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钢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0142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防火钢塑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火钢塑板。



背景技术:

目前的墙体材料有非粘土墙、建筑砌块、建筑板材等三类,虽然不以消耗粘土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方式,利用粉煤灰、石膏、矿碴等废弃物生产,但不够轻质,绝热、保温,特别是不能集绝热、保温、防火、轻质为一体,虽然有个别复合墙体板,但强度不够,必须另加金属丝网、木条或外贴玻纤网格布、木条等作加强筋,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火钢塑板,该钢塑板的结构十分简单,生产过程简单,可有效的节约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此外,其具有很好的防火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火钢塑板,包括由上框架、下框架及保温板压制成型的墙本体,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之间夹持由聚苯乙烯材料制成的所述保温板,所述墙本体的上下表面均通过燕尾丝均固定有至少一层镁菱板;

所述上框架及所述下框架均包括至少三根纵向分布的纵龙骨及分布于所述纵龙骨的两端的横龙骨,所述横龙骨与所述纵龙骨围成至少两个网格,所述纵龙骨与所述横龙骨通过燕尾丝固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板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上框架的上表面及所述下框架的下表面持平,所述保温板、所述横龙骨与所述纵龙骨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若干根嵌合槽,所述嵌合槽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朝向与其配合的所述镁菱板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镁菱板上固定有与所述嵌合槽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嵌合槽构成滑移连接。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镁菱板的数目设为两层,每层所述镁菱板均包括至少两块并排设置的子板,两层所述镁菱板中的子板相互交错排列。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板内嵌有若干根纵横交错且相互连通的埋线管。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本体中的至少一对相对侧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所述墙本体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构成搭边榫的上榫头与下榫槽,所述上榫头与所述下榫槽分别位于所述墙本体中的一对相对侧面上,所述上榫头与所述下榫槽构成拼接结构。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框架及所述下框架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设置为:相互平行的所述纵龙骨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横肋龙骨,和/或,相互平行的所述横龙骨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纵肋龙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龙骨、所述横肋龙骨、所述横龙骨及所述纵肋龙骨中至少一个固定有若干预设件组,所述预设件组伸入所述保温板。

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预设件组均包括两个呈弯曲设置的弯杆,所述弯杆相向弯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轻质复合墙体板采用由上框架、下框架及保温板压制成型,而且,其中的上框架及下框架均由轻钢龙骨组装而成,而保温板是由聚苯乙烯颗粒压制而成,轻钢龙骨及聚苯乙烯颗粒的来源均十分广泛,可以有效的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该轻质复合墙体板的结构十分简单,生产过程简单,也可有效的节约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防火钢塑板的三维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B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C部的放大图。

图中:10、上框架;11、墙本体;20、下框架;31、纵龙骨;32、横龙骨;33、燕尾丝;34、预设件组;35、纵肋龙骨;40、保温板;50、子板;51、镁菱板;61、下榫槽;62、上榫头;70、嵌合槽;71、凸起;80、埋线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至图4所示,一种防火钢塑板,包括由上框架10、下框架20及保温板40压制成型的墙本体11,上框架10与下框架20之间夹持由聚苯乙烯材料制成的保温板40,墙本体11的上下表面均通过燕尾丝33均固定有至少一层镁菱板51;在本实施例中,上框架10与下框架20均由轻钢龙骨制成,而保温板40是由聚苯乙烯颗粒压制而成,而墙本体11则是由上框架10、下框架20和保温板40一起压制而成;故,借助上框架10与下框架20,使得该墙本体11可以作为承重墙使用,而保温板40的存在,也会使得该墙本体11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框架10与下框架20分布于保温板40的两侧,上框架10与下框架20之间并不接触,借此,也就避免了冷桥现象的发生;使得利用该防火钢塑板制成的被动房的节能效果能达到90%以上。

其中,镁菱板51采用耐高温玻化微珠、植物纤维作为主要骨料,以中碱性高强度玻纤布及短纤纤维素增强,结合镁质无机胶凝材料;通过多层次交替覆轮滚压工艺制造而成,且镁菱板51抗折强度高、耐水防潮性能优越同时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通过防火检验:火焰持续燃烧时间为“0”,800℃不燃烧,1200℃无火苗,达到国家防火不燃级别A1级。

镁菱板51可有效的增强该防火钢塑板的防火性能。

此外,在压制过程中,保温板40会有部分突出网格,以致保温板40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上框架10的上表面及下框架20的下表面持平;这样,整个墙本体11的上下表面呈平面设置,这样,有助于更加方便的涂覆聚苯颗粒石膏砂浆,有助于提高聚苯颗粒石膏砂浆的涂覆效率。

而且,根据图1至图4可知,保温板40、横龙骨32与纵龙骨31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若干根嵌合槽70,嵌合槽70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朝向与其配合的镁菱板51的方向逐渐减小,镁菱板51上固定有与嵌合槽70配合的凸起71,凸起71与嵌合槽70构成滑移连接;这样,通过将镁菱板51上的凸起71与嵌合槽70配合,然后沿嵌合槽70的长度方向滑动该镁菱板51,借此,将镁菱板51安装于该墙本体11上,然后再用燕尾丝33进一步将镁菱板51固定于墙本体11上,凸起71与嵌合槽70的配合不仅通过增加了镁菱板51与墙本体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镁菱板51与墙本体11之间的稳定性,同时,凸起71与嵌合槽70的配合也在镁菱板51与墙本体11配合时有着定位作用,也增加了将镁菱板51安装于墙本体11上的速率。

此外,镁菱板51的数目设为两层,每层镁菱板51均包括至少两块并排设置的子板50,两层镁菱板51中的子板50相互交错排列;其中,子板50为组成镁菱板51的子单位,即子板50为型号较小的镁菱板51;将子板50交错着砌,是为了增加叠摞的镁菱板51之间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因为在该防火钢塑板在承受冲击力的时候,位于同一层防火钢塑板之间衔接的地方容易出现相对移动,如果两层镁菱板51中的子板50不交错排列.而让子板50缝成一条直线,叠摞的镁菱板51就很不结实,而交错排列后的子板50与子板50之间相互咬合、衔接,受冲击力的时候,子板50块之间的接触面就可以把压力分散开来,压力就不会作用在子板50之间衔接的缝上,从而提高了镁菱板51的稳定性。

此外,针对上框架10与下框架20,具体的结构为:上框架10及下框架20均包括至少三根纵向分布的纵龙骨31及分布于纵龙骨31的两端的横龙骨32,相邻纵龙骨31间隔30公分,横龙骨32与纵龙骨31围成至少两个网格,纵龙骨31与横龙骨32通过燕尾丝33固定;这样的设置使得上框架10与下框架20的结构非常简单,易于上框架10与下框架20的搭建。

而且,保温板40内嵌有若干根纵横交错且相互连通的埋线管80;这样,可以方便的在该防火钢塑板中布线,而不用将线不在防火钢塑板的表面。

此外,针对上框架10与下框架20,其中,相互平行的纵龙骨31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横肋龙骨,和/或,相互平行的横龙骨32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纵肋龙骨35;即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一、纵龙骨31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横肋龙骨,而横龙骨32之间没有固定纵肋龙骨35;二、横龙骨32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纵肋龙骨35,而纵龙骨31之间没有固定横肋龙骨;三、纵龙骨31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横肋龙骨,同时,横龙骨32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纵肋龙骨35;这三种情况都可以极大地提高上框架10及下框架20的承重能力,但是,第一种及第二种只能分别增大上框架10与下框架20在横向及纵向的承重能力,而第三种可以同时增大上框架10与下框架20在纵向及横向的承重能力。

为增大上框架10、下框架20与保温板40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纵龙骨31、横肋龙骨、横龙骨32及纵肋龙骨35中至少一个固定有若干预设件组34,预设件组34伸入保温板40,借助预设件组34,就可以很好的增大上框架10与保温板40及下框架20与保温板4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上框架10及下框架20与保温板40之间的连接强度。

此外,针对预设件组34,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图3及图4可知,每个预设件组34均包括两个呈弯曲设置的弯杆,弯杆相向弯曲。呈弯杆设置的预设件组34不仅可以增大与保温板40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其弯曲部具有类似钩子的作用以进一步增大上框架10与保温板40及下框架20与保温板40之间的接触面;此外,相向弯曲的预设件组34结合其所固定的龙骨,可以形成一个口小肚大的区域,借助这样的结构可以进一步的将保温板40固定于上框架10及下框架20上。

此外,墙本体11中的至少一对相对侧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墙本体11的连接结构;借助连接结构有助于快速的将该防火钢塑板进行组装以形成简易房;针对连接结构,针对图1所示,连接结构包括构成搭边榫的上榫头62与下榫槽61,上榫头62与下榫槽61分别位于墙本体11中的一对相对侧面上,上榫头62与下榫槽61构成拼接结构;墙本体11的厚度为18公分,上榫头62与下榫槽61的尺寸均设为厚9公分、宽5公分;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对连接结构做出限定,其也可以为插接结构。

上框架10及下框架20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为具有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等特性及不锈性。因为在可以也有效的防止上框架10及下框架20腐蚀,避免涂覆聚苯颗粒石膏砂浆时,砂浆中的水分对上框架10及下框架20腐蚀,延长了该防火钢塑板的实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