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单向导湿及速干特性的经编贾卡网孔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6496发布日期:2022-09-20 20:4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单向导湿及速干特性的经编贾卡网孔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单向导湿及速干特性的经编贾卡网孔面料。


背景技术:

2.在当今的消费理念下不难看出人们对运动时的装备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注重在不同的运动项目所需要的面料材质和服装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舒适。在长时间的运动中人体分泌大量汗液,运动时少部分的热能用于做功,大部分的热能散发到体外以调节人体的温度保持稳定不变,所以汗液散发过程中会带走人体的热量,如果穿着的衣服不能及时将汗水排出,出汗后潮湿的衣服会粘附在皮肤上,不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容易出现汗斑或风湿等症状。为了将汗液快速的导出体外,避免产生粘附、增加空气在皮肤与面料之间的流动透气性,给运动者营造一个干爽舒适的运动环境。
3.目前靠纱线搭配和结构编织的经编单面网孔且具有单向导湿的运动面料较少,大多数面料等候室采取整理剂处理以实现单向导湿,虽然能去的一定的单向导湿效果,但是此类产品的耐洗性不好,不能做到长期的单向导湿。普通经编单面花型单一不能很好的按人体部位不同的需求实现不同的作用,此经编贾卡网孔单向导湿及速干特性的面料可以根据人体部位出汗量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实现定位需求化,更加的人性化,且提高了服饰的视觉美感。所以研究一种耐洗涤且能够符合人体需求的单向导湿及速干特性的经编贾卡网孔的织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单向导湿及速干特性的经编贾卡网孔面料。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单向导湿及速干特性的经编贾卡网孔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通过至少包括第一纱线y1、第二纱线y2在内的两种纱线编织形成有贴肤面和服装面,且第一纱线y1导水能力与第二纱线y2导水能力之比为lp
y1
:lp
y2
≥2.0,第一纱线y1按预定花型设计的工艺编织轨迹在面料本体上形成通孔区,通孔区包括若干组水平方向的横向通孔组和垂直方向的纵向通孔组,横向通孔组和纵向列孔组内均包含若干个通孔,面料本体上通孔区以外的部分为非通孔区,通孔使第一纱线y1与第二纱线y2之间形成连续不交接的纵行,纵行数≥2且≤5;在横向通孔组内相邻的通孔之间间距l≥2mm,在纵向通孔组内相邻的通孔之间间距h≥5mm,若干个通孔的面积之和与面料本体面积的比值大于10%且小于60%,水分子在贴肤面绕过通孔在非通孔区沿曲线状扩散传递。
7.所述第一纱线y1用于贾卡梳编织形成贴肤面,第二纱线y2用于底梳形成服装面,其中第一纱线y1形成的长延展线,并覆盖于第二纱线y2形成的短延展线。
8.所述通孔区中的通孔交错排列设置。
9.所述贴肤面和服装面采用相同或者不同的组织结构。
10.所述贴肤面和服装面采用同向编织的编链组织结构、经平组织结构、经斜组织结构或经绒组织结构。
11.所述第一纱线y1为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改性聚酯纤维、改性聚酯与聚酯的混纺纤维和弹性复合纤维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纱线;第二纱线y2是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改性聚酯纤维和弹性复合纤维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纱线。
12.所述通孔区中贾卡梳和底梳编织形成的延展线长度相等;非通孔区中贾卡梳的延展线比底梳的延展线多1-6针的跨度,优选贾卡梳的延展线比底梳的延展线多跨3针距。
13.所述面料本体为开口结构或闭口结构。
14.所述面料本体上设有花型。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通过网孔结构设计,增加了空气在皮肤之间的流动性、透气性,加速汗液的蒸发;通过设定两种纱线导水能力的比值lp
y1
:lp
y2
≥2.0,使非网孔区域形成毛细芯吸原理,将汗液从面料贴肤面快速到处至服装面,实现了单向导湿、干爽透气。可根据需要进行网孔的提花造型设置,根据人体运动时不同部位出汗量不同而增加做减少开孔率,在出汗量大的地方增加网孔的设计,在出汗量小的地方减少网孔的设计,实现一件衣服不同部位需求多样化。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后并进行通孔间距标示的示意图;
19.图3、4分别为实施例1中梳栉jb1.1、jb2.1、gb3、gb4的垫纱数码示意图;
20.图5、6分别为实施例3中梳栉jb1.1、jb2.1、gb3、gb4的垫纱数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有涉及到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如附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单向导湿及速干特性的经编贾卡网孔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所述面料本体1通过第一纱线y1、第二纱线y2编织形成有贴肤面和服装面,且第一纱线y1导水能力与第二纱线y2导水能力之比为lp
y1
:lp
y2
≥2.0,所述第一纱线y1用于贾卡梳编织,第二纱线y2用于底梳编织,其中第一纱线y1形成的长延展线,并覆盖于第二纱线y2形成的短延展线,第一纱线y1按预定花型设计的工艺编织轨迹在面料本体上形成通孔区2,通孔区2包括若干组水平方向的横向通孔组和垂直方向的纵向通孔组,横向通孔组和纵向列孔组内均包含若干个通孔,面料本体上通孔区以外的部分为非通孔区3,通孔使第一纱线y1与第二纱线y2之间形成连续不交接的纵行,纵行数≥2且≤5;在横向通孔组内相邻的通孔之间间距l≥2mm,在纵向通孔组内相邻的通孔之间间距h≥5mm,若干个通孔的面积之和与面料本体面积的比值大于10%且小于60%,水分子在贴肤面绕过通孔在非通孔区沿曲线状扩散传递。由此所得面料具有:(1)单向传递指数owtc>100%;(2)按标准air permeability(astm d737),在125pa,38cm2条件下的透气性能指数>100cfm;(3)按标准aatcc201测试的drying rate》0.8ml/h。
25.对于通孔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也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实际产品需求进行灵活选择设定。而且,还可以再添加第三种纱线,比如弹性纱线,共同参与编织。
26.单个通孔的面积相对于面料本体而言是较小的,利用多个通孔,在面料本体上形成所需要的花型或对应的形状。各个通孔组合排列并未有特别的限定,可以组合成logo,也可以组合成特定的轨迹。
27.在本实施例中,通孔交错排列。交错排列是指:在水平方向,相邻的两个横向通孔组之间,对应的通孔错位排列。比如第一行、第二行均包括多个通孔,第一行的第一个通孔和第二行的第一个通孔不是在同一个对应位置,而是有一定的错位。而纵向方向,即纵向通孔,同样以第一列、第二列为例,第一列中的第一通孔和第二列中的第一通孔的位置不是正对着,而是有一定的错位。通过这样错位设置,也能够确保水分子在扩散传递时是沿曲线的轨迹进行传递的。
28.此外,横向通孔组内相邻的通孔之间间距l≥2mm,此处是指同一行内相邻并且正对着的两个通孔之间的水平间距,设置为大于2mm,小于2mm的话,难以起到相应的排气、导水作用。纵向通孔组内相邻的通孔之间间距h≥5mm,是指同一列内相邻并且正对着的两个通孔之间的垂直上下间距。通常情况下,都是确保纵向相邻两个通孔的间距大于横向相邻两个通孔的间距。
29.所述贴肤面和服装面采用相同或者不同的组织结构。具体可采用编链组织结构、经平组织结构、经斜组织结构或经绒组织结构。
30.对于纱线的选择,所述第一纱线y1为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改性聚酯纤维、改性聚酯与聚酯的混纺纤维和弹性复合纤维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纱线;第二纱线y2是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改性聚酯纤维和弹性复合纤维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纱线,在上述纱线类型中,优选聚酯纤维。
31.面料本体编织过程中,通孔区中贾卡梳和底梳的延展线长度相等;非通孔区中贾卡梳的延展线比底梳的延展线多1-6针的跨度,优选贾卡梳的延展线比底梳的延展线多跨3针距,这样可以确保导水性的优越性,提升导水能力,同时又可以保障面料的品质。
32.所述面料本体为开口结构或闭口结构。面料本体可实现于花型,具有多变的样式。
33.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补充说明。
34.实施例1:
35.采用空穿法编织,在rsj5/1e32经编贾卡机上进行编织的产品,或其它符合要求的经编贾卡机。
36.在织造时梳栉排列位置依次为贾卡梳栉jb1.1,贾卡梳栉jb2.1,梳栉gb3,梳栉gb4,面料贴肤面材料采用线密度5.56tex、dpf为72的聚酯纤维长丝,面料服装面材料采用3.33tex、dpf为12的聚酯纤维长丝,经四把梳栉按面料贴肤面与服装面方向依次编织形成,面料服装面由底梳gb3、gb4编织,面料贴肤面由贾卡梳栉jb1.1,jb2.1编织,即第一纱线y1为线密度5.56tex、dpf为72的聚酯纤维长丝用于编织形成贴肤面,第二纱线采用3.33tex、dpf为12的聚酯纤维长丝用于编织形成服装面。
37.整经:经编贾卡网孔面料所用长丝整经,在整经车间整经温度为:25℃
±
1℃,整经湿度为:65%
±
1%的条件下设置整经工艺参数,整经采用积极送纱方式。
38.织造准备:使用平面设计软件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平面设计图,使用design scope raschel软件将平面设计图按结构进行处理转化为经编贾卡机可识别的上机文件,或其它符合要求的经编贾卡设计软件。
39.具体的,在设计平面图时需要满足通孔的直径d为2mm,在水平方向通孔之间间距l为3mm,在垂直方向通孔之间间距h为5mm,通孔面积与面料本体面积的比设为50%。
40.贾卡梳栉jb1.1和贾卡jb1.2为分离式梳栉,既在机台上将一把满几号的贾卡梳jb分成两把半机号的贾卡梳栉jb1.1和贾卡梳栉jb1.2。
41.具体的,贾卡梳是利用rsj经编提花机的提花装置依据提花组织的偏移状态形成厚、薄、孔三种状态,经编贾卡提花的通孔由贾卡梳jb1.1和贾卡梳jb1.2与底梳gb3和底梳gb4在编链结构处交织连接形成网孔。
42.贾卡梳栉jb1.1、jb2.1分别有六个盘头,每个盘头分别穿有340根纱,以满穿的方式穿纱;底梳栉gb3、gb4分别有六个盘头,每个盘头分别穿340根纱,以一穿一空的穿纱方式进行穿纱。
43.其中,梳栉jb1.1的垫纱基本组织为:1-0/0-1/1-0/0-1/1-2/1-0/1-2/1-0/1-2/1-0/1-2/1-0//;如附图3所示。
44.梳栉jb1.2的垫纱基本组织为:1-0/0-1/1-0/0-1/1-2/1-0/1-2/1-0/1-2/1-0/1-2/1-0//;如附图3所示。
45.梳栉gb3的垫纱基本组织为:
46.1-0/1-2/1-0/1-2/1-0/2-3/1-0/2-3/1-0/2-3/1-0/2-3//;如附图4所示。
47.梳栉gb4的垫纱基本组织为:
48.1-0/1-2/1-0/1-2/1-0/2-3/1-0/2-3/1-0/2-3/1-0/2-3//;如附图4所示。
49.后整理工艺:
50.缝边染色-后定型-成品验布。
51.对面料本体按标准aatcc 195“liquid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of textile fabrics纺织品的液体水分管理性能”进行了测量。测量得出面料本体的单向导湿能力owtc(one way transport capability),其值为390%。
52.实施例2:
53.采用空穿法编织,在rsj5/1e32经编贾卡机上进行编织的产品,或其它符合要求的经编贾卡机。
54.在织造时其梳栉排列位置依次为贾卡梳栉jb1.1,贾卡梳栉jb2.1,梳栉gb3,梳栉gb4,面料贴肤面材料采用线密度5.56tex、dpf为72的聚酰胺纤维长丝,面料服装面材料采用3.33tex、dpf为12的聚酯纤维长丝,经四把梳栉按面料贴肤面与服装面方向依次编织形成,面料服装面由底梳gb3、gb4编织,面料贴肤面由贾卡梳栉jb1.1,jb2.1编织。即第一纱线y1为线密度5.56tex、dpf为72的聚酰胺纤维长丝用于编织形成贴肤面,第二纱线采用3.33tex、dpf为12的聚酯纤维长丝用于编织形成服装面。
55.整经:经编贾卡网孔面料所用长丝整经,在整经车间整经温度为:25℃
±
1℃,整经湿度为:65%
±
1%的条件下设置整经工艺参数,整经采用积极送纱方式。
56.织造准备:使用平面设计软件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平面设计图,使用design scope raschel软件将平面设计图按结构进行处理转化为经编贾卡机可识别的上机文件。或其它符合要求的经编贾卡设计软件。
57.具体的,在设计平面图时需要满足通孔的直径d为1.5mm,在水平方向通孔之间间距l为4mm,在垂直方向通孔之间间距h为6mm,通孔面积与面料本体面积的比设为40%。
58.贾卡梳栉jb1.1和贾卡jb1.2为分离式梳栉,既在机台上将一把满几号的贾卡梳jb分成两把半机号的贾卡梳栉jb1.1和贾卡梳栉jb1.2。
59.具体的,贾卡梳是利用rsj经编提花机的提花装置依据提花组织的偏移状态形成厚、薄、孔三种状态,经编贾卡提花的通孔由贾卡梳jb1.1和贾卡梳jb1.2与底梳gb3和底梳gb4在编链结构处交织连接形成网孔。
60.贾卡梳栉jb1.1、jb2.1分别有六个盘头,每个盘头分别穿有340根纱,以满穿的方式穿纱;底梳栉gb3、gb4分别有六个盘头,每个盘头分别穿340根纱,以一穿一空的穿纱方式进行穿纱。
61.其中,梳栉jb1.1的垫纱基本组织为:1-0/0-1/1-0/0-1/1-2/1-0/1-2/1-0/1-2/1-0/1-2/1-0//;如附图3所示.
62.梳栉jb1.2的垫纱基本组织为:1-0/0-1/1-0/0-1/1-2/1-0/1-2/1-0/1-2/1-0/1-2/1-0//;如附图3所示。
63.梳栉gb3的垫纱基本组织为:
64.1-0/1-2/1-0/1-2/1-0/2-3/1-0/2-3/1-0/2-3/1-0/2-3//;如附图4所示。
65.梳栉gb4的垫纱基本组织为:
66.1-0/1-2/1-0/1-2/1-0/2-3/1-0/2-3/1-0/2-3/1-0/2-3//;如附图4所示。
67.后整理工艺:
68.缝边染色-后定型-成品验布。
69.对面料本体按标准aatcc 195“liquid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of textile fabrics纺织品的液体水分管理性能”进行了测量。测量得出面料本体的单向导湿
能力owtc(one way transport capability),其值为350%。
70.实施例3:
71.采用空穿法编织,在rsj5/1e32经编贾卡机上进行编织的产品,或其它符合要求的经编贾卡机。
72.在织造时其梳栉排列位置依次为贾卡梳栉jb1.1,贾卡梳栉jb2.1,梳栉gb3,梳栉gb4,面料贴肤面材料采用线密度5.56tex、dpf为72的聚酯纤维长丝,面料服装面材料采用3.33tex、dpf为12的聚酯纤维长丝,经四把梳栉按面料贴肤面与服装面方向依次编织形成,面料服装面由底梳gb3、gb4编织,面料贴肤面由贾卡梳栉jb1.1,jb2.1编织。即第一纱线y1为5.56tex、dpf为72的聚酯纤维长丝用于编织形成贴肤面,第二纱线采用3.33tex、dpf为12的聚酯纤维长丝用于编织形成服装面。
73.整经:经编贾卡网孔面料所用长丝整经,在整经车间整经温度为:25℃
±
1℃,整经湿度为:65%
±
1%的条件下设置整经工艺参数,整经采用积极送纱方式。
74.织造准备:使用平面设计软件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平面设计图,使用design scope raschel软件将平面设计图按结构进行处理转化为经编贾卡机可识别的上机文件,或其它符合要求的经编贾卡设计软件。
75.具体的,在设计平面图时需要满足通孔之直径d为1mm,在水平方向通孔之间间距l为5mm,在垂直方向通孔之间间距h为7mm,通孔面积与面料本体面积的比设为20%。
76.贾卡梳栉jb1.1和贾卡jb1.2为分离式梳栉,既在机台上将一把满几号的贾卡梳jb分成两把半机号的贾卡梳栉jb1.1和贾卡梳栉jb1.2。
77.具体的,贾卡梳是利用rsj经编提花机的提花装置依据提花组织的偏移状态形成厚、薄、孔三种状态,经编贾卡提花的通孔由贾卡梳jb1.1和贾卡梳jb1.2与底梳gb3和底梳gb4在编链结构处交织连接形成网孔。
78.贾卡梳栉jb1.1、jb2.1分别有六个盘头,每个盘头分别穿有340根纱,以满穿的方式穿纱;底梳栉gb3、gb4分别有六个盘头,每个盘头分别穿340根纱,以一穿一空的穿纱方式进行穿纱。
79.其中,梳栉jb1.1的垫纱基本组织为:1-0/0-1/1-0/0-1/1-2/1-0/1-2/1-0/1-2/1-0/1-2/1-0/1-2/1-0/1-2/1-0//;如附图5所示。
80.梳栉jb1.2的垫纱基本组织为:1-0/0-1/1-0/0-1/1-2/1-0/1-2/1-0/1-2/1-0/1-2/1-0/1-2/1-0/1-2/1-0//;如附图5所示。
81.梳栉gb3的垫纱基本组织为:
82.1-0/1-2/1-0/1-2/1-0/2-3/1-0/2-3/1-0/2-3/1-0/2-3/1-0/2-3/1-0/2-3//;如附图6所示。
83.梳栉gb4的垫纱基本组织为:
84.1-0/1-2/1-0/1-2/1-0/2-3/1-0/2-3/1-0/2-3/1-0/2-3/1-0/2-3/1-0/2-3//;如附图6所示。
85.后整理工艺:
86.缝边染色-后定型-成品验布。
87.对面料本体按标准aatcc 195“liquid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of textile fabrics纺织品的液体水分管理性能”进行了测量。测量得出面料本体的单向导湿
能力owtc(one way transport capability),其值为410%。
88.由上述实例可以得到,通过选用lp
y1
:lp
y2
≥2.0的纱线,并将在水平方向相邻通孔之间间距l至少≥2mm,在垂直方向相邻通孔之间间距h至少≥5mm,形成网孔,使非网孔区域形成毛细芯吸原理,将汗液从面料贴肤面快速到处至服装面,实现了良好的单向导湿、干爽透气。电脑提花定位网孔设计,实现一件衣服不同部位需求多样化。该针织面料可满足人们对穿着的舒适性、功能性、实用性的需求,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及经济、社会效益。
89.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