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单元式陶棍幕墙安装系统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50044阅读:1778来源:国知局
小单元式陶棍幕墙安装系统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幕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复杂曲面建筑造型的新型小单元式陶棍幕墙安装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陶棍幕墙系统,多采用单个陶棍连接为栓接固定形式,且多适用于直面幕墙,不能适用于复杂曲面建筑造型。另外安装方面缺点是现场安装工作量过大,对于龙骨或支撑体系偏差无法调节,对现场要求操作精度更高,工期更长;且对于陶棍的更换过于繁琐,外力破坏时陶棍容易脱落,存在安全隐患,从而限制了陶棍幕墙的大面推广及使用,也难以实现建筑立面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单元式陶棍幕墙安装系统,其采用单元式安装,工厂化程度高,且能解决陶棍更换的问题,并使得陶棍幕墙安装牢固,提高了安全系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单元式陶棍幕墙安装系统的安装方法,其降低了安装精度要求,缩短了工期,并能轻松实现曲面幕墙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单元式陶棍幕墙安装系统,它包括竖向的支撑系统及设于该支撑系统的若干陶棍单元;

该陶棍单元包括若干平行排列的圆筒状陶棍,各陶棍内壁粘接有纤维布,各陶棍内沿轴向设有铝合金芯管,该芯管外壁贴紧该纤维布;该芯管两端设有钉槽;该陶棍两端设有柔性的密封垫圈,该密封垫圈对应该钉槽的位置开设有钉孔;该陶棍两侧对称设有铝合金挂件,该铝合金挂件具有竖向的固定部和横向的挂接部;各陶棍端部与对应的固定部通过穿入该钉槽的螺栓固定连接,该挂接部外侧竖直方向具有两个挂钩;

该支撑系统固定设有若干基座,该基座具有开口朝外的U型槽口,该U型槽口内设有两个水平的挂装螺栓,该挂接部的两个挂钩分别挂接在两个挂装螺栓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系统具有竖向的拉索,所述基座内端为第一固定块,该第一固定块内端设有第二固定块,该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通过两侧的压紧螺栓固定连接,且该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的接触面上各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凹槽,该拉索位于对应的两个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系统具有竖向的立柱,该立柱截面呈矩形;所述基座内端具有开口朝内的第一U型槽口,该立柱设于该第一U型槽口内,并通过固定螺栓与该第一U型槽口的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陶棍单元的陶棍数目为3个,所述固定部对应所述陶棍末端的位置为直径大于该陶棍直径的圆盘。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系统上的基座呈曲面排布,所述陶棍单元整体呈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垫圈为三元乙丙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挂装螺栓套设有两个锁紧螺母,分别位于所述挂钩两侧。

一种所述的小单元式陶棍幕墙安装系统的安装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将陶棍内部粘接纤维布,套入铝合金芯管,并在陶棍两端安装密封垫圈;

将陶棍两侧的铝合金挂件的固定部与各陶棍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组成陶棍单元;

通过计算机进行曲面的建模分析,确定陶棍幕墙外完成面上的不同空间点位的空间坐标数据,以点位空间坐标数据的形式进行线性连接,得出各个陶棍单元中的陶棍间距、陶棍长度及铝合金挂件的安装角度,同时得到对应的基座的进出位及角度;

根据得到的基座的数据在支撑系统上安装对应的基座,将不同尺寸的陶棍单元挂装到对应的基座的挂装螺栓上;利用挂装螺栓上的两个锁紧螺母将陶棍单元的挂钩锁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系统具有竖向的拉索,所述基座内端为第一固定块,该固定块内端设有第二固定块,该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通过两侧的压紧螺栓固定连接,且该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的接触面上各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凹槽,该拉索位于对应的两个凹槽内;通过控制该凹槽的角度,以控制所述基座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具有防滑结构。优选的,所述防滑结构为环状凸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小单元式陶棍幕墙安装系统及其安装方法可以解决现有陶棍幕墙安装系统适用于直面幕墙的局限性,同时也解决了安装中存在的缺陷,促进了陶棍幕墙的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横剖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纵剖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横剖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纵剖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纵剖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横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单元式陶棍幕墙安装系统,它包括竖向的支撑系统1及设于该支撑系统1的若干陶棍单元2。

该陶棍单元2包括若干平行排列的圆筒状陶棍21(例如三个),各陶棍21内壁粘接有纤维布,各陶棍21内沿轴向设有铝合金芯管22,该芯管22外壁贴紧该纤维布。该芯管22两端设有钉槽221。该陶棍21两端设有柔性的密封垫圈23(例如三元乙丙橡胶),该密封垫圈23对应该钉槽221的位置开设有钉孔。

由于陶棍21为脆性材料,在清洗、施工过程中外力等其它外部因素作用下,有可能出现破碎脱落的情况,因此本发明在陶棍21内部增加了粘结纤维布,增加了陶棍21的强度,防止断裂后脱落,减小了安全隐患,解决了陶棍21容易破碎的问题。并且主受力构件为高强铝合金芯管22,而陶棍21仅为装饰材料,即使出现断裂,也能够有效避免脱落的潜在危险。

该陶棍21两侧对称设有铝合金挂件3,该铝合金挂件3具有竖向的固定部31和横向的挂接部32。该固定部31对应该陶棍21末端的位置为直径大于该陶棍直径的圆盘,以增强结构强度。各陶棍21端部与对应的固定部31通过穿入该钉槽221的螺栓固定连接,该挂接部32外侧竖直方向具有两个挂钩321。

该支撑系统1固定设有若干基座4,该基座4具有开口朝外的U型槽口41,该U型槽口41内设有两个水平的挂装螺栓42,该挂接部32的两个挂钩321分别挂接在两个挂装螺栓42上。该挂装螺栓42套设有两个锁紧螺母43,分别位于该挂钩321两侧,在挂钩321挂接在挂装螺栓42后,从两侧将该挂钩321锁紧。该基座4可根据支撑系统1形式不同,通过型材开模预制成不同的形式,如:连接到柔性拉索上、连接到铝合金龙骨上、连接到不锈钢锁头上等各种形式。

如图1-图3所示,当该支撑系统1具有竖向的拉索时,该基座4内端为第一固定块44,该第一固定块44内端设有第二固定块45,该第一固定块44与第二固定块45通过两侧的压紧螺栓46固定连接,且该第一固定块44与第二固定块45的接触面上各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凹槽,该拉索位于对应的两个凹槽组成的空间内。

如图4、图5所示,当该支撑系统1具有竖向的立柱时,该立柱截面呈矩形。该基座4内端具有开口朝内的第一U型槽口47,该立柱设于该第一U型槽口47内,并通过固定螺栓48与该第一U型槽口47的侧壁固定连接。

如图6、图7所示,当该支撑系统1为分段式拉索时,在锁头位置,与图2、图3类似,该基座4内端为第一固定块44,该第一固定块44内端设有第二固定块45,该第一固定块44与第二固定块45通过两侧的压紧螺栓46固定连接,且该第一固定块44与第二固定块45的接触面上各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凹槽。

该支撑系统1上的基座4呈曲面排布,使该陶棍单元2整体呈曲面。本发明中需要将高强铝合金连接基座4进行空间定位,以实现定位安装的准确性;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将高强铝合金连接基座4加工成不同尺寸,并按编号挂装到指定位置,可以最终实现陶棍幕墙完成面为复杂曲面,其中高强铝合金连接基座4为复杂曲面拟合的重要部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小单元式陶棍幕墙安装系统的安装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将陶棍21内部粘接纤维布,套入铝合金芯管22,并在陶棍21两端安装密封垫圈23;

将陶棍21两侧的铝合金挂件3的固定部31与各陶棍21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组成陶棍单元2;

通过计算机进行曲面的建模分析,确定陶棍幕墙外完成面上的不同空间点位的空间坐标数据,以点位空间坐标数据的形式进行线性连接,得出各个陶棍单元2中的陶棍21间距、陶棍21长度及铝合金挂件3的安装角度,同时得到对应的基座4的进出位及角度;

根据得到的基座4的数据在支撑系统1上安装对应的基座4,将不同尺寸的陶棍单元2挂装到对应的基座4的挂装螺栓42上;利用挂装螺栓42上的两个锁紧螺母43将陶棍单元2的挂钩321锁紧。

当该支撑系统1具有竖向的拉索时,该基座4内端为第一固定块44,该第一固定块44内端设有第二固定块45,该第一固定块44与第二固定块45通过两侧的压紧螺栓46固定连接,且该第一固定块44与第二固定块45的接触面上各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凹槽,该拉索位于对应的两个凹槽组成的空间内。通过控制该凹槽的角度,可以控制该基座4的角度,实现曲面的角度调节,从而形成复杂的曲面效果。该凹槽内具有防滑结构,保证了与各种材料的连接时连接牢固,满足各个方向受力,优选的,该防滑结构为环状凸起。

本发明复杂曲面拟合过程,首先通过软件进行建模分析,例如犀牛三维放样,确定陶棍外完成面上的不同空间点位的空间坐标数据,以点位空间坐标数据的形式进行线性连接,得出陶棍单元中的陶棍间距即为高强铝合金连接挂件的加工形式、陶棍长度,同时得到陶棍基座的进出位及角度的数据尺寸。陶棍单元挂装过程,就是将工厂组装好的陶棍单元,按编号挂装在指定的高强铝合金连接基座上,所有的定位全部在前几步工作进行了考虑,现场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安装,方便快捷。

在陶棍幕墙的应用中,本发明从便于安装角度出发,安装便捷,将繁琐的安装工作考虑在车间进行,提高了安装精度,缩短了工期;同时考虑了陶棍的拆除与更换,只需拧紧或者拧松锁紧螺母,即可实现陶棍单元的固定和拆卸;另外,可以实现陶棍幕墙复杂曲面的立面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