且出风管406与雾化室3为直管连通,降低了气体从进风管406流至雾化室3内的风量损耗,使得电机402所需的功率降低,减少电机402消耗的电能。
53.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