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面板侧面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7226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吊顶面板侧面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吊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吊顶面板侧面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家装吊顶是家装中常见的环节,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修,在整个居室装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居室顶面作适当的装饰,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还能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艺术形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室内家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吊顶面板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吊顶装饰也有最初的平面吊顶发展到变化多样的异形、多层吊顶的立体吊顶,使室内装潢更加美观、个性化。现有的立体吊顶仍然是通过挂接在龙骨上进行固定,相邻的吊顶之间存在着空隙,无法实现牢靠的固定,一段时间后,相邻吊顶之间就会错位,甚至会使得吊顶倾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无法实现相邻吊顶之间的固定,在安装立体吊顶时是非常不便的,极大地制约了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吊顶面板侧面连接结构,能够有效地实现相邻吊顶之间的牢靠固定,消除吊顶倾斜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能够提高吊顶的安装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吊顶面板侧面连接结构,包括设在第一吊顶面板侧面的定位部、设在与第一吊顶面板相邻的第二吊顶面板侧面的与定位部对应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定位部上设有三块凸片,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三块凸片分别对应的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第二连接片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右侧设有与设在连接部左侧的凸片右侧对应扣接的扣接片,所述第三连接片的左侧设有与设在连接部右侧的凸片左侧对应扣接的扣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两侧设有与设在连接部中央的凸片两侧对应扣接的扣接片。将扣接片从凸片的侧边弯曲过去,与凸片背面压紧扣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扣接片与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均为一体冲压成型结构,制造便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片侧部设有与扣接片对应的扣接口。进一步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避免错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片中央设有插接口,所述第二连接片与第一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上均设有与插接口插接的插片。结构简单,采用插接的结构,装配更加便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片采用Z字形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保证固定牢靠。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吊顶面板侧面连接结构,能够有效地实现相邻吊顶之间的牢靠固定,消除吊顶倾斜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能够提高吊顶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吊顶面板侧面连接结构,包括设在第一吊顶面板1侧面的定位部3、设在与第一吊顶面板1相邻的第二吊顶面板2侧面的与定位部3对应连接的连接部4,所述定位部3上设有三块凸片31,所述连接部4上设有与三块凸片31分别对应的第一连接片41、第二连接片42和第三连接片43,所述第一连接片41和第三连接片43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第二连接片42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片41的右侧设有与设在连接部4左侧的凸片31右侧对应扣接的扣接片44,所述第三连接片43的左侧设有与设在连接部4右侧的凸片31左侧对应扣接的扣接片44,所述第二连接片42的两侧设有与设在连接部4中央的凸片31两侧对应扣接的扣接片44。所述凸片31侧部设有与扣接片44对应的扣接口32。将扣接片44从凸片31的侧边弯曲过去,与凸片31背面压紧扣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地实现相邻吊顶之间的牢靠固定,消除吊顶倾斜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能够提高吊顶的安装效率。扣接片44与第一连接片41、第二连接片42和第三连接片43均为一体冲压成型结构,制造便利。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吊顶面板侧面连接结构,包括设在第一吊顶面板1侧面的定位部3、设在与第一吊顶面板1相邻的第二吊顶面板2侧面的与定位部3对应连接的连接部4,所述定位部3上设有三块凸片31,所述连接部4上设有与三块凸片31分别对应的第一连接片41、第二连接片42和第三连接片43,所述第一连接片41和第三连接片43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第二连接片42的两侧。所述凸片31中央设有插接口33,所述第二连接片42与第一连接片41和第三连接片43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连接片41、第二连接片42和第三连接片43的中央均设有与插接口33插接的插片45。所述插片45采用Z字形结构。将插片45插入插接口33即可实现相邻吊顶之间的牢靠固定,结构简单,采用插接的结构,装配更加便利。所述插片45还可以采用“几”字形结构,利用弹性能够使得插接更加牢靠。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