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的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1886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车库的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一种立体车库的调节机构,属于车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停车难的问题凸显的越来越严重。为了增加停车位的数量,立体车库开始应用在停车较为集中地区域。现有的立体车库仅仅为了增加停车位而设计,没有考虑车辆停放的难易程度。上层的停车位在使用时,会存在如下问题:1、难以将汽车驶入上层车位,由于上层车位较高,车辆在驶入时需要上坡,从而增加了调节的难度;2、驶入驶出方向固定。车头方向驶入停车后,只能前行或倒车驶出。增加了场地要求和驾驶难度。3、上层车位的升降容易与两侧的车辆发生碰撞,由于车位大多数是与道路垂直的,车辆在驶入车位或由车位驶出时需要转一个直角弯,由于立体车库上层的车位较高,从而导致在驶出车位或转弯过程中容易碰到两侧的车辆,使用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驶入及驶出方便、实现立体停车的立体车库的调节机构及立体车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立体车库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移机构以及角度调节单元,平移机构的上侧用于连接停车板并推动停车板平移,角度调节单元与平移机构相连,并用于带动停车板在水平面内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平移机构包括平移动力单元以及摩擦轮,停车板设置在摩擦轮上侧并压紧摩擦轮,平移动力单元与摩擦轮相连并带动摩擦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平移动力单元为通轴电机,通轴电机两端的输出轴上均安装有摩擦轮。

优选的,所述的平移机构和停车板之间设有用于对停车板导向的导向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导向辊以及设置在停车板下侧的导向槽,导向辊转动安装在平移机构上,导向辊滑动设置在导向槽内,从而对停车板的移动进行导向。

优选的,所述的角度调节单元为回转驱动。

优选的,所述的平移机构与停车板之间设有重载万向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立体车库的调节机构的平移机构能够推动停车板平移,角度调节单元能够带动停车板水平转动,从而实现停车板方向的调整,在驶入或者驶出时,使停车板与道路平行,以及车头方向的调整,方便车辆的驶入驶出,而且停车板能够先平移再旋转,能够避免在旋转过程中碰到两侧的车辆,使用方便。

2、通轴电机的两端的输出轴上均安装有摩擦轮,从而通过两个摩擦轮的带动停车板平移,避免停车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

3、导向辊既能够承载停车板和停车板上的车辆的重量,还能够与导向槽配合来对停车板的平移进行导向,从而避免停车板移动过程中偏移,碰撞到两侧的车辆。

4、重载万向球能够承载停车板和车辆的重量,从而辅助角度调节单元承载的重量,运行更加轻松。

附图说明

图1为调节机构的右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调节机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托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停车板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立体车库的右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停车板 101、导向槽 102、导向部 2、托架 3、调节机构 4.副臂 401、连接部 5、主臂 6、平动液压缸 7、支撑架 8、让位口 9、摆动液压缸 10、水平传感器 11、导向辊 12、支撑架 13、转盘 14、重载万向球 15、回转驱动 16、承载架 17、摩擦轮 18、调平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立体车库的调节机构,包括平移机构以及角度调节单元,平移机构的上侧用于连接停车板1并推动停车板1平移,角度调节单元与平移机构相连,并用于带动停车板1在水平面内转动。本立体车库的调节机构3的平移机构能够推动停车板1平移,角度调节单元能够带动停车板1转动,从而实现停车板1方向的调整,在驶入或者驶出时,使停车板1与道路平行,并调整车头的方向,方便车辆的驶入驶出,而且停车板1能够先平移在旋转,能够避免在旋转过程中碰到两侧的车辆,使用方便。

具体的:如图1~2所示:停车板1的下侧设有托架2,托架2为方形的框架。停车板1为长方形的钢板,角度调节单元安装在托架2的上方,平移机构安装在角度调节单元上方,停车板1设置在平移机构上方,并带动停车板1移动,从而能够在调节停车板1的角度前带动停车板1平移,从而避免停车板1在角度调节时与两侧的车辆发生碰撞。

角度调节单元为回转驱动15,回转驱动15安装在托架2的中部,平移机构安装在回转驱动15的动力输出端上侧。托架2的上侧设有承载架16,承载架16上间隔均布有八个重载万向球14,并通过重载万向球14对停车板1起到辅助支撑,从而减轻了回转驱动15承载的载荷,使停车板1运行更加平稳。回转驱动15旋转带动停车板1方向的调整,在驶入或者驶出时,使停车板1与道路平行,并调整车头的方向,方便车辆的驶入驶出。

平移机构和停车板1之间设有对停车板1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停车板1上的导向槽101以及导向辊11。停车板1的中部沿竖直方向的厚度大于两侧的厚度,从而在停车板1的中部形成导向部102,导向部102为长方形,且导向部102的长度方向与停车板1平移方向平行,导向槽101设置在导向部102下部。回转驱动15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架12,导向辊11有多个,多个导向辊11的轴线平行设置,且导向辊11的轴线与停车板1的平移方向垂直,导向辊11转动安装在支撑架12上部,且导向辊11的上部伸出支撑架12,导向辊11沿轴线方向的长度稍小于导向槽101的宽度。支撑架12伸入导向槽101内,导向槽101的上侧压紧导向辊11,从而对停车板1的平移进行导向,避免在平移过程中发生偏移,从而与两侧的车辆发生碰撞。

平移机构包括平移动力单元以及摩擦轮17。平移动力单元为通轴电机,摩擦轮17有两个,两个摩擦轮17分别与通轴电机两端的两个输出轴上,且两个摩擦轮17分别设置在导向槽101的两侧。停车板1与摩擦轮17上侧接触并压紧摩擦轮17,通轴电机带动两个摩擦轮17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停车板1平移,两个摩擦轮17的同步性好,省去了使二者同步移动的传动机构,能更好的满足对平移机构的体积的要求。

如图3所示:回转驱动15的上侧转动安装有转盘13,转盘13设置在托架2的中部,转盘13和回转驱动15之间设有蜗轮蜗杆机构,回转驱动15通过蜗轮蜗杆带动转盘13转动,蜗轮蜗杆机构具有反向自锁的特性,从而能够避免在车辆重力作用下转盘13回转。通轴电机和摩擦轮17均安装在转盘13上,并随转盘13同步转动。支撑架12的下部与转盘13固定连接,并随转盘13同步转动。

支撑架12的上部为长方体,且支撑架12的上部的宽度稍小于导向槽101的宽度,支撑架1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转动安装有导向辊11,从而避免了停车板1与支撑架12之间发生滑动摩擦,从而造成停车板1移动不顺畅。导向辊1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增减。

如图4所示:停车板1为长方形板,导向槽101为长方形槽,且导向槽101沿停车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停车板1的中部。导向槽101的两端封闭,从而能够避免停车板1在移动过程中与支撑架12脱离,从而出现停车板1滑落的问题。

如图5~6所示: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平动动力单元、摆动动力单元以及上述的调节机构3,停车板1安装在调节机构3上侧,停车板1与地面间隔设置,停车板1有一层或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多层,且停车板1与调节机构3一一对应,平动动力单元与调节机构3相连并推动调节机构3水平移动。摆动动力单元与调节机构3相连并带动调节机构摆动,从而方便停车板1上的车辆驶入驶出。在本实施例中,停车板1设置有一层。

停车板1的下侧与地面间隔设置,且停车板1与地面的间距大于车辆的高度,从而在停车板1的下侧还可以停放车辆。

支撑架7包括两侧的侧支撑板以及后侧的支撑板,两侧的侧支撑板上均设有让位口8,从而方便停在调节机构下侧的车辆打开车门。

支撑架7上设有主臂5和副臂4,主臂5有对称设置在支撑架7两侧的两个。主臂5右端铰接在支撑架7的上部左侧,主臂5为槽钢,副臂4滑动安装在主臂5内。摆动动力单元为摆动液压缸9,摆动液压缸9铰接在支撑架上,摆动液压缸9的活塞杆与主臂5的自由端铰接,从而推动主臂5摆动。

平动动力单元为平动液压缸6,平动液压缸6为多级液压缸。副臂4的左端向上弯折,从而在副臂4的左端形成用于与平动液压缸6的活塞杆以及调节机构的托架2连接的连接部401。 平动液压缸6的活塞杆与连接部401相连,并推动副臂4平移伸出主臂5或缩入主臂5。托架2的右端上侧与连接部401铰接,从而实现了停车板1的平动。摆动液压缸9在推动主臂5摆动时,主臂5的自由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停车板1下降,主臂5摆动至水平位置时停车板1位于最高点,从而能够避免空间不足导致上层停车板1无法使用的问题。

调平机构包括安装在托架2左端的水平传感器10以及调平液压缸18。调平液压缸18转动安装在副臂4的连接部401上,调平液压缸18的活塞杆与托架2的右端铰接,水平传感器10用于检测托架2的水平,并将信号传递给液压站,从而使调平液压缸18推动托架2摆动,调节托架2的水平。

本立体车库的使用过程如下:车辆驶出时,首先通轴电机带动摩擦轮17转动,从而使停车板1带动停车板1上的车辆向移出车库的方向移动,到达设定位置停止移动。然后平动液压缸6推动停车板1继续向移出车库的方向移动,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停止。回转驱动15带动停车板1转动,从而调节车辆的角度,以便于车辆驶上道路。摆动液压缸9带动停车板1摆动,在摆动的同时,水平传感器10检测通过托架2检测停车板1的水平,并通过调平液压缸18调节,从而保证停车板1的水平。当停车板1与路面接触时,车辆由停车板1上驶下,完成出库过程。入库过程与出库过程相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