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绣花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绳绣压脚。
背景技术:2.现有技术中,绣花机在进行绳绣时没有辅助的压脚,刺绣过程时不能压紧绣料,使得此刺绣过程不稳定,当绣框横向移动时,由于机针孔小,绣线被绣框牵移过程中容易被机针孔扯断,造成断线率高。并且,在此过程中,机针也会受到大力而变形,这样机针下针时会发生侧向偏移,造成机针的落针点不准确,造成针迹变形,严重时甚至与针板、旋梭发生干涉,造成断针、断线问题。
3.实用新型专利cn213978126u公开了一种绳绣装置及绣花机,并具体公开了绳绣装置包括安装于机头一侧的输绳机构、安装于机头针杆架上的至少一个针杆、针杆的驱动机构,作为改进,还包括与相应针杆配合的压脚及该压脚的驱动机构,压脚设置于该相应针杆的一侧,压脚底部设有向下延伸、压布的延伸脚,压脚及延伸脚可随针杆穿过通过孔压布。压脚包括连接驱动机构的上臂,连接延伸脚的下臂,连接上、下臂的安装部,安装部设有穿插针杆的针杆孔,上、下臂错位设置于安装部的两侧。该专利虽然解决了现有绣花机没有辅助压脚的问题,但是在绳绣过程中,绳子一个线迹摆动一次,绳子与绣料之间存在摆动角度,在摆动过程中会向上提拉绣料;线穿过针孔,然后被绣框拉偏,线通过针孔后,针孔受到线的横向力很大,则存在断针、断线问题。即使对此压脚进行适应性改进,如将该压脚的下臂自其压布点处向机针方向折弯,并在折弯处设置落针孔,做成跟现有平绣用的压脚类似,虽然能解决线拉弯变形的问题,但由于压脚下臂不是全包围结构,绳绣作业时绳子会360度转动,绳子可能会被改进后的压脚勾起来,造成机械干涉,进而造成断针、断线,甚至拉破绣料,摆绳套管卡死。
4.另外,现有绳绣压脚提升由横向穿设于针杆内的螺丝带动,压脚随针杆提升而提升。由于绣花机是在高速下运行作业,螺丝与压脚反复撞击,无法减震,螺丝在撞击下易掉落,甚至打坏,造成针杆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绳绣压脚,结构简单,实用性好,减震消音效果好,针杆不易断裂;刺绣作业时稳定、断线率低;最终制成的绣品平整,不易出现抛线、线迹错位等情况。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一种绳绣压脚,包括用于套设于针杆外的套接部,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套接部两端的上连接部和下压脚部;所述上连接部用于与针杆连接;所述下压脚部为前后镂空的套筒结构,所述套筒结构的底部设有允许机针穿过的通孔;所述下压脚部还包括压脚提升键,所述压脚提升键套设在机针外且其两端横向贯穿针杆,所述压脚提升键的两端位于所述套接部的底部。
8.本实用新型绣线可从前后镂空处穿线送入机针,因采用360度的下压脚部,能减小绣框牵拉绣线的阻力,避免绣线在机针孔处被拉扯断裂。
9.现有技术中利用螺丝提升压脚,在提升时仅靠螺丝端头作用于压脚,在针杆高速运行下,螺丝高速、大力撞击压脚,无法减震且易打坏螺丝,甚至导致针杆断裂。本实用新型利用压脚提升键代替螺丝,通过贯穿针杆的方式,将其两端均作用于压脚上,能均衡受力地抬升压脚,减震效果好,且提高了器件的耐用性。
10.作为优选,所述压脚提升键的两端贯穿针杆后伸出所述下压脚部,伸出下压脚部的所述压脚提升键的两端位于所述套接部的底部。
11.作为优选,所述下压脚部的前后镂空部分为两个开槽。
12.作为优选,所述开槽自所述下压脚部其与所述套接部相接的一端,向下沿所述下压脚部的长度方向开设。
13.作为优选,所述压脚提升键的两端贯穿针杆后自所述开槽处伸出所述下压脚部,伸出下压脚部的所述压脚提升键的两端位于所述套接部的底部。
14.作为优选,所述下压脚部外套设有位于所述套接部与所述压脚提升键之间的压脚缓冲圈。
15.作为优选,所述压脚提升键为由将一个圆柱面朝套接部的圆周面沿其中心轴长度方向整体切削或两端部切削形成的结构。
16.作为优选,所述下压脚部包括具有第一径向尺寸的主体套筒结构、具有第二径向尺寸的底部套筒结构、以及连接主体套筒结构和底部套筒结构的衔接结构;所述第一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径向尺寸;所述衔接结构的径向尺寸自其与主体套筒结构的连接处至其与底部套筒结构的连接处逐渐缩小,从第一径向尺寸缩小至第二径向尺寸。
17.作为优选,所述压脚提升键的两端贯穿针杆后伸出所述下压脚部的长度小于绳绣作业用的摆绳套管的内径。
1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一种绳绣压脚,结构简单,实用性好,因采用套筒结构的下压脚部,能减小绣框牵拉绣线的阻力,避免绣线在机针孔处被拉扯断裂;还采用压脚提升键替代现有螺丝来提升压脚,不仅实现了减震消音,还提高了器件耐用性,避免针杆折弯故障发生。本实用新型刺绣作业稳定,断线率低,制造的绣品平整,不易出现抛线、错位等情况。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绳绣压脚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绳绣压脚与针杆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绳绣压脚中压脚提升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绳绣压脚、针杆、绳绣装置安装于绣花机机头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5.如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绳绣压脚1包括用于套设于针杆2外的套接部12,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套接部12两端的上连接部11和下压脚部13。所述上连接部11用于与针杆2连接,如采用图中的压脚固定套3与针杆连接,现有压脚驱动机构作用于所述压脚固定套驱动压脚升降;或者在上连接部11处设置拱形连接件,该拱形连接件设有供针杆穿过的连接孔,类似平绣压脚与针杆的连接结构。所述下压脚部13为前后镂空的套筒结构,前后镂空部分用于穿线,绣线自挑线杆处送入机针。所述套筒结构的底部设有允许机针4穿过的通孔。所述下压脚1还包括压脚提升键14,所述压脚提升键14套设在机针4外且其两端横向贯穿针杆2,所述压脚提升键14的两端位于所述套接部12的底部。所述压脚提升键为圆柱结构。所述压脚与针杆同轴设置,针杆带动压脚提升键上升时,可抬升压脚。
26.所述压脚提升键14提升压脚有如下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所述压脚提升键14的两端贯穿针杆2后未伸出所述下压脚部13,压脚提升键能作用于套接部12底部,即可实现压脚抬升。但作用于压脚部的接触面积太少,抬升效果不佳。实施方式二,所述压脚提升键14的两端贯穿针杆2后伸出所述下压脚部13,伸出下压脚部13的所述压脚提升键14的两端位于所述套接部12的底部。如从所述下压脚部的镂空部分伸出,这样伸出部分增大了所述压脚提升键与所述下压脚部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平稳抬升。
27.为了提高减震效果,所述压脚提升键14为由将一个圆柱面朝套接部的圆周面沿其中心轴长度方向整体切削或两端部切削形成的结构。图3示出了圆柱朝向套接部的圆周面被整体削平的示例。中间的通孔,用于机针穿过。对于圆柱朝向套接部的圆周面两端部被削平的示例,指的是作用于套接部底部或后文提到的压脚缓冲圈的部分被削平,如伸出下压脚部的部分压脚提升键,其面朝套接部的圆周面被削平为平面,而在下压脚部内的压脚提升键仍为圆周面(图中未示出)。若利用圆柱结构的圆弧表面抬升压脚,则压脚提升键14作用于套接部底部的接触面积小,撞击强度大,并且易存在受力不均的问题。当作用于套接部12底部的面从圆弧面变为平面时,则压脚提升键作用于套接部底部的接触面积大,撞击强度小,有一定减震效果。进一步,还可在所述下压脚部13外套设有位于所述套接部12与所述压脚提升键14之间的压脚缓冲圈15,如橡胶圈。对于现有螺丝方案,无法装设压脚缓冲圈,螺钉会与压脚部直接金属对碰,撞击强度大。
28.所述下压脚部13的前后镂空部分为两个开槽。即镂空部分可以以开槽的方式存在,并且设置2个,分别在套筒的前后部。所述开槽131自所述下压脚部13其与所述套接部12相接的一端,向下沿所述下压脚部13的长度方向开设(参见图1)。所述开槽131不与所述通孔连通,仅开设于下压脚部的侧边。图2中所述压脚提升键14的两端贯穿针杆2后自所述开槽131处伸出所述下压脚部13,伸出下压脚部13的所述压脚提升键14的两端位于所述套接部12的底部。开槽的设计可避让压脚提升键,这样压脚提升键可随着针杆上下升降,同时也用于穿线。此外,在设计有开槽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开槽下方,设置穿孔。这样,开槽用于避让压脚提升键,穿孔用于穿线。
29.进一步,所述下压脚部13包括具有第一径向尺寸的主体套筒结构132、具有第二径向尺寸的底部套筒结构134、以及连接主体套筒结构132和底部套筒结构134的衔接结构133。所述第一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径向尺寸。所述衔接结构133的径向尺寸自所述衔接结构133与主体套筒结构132的连接处至所述衔接结构133与底部套筒结构134的连接处逐渐缩小,从第一径向尺寸缩小至第二径向尺寸。从图中看,所述衔接结构133呈倒梯台套筒
结构。所述主体套筒结构132和所述底部套筒结构134为圆柱套筒结构。所述开槽设置在所述主体套筒结构132处。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底部套筒结构134底部,机针可从此通孔处穿出。
30.图4示出了绳绣压脚、针杆、绳绣装置装设于绣花机某一机头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针杆架10上安装有若干针杆2,绳绣装置外挂在针杆架上,且对应一个针杆安装,该针杆用于绳绣作业,其他部分针杆用于平绣作业。所述绳绣压脚与安装绳绣装置的针杆连接,所述针杆通过现有针杆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针杆2设有横向穿孔,所述压脚提升键贯穿所述横向穿孔。所述针杆可根据提升高度需要设置多个横向穿孔,所述压脚提升键贯穿所需的某一个横向穿孔。所述绳绣装置包括输绳器21、套设于所述下压脚部13外的摆绳套管22、一端套接在所述摆绳套管22外且另一端与输绳器21连接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摆绳套管22转动;所述摆绳套管22设有穿绳孔,用于穿设自所述输绳器输送过来绳子。所述输绳器21采用现有输绳结构,包括输绳驱动机构211、摆绳机构212、输绳传动组件213。所述输绳驱动机构211驱动所述输绳传动组件213动作,所述输绳传动组件213带动摆绳套管22转动,所述摆绳套管22用于输送绳子。所述摆绳机构212用于控制输送绳子的张力。所述输绳传动组件213可利用主动轮、被动轮以及皮带实现传动。该输绳传动组件安装在图4中的安装板214上,其中被动轮215位于所述下压脚部外且位于所述安装板214上方。所述摆绳套管22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下方,且与所述被动轮传动连接。
31.其中,所述压脚提升键的两端贯穿针杆后伸出所述下压脚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摆绳套管的内径。这样,可避免干涉摆绳套管动作。
32.绳绣作业时,机针离开不了,压脚抬起来,摆绳套管转动一定角度,可将绳子摆动到某个角度,与线迹避开,之后绳绣压脚落下,机针刺入绣料中,完成一个线迹刺绣;之后重复上述过程,绳子朝相反反向摆动且与线迹避开,完成一个线迹刺绣;以此往复,最终完成绳绣作业。
33.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