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特别是一种拉索与拉杆之间的索撑节点构造及索撑系统。
背景技术:
弦支穹顶结构最后一步关键施工技术就是预应力张拉,目前大部分施工都采用环向张拉法,环向张拉即张拉环向拉索,采用这种方法张拉拉索会造成较大的预应力损失,环向拉索与索撑节点产生相对滑动会造成摩擦力的产生,环索张拉力越大,拉索与索撑节点之间挤压力越大,会造成摩擦力的增大,目前工程采用在索撑节点内装聚四氟乙烯板来减小摩擦,但效果并不明显,并且会造成应力分布不均,导致结构最后内力分布状态与设计状态不符。在拉索张拉完成后,由于锚具以及拉索发生应力松弛的现象会导致拉索回缩,造成预应力损失,一般工程所采用的解决办法是对拉索进行超张拉,导致张拉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弦支穹顶结构索撑节点及索撑系统,要解决拉索与索撑节点间摩擦力大的问题,并解决张拉完成后拉索回缩趋势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弦支穹顶结构索撑节点,包括主板、设置在主板一侧的耳板、垂直设置在主板另一侧的立柱、套接在立柱上的轴承、套接在轴承外侧的棘轮以及搭接在棘轮上的棘爪;所述棘爪的前端与棘轮上的棘齿契合、末端与棘爪支撑柱铰接;所述棘爪支撑柱的另一端连接在立柱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立柱垂直设置在主板的中心、其端部有螺纹接头,所述立柱通过螺纹接头与棘爪支撑柱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耳板为两个、对称设置在主板上。
优选的,所述棘爪的末端设有与棘爪支撑柱连接的销轴;所述销轴上套接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扭转臂分别与棘爪和棘爪支撑柱连接。
优选的,所述棘轮的棘齿上有弧形的齿槽。
一种弦支穹顶结构索撑节点的索撑系统,包括连接在索撑节点上的拉杆和拉索,所述拉杆与主体的耳板连接,拉索水平向设置、卡合在棘轮上。
优选的,所述棘轮的棘齿的齿槽与拉索契合。
优选的,所述棘爪与棘轮的棘齿相契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现有的为拉索直接与索撑节点的轴承滚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为拉索与索撑节点的棘轮滚动连接,拉索与轴承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产生相对滑动时摩擦阻力减小,故预应力损失减小,应力分布与设计方案差异减小。
2、摩擦损失的减小使超张拉量减少,从而降低了张拉成本。
3、张拉过程中棘轮随拉索移动方向单一向滚动,张拉结束后通过棘爪将棘轮锁死,拉索回缩时阻碍拉索的回缩趋势,减小预应力损失。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索撑系统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索撑节点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索撑节点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索撑节点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棘轮与轴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棘爪与棘爪支撑柱连接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棘爪与棘爪支撑柱连接的侧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主板与立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索撑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索撑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板、2-棘轮、3-轴承、4-棘爪、5-拉杆、6-拉索、7-索撑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弦支穹顶结构索撑节点,包括主板1、设置在主板1一侧的耳板、垂直设置在主板1另一侧的立柱、套接在立柱上的轴承3、套接在轴承3外侧的棘轮2以及搭接在棘轮2上的棘爪4;所述棘爪4的前端与棘轮上的棘齿契合、末端与棘爪支撑柱铰接;所述棘爪支撑柱的另一端连接在立柱的端部。
参见图7所示,所述立柱垂直设置在主板1的中心、其端部有螺纹接头,所述立柱通过螺纹接头与棘爪支撑柱螺纹连接;参见图2所示,所述耳板为两个、对称设置在主板1上;参见图5和图6所示,所述棘爪4的末端设有与棘爪支撑柱连接的销轴;所述销轴上套接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扭转臂分别与棘爪和棘爪支撑柱连接;参见图4所示,所述棘轮2的棘齿上有弧形的齿槽。
参见图8和图9所示,一种弦支穹顶结构索撑节点的索撑系统,包括连接在索撑节点7上的拉杆5和拉索6,所述拉杆5与主体1的耳板连接,拉索6水平向设置、卡合在棘轮2上;所述棘轮2的棘齿的齿槽与拉索6契合;所述棘爪4与棘轮2的棘齿相契合。
索撑节点的制作过程:
1、分别制作完成主板1、立柱、耳板、棘轮2、轴承3和棘爪4。
2、组装棘轮2和轴承3:轴承3处于常温,将棘轮2加热,棘轮2的圆孔由于受热涨大,此时将轴承3安装在圆孔内,待棘轮2温度趋于常温后,棘轮2和轴承3便紧密连接在一起(或者棘轮处于常温,将轴承3冷冻,轴承3受冷收缩外径变小,此时将棘轮套在轴承外侧,待轴承温度趋于常温后,棘轮和轴承便紧密连接在一起)。
3、将组装好的棘轮和轴承安装在立柱上。
4、将棘爪4安装在立柱端部的螺纹接头上,完成索撑节点。
索撑系统的工作过程:
1、将拉杆5连接在耳板上。
2、将拉索6卡合在棘轮2上。
3、张拉拉索6,棘轮随拉索单向滚动。
4、张拉结束后,将棘爪4卡合在棘轮2上,完成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