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6932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



背景技术:

轻型木结构是现有房屋结构中最经久耐用的结构之一,轻型木结构抗沉降、抗干、抗老化,具有显著的稳定性;轻型木结构房屋因其自身质量轻,所以地震时吸收地震力少,在地震时的稳定性已经得到反复验证,即使强烈的地震使整个建筑物脱离其基础,而其结构却完整无损;轻型木结构因其材料和结构的特点,使得平面布置更加灵活,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轻型木结构的保温节能性能优于其他任何材料建成的结构形式;木材本身就是出色的绝热体,在同样厚度的条件下,木材的隔热值比标准的混凝土高16倍,比钢材高400倍,比铝材高1600倍;所以,轻型木结构住房的取暖费用比较低,冬暖夏凉防火性能主要取决于房屋中用于构成屋顶、墙壁和地板各部分的整体材料;轻型木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加上防火石膏墙板,很容易达到与砖石结构建筑相同的防火性能;例如:在日本对一幢木结构房屋进行了一次火灾试验,试验中模拟发生地震,摇晃房屋,然后用火将其点燃,这时,该房屋表现出了极为出色的性能,展示了轻型木结构建筑的超级性能水平。即使是建造经济型木结构房屋,其抗火灾能力也不低于两个小时。

现有的粘土砖生产对环境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其燃烧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并且产生的废气造成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和酸雨现象;另外,现有的技术工艺复杂、装配速度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且经济效果 、保温、承载力效果达不到理想值,所以有必要结合现有的轻型木结构的优点来改变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以此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艺复杂、装配速度慢、环境污染、经济效果、保温承载力效果差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包括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所述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包括:上层顶梁板、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底梁板、室内墙面板、石膏板安装木条、室外墙面板、内填保温材料、板内墙骨柱、通风口、吊装孔和钉;所述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包括上层顶梁板、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底梁板、室内墙面板、石膏板安装木条、室外墙面板、保温材料、板内墙骨柱、通风口、吊装孔、钉和转角加强板。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中的相同名称的部件均为结构和功能相同的部件。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和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中的两根竖直的板边墙骨柱、底梁板、下层顶梁板围成一个密封矩形框架,两根板边墙骨柱位于底梁板和下层顶梁板之间,底梁板与两根板边墙骨柱采用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钉均由底梁板垂直钉入板边墙骨柱内,每个连接点施钉数量在3-5个之间,且钉均匀排布,所述下层顶梁板与两根板边墙骨柱采用钉连接,所述钉均由顶梁板垂直钉入板边墙骨柱内,每个连接点施钉在3-5个之间,且钉均匀排布;当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板长小于等于3倍板内墙骨柱标准间距L标准时,不设置上层顶梁板1,当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板长大于倍板内墙骨柱标准间距L标准时,在下层顶梁板的上方优先设置上层顶梁板;两根板边墙骨柱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板内墙骨柱,且各有一个板内墙骨柱与两根板边墙骨柱相连接,所述两根板边墙骨柱与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和底梁板均采用钉连接方式相连接,钉 分别由板边墙骨柱的外端面垂直钉入、所述钉分组,每组钉设置为两个,且钉的连线呈水平;所述与板边墙骨柱相连接的板内墙骨柱之间的若干个板内墙骨柱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均匀分布,所述板内墙骨柱与下层顶梁板、底梁板采用钉连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钉分别由下层顶梁板顶面、底梁板底面垂直钉入板内墙骨柱中、每个连接点均设置有两根钉 ;所述每相邻的板内墙骨柱之间均设置有保温材料,且所述板内墙骨柱与保温材料内外侧对齐设置;所述板内墙骨柱与保温材料的室内一侧设置有室内墙面板, 所述室内墙面板四端分别与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底梁板相连接,所述室内墙面板与若干个板内墙骨柱采用钉连接,其余板内墙骨柱及室内墙面板对应位置设置有石膏板安装木条,所述石膏板安装木条与室内墙面板和板内墙骨柱均以钉连接方式固定;所述石膏板安装木条与上层顶梁板、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底梁板在室内一侧水平对齐;所述板内墙骨柱与保温材料的室外一侧设置有室外墙面板, 所述室外墙面板四端分别与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底梁板相连接,所述室外墙面板与若干个板内墙骨柱采用钉连接,垂直施钉钉入板内墙骨柱;所述室外墙面板的外表面距离上层顶梁板、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底梁板在室外一侧表面的距离设置在20 mm -40 mm之间,优先采用38mm;所述上层顶梁板、下层顶梁板、底梁板的室外一侧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由下至上对齐且贯通,所述每相邻的板内墙骨柱之间均分别设置有一个通风口,且均位于每相邻的板内墙骨柱之间的中线上;当上层顶梁板与下层顶梁板重叠时,分别距离上层顶梁板两端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处,且位于室内墙面板的室内一侧,室外墙面板的室外一侧设置有个吊装孔。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在与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相交处,设置上层顶梁板的一端长度大于下层顶梁板的长度,大出的长度等于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的厚度;设置上层顶梁板的另一端的长度为下层顶梁板的收进1.25~2.15倍的板内墙骨柱标准间距L标准,所述上层顶梁板与下层顶梁板采用钉连接,所述上层顶梁板的两端分别施钉一组,且两组钉之间又施钉若干组,且组数大于等于板内墙骨柱数量,每组钉一字形均匀排列,每组钉的数量设置在2-4根之间。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在与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的相交处,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的上层顶梁板收进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L形墙A板的厚度长;并在该侧的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上设置转角加强板,所述转角加强板与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底梁板、板内墙骨柱均采用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转角加强板与下层顶梁板使用的钉数量设置在为2-4枚之间,且成排布置;所述转角加强板与底梁板使用的钉数量设置在为2-4枚之间,且成排布置;所述转角加强板与板边墙骨柱连接的钉成排布置,且均匀分布;所述转角加强板与板内墙骨柱连接的钉成排布置,且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室内墙面板的厚度设置在9mm-15mm之间,优先选择9mm;所述石膏板安装木条的厚度设置在10 mm -38mm之间,所述石膏板安装木条的宽度与板内墙骨柱的厚度相等;所述室外墙面板的厚度设置在6mm-12mm之间,优先选择6mm。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上层顶梁板、下层顶梁板、板边墙骨柱的厚度和宽度均相等,厚度设置在38mm- 89mm之间,优先选择38mm,宽度设置在140mm- 286mm之间,优先选择184mm;所述板内墙骨柱厚度设置在38mm- 89mm之间,优先选择38mm,宽度设置在89mm- 185mm之间,优先选择89mm。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室内墙面板与所述室外墙面板二者均采用OSB板;所述通风口是指上层顶梁板、下层顶梁板和底梁板的室外一侧向内凹进135°~180°之间的圆弧,圆弧与顶梁板、下层顶梁板和底梁板的室外一侧平面连接为一个半径为2~5mm的圆弧。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转角加强板,增大了装置的受力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通风口,解决了潮湿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置保温材料,提高了装置的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安装操作显著简化,装配速度快,可以采用大部品总成装配,工业化程度更高,经济效果好,且避免了环境污染,减少了大量现场作业,通过系列构造,使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的室内一侧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的室内一侧正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B-B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的室外一侧正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C-C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的室外一侧正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D-D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俯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第一正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第二正视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E-E剖面示意图。

图中:1上层顶梁板;2下层顶梁板;3板边墙骨柱;4底梁板;5室内墙面板;6石膏板安装木条;7室外墙面板;8保温材料;9板内墙骨柱;10通风口;11吊装孔;12钉;13转角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木结构夹心被动墙板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一种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包括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所述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包括:上层顶梁板1、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底梁板4、室内墙面板5、石膏板安装木条6、室外墙面板7、内填保温材料8、板内墙骨柱9、通风口10、吊装孔11和钉12;

所述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包括上层顶梁板1、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底梁板4、室内墙面板5、石膏板安装木条6、室外墙面板7、保温材料8、板内墙骨柱9、通风口10、吊装孔11、钉12和转角加强板13。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中的相同名称的部件均为结构和功能相同的部件。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和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的两根竖直的板边墙骨柱3、底梁板4、下层顶梁板2围成一个密封矩形框架,两根板边墙骨柱3位于底梁板4和下层顶梁板2之间,底梁板4与两根板边墙骨柱3采用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钉12均由底梁板4垂直钉入板边墙骨柱3内,每个连接点施钉数量在3-5个之间,且钉12均匀排布,所述下层顶梁板2与两根板边墙骨柱3采用钉连接,所述钉12均由顶梁板2垂直钉入板边墙骨柱3内,每个连接点施钉在3-5个之间,且钉12均匀排布;当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板长小于等于3倍板内墙骨柱9标准间距L标准时,不设置上层顶梁板1,当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板长大于3倍板内墙骨柱9标准间距L标准时,在下层顶梁板2的上方 优先设置上层顶梁板1;两根板边墙骨柱3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板内墙骨柱9,且各有一个板内墙骨柱9与两根板边墙骨柱3相连接,所述两根板边墙骨柱3与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和底梁板4均采用钉连接方式相连接,钉12分别由板边墙骨柱3的外端面垂直钉入、所述钉12分组,每组钉12设置为两个,且钉12的连线呈水平;所述与板边墙骨柱3相连接的板内墙骨柱9之间的若干个板内墙骨柱9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均匀分布,所述板内墙骨柱9与下层顶梁板2、底梁板4采用钉连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钉12分别由下层顶梁板2顶面、底梁板4底面垂直钉入板内墙骨柱9中、每个连接点均设置有两根钉12;所述每相邻的板内墙骨柱9之间均设置有保温材料8,且所述板内墙骨柱9与保温材料8内外侧对齐设置;所述板内墙骨柱9与保温材料8的室内一侧设置有室内墙面板5, 所述室内墙面板5四端分别与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底梁板4相连接,所述室内墙面板5与若干个板内墙骨柱9采用钉连接,其余板内墙骨柱9及室内墙面板5对应位置设置有石膏板安装木条6 ,所述石膏板安装木条6与室内墙面板5和板内墙骨柱9均以钉12连接方式固定;所述石膏板安装木条6与上层顶梁板1、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底梁板4在室内一侧水平对齐;

所述板内墙骨柱9与保温材料8的室外一侧设置有室外墙面板7, 所述室外墙面板7四端分别与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底梁板4相连接,所述室外墙面板7与若干个板内墙骨柱9采用钉连接,垂直施钉12钉入板内墙骨柱9;所述室外墙面板7的外表面距离上层顶梁板1、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底梁板4在室外一侧表面的距离设置在20 mm -40 mm之间,优先采用38mm;所述上层顶梁板1、下层顶梁板2、底梁板4的室外一侧设置有通风口10,所述通风口10由下至上对齐且贯通,所述每相邻的板内墙骨柱9之间均分别设置有一个通风口10,且均位于每相邻的板内墙骨柱9之间的中线上;当上层顶梁板1与下层顶梁板2重叠时,分别距离上层顶梁板1两端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处,且位于室内墙面板5的室内一侧,室外墙面板7的室外一侧设置有4个吊装孔11。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在与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相交处,设置上层顶梁板1的一端长度大于下层顶梁板2的长度,大出的长度等于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的厚度;设置上层顶梁板1的另一端的长度为下层顶梁板2的收进1.25~2.15倍的板内墙骨柱9标准间距L标准,所述上层顶梁板1与下层顶梁板2采用钉连接,所述上层顶梁板1的两端分别施钉12一组,且两组钉12之间又施钉若干组,且组数大于等于板内墙骨柱9数量,每组钉12一字形均匀排列,每组钉12的数量设置在2-4根之间。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在与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的相交处,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的上层顶梁板1收进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A板的厚度长;并在该侧的模块化预制保温承重墙板的L形墙B板上设置转角加强板13,所述转角加强板13与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底梁板4、板内墙骨柱9均采用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转角加强板13与下层顶梁板2使用的钉12数量设置在为2-4枚之间,且成排布置;所述转角加强板13与底梁板4 使用的钉数量设置在为2-4枚之间,且成排布置;所述转角加强板13与板边墙骨柱3连接的钉12成排布置,且均匀分布;所述转角加强板13与板内墙骨柱9连接的钉成排布置,且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室内墙面板5的厚度设置在9mm-15mm之间,优先选择9mm;所述石膏板安装木条6的厚度设置在10 mm -38mm之间,所述石膏板安装木条6的宽度与板内墙骨柱9的厚度相等;所述室外墙面板7的厚度设置在6mm-12mm之间,优先选择6mm。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上层顶梁板1、下层顶梁板2、板边墙骨柱3的厚度和宽度均相等,厚度设置在38mm- 89mm之间,优先选择38mm,宽度设置在140mm- 286mm之间,优先选择184mm;所述板内墙骨柱9厚度设置在38mm- 89mm之间,优先选择38mm,宽度设置在89mm- 185mm之间,优先选择89mm。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室内墙面板5与所述室外墙面板7二者均采用OSB板;所述通风口10是指上层顶梁板1、下层顶梁板2和底梁板4的室外一侧向内凹进135°~180°之间的圆弧,圆弧与顶梁板1、下层顶梁板2和底梁板4的室外一侧平面连接为一个半径为2~5mm的圆弧。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转角加强板13,增大了装置的受力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通风口10,解决了潮湿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置保温材料8,提高了装置的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安装操作显著简化,装配速度快,可以采用大部品总成装配,工业化程度更高,经济效果好,且避免了环境污染,减少了大量现场作业,通过系列构造,使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