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布线的新型砌块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4818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可布线的新型砌块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尤其是指一种可布线的新型砌块砖。



背景技术:

沿用了几千年的烧结砖,虽然牢固,但是由于需要大量挖掘农业耕地面积,对于日益减少的耕地来说,无疑是当代人吃后代人的饭,同时烧结砖需经过高温煅烧制成,这无形中又增加了燃料的消耗,同时也增加了制砖的成本,加上高温长时间立窑烧结砖一般为实心砖,体积重对地基及承重框架(柱子和横梁)负担过重,颜色单一不适合高层建筑;而多孔砖是指以粘土、页岩、粉煤灰、工业废渣、废弃淤泥等为主要原料,经成型、焙烧而成;具有体积比较轻,不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使用,可以充分利用废弃的材料,节能环保。但是,现有多孔砖还具有以下缺点:

1、现有多孔砖除了设置贯穿孔外的侧面具有孔洞外,其他侧面都是平面,在堆砌砖时,砖与砖之间的为平面连接面且砖体面粗糙,需要使用较多水泥沙浆进行固定,连接结构比较不牢固,且不能重复使用,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需要填充修平砖与砖之间的连接缝隙,耗时费工,更需要搭建外墙装修手脚架;

2、现有多孔砖在堆砌时需要使用辅助工具来限制堆砌方向,不然容易砌歪,使得墙体倾斜,形成不合格墙体;

3、上下两层多孔砖都是错位设置,因此各贯穿孔不连通或者曲折连通,不好布设线路和管路;

4、各相邻多孔砖都是平面连接再通过水泥沙浆固定连接,密实度差,平面直线连接容易潮湿浸蚀,但是长时间经过风吹雨打,可能会出现水泥浆脱落,就会造成墙体水渗透,发霉脱落,影响墙体使用寿命;

5、现有砖堆砌成墙体的内外墙面都是粗糙砖面和水泥沙浆面,必须再次粉刷及二次装修,耗材又费工;而且,为了让外墙具有良好的整体装饰美观,一般在外墙贴瓷砖或干挂板材,但是,也经常发生瓷砖、板材脱落而砸伤人员事故,因此外墙装修也存在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砖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布线的新型砌块砖,堆砌时形成横向、纵向的布置线路、管路的通道,且在中墙形成连通横向、纵向的布置线路、管路的通道,方便横、纵向布置各种线路和管路。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布线的新型砌块砖,其包括有砖本体,所述砖本体设置有多个贯穿砖本体上下的贯穿孔;所述砖本体包括有一体成型的外墙、中墙及内墙,所述贯穿孔分为位于中墙的中间贯穿孔和位于外墙、内墙且对称分布于中间贯穿孔两侧的侧边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具有与砖本体左右方向长度一致的横向孔壁和与砖本体前后方向长度一致的纵向孔壁,所述横向孔壁的顶面设置有向上凸伸的凸棱,所述横向孔壁的底面对应所述凸棱设置有凹陷的棱槽,两上下相邻的所述砖本体堆砌时,其中一砖本体的凸棱插置于另一砖本体的棱槽;所述砖本体在中墙的顶面和底面相对应凹陷设置有横向通槽,所述横向通槽贯穿砖本体左右且连通中间贯穿孔,两上下相邻的所述砖本体堆砌时,上下两横向通槽对合形成横向穿孔。

所述中间贯穿孔与中墙在外墙到内墙方向上的宽度一致,所述横向通槽的宽度小于所述中间贯穿孔的宽度。

所述外墙和\或内墙的顶面和底面也相对应凹陷设置有横向通槽,所述横向通槽与所述侧边贯穿孔连通;且所述横向通槽的宽度与所述侧边贯穿孔的宽度一致。

所述砖本体在中墙左右方向上设置一排两个中间贯穿孔及在外墙、内墙上设置有对称位于中间贯穿孔两侧的一排两个侧边贯穿孔。

所述砖本体在中墙左右方向上设置一排三个中间贯穿孔及在外墙、内墙上设置有对称位于中间贯穿孔两侧的一排三个侧边贯穿孔。

所述中间贯穿孔的宽度大于所述侧边贯穿孔的宽度,所述中间贯穿孔的长度与所述侧边贯穿孔的长度一致。

所述横向通槽为半圆形通槽,上下两横向通槽对合形成圆形的横向穿孔。

左右相邻的贯穿孔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侧边孔壁及中间孔壁,所述中间孔壁的厚度大于所述侧边孔壁的厚度;且所述中间孔壁的厚度为侧边孔壁的厚度的两倍。

左右相邻的贯穿孔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侧边孔壁及中间孔壁,所述中间孔壁的厚度和侧边孔壁的厚度一致。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砌块砖设置有纵向的多个贯穿孔,上下对齐堆砌时,因而上下贯穿孔都是对齐连通的,形成纵向布置线路、管路的通道;所述砌块砖设置有横向通槽,左右对齐堆砌时,左右横向通槽都是对齐连通的,形成横向布置线路、管路的通道,可避免另外开凿沟道,省时节力;在中墙上的所述中间贯穿孔和横向通槽是连通关系,因此,在中墙上布置线路、管路时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改线路和管路穿设方向,操作灵活方便;而且,凸棱和棱槽的配合关系,可将中墙的中间贯穿孔和横向通槽与内墙、外墙隔开,避免线路跑偏至内墙和外墙,在外墙、中墙、内墙分别布置不同线路、管路,使得各线路、管路布置清晰、整齐;也可在内墙、外墙设置保温材料,使墙体具有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砌块砖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砌块砖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砌块砖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砌块砖的左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砌块砖的上下堆砌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砌块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砌块砖的左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砌块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砌块砖的左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九个贯穿孔的砌块砖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砖本体1 贯穿孔11

横向通槽5 外墙2

中墙3 内墙4

中间贯穿孔31 侧边贯穿孔21、41

凹槽12 插块13

凸棱14 棱槽15

侧边孔壁111 中间孔壁112

外孔壁22 内孔壁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可布线的新型砌块砖,其包括有砖本体1,所述砖本体1设置有多个贯穿砖本体上下的贯穿孔11;所述砖本体1包括有一体成型的外墙2、中墙3及内墙4,所述贯穿孔11分为位于中墙3的中间贯穿孔31和位于外墙2、内墙3且对称分布于中间贯穿孔31两侧的侧边贯穿孔21、41;所述贯穿孔11具有与砖本体1左右方向长度一致的横向孔壁和与砖本体1前后方向长度一致的纵向孔壁,所述横向孔壁的顶面设置有向上凸伸的凸棱14,所述横向孔壁的底面对应所述凸棱14设置有凹陷的棱槽15,两上下相邻的所述砖本体1堆砌时,其中一砖本体1的凸棱14插置于另一砖本体1的棱槽15;所述砖本体1在中墙3的顶面和底面相对应凹陷设置有横向通槽5,所述横向通槽5贯穿砖本体1左右且连通中间贯穿孔31,两上下相邻的所述砖本体1堆砌时,上下两横向通槽5对合形成横向穿孔。

本实用新型砌块砖设置有纵向的多个贯穿孔11,上下对齐堆砌时,因而上下贯穿孔11都是对齐连通的,形成纵向布置线路、管路的通道;所述砌块砖设置有横向通槽5,左右对齐堆砌时,左右横向通槽5都是对齐连通的,形成横向布置线路、管路的通道,可避免另外开凿沟道,省时节力;在中墙3上的所述中间贯穿孔31和横向通槽5是连通关系,因此,在中墙3上布置线路、管路时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改线路和管路穿设方向,操作灵活方便;而且,凸棱14和棱槽15的配合关系,可将中墙3的中间贯穿孔31和横向通槽5与内墙4、外墙2隔开,避免线路跑偏至内墙4和外墙2,在外墙2、中墙3、内墙4分别布置不同线路、管路,使得各线路、管路布置清晰、整齐;也可在内墙4、外墙2设置保温材料,使墙体具有保温效果。当上下两砖本体1堆砌时,所述成型于横向孔壁上的凸棱14和棱槽15可限制上下两砖本体1前后方向位置,避免错位,使得堆砌的墙面更平整;且所述凸棱14的顶面为圆弧面,所述棱槽15的槽底为圆弧槽;利用模具制作砖本体1时,圆弧面的凸棱14、圆弧槽的棱槽15更方便脱模,制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砌块砖的所述中间贯穿孔31与中墙3在外墙2到内墙4方向上的宽度一致,所述横向通槽5的宽度小于所述中间贯穿孔31的宽度;且所述中间贯穿孔31和侧边贯穿孔21、41为具有圆角边的长方形孔。

本实用新型砌块砖的所述横向通槽5与外墙2和\或内墙4上的所述侧边贯穿孔21、41连通,因此可分别单独在外墙2、中墙3或内墙4上设置所述横向通槽5,也可选择性地在外墙2、中墙3和内墙4上选择任意两个设置所述横向通槽5,也可选择性地在外墙2、中墙3和内墙4上都设置所述横向通槽5;多种横向通槽5的设置位置,可在线路、管路施工过程中具有多种选择,更方便布置线路、管路。

本实用新型砌块砖的所述横向通槽5的宽度与所述侧边贯穿孔21、41的宽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砌块砖的所述砖本体1在中墙3左右方向上设置一排两个中间贯穿孔31及在外墙2、内墙4上设置有对称位于中间贯穿孔31两侧的一排两个侧边贯穿孔21、41;或者所述砖本体1在中墙3左右方向上设置一排三个中间贯穿孔31及在外墙2、内墙4上设置有对称位于中间贯穿孔31两侧的一排三个侧边贯穿孔21、41(如图10所示);所述中间贯穿孔31的宽度大于所述侧边贯穿孔21、41的宽度,所述中间贯穿孔31的长度与所述侧边贯穿孔21、41的长度一致;总共在砖本体1上设置六个或九个贯穿孔11,可有效地减轻砖本体1的自身重量,而且设置三排贯穿孔11可有效起到保温、隔热和隔音效果,也可以在侧边贯穿孔21、41内填充泡沫材料,进一步提高砖的隔热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砌块砖的所述横向通槽5为半圆形通槽,上下两横向通槽5对合形成圆形的横向穿孔;线路、管路一般为圆形管状,设置于圆形的横向穿孔可更方便布置线路、管路。

本实用新型砌块砖的左右相邻的贯穿孔11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侧边孔壁111及中间孔壁112,所述中间孔壁112的厚度大于所述侧边孔壁111的厚度;且所述中间孔壁112的厚度为侧边孔壁111的厚度的两倍;当遇到拐角或无法放置一整个砖本体1时,可以从中间孔壁112的中心对切成两个半个砖本体1,可更灵活使用;或者,所述中间孔壁112的厚度和侧边孔壁111的厚度一致(如图10所示)。

本实用新型砌块砖的所述砖本体1左侧面设置有凹槽12或插块13,所述砖本体1右侧面对应所述凹槽12设置有插块13或对应所述插块13设置有凹槽12,两左右相邻的所述砖本体1堆砌时,其中一砖本体1的插块13插置于另一砖本体1的凹槽12;本实用新型砌块砖在堆砌建造墙体时,先往砖本体1的左右侧面刷一层纯水泥浆或胶水,将砖整齐地往上堆砌并固定形成墙体,并且本实用新型砌块砖在左右侧面设置凹槽12和插块13,可在左右相邻两砖本体1堆砌在一起时,其中一砖本体1的插块13插置于另一砖本体1的凹槽12,因此,每两左右相邻的砖本体1不仅借助纯水泥浆或胶水固定在一起,同时可以通过凹槽12和插块13进行固定,而且凹槽12和插块13可增加两砖本体1的接触面积及增加水泥浆和砖本体的接触面积,使得左右两砌块砖堆砌连接的组合强度高且可方便快速堆砌施工,堆砌而成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好;当两上下相邻的所述砖本体1堆砌时,其中下方砖本体1顶面上的凸棱14插置于上方砖本体1的棱槽15;所述凸棱14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贯穿孔11的顶面高度,当雨水拍打砖本体时,所述凸棱14可防止水由砖本体1的外侧向内侧渗透,使得墙体具有防渗透性,保证墙体的防水性;而且所述凸棱14和棱槽15的配合关系可起到上下定位对齐作用,所述凹槽12和插块13的配合关系可起到左右定位对齐作用,可使得堆砌的墙体更加整齐;所述砖本体1设置贯穿孔11可减轻砖本体1的自身重量,减轻对地基和承重框架的负担且可节省制作成本;且所述凹槽12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插块13的凸出厚度;在刷水泥时,所述凹槽12和插块13之间的间隙方便刷水泥,且在堆砌过程中使相邻砖本体1之间具有调整结构,堆砌更整齐。

本实用新型砌块砖的所述凹槽12和插块13竖直设置于所述砖本体1的左右侧面中部,且所述凹槽12和插块13的竖直高度与所述砖本体1的竖直高度一致,因此,所述凹槽12的上下两端是开口,与插块13插接操作更简单;所述凹槽12在接近槽底设置有渐缩的槽壁并形成锥形槽;所述插块13具有与锥形槽相配合的锥形块;在制作砌块砖时,比较容易脱模,生产更方便;且所述凹槽12和插块13的棱边具有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砌块砖的所述外墙2的厚度大于所述内墙4的厚度;所述外墙2具有位于所述侧边贯穿孔21外层的外孔壁22和位于所述侧边贯穿孔21内层的内孔壁23,所述外孔壁22的厚度大于所述内孔壁23的厚度,所述内墙4上的侧边贯穿孔41两侧的孔壁的厚度与内孔壁23的厚度一致;且所述内孔壁23的厚度是所述外孔壁22的厚度的三分之二;由于外墙2裸露在外,长年累月被风吹雨打,容易损耗,因此增加外墙2的厚度,可增加砖的结构强度且可提高砖整体的使用寿命;当然,所述外墙2的厚度和所述内墙4的厚度可以是一致的。

本实用新型砌块砖的所述外墙2的外侧面的上下左右四边都为圆弧倒角边;所述中墙3的左右侧面的上下两边为圆弧倒角边;所述内墙4的左右侧面的上下两边为圆弧倒角边;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可避免砖本体1的棱边磕碰损坏,由于外墙2裸露在外,如磕碰损坏会影响墙体的整体装饰外观;而且形成圆弧倒角边可使得相邻两圆弧倒角边之间的间距较大,可在圆弧倒角边涂抹比较厚的水泥浆,形成较强的加强网,增加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外墙2的外侧面在堆砌之前就做好石英砂颜色配置磨光面或瓷砖釉面,堆砌后形成不需要二次外墙装修的墙面,美观大方、便于清洗且一次性装修到位可避免产生二次装修的工作量且搭设手脚架费用;但是,内墙4的内侧面的上下左右四边不形成圆弧倒角边,所述内墙4的内侧面的上下左右四边为直角边,可使得整体内墙4形成一平整的平面,可以是瓷砖面或毛平面,更方便后期贴墙纸或其他装修工作,不需要粉刷土底,省时省力。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