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建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92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发光建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建材,尤指一种具有可透光层以及发光模块的发光建材。



背景技术:

结合可透光层以及发光组件的发光建材通常应用在建筑的室外装饰或是作为建筑的幕墙玻璃,发光建材结合了一般可透光建材以及发光广告牌的优点,不仅可藉由发光组件显示作为广告或装饰的发光图案,依据所采用的可透光层类型,也可具有优秀的采光、防爆、防水或防紫外线等等的特点。

现有的发光建材通常具有两可透光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薄膜以及作为发光组件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其中,ITO薄膜位在两可透光层之间,且LED设置在ITO薄膜上,并藉由ITO薄膜上的导电线路提供LED电力及进行控制LED。一般而言,发光建材常使用红色、绿色、蓝色三个发光组件组成一个像素点,并使用至少三条导电线路作为输入端以及至少一条导电线路作为接地端,使用至少四条导电线路以分别控制三个发光组件,由于设计上这些导电线路必须保持最小间隔,故像素点的密度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突破现有像素点密度限制的发光建材,即为各家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种种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突破现有像素点密度限制的发光建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遂提供一种发光建材,包括第一可透光层、第二可透光层、发光模块、中间层以及控制模块。其中,第一可透光层具有第一表面,并在第一表面上设置第一导电线路;第二可透光层具有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并在第二表面上设置第二导电线路;发光模块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与驱动电路连接的多个发光组件,其中,发光模块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第一接点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第二接点连接至第二导电线路;中间层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并具有对应发光模块的空间;以及控制模块连接第一导电线路以及第二导电线路,并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以令驱动电路依据时钟控制信号驱动多个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路或第二导电线路是由氧化铟锡、金属细线、导电高分子、奈米碳管或石墨烯所组成者。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为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为绿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且第三发光组件为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可透光层或第二可透光层为玻璃或塑料材质所组成者。

在一实施例中,中间层为热塑性材料薄膜所组成者。

在一实施例中,中间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所组成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光建材,包括第一可透光层、第二可透光层、发光模块、中间层以及控制模块。其中,第二可透光层具有面对第一可透光层的表面,并在表面上设置第一导电线路以及第二导电线路,第一导电线路以及第二导电线路之间具有用以绝缘的间隙;发光模块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与驱动电路连接的多个发光组件,其中,发光模块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第一接点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第二接点连接至第二导电线路;中间层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及第二可透光层之间;以及控制模块连接第一导电线路以及第二导电线路,并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以令驱动电路依据时钟控制信号驱动多个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路或第二导电线路是由氧化铟锡、金属细线、导电高分子、奈米碳管或石墨烯所组成者。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为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为绿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且第三发光组件为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可透光层或第二可透光层为玻璃或塑料材质所组成者。

在一实施例中,中间层为热塑性材料薄膜所组成者。

在一实施例中,中间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所组成者。

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及多个发光组件,并将发光模块的对外接点整合为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因此只需要两条导电线路(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再配合控制模块所送出的时钟控制信号即可分别驱动多个发光组件,所使用的导电线路少于现有技术,因此可增加发光模块的密度(也就是像素点的密度),充分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失。此外,多个发光组件可包括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且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可视需求使用RGB色发光二极管或其它单色发光二极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发光建材

10 第一可透光层

100 第一导电线路

11 第二可透光层

110 第二导电线路

12 发光模块

120 第一接点

121 第二接点

13 中间层

14 控制模块

20 驱动电路

21 第一发光组件

22 第二发光组件

23 第三发光组件

3 发光建材

30 第一可透光层

31 第二可透光层

310 第一导电线路

311 第二导电线路

32 发光模块

33 中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藉由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电路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建材1,包括第一可透光层10、第二可透光层11、发光模块12、中间层13以及控制模块14(图标在图2)。

第一可透光层10具有第一表面,并在第一表面上设置第一导电线路100;第二可透光层11具有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并在第二表面上设置第二导电线路110,换句话说,第一导电线路100以及第二导电线路110位在第一可透光层10及第二可透光层11之间。

发光模块12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10及第二可透光层11之间,发光模块12包括驱动电路20以及与驱动电路20连接的多个发光组件21、22、23。发光模块12具有第一接点120及第二接点121,第一接点120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100,第二接点121连接至第二导电线路110。

中间层13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10及第二可透光层11之间,并具有对应发光模块12的空间,空间如图1中斜线部分所示,因此不妨碍发光模块12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100及第二导电线路110。

控制模块14可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10或第二可透光层11边缘,或是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10或第二可透光层11之外,但必须连接第一导电线路100以及第二导电线路110,控制模块14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20,以令驱动电路20依据时钟控制信号驱动多个发光组件21、22、23,举例来说,可单独驱动单一发光组件以发出发光组件的单色光,或是快速地轮流驱动多个发光组件以发出视觉上的混合光。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建材1通过驱动电路20整合多个发光组件21、22、23的输入端,驱动电路20依据控制模块14送出的时钟控制信号驱动多个发光组件21、22、23,因此发光模块12仅需第一接点120及第二接点121两对外接点,也只需要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100以及第二导电线路110此两条导电线路,反观现有技术具有三个发光组件的发光模块则需至少四条导电线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建材1所需的导电线路数量较低,从而可提升发光模块12设置的密度(也就是像素点的密度)。在实际应用上,较高密度的发光模块12可提供分辨率更高的发光图案。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路100或第二导电线路110是由氧化铟锡、金属细线、导电高分子、奈米碳管或石墨烯所组成者。举例来说,可在第一可透光层10及第二可透光层11的表面,镀上ITO层以分别布置出第一导电线路100及第二导电线路110,或使用其它兼具导电性及透光性的替代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发光组件可包括第一发光组件21、第二发光组件22及第三发光组件23,但不以此为限,可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21、第二发光组件22及第三发光组件23可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发光组件。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21为红色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22为绿色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组件且第三发光组件23为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组件,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可透光层10或第二可透光层11可为玻璃或塑料材质所组成者,举例来说,玻璃材质可为钠钙玻璃或硼硅玻璃,塑料材质可为压克力或聚碳酸酯PC,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实施例中,中间层13可为热塑性材料薄膜所组成者。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中间层13可为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所组成者,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发光建材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光建材3,包括第一可透光层30、第二可透光层31、发光模块32、中间层33以及控制模块(未图标)。

第二可透光层31具有面对第一可透光层30的表面,并在表面上设置第一导电线路310以及第二导电线路311,第一导电线路310以及第二导电线路311之间具有用以绝缘的间隙,需注意的是,虽然图3中的第一导电线路310以及第二导电线路311图示为多个区段,但第一导电线路310所有的区段皆为电性连接,同样地,第二导电线路311所有的区段也皆为电性连接。

发光模块32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30及第二可透光层31之间,发光模块32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与驱动电路连接的多个发光组件,其中,发光模块32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第一接点连接至第一导电线路310,第二接点连接至第二导电线路311。

中间层33设置在第一可透光层30及第二可透光层31之间,由于第一导电线路310以及第二导电线路311都位在第二可透光层31面对第一可透光层30的表面上,故中间层33不需要具有对应发光模块32的空间。

控制模块连接第一导电线路310以及第二导电线路311,并送出时钟控制信号至驱动电路,以令驱动电路依据时钟控制信号驱动多个发光组件。由于电路方面的设置与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路310或第二导电线路311是由氧化铟锡、金属细线、导电高分子、奈米碳管或石墨烯所组成者。举例来说,可在第一可透光层30及第二可透光层31的表面,镀上ITO层以分别布置出第一导电线路310及第二导电线路311,或使用其它兼具导电性及透光性的替代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发光组件可包括第一发光组件21、第二发光组件22及第三发光组件23,但不以此为限,可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发光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21、第二发光组件22及第三发光组件23可为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组件。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组件21为红色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22为绿色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组件且第三发光组件23为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组件,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可透光层30或第二可透光层31可为玻璃或塑料材质所组成者,举例来说,玻璃材质可为钠钙玻璃或硼硅玻璃,塑料材质可为压克力或聚碳酸酯PC,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实施例中,中间层33可为热塑性材料薄膜所组成者。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中间层33可为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所组成者,但不以此为限。

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发光模块包括驱动电路及多个发光组件,并将发光模块的对外接点整合为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因此只需要两条导电线路(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再配合控制模块所送出的时钟控制信号即可分别驱动多个发光组件,所使用的导电线路少于现有技术,因此可增加发光模块的密度(也就是像素点的密度),充分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失。此外,多个发光组件可包括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且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可视需求使用RGB色发光二极管(LED)或其它单色发光二极管(LED)。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惟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任何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修改及变化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且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