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混凝土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3773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框架结构建筑外墙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外墙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外观,通常传统的外墙施工工艺砌筑砌块、待砌块墙体自然沉降、挂网摔浆、抹灰,相关环节所耗费工期长,因梁与砌体材质不同,容易导致开裂,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外观的整体观感质量,并且施工时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准备工作和工人进行施工,例如:砂浆搅拌、砌块的搬运、工序间歇等,费时费力,并且施工完成后外墙易出现大面积开裂、脱落等质量问题,施工费用大大增加。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外墙防开裂挂板的模板安装拆卸技术;外墙防开裂挂板的的混凝土浇筑技术。采用现浇混凝土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方法不但确保施工质量,且拆模后观感质量好,节省了二次装修的工作量,较好的解决了外墙开裂的施工难题。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简单经济,方便施工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外墙施工时容易出现大面积的开裂、脱落,传统的施工技术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缺陷,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梁板施工时,以一定的间距预埋多个用于设置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装置的螺栓杆件;

S2、在每个设置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装置的位置上放置固定装置轴线,并根据固定装置轴线的位置安装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装置的下固定装置,用螺栓杆件将其固定在梁板上,并在下固定装置上安装模板;

S3、每隔一段距离,均匀放置钢筋绑扎轴线,根据钢筋绑扎轴线的位置绑扎钢筋;

S4、根据固定装置轴线的位置安装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装置的上固定装置,对模板的侧面进行封闭,并在上固定装置和下固定装置之间安装侧面固定装置;

S5、对待浇筑混凝土位置的模板进行洒水作业,向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并对其进行浇捣,浇捣时振动棒按照快插慢拔的原则,直到混凝土浮浆上浮后停止浇捣;

S6、浇筑完成后定时进行浇水养护,并覆盖防水膜防止水分蒸发;

S7、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拆除侧面固定装置,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拆除下固定装置,最后拆除上固定装置;

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装置包括上固定装置、侧面固定装置和下固定装置,上固定装置通过螺栓杆件固定在梁板中,下固定装置内侧通过插入梁板的螺栓杆件固定在梁板的侧面,下固定装置的外侧与上固定装置的外侧齐平,且上固定装置和下固定装置之间设置有侧面固定装置,侧面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在底部的固定螺栓和固定拉杆与下固定装置连接;侧面固定装置和下固定装置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浇筑外墙混凝土的模板。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步骤S1中预埋螺栓杆件的方法为:分组埋设螺栓杆件,每组设置有不少于2个螺栓杆件。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步骤S4中安装侧面固定装置的方法为:调整侧面固定装置的位置,通过固定拉杆和固定螺栓对侧面固定装置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步骤S5中浇捣混凝土时采用一次浇捣成型的方法,浇捣时的暂停时间不超过30分钟。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步骤S5中振动棒插入的间距不大于300mm。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步骤S5中浇筑混凝土的方法还包括:在模板和侧面固定装置之间的设置用于支撑和缓震的木方。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步骤S5中浇筑混凝土的方法还包括:在下固定装置和梁板之间的空隙位置设置用于支撑的矩形木箱。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步骤S7中拆除上固定装置后,对浇筑成型的外墙再进行一次洒水养护。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现浇混凝土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方法,通过安装上固定装置、下固定装置和侧面固定装置,对模板进行定位和固定,加强了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强度,使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外墙更加平整,强度质量更好;通过合理的施工安排,在施工工序的衔接上,施工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也确保了施工质量,通过模板加固,提高了模板的整体稳定性,固定装置安装简单,缩短了工期,并且拆模后整体观感质量较好,节省了二次装修的工作量,较好的解决了现浇混凝土外墙防开裂挂板的施工难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装置,101-上固定装置,102-侧面固定装置,103-下固定装置,2-螺栓杆件,3-木方,4-固定螺栓,5-固定拉杆,6-模板,7-矩形木箱,8-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现浇混凝土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梁板施工时,以一定的间距预埋多个用于设置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装置的螺栓杆件;分组埋设螺栓杆件,每组设置有不少于2个螺栓杆件。

S2、在每个设置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装置的位置上放置固定装置轴线,并根据固定装置轴线的位置安装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装置的下固定装置,用螺栓杆件将其固定在梁板上,并在下固定装置上安装模板;

S3、每隔一段距离,均匀放置钢筋绑扎轴线,根据钢筋绑扎轴线的位置绑扎钢筋;

S4、根据固定装置轴线的位置安装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装置的上固定装置,对模板的侧面进行封闭,并在上固定装置和下固定装置之间安装侧面固定装置;

安装侧面固定装置的方法为:调整侧面固定装置的位置,通过固定拉杆和固定螺栓对侧面固定装置进行限位。

S5、对待浇筑混凝土位置的模板进行洒水作业,向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并对其进行浇捣,浇捣混凝土时采用一次浇捣成型的方法,浇捣时的暂停时间不超过30分钟,浇捣时振动棒按照快插慢拔的原则,振动棒插入的间距不大于300mm,直到混凝土浮浆上浮后停止浇捣;

在模板和侧面固定装置之间的设置用于支撑和缓震的木方;在下固定装置和梁板之间的空隙位置设置用于支撑的矩形木箱。

S6、浇筑完成后定时进行浇水养护,并覆盖防水膜防止水分蒸发;

S7、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拆除侧面固定装置,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拆除下固定装置,最后拆除上固定装置;拆除上固定装置后,对浇筑成型的外墙再进行一次洒水养护。

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装置1包括上固定装置101、侧面固定装置102和下固定装置103,上固定装置101通过螺栓杆件2固定在梁板8中,下固定装置103内侧通过插入梁板的螺栓杆件2固定在梁板8的侧面,下固定装置103的外侧与上固定装置101的外侧齐平,且上固定装置101和下固定装置103之间设置有侧面固定装置102,侧面固定装置102通过设置在底部的固定螺栓4和固定拉杆5与下固定装置3连接;侧面固定装置102和下固定装置103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浇筑外墙混凝土的模板6。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主要针对框架结构建筑外墙的施工所采取的一种现浇混凝土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方法,涉及框架结构建筑外墙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工业厂房外墙上部结构采用混凝土结构代替传统的砌体结构的防开裂挂板施工方法。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再结合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性,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装置及模板部分、钢筋安装部分、混凝土施工部分以及固定装置拆卸部分组成。本发明主要包括1、固定装置及模板部分;2、钢筋安装部分;3、混凝土施工部分;4、固定装置拆卸部分。

固定装置及模板部分,整个固定装置由方钢作为主要受力杆件,采用螺栓固定安装组成,安装前首先在梁板施工时将螺栓杆件进行预埋,作为外墙挂板施工装置的固定杆件。挂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顶部受力杆件,然后封闭侧模将侧面杆件固定安装,最后将底部拉杆进行固定。

钢筋安装部分,钢筋绑扎前要进行放线,根据轴线进行钢筋绑扎,由于模板未全封闭,钢筋绑扎可直接在模板上进行,也可以事先绑扎好直接下放到模板上。

混凝土施工部分,浇筑前对浇捣部位进行洒水作业,确保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面保持湿润,混凝土浇捣时,必须保持一次浇捣成型,中间暂停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振动棒按照快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间距不得大于300mm,振动棒停止时间以混凝土浮浆上浮为标准。浇筑完成后按时进行浇水养护,必要时及时覆盖防止水分蒸发。

固定装置拆卸部分,固定装置及模板的拆除时必须注意时间的控制,底模的拆除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能进行,侧模的拆除在强度达到75%时可以进行,需保证混凝土边角不受损坏的情况下进行。进行固定装置的拆除顺序是,先拆侧面固定杆件,然后在拆卸底部固定杆件,最后拆卸顶部杆件,每次拆卸有一定时间间歇,间歇时将松动的杆件拧紧,确保拆卸安全。

本发明所采取的现浇混凝土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方法,对结构外墙挂板施工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浇混凝土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方法:现阶段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外墙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外观,通常传统的外墙施工工艺砌筑砌块、待砌块墙体自然沉降、挂网摔浆、抹灰,相关环节所耗费工期长,因梁与砌体材质不同,容易导致开裂,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外观的整体观感质量,并且施工时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准备工作和工人进行施工,例如:砂浆搅拌、砌块的搬运、工序间歇等,费时费力,并且施工完成后外墙易出现大面积开裂、脱落等质量问题,施工费用大大增加。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外墙防开裂挂板的模板安装拆卸技术;外墙防开裂挂板的的混凝土浇筑技术。采用现浇混凝土外墙防开裂挂板施工方法不但确保施工质量,且拆模后观感质量好,节省了二次装修的工作量,较好的解决了外墙开裂的施工难题。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