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机模具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0742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机模具框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人造石压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机模具框组件。



背景技术:

人造石板的产线上,布料机在输送带上完成一定规格的坯料布置后,坯料继续通过输送带送到下一工序的压制工位上,成型模具向下框住坯料,在真空环境中压头向下将成型模具框住的坯料压制成板材,多次压制保证板材的密度足够紧实后,压头向上复位,成型模具向上与压制成型的板材脱离接触,输送带继续向前运送,将压制成型的板材运到下一加工工位。

现有技术的压制结构和系统中,出于简化工艺步骤的目的,会将上述成型模具直接固定在压头的底部表面上,使压头和成型模具形成一体结构,由压头带动成型模具上下移动进行框料,同时对坯体进行压制。在使用这样的系统进行压制,尤其是在坯料的黏性较大的情况下,在抽真空过程中,坯料的周边料容易移位,至压头带着成型模具下降时,成型模具与坯料无法对齐,常压到传送皮带上的料边,使得传送皮带承受过大的压力而被压坏。

另一种现有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方式是,将成型模具焊接在真空框里面,压制过程中成型模具不发生移动,压头向下移动对坯体进行压制。板材完全被压紧实后,压头向上复位,再将真空框连着成型模具一起向上抬起以实现坯料的脱模。为了让压头套合于成型模具之间以实现对坯料的压制,则压头的外侧壁和成型模具的内侧壁之间必然存在缝隙,边缘部分的坯料会在压制过程中挤进上述缝隙内,清理困难,且给产品带来周边易裂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结构和安装方式的限制,这样的成型模具无法适应不同规格的产品的生产,性价比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机模具框组件。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机模具框组件,包括下端开口的外框和模具框;

所述模具框包括框体结构和弹性透气层,所述框体结构由若干边条首尾固定而成,所述弹性透气层覆盖在所述框体结构的顶部;

所述模具框通过联动件设置于所述外框内,使得所述外框被抬起时,所述模具框随着所述外框被一同抬起。

优选的,所述联动件为设于所述外框的承接部,所述承接部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外框,其另一端向所述外框的内部延伸,靠近所述外框的内侧壁的边条被所述承接部承接,使得所述模具框被所述承接部向上托起。

优选的,所述承接部的一端弹性铰接在所述外框,其另一端可在外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外框的下部向所述外框的外部翻转,使得模具框能从所述外框的下端开口取出,而在外力的作用消失时,所述承接部恢复到能将所述模具框向上托起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内侧壁下端设有向内凹陷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可沿竖直方向拉伸的安装弹簧;所述安装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槽的上端面,其下端固定在所述承接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弹簧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承接部的一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框的内侧壁下端。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内侧壁下端设有向内凹陷的卡槽,所述承接部的一端的侧壁抵住所述卡槽的侧壁,所述承接部的上端面抵住所述卡槽的上端面,设有螺栓穿过所述承接部将所述承接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卡槽。

优选的,所述边条的端面的外边缘设有搭接台阶,所述搭接台阶承接在所述承接部上,使得所述承接部的上端面抵住所述搭接台阶的水平台阶面,所述承接部的另一端的侧壁抵住所述搭接台阶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边条的底部端面镶嵌有防溢条,所述防溢条的端面凸出于所述边条的底部端面。

优选的,所述边条的内侧壁设有圆弧部,所述圆弧部从所述框体结构的顶面向下延伸,且其从上往下逐渐向所述框架结构的外侧凸出。

优选的,所述边条的内侧壁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所述框体结构的顶面向下延伸,且其从上往下逐渐向所述框架结构的外侧倾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四根边条首尾相接形成四边形的框体结构,用弹性透气层将该框体结构的顶面封住,使得模具框变成只有一端敞口的五面框体结构,而所述弹性透气层为透气布或透气高分子膜。坯料通过传动装置运送到模具框的正下方,模具框往下扣住坯料,压机压头向下压制坯料,其下端面的边缘抵在所述边条的边条端面上,下端面的内部大部分抵在弹性透气层上以压制坯料,隔离了压头与坯料的直接接触,避免坯料粘黏在压头上,提高板材的尺寸精度;同时基于弹性透气层具有良好透气性的特点,避免了坯料中带有的气体在倒扣的模具框内积聚而无法释放,保证了最终板材产品各处的密度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压机模具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压机模具框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压机模具框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外框1,承接部10,卡槽11,安装槽12;模具框2,边条21,搭接台阶210,边条端面211,圆弧部212,倾斜面213,弹性透气层22;压头3,下端面300;防溢条4;螺栓5,安装弹簧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压机模具框组件,包括下端开口的外框1和模具框2;

所述模具框2包括框体结构和弹性透气层22,所述框体结构由若干边条21首尾固定而成,所述弹性透气层22覆盖在所述框体结构的顶部;

所述模具框2通过联动件设置于所述外框1内,使得所述外框1被抬起时,所述模具框2随着所述外框1被一同抬起。

本实施例中,四根边条21首尾相接形成四边形的框体结构,用弹性透气层22将该框体结构的顶面封住,使得模具框2变成只有一端敞口的五面框体结构,而所述弹性透气层22为透气布或透气高分子膜。坯料通过传动装置运送到模具框2的正下方,模具框2往下扣住坯料,压机压头3向下压制坯料,其下端面300的边缘抵在所述边条21的边条端面211上,下端面300的内部大部分抵在弹性透气层22上以压制坯料,隔离了压头3与坯料的直接接触,避免坯料粘黏在压头3上,提高板材的尺寸精度;同时基于弹性透气层22具有良好透气性的特点,避免了坯料中带有的气体在倒扣的模具框2内积聚而无法释放,保证了最终板材产品各处的密度均匀。

坯料压制过程中,模具框2始终扣罩住坯料,框体结构各边条21的内侧壁限定了坯料各侧边的位置,避免了压制过程中坯料出现塌边的问题;压机压头3下压的过程中,仅仅是其下端面300与模具框2的顶面(包括边条端面211和弹性透气层22的外端面)接触和/或挤压,压机压头3的外侧壁不会与模具框2内侧壁发生竖直方向上的相对运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压机压头3与模具框2发生竖直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坯料容易进入压机压头3外侧壁与模具框2内侧壁之间间隙的夹料问题,清洁更方便。

所述弹性透气层22的边缘覆盖了所有所述边条21的边条端面211。

通过边条的边条端面211固定弹性透气层22的边缘,提高两者固定的稳定性,且所述弹性透气层22的边缘覆盖了所有边条21的边条端面211,则压机压头3下压的过程中,边条21的边条端面211也能分担部分来自压机压头3的压力,延长了弹性透气层22的使用寿命。

将坯料压制足够紧实后,压头向上复位,外力向上将外框1抬起,模具框2在联动件的传递下同样受到向上的提升力,与外框1同时向上被抬起,即实现坯料的脱模,使用方便。

所述联动件为设于所述外框1的承接部10,所述承接部10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外框1,其另一端向所述外框1的内部延伸,靠近所述外框1的内侧壁的边条21被所述承接部10承接,使得所述模具框2被所述承接部10向上托起。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外框1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下端开口的真空框,布料机在输送带上完成一定规格的坯料布置后,坯料继续通过输送带送到外框1的下方,外框1带着所述模具框2向下,使模具框2框住坯料,在真空环境中压头向下将坯料压制成板材,将坯料压制足够紧实后,压头向上复位,外力向上将外框1抬起,所述模具框2受到来自承接部10的向上的提升力,与外框1同时向上被抬起,即实现坯料的脱模,使用方便。

所述承接部10的一端弹性铰接在所述外框1,其另一端可在外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外框1的下部向所述外框1的外部翻转,使得模具框2能从所述外框1的下端开口取出,而在外力的作用消失时,所述承接部10恢复到能将所述模具框2向上托起的位置。

所述承接部10的一端通过弹性铰接件安装在所述外框1的内侧壁下端,拉动承接部10的另一端向外框1的外部翻转,使得承接部10不再对模具框2构成阻碍,模具框2直接从外框1的下端开口取出;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所需压制板材的规格,更换对应尺寸规格的模具框2到外框1内,以在同一套基础设备上实现多规格产品的压制,灵活方便,性价比高。

所述外框1的内侧壁下端设有向内凹陷的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内设有可沿竖直方向拉伸的安装弹簧6;所述安装弹簧6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槽12的上端面,其下端固定在所述承接部1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弹簧6的下端。

如图3及图4所示,安装弹簧6处于原始状态时,给承接部10竖直向上的弹性拉力,使得承接部10保持水平状态,将所述模具框2向上悬空托起;需要更换模具框2时,按下承接部10的另一端,使其向所述外框1的外部翻转,同时将安装弹簧6向下拉伸,模具框2从所述外框1的下端开口取出并更换了新的模具框2后,放开承接部10的另一端,使其在安装弹簧6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到原始位置,使用方便,提高了模具框2的更换效率。

所述承接部10的一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框1的内侧壁下端。

基于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可方便地将承接部10从外框1上拆下,而没有了承接部10的阻挡,可顺利地将模具框2从外框1的下部取出,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所需压制板材的规格,适应性地更换模具框2到外框1内,以在同一套基础设备上实现多规格产品的压制,灵活方便,性价比高。

所述外框1的内侧壁下端设有向内凹陷的卡槽11,所述承接部10的一端的侧壁抵住所述卡槽11的侧壁,所述承接部10的上端面抵住所述卡槽11的上端面,设有螺栓5穿过所述承接部10将所述承接部10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卡槽11。

如图5及图6所示,通过在外框1的底部端面设置卡槽11,用卡槽11的上侧壁和侧壁抵住承接部10的侧端面和部分上端面,限定了承接部10的位置,再通过螺栓5将两者可拆卸固定,方便了承接部10和外框1之间的安装和更换,装配稳定,使用方便。

所述边条21的端面的外边缘设有搭接台阶210,所述搭接台阶210承接在所述承接部10上,使得所述承接部10的上端面抵住所述搭接台阶210的水平台阶面,所述承接部10的另一端的侧壁抵住所述搭接台阶210的侧壁。

外框1的内侧壁限定了模具框2的侧壁,所述承接部10的另一端的侧壁通过抵住所述搭接台阶210的侧壁进一步限定了模具框2的左右位置,避免模具框2在压制其内的坯料的过程中发生位置的偏移,使得坯料在压制过程中尽可能的受力均匀,提高压制效率。

所述边条21的底部端面镶嵌有防溢条4,所述防溢条4的端面凸出于所述边条21的底部端面。

模具框2往下扣住坯料(压制之前,坯料的高度略大于模具框2的厚度),压机压头3向下压制坯料的过程中,模具框2会向下运动,坯料的高度会降低,少量坯料会从模具框2的下端面向外溢出。在模具框的边条1的底部端面镶嵌防溢条4,模具框往下扣住坯料,防溢条4的下端面接触放置模具框的压制平台,即使坯料由于其高度略大于模具框2的厚度而将模具框向上稍微顶起,而由于防溢条4凸出于边条21的底部端面,则这部分凸出的高度刚好弥补了模具框被坯料顶起的高度,使得模具框及防溢条4始终将坯料圈住其中,避免了坯料从模具框的底部溢出,方便清理;另外,如果不可避免地出现溢料时,物料从防溢条4和输送带的间隙之间溢出,经过防溢条4的压制,溢出的物料会平铺在输送带上,而不会出现堆积的现象,方便坯料后的精度加工。

所述边条21的内侧壁设有圆弧部212,所述圆弧部212从所述框体结构的顶面向下延伸,且其从上往下逐渐向所述框架结构的外侧凸出。

压制成型后,直接将模具框2竖直向上抬起,圆弧部212的上部先离开坯料的上部,其向外侧凸出的下部跟着向上离开,这外凸的下部经过坯料的上部时,由于其外凸的弧度,则不会再与坯料的上部发生接触,避免了两者发生摩擦而破坏了坯料的完整性。

所述边条21的内侧壁为倾斜面213,所述倾斜面213从所述框体结构的顶面向下延伸,且其从上往下逐渐向所述框架结构的外侧倾斜。

压制成型后,直接将模具框2竖直向上抬起,倾斜面213的上部先离开坯料的上部,其向外侧倾斜的下部跟着向上离开,这向外侧倾斜的下部经过坯料的上部时,由于其外倾的水平距离,则不会再与坯料的上部发生接触,避免了两者发生摩擦而破坏了坯料的完整性。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