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构造柱顶部工具式钢模板。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二次结构是单位工程中重要的施工工序,构造柱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砌体工程的抗震能力,柱顶部分更是受力关键部位。柱顶混凝土浇筑质量一度困扰着,施工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在一些管理松懈的项目部构造柱顶部混凝土基本上是用一些较干硬性细石混凝土进行塞口,造成混凝土不密实,成型质量差。柱顶与梁底之间形成裂隙,对构造柱的抗震设防能力影响极大。管理较好的一些项目均要求分包单位在构造柱顶部安装木质模板作为进料口(俗称喇叭口),并通过进料口将振捣棒伸入构造柱进行振捣,待混凝土初凝以后将模板拆除,并将进料口形成的混凝土牛腿剔除。这种施工工艺虽然可以保证混凝土质量,但是木质模板安装加固困难,同时造成木质模板与木方、牛腿混凝土、剔凿用电、工期等方面的浪费。还会产生建筑垃圾清运的费用。
因此,研制出一种可提高构造柱顶部混凝土成型质量的模板,便成为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构造柱顶部工具式钢模板,克服了现有产品中上述方面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构造柱顶部工具式钢模板,包括两个等腰三角形的侧板,所述侧板内侧面的顶角处均焊接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活动连接有与该侧板的腰对应的正面模板,所述侧板的左腰靠近左底角的位置均焊接圆柱面与该左腰相切的限位柱一,且该侧板的底边与右腰相交的位置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可拆卸地连接有与该正面模板对应的限位钢筋;所述侧板的外侧面靠近右腰的位置均焊接有角钢,所述角钢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直角面,所述角钢的一个直角面焊接在该侧板的外侧面上,且该直角面的中部焊接有限位柱二,所述限位柱二的圆柱面与该侧板的右腰相切,所述角钢的另一个直角面中部设置有对拉孔;所述正面模板靠近限位柱一的侧面中部焊接有L形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正面模板靠近该旋转轴的一侧焊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套接在该旋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L形手柄为L形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顶角为45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施工现场使用的正面模板、角钢边角料和废旧钢筋加工制作,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同时可提高构造柱顶部混凝土成型质量与施工效率;降低模板安装加固的难度,同时杜绝由于构造柱施工造成模板与木方、牛腿混凝土、剔凿用电、工期等方面的浪费问题,并减少建筑垃圾清运的费用,达到降本增效绿色施工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构造柱顶部工具式钢模板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图1所述的构造柱顶部工具式钢模板的右视图;
图3是根据图1所述的构造柱顶部工具式钢模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构造柱顶部工具式钢模板的施工前结构图;
图5是根据图4所述的构造柱顶部工具式钢模板的施工完成结构图;
图6是根据图5所述的构造柱顶部工具式钢模板的A处放大图。
图中:
1、侧板;2、旋转轴;3、正面模板;4、限位柱一;5、卡槽;6、限位钢筋;7、角钢;8、L形手柄;9、限位柱二;10、L形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构造柱顶部工具式钢模板,包括两个等腰三角形的侧板1,所述侧板1内侧面的顶角处均焊接旋转轴2,所述旋转轴2活动连接有与该侧板1的腰对应的正面模板3,所述侧板1的左腰靠近左底角的位置均焊接圆柱面与该左腰相切的限位柱一4,且该侧板1的底边与右腰相交的位置均设置有卡槽5,所述卡槽5可拆卸地连接有与该正面模板3对应的限位钢筋6;所述侧板1的外侧面靠近右腰的位置均焊接有角钢7,所述角钢7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个直角面,所述角钢7的一个直角面焊接在该侧板1的外侧面上,且该直角面的中部焊接有限位柱二9,所述限位柱二9的圆柱面与该侧板1的右腰相切,所述角钢7的另一个直角面中部设置有对拉孔;所述正面模板3靠近限位柱一4的侧面中部焊接有L形手柄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正面模板3靠近该旋转轴2的一侧焊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套接在该旋转轴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L形手柄8为L形钢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侧板1的顶角为45度。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使用施工现场(加工卸料平台、电梯井平台等)的钢板边角料切割成两块腰长200mm的等腰三角形(顶角为45°)钢板做为侧板1,一块200mm高300mm宽的钢板作为正面模板3(此钢板宽度可根据现场构造柱截面宽度做适当调整)。在两块侧板1的顶角处焊接一根长300mm钢筋作为旋转轴2,在焊接之前将钢筋上套DN14长280mm套管。在侧板1的左腰靠近左底角的位置焊接300mm长钢筋(限位柱一4)作为正面模板3的限位。将正面模板3焊接在套管上。用钢筋制作L形手柄8,长边500mm,短边150mm,并且L形手柄8的短边焊接在正面模板3的左侧面(靠近限位柱一4的侧面)中间。在侧板1的外侧面右腰处焊接200mm长3mm*30mm*30mm的角钢加固,与外侧面相接触的直角面的中间位置焊接长300mm钢筋,作为L形手柄8的拉结点。在侧板1的右底角切割成一个宽15mm,深25mm的豁口作为卡槽5,卡槽5在混凝土浇筑完之后可用限位钢筋6固定正面模板3的左侧面。在角钢上开设的对拉孔。此外,旋转轴2还可通过轴承、通孔、铰链等常规方式活动连接正面模板3。
使用废旧螺杆头端部焊接长50mm钢筋作为短边,制作成L形螺杆10,L形螺杆10用于施工过程中固定角钢7。L形螺杆10在水平方向不受约束可以避开构造柱钢筋,顺利穿过构造柱。
具体使用时,如图4-6所示,将制作好的钢模板(构造柱顶部工具式钢模板)刷好脱模剂,在构造柱的一侧满配木模板一,并在构造柱的另一侧配有高度低于木模板一200mm的木模板二。将钢模板直接放置在木模板二上面,将L形螺杆10的长边穿过角钢7的对拉孔,直到将L形螺杆10的短边贴紧角钢7,然后在L形螺杆10的长边上套的PVC套管、钢垫片、通丝螺母与木模板一对拉固定,使钢模板的两侧角钢7紧紧夹在砌体上。在钢模板上方浇筑混凝土,并将振捣棒深入构造柱将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向上提L形手柄8,直到正面模板3抵住限位柱二9,多余的少量混凝土从正面模板3与侧板1之间的间隙流出后回收利用。通过计算,将混凝土添加至与左顶角的水平高度平齐后的容积为0.0042m3,而构造柱顶部从左顶角的水平高度至木模板一顶部所需的混凝土量为0.0028m3比0.0042m3略小,不会造成构造柱顶部因少混凝土而产生空隙的问题。正面模板3在混凝土浇筑之前与墙面夹角为45°,抵住限位柱二9从而将混凝土挤密实后的夹角为0°,此时将的限位钢筋6放卡槽5内,并与正面模板3的左侧面紧密接触,正面模板3被限位钢筋6和限位柱二9固定牢固,最后待混凝土初凝后将钢模板、木模板一及木模板二拆除养护即可。
综上所述,借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施工现场使用的正面模板、角钢边角料和废旧钢筋加工制作,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同时可提高构造柱顶部混凝土成型质量与施工效率;降低模板安装加固的难度,同时杜绝由于构造柱施工造成模板与木方、牛腿混凝土、剔凿用电、工期等方面的浪费问题,并减少建筑垃圾清运的费用,达到降本增效绿色施工目的。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