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自行车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871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自行车车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停放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立体自行车车库。



背景技术:

现今提倡绿色出行,主要提倡大家使用公交车和自行车,自行车是短途出行的最佳选择,尤其是现今共享单车兴起,自行车作为一种出行方式更加兴盛,但是自行车的停放却成为了一个大难题。很多自行车还是采用在地面上平放的方式,这种自行车停放方式的占地面积大,很容易导致没地方停放自行车,所以有些人就随意将自行车停放到马路或是花圃上,使得自行车的停放杂乱不堪,极为影响城市的市容面貌。因此现有的这种自行车停放方式,已经给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迫切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自行车车库,其占地面积小、停放车辆多,能有效解决自行车停放困难、停放杂乱的难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立体自行车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立柱、若干停放台、一升降台;所述立柱相对地面竖立固定,各停放台间隔套置在立柱上,各停放台上分别设有升降缺口,各个升降缺口对齐时形成一升降空间,所述升降台在升降空间内升降;每一停放台包括一叶轮和若干用于固定自行车的停放架;所述叶轮套置在立柱上并绕立柱转动,所述叶轮向四周延伸若干个叶片,所述叶片与停放架活动配合,停放架的后端靠近立柱,停放架的前端远离立柱,一个叶片与一个停放架配合形成一个车位,每一停放台上的某两个相邻的车位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升降缺口;升降台上设有一与停放架活动配合并控制停放架与叶片结合或脱离的存取装置。

所述每一停放台还包括一套置立柱的c形导轨;所述停放架的前端设有与c形导轨配合的导轮;各个c形导轨的开口相互之间上下对齐,所述升降台设置在c形导轨的开口与立柱之间。

所述c形导轨各个的开口的两端连接有竖直滑轨和竖直齿条,所述升降台设有与竖直滑轨配合的限位块和与竖直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由电机驱动。

所述叶片为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的固定块,所述停放架的后端设有活动嵌入凹槽的凸块。

所述叶片为一不闭合框体,所述框体的开口远离立柱,所述框体的两侧槽边分别向框内凸伸至少两个放置块,所述放置块设有槽口朝上的放置槽,所述停放架上设有与活动嵌入放置槽的放置杆。

所述停放架的上表面设有供自行车车轮导向的“v”形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开口朝上;所述停放架的后端设有限位自行车车轮的“v”形挡板,所述挡板的开口朝向停放架的前端;所述停放架的前端设有转动扣住自行车车轮的“v”形挡条,所述挡条底部的开口的两端分别与导向槽的两槽边铰接,所述挡条与导向槽之间设有复位装置。

所述挡条由一杆体弯折形成,所述挡条的开口的两侧杆体均为类“7”字形结构;挡条扣住车轮时,挡条的下部向停放架后端方向偏折。

所述停放架与存取装置之间设有卡位机构。

所述卡位机构包括停放架下表面向下凸起的导向件和存取装置上设有的让位孔,所述导向件为方块状或圆柱状,所述让位孔与导向件活动配合。

所述停放架的长度方向沿着立柱的径向,所述升降台上设有沿立柱径向的导轨,所述存取装置的底部设有与导轨配合的滑块,所述升降台设有驱动存取装置沿滑轨移动的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为同步带传动机构,所述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紧套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的同步传动带,主动带轮由电机驱动;滑块与同步传动带固定连接。

所述叶轮的上部为一从动齿轮,所述立柱上固定有多个由电机驱动的主动齿轮,各个主动齿轮分别与各个叶轮的从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一种立体自行车车库还包括一罩置各个停放台的外罩,所述外罩设有供自行车进出的进出口。

所述的一种立体自行车车库还包括一个用于用户认证的操作面板。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设有若干个停放台,通过升降台把自行车停放到各个停放台上或是从各个停放台上取出自行车,实现立体存取车;相比较传统的自行车平放在地面上的方式,本发明能停放更多的自行车,而且本发明能通过增加停放台的数量来停放更多的自行车;因此本发明具有停车数量多的优点;

2、本发明的各停放台上形成有供升降台升降的升降缺口,升降台是在各个停放台之间升降和存取车,升降台的占地空间与停放台的占地空间重叠,因此本发明只需要一个停放台的占地空间即可,所以本发明的占地面积小;

3、本发明通过停放架来固定自行车,停放架活动固定在叶轮的叶片上,因此本发明能保证自行车有序停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停放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停放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存取过程的示意图1;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存取过程的示意图2;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存取过程的示意图3;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存取过程的示意图4;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存取过程的示意图5;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存取过程的示意图6;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存取过程的示意图7;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2(带有外罩);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停放架与叶片配合的示意图1;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停放架与叶片配合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立体自行车车库,其包括一立柱a、若干停放台b、一升降台c;所述立柱a相对地面d竖立固定,各停放台b间隔套置在立柱a上,各停放台b上分别设有升降缺口4,各个升降缺口4对齐时形成一升降空间,所述升降台c在升降空间内升降。

具体的,每一停放台b包括一叶轮1和若干用于固定自行车e的停放架2,停放架2的后端靠近立柱a,停放架2的前端远离立柱a;配合图2所示,所述叶轮1套置在立柱a上,所述叶轮1的上部为一从动齿轮12,所述立柱a上固定有多个由电机14驱动的主动齿轮13,各个主动齿轮13分别与各个叶轮1的从动齿轮12相啮合,当电机14运转时,主动齿轮13驱动叶轮1绕着绕立柱a转动。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叶轮1向四周延伸若干个叶片11,所述叶片11为一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111的固定块,所述停放架2的后端设有活动嵌入凹槽111的凸块21;通过凸块21和凹槽111,所述停放架2与叶片11活动配合。配合图1和图2所示,一个叶片11与一个停放架2配合形成一个车位,每一停放台b上的某两个相邻的车位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升降缺口4。

进一步,每一停放台b还包括一套置立柱a的c形导轨3,每个叶轮1上的停放架2的前端设有与c形导轨3配合的导轮22;通过c形导轨3对停放架2起到一个支撑和限位作用,使得停放架2更稳固的配合在叶片11上,不发生脱离;各个c形导轨3的开口相互之间上下对齐,各个c形导轨3的开口的两端连接有竖直滑轨31和竖直齿条32来固定,所述升降台c设置在c形导轨3的开口与立柱a之间,所述升降台c设有与竖直滑轨31配合的限位块c1和与竖直齿条32啮合的齿轮c2,所述齿轮c2由电机驱c3动,这样齿轮c2转动时即可带动升降台c上升或下降,而且升降台c是设在c形导轨3的开口与立柱之间,升降台c的占地空间与停放台b的占地空间重叠,因此本发明只需要一个停放台b的占地空间即可,所以本发明的占地面积小。所述升降台c并不局限于上述的齿条传动的方式进行升降,还可以是多级液压伸缩的方式进行升降,或者是同步带传动的方式进行升降。

配合图4所示,所述停放架2的上表面设有供自行车e车轮e1导向的“v”形导向槽23,所述导向槽23的开口朝上;所述停放架的后端设有限位自行车e车轮e1的“v”形挡板24,所述挡板24的开口朝向停放架2的前端;所述停放架2的前端设有转动扣住自行车e车轮e1的“v”形挡条25,所述挡条25底部的开口的两端分别与导向槽23的两槽边铰接,所述挡条25与导向槽23之间设有复位装置(未示出)以便挡条25可以扣住车轮e1,所述复位装置可以为弹簧或者扭簧。当自行车e停放到停放架2上时,两个车轮e1均被导向槽限位,自行车e的后轮抵靠挡板24而被挡板24限位,自行车e的前轮被挡条25扣住限位,通过导向槽23、挡板23、挡条25就把自行车e固定在停放架2上;而且所述导向槽23、挡板24、挡条25均为“v”形结构,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车轮e1的自行车e的固定,能保证自行车1固定在停放架2上时不会发生晃动。进一步,所述挡条25由一杆体弯折形成,所述挡条25的开口的两侧杆体均为类“7”字形结构;这样挡条25扣住车轮e1时,挡条25的下部是朝向停放架2后端偏折,这样能更稳定的固定自行车e的车轮e1。

配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升降台c上设有一与停放架2活动配合并控制停放架2与叶片11结合或脱离的存取装置5;具体的,所述停放架2与存取装置5之间设有卡位机构,通过卡位机构可以使得存取装置5稳固带动停放架2移动,所述卡位机构包括停放架2下表面向下凸起的导向件26和存取装置5上设有的让位孔51,所述导向件26为方块状或是圆柱状,所述让位孔51与导向件26活动配合;所述停放架2的长度方向沿着立柱a的径向,所述升降台c上设有沿立柱a径向的导轨52,所述存取装置5的底部设有与导轨52配合的滑块53,所述升降台c设有驱动存取装置5沿滑轨52移动的驱动装置54;所述驱动装置54为同步带传动机构,所述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541和从动带轮542、紧套于主动带轮541和从动带轮542上的同步传动带543,主动带轮543由电机544驱动;滑块53与同步传动带543固定连接,同步带传动机构运转即可带动存取装置5沿导轨52移动。所述驱动装置54并不局限于同步带传动机构,也可以是齿条传动机构,还可以是液压缸伸缩机构。

下面以本发明的小部分设置于地面d以下,大部分设置于地面d以上为例,具体说明一下本发明的存车和取车的过程。

配合图1和图2所示,常态时,各个停放台b的升降缺口4相互对齐形成一升降空间,升降台c位于最低位置;

当用户需要存车时,如图6至图12所示,首先某一停放台b上的叶轮1转动,将一空置的停放架2转动到升降台c的升降空间处,升降台c升起,使得存取装置5的让位孔51与该停放架2上的导向件26配合卡住;其次升降台c进一步升起而带动该停放架2的凸块21脱离叶片11上的凹槽111;然后存取装置5在驱动装置54作用下沿导轨53远离立柱a运动而带动停放架2的凸块21偏离叶片11的凹槽111;接着升降台c带动该停放架2下降到与地面d平齐位置,用户将挡条25向前转动后将自行车e停放到停放架2上,挡条25反向转动固定住自行车e;再接着升降台c升起,固定有自行车e的停放架2上升到高过与该停放架2配合的叶片11的高度,存取装置5沿导轨53向靠近立柱a的方向移动,使得该停放架1上的凸块21对齐叶片11上的凹槽11;再接着升降台c下移到最低位置,在这同时该停放架2的凸块21嵌入到叶片11上的凹槽111内将停放架2结合到叶片11上;最后叶轮1转动使得各升降缺口4对齐,该停放架2转动到c形导轨3上放置。

当用户需要取车时,如图6至图12所示,首先叶轮1转动,将对应于该用户的自行车e的停放架2转动到升降台c的升降空间处,升降台c升起,使得存取装置5的让位孔51与该停放架2上的导向件16配合卡住;其次升降台c进一步升起而带动该停放架2的凸块21脱离叶片11上的凹槽111;然后存取装置5在驱动装置54作用下沿导轨53远离a立柱运动而带动停放架2的凸块21偏离叶片11的凹槽111;接着升降台c下降到与地面d平齐位置,用户将自行车e从停放架2取出;再接着升降台c升起,将该空置的停放架2上升到高过与该停放架2配合的叶片11的高度,存取装置5沿导轨53向靠近立柱a的方向移动,使得该停放架2上的凸块21对齐叶片11上的凹槽11;再接着升降台c下移到最低位置,在这同时该停放架2的凸块21嵌入到叶片11上的凹槽111内将停放架2结合到叶片11上;最后叶轮1转动使得各升降缺口4对齐,该停放架2转动到c形导轨3上放置。

进一步,配合图13所示,本发明还包括一罩置各个停放台b的外罩6,所述外罩6设有供自行车e进出的进出口,通过设置外罩6可以避免自行车e因为淋雨日晒而损坏。为便于用户的存取车的管理,本发明还包括一个用于用户认证的操作面板7,所述操作面板7可以设在外罩6上,所述操作面板7可以便于用户登记自已的个人信息来存车,或验证个人信息来取车。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叶片11和停放架2之间活动配合结构上的差异。配合图14至图16所示,在实施例二中,所述叶片11为一不闭合框体,所述框体的开口远离立柱a,所述框体的两侧槽边分别向框内凸伸至少两个放置块112,所述放置块112设有槽口朝上的放置槽1121,所述停放架2上设有与活动嵌入放置槽1121的放置杆27。配合图15至图16所示,通过放置槽1121和放置杆27的配合,所述停放架2与叶片11也能活动配合,而且通过升降台c以及存取装置5,也能实现控制停放架2与叶片11结合或脱离。

综上,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设有若干个停放台b,通过升降台c能把自行车e停放到各个停放台b上或是从各个停放台b上取出自行车e,实现了自行车e的立体存取;相比较传统的自行车e平放在地面d上的方式,本发明能停放更多的自行车e,而且本发明能通过增加停放台b的数量来停放更多的自行车e;因此本发明具有停车数量多的优点;

2、本发明的各停放台b上形成有供升降台c升降的升降缺口4,升降台c是在各个停放台b之间升降和存取车,升降台c的占地空间与停放台b的占地空间重叠,因此本发明只需要一个停放台b的占地空间即可,所以本发明具有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3、本发明通过停放架2来固定自行车e,停放架2活动固定在叶轮1的叶片11上,因此本发明能保证自行车e有序停放。

上述实施例采用的是在本发明局部设置于地面d以上;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还可以全部设置于地面d上,或者将本发明全部设置于地面d以下,都是可以实现自行车e的立体存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