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沙料自动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1206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沙料自动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建筑施工用沙料自动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使液体、气体介质强迫对流并均匀混合的器件。搅拌器的类型、尺寸及转速,对搅拌功率在总体流动和湍流脉动之间的分配都有影响。一般说来,涡轮式搅拌器的功率分配对湍流脉动有利,而旋桨式搅拌器对总体流动有利。对于同一类型的搅拌器来说,在功率消耗相同的条件下,大直径、低转速的搅拌器,功率主要消耗于总体流动,有利于宏观混合。小直径、高转速的搅拌器,功率主要消耗于湍流脉动,有利于微观混合。搅拌器的放大是与工艺过程有关的复杂问题,至今只能通过逐级经验放大,根据取得的放大判据,外推至工业规模。

在建筑施工时,需要对混凝土或者其他沙料进行搅拌,而沙料的搅拌程度会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目前建筑施工地常用搅拌车,在搅拌车旁边放置几个人工,才可连续作业,这样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力,同时效率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沙料自动搅拌设备。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施工用沙料自动搅拌设备,包括基台,所述基台内部呈中空结构,所述基台上固定H架,所述H架上安装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下方设置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上设有收集机构,所述基台上设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上安装倒料机构,所述搅拌机构是由安装在基台上的H架、安装在H架上的搅拌筒、设置在搅拌筒上设有冷却机构、固定在H架横梁上的一对驱动件、一端贯穿搅拌筒底面;且端面与驱动件驱动端连接的一号搅拌轴、插装在搅拌筒上下相对壁面的一对二号搅拌轴、固定一号搅拌轴上的主动皮带轮、固定在二号搅拌轴上的从动皮带轮,套装在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的皮带、安装在一号搅拌轴和二号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共同构成的,所述搅拌筒顶部开有入料口;且其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过滤机构是由安装在出料口上的收集箱、开在基台顶面中心部的废料收集口、固定在废料收集口上的收集箱、由上到下依次安装在收集箱内的一号筛网、二号筛网和三号筛网、分别开在收集箱侧璧的走料口、分别安装在走料口上的多个管道和安装在收集箱外璧上的一对震动电机共同构成的。

所述收集机构是由设置在收集箱底部的收集壳、等距离安装在基台外壁上;且与多个管道数量相同的收集盒共同构成的,所述多个管道分别与多个收集盒相连通。

所述输送机构是由安装在基台上的一对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上的走向轨、安装在走向轨上的电动小车和安装在电动小车上的物料架共同构成的。

所述倒料机构是由安装在基台上;且位于一对支撑架之间的液压缸、安装在液压缸活塞端的关节轴承、嵌装在关节轴承内滚珠和开在物料架外下表面的配合孔共同构成的。

所述冷却机构是由设置在搅拌筒外壁上的冷却液导槽、固定在基台上的循环泵和分别固定在循环泵接口上的一对循环管共同构成的,所述一对循环管分别与冷却液导槽两端开口连通。

所述支撑架与位于搅拌筒上的入料口之间安装倾斜料槽。

所述物料架为无盖盒体体;且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物料架外壁上设有出料机构。

所述出料机构是由开在物料架外壁上的倒料口、固定在物料架外壁上;且位于倒料口一侧的龙门架、安装在龙门架支撑梁上的直线电机和安装在直线电机上的活塞共同构成的。

所述搅拌筒底部;且位于皮带上方设有扣盖。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建筑施工用沙料自动搅拌设备,本装置安装控制器后,可实现自动化,只需要一名工人即可,本装置可连续作业,搅拌筒外部设置了冷却机构,可减少整体装置由于是长时间使用而产生的过热现象,提高搅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建筑施工用沙料自动搅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建筑施工用沙料自动搅拌设备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建筑施工用沙料自动搅拌设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建筑施工用沙料自动搅拌设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基台;2、H架;3、搅拌筒;4、驱动件;5、一号搅拌轴;6、二号搅拌轴;7、主动皮带轮;8、从动皮带轮;9、皮带;10、搅拌叶片;11、收集箱;12、一号筛网;13、二号筛网;14、三号筛网;15、管道;16、震动电机;17、收集壳;18、收集盒;19、支撑架;20、走向轨;21、电动小车;22、物料架;23、液压缸;24、关节轴承;25、滚珠;26、冷却液导槽;27、循环泵;28、循环管;29、料槽;30、龙门架;31、直线电机;32、活塞;33、扣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建筑施工用沙料自动搅拌设备,包括基台1,所述基台1内部呈中空结构,所述基台1上固定H架2,所述H架2上安装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下方设置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上设有收集机构,所述基台1上设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上安装倒料机构,所述搅拌机构是由安装在基台1上的H架2、安装在H架2上的搅拌筒3、设置在搅拌筒3上设有冷却机构、固定在H架2横梁上的一对驱动件4、一端贯穿搅拌筒3底面;且端面与驱动件4驱动端连接的一号搅拌轴5、插装在搅拌筒3上下相对壁面的一对二号搅拌轴6、固定一号搅拌轴5上的主动皮带轮7、固定在二号搅拌轴6上的从动皮带轮8,套装在主动皮带轮7和从动皮带轮8上的皮带9、安装在一号搅拌轴5和二号搅拌轴6上的搅拌叶片10共同构成的,所述搅拌筒3顶部开有入料口;且其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过滤机构是由安装在出料口上的收集箱11、开在基台1顶面中心部的废料收集口、固定在废料收集口上的收集箱11、由上到下依次安装在收集箱11内的一号筛网12、二号筛网13和三号筛网14、分别开在收集箱11侧璧的走料口、分别安装在走料口上的多个管道15和安装在收集箱11外璧上的一对震动电机16共同构成的;所述收集机构是由设置在收集箱11底部的收集壳17、等距离安装在基台1外壁上;且与多个管道15数量相同的收集盒18共同构成的,所述多个管道15分别与多个收集盒18相连通;所述输送机构是由安装在基台1上的一对支撑架19、安装在支撑架19上的走向轨20、安装在走向轨20上的电动小车21和安装在电动小车21上的物料架22共同构成的;所述倒料机构是由安装在基台1上;且位于一对支撑架19之间的液压缸23、安装在液压缸23活塞端的关节轴承24、嵌装在关节轴承24内滚珠25和开在物料架22外下表面的配合孔共同构成的;所述冷却机构是由设置在搅拌筒3外壁上的冷却液导槽26、固定在基台1上的循环泵27和分别固定在循环泵27接口上的一对循环管28共同构成的,所述一对循环管28分别与冷却液导槽26两端开口连通;所述支撑架19与位于搅拌筒3上的入料口之间安装倾斜料槽29;所述物料架22为无盖盒体体;且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物料架22外壁上设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是由开在物料架22外壁上的倒料口、固定在物料架22外壁上;且位于倒料口一侧的龙门架30、安装在龙门架30支撑梁上的直线电机31和安装在直线电机31上的活塞32共同构成的;所述搅拌筒底部;且位于皮带9上方设有扣盖33。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基台内部呈中空结构,基台上固定H架,H架上安装搅拌机构,搅拌机构下方设置过滤机构,过滤机构上设有收集机构,基台上设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上安装倒料机构,搅拌机构是由安装在基台上的H架、安装在H架上的搅拌筒、设置在搅拌筒上设有冷却机构、固定在H架横梁上的一对驱动件、一端贯穿搅拌筒底面;且端面与驱动件驱动端连接的一号搅拌轴、插装在搅拌筒上下相对壁面的一对二号搅拌轴、固定一号搅拌轴上的主动皮带轮、固定在二号搅拌轴上的从动皮带轮,套装在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的皮带、安装在一号搅拌轴和二号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共同构成的,搅拌筒顶部开有入料口;且其底部设有出料口,过滤机构是由安装在出料口上的收集箱、开在基台顶面中心部的废料收集口、固定在废料收集口上的收集箱、由上到下依次安装在收集箱内的一号筛网、二号筛网和三号筛网、分别开在收集箱侧璧的走料口、分别安装在走料口上的多个管道和安装在收集箱外璧上的一对震动电机共同构成的,本装置安装控制器后,可实现自动化,只需要一名工人即可,本装置可连续作业,搅拌筒外部设置了冷却机构,可减少整体装置由于是长时间使用而产生的过热现象,提高搅拌效率。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在本装置空闲处安装控制器和2台电机驱动器和继电器,以型号为AHD8636D的控制器为例,通过本领域人员,将该控制器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2台驱动器、继电器、一对震动电机16、一对电动小车21和直线电机31的接线端连接,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首先人工将物料放置在物料架22中,通过控制一对电动小车21在走向轨20上运动,那么物料架22向着搅拌筒3运动,到达后,直线电机31带着活塞从倒料口中拨出,控制液压缸23工作,液压缸23活塞端的滚珠25顶至配合孔内,将物料架22一端顶起,物料架22内的物料由斜料槽29流入搅拌筒3内,通过控制器驱动一对驱动件4,驱动件4驱动一号搅拌轴5,那么位于一号搅拌轴5上的主动皮带轮7会带动位于二号搅拌轴6上的从动皮带轮8旋转,这样一号搅拌轴5和二号搅拌轴6都会旋转,其次,位于一号搅拌轴5和二号搅拌轴6上的搅拌叶片10旋转,,经过搅拌后沙料依次出料口到达达收集箱11内,通过控制一对一震动电机16工作,这样收集箱11壁面进行震动,废料会分别经过的一号筛网12、二号筛网13和三号筛网14,并且每层筛网上将留住不同大小的沙料,每层筛网上的废料由多个管道15分别滚动到三个收集盒18内,而最小的物料将通过位于收集箱11底部流入收集壳体内。为了保证整体装置可长时间工作,在冷却液导槽26注入冷却水,经过循环泵27不断将冷却水进行循环,可降低搅拌筒3外壁的温度。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