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全预制坡屋顶及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07197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异形全预制坡屋顶及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连接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异形全预制坡屋顶及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坡屋顶面临若干问题,如:由于集成建筑上的技术欠缺,现有的集成建筑中例如外墙与坡屋顶斜屋面的连接,基本上还是采用简单的连接适配件诸如边缘咬合和/或卡接合和/或搭接的方式、或者凹凸形状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且现有的坡屋顶与梁的连接结构不适用于长度与宽度呈非垂直关系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

cn203834678u公开了名称为“一种坡屋面与墙板连接的冷热断桥结构”,其采用墙板上端设置的凹槽里置放有嵌件,凹槽的嵌件里填充有型材,型材与坡屋面板的搭接处设有保温密封层,坡屋面板通过紧固件与保温层和型材紧固。该坡屋面与墙板连接的冷热断桥结构降低了坡屋顶的整体强度,承载力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承载力强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以及该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还包括该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该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的承载力强,结构简单,便于施工。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之一种异形全预制坡屋顶,包括分布钢筋和异形全预制屋顶板,所述异形全预制屋顶板的纵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分布钢筋从异形全预制屋顶板的斜侧面向外延伸。

进一步,所述分布钢筋的延伸部分为以斜侧边为直角边或以斜侧边为斜边的直角梯形。

进一步,纵截面的斜侧边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夹角≥45°,优选夹角角度为60~80°。

进一步,所述异形全预制屋顶板内设有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由若干个阵列式分布的保温件组成。

进一步,相邻两保温件之间的间隙处设有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两端分别与分布钢筋连接形成暗梁。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之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包括现浇梁、如上所述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和连接混凝土部;所述异形全预制坡屋顶的异形全预制屋顶板倾斜搭设于现浇梁一侧;所述现浇梁包括箍筋和梁混凝土部,所述箍筋底部埋设在梁混凝土部内,其顶端向上延伸至连接混凝土部内;靠近现浇梁一侧的异形全预制屋顶板内的分布钢筋一端向外延伸,与箍筋的延伸部分搭接;所述箍筋的延伸部分与异形全预制屋顶板内分布钢筋的延伸部分的对接处内浇注混凝土后形成连接混凝土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现浇梁为带檐沟的一体成型结构梁,檐沟内设有异形箍筋和与现浇梁交接的l型分布钢筋和线性分布钢筋,l型分布钢筋和线性分布钢筋与现浇梁内的箍筋搭接。

进一步,所述现浇梁的下端还埋设有用于连接预制隔墙的插筋,插筋的上端安装在现浇梁内的预埋套筒内,插筋的下端嵌入预制隔墙内。

进一步,所述插筋为弯制成l型的钢筋或一端锚钩的钢筋。

进一步,所述预制隔墙内设有保温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梁混凝土部的高度为箍筋高度的2/3~4/5。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之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现浇梁:将插筋固定在预制隔墙内,然后,在预制隔墙上方铺设箍筋,然后浇筑高度低于箍筋长度的混凝土,使箍筋的顶部从梁混凝土部内突出,固化形成现浇梁;

2)吊装异形全预制坡屋顶:待步骤1)中的梁混凝土部固化后,将异形全预制屋顶板纵截面带斜侧边的斜侧面的一端吊装在现浇梁上,使异形全预制屋顶板的斜侧面与竖直方向平行,斜侧面的底部平接在梁混凝土部上,且全预制屋顶板的分布钢筋延伸部分与箍筋延伸部分搭接;

3)浇注连接混凝土部:在异形全预制屋顶板的分布钢筋的延伸部分和现浇梁箍筋的延伸部分的对接处内浇注混凝土,固化形成连接混凝土部。

步骤1)中,待插筋固定后,在预制隔墙上方铺设l型分布钢筋和线性分布钢筋;再在l型分布钢筋和线性分布钢筋远离预制隔墙的一端铺设异形箍筋。

本发明之异形全预制坡屋顶的有益效果:与常规的全预制坡屋顶(即全预制坡屋顶的纵截面为方形)相比,便于吊装在叠合梁/现浇梁/叠合屋脊梁/现浇屋脊梁上;且在保证坡屋顶与梁的连接强度的前提下,其与梁的连接结构不需要额外在梁内布置附加箍筋,降低了建筑物的制作成本;由于异形全预制屋顶板与梁之间采用平接方式连接,不用像常规的全预制坡屋顶搭接在梁上,有效降低了异形全预制屋顶板的生产成本;结构简单,便于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之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便于施工,通过将现浇梁的箍筋和异形全预制屋顶板内的分布钢筋外延,再浇注混凝土,加强了异形全预制屋顶板与现浇梁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连接结构的承载力,进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之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操作简单,施工得到的连接结构承载力强。

采用先浇梁混凝土部,后浇连接混凝土部的现场二次浇注施工的方法,可有效避免在预制现浇梁上浇注连接混凝土部易出现裂缝的现象,有利于连接混凝土部更好地与现浇梁之间的结合,进而提高连接结构的连接强度和承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异形全预制坡屋顶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2中一种异形全预制坡屋顶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3—为图2中保温层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一种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中一种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5中一种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6中一种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包括分布钢筋2和异形全预制屋顶板3,所述异形全预制屋顶板3的纵截面呈直角梯形,纵截面的斜侧边31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夹角为60°,所述分布钢筋2从异形全预制屋顶板3的斜侧面向外延伸。

所述分布钢筋2的延伸部分为以斜侧边31为直角边的直角梯形。

该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用于搭设在叠合梁或现浇梁8上。

实施例2

参照图2和3:本实施例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包括分布钢筋2和异形全预制屋顶板3,所述异形全预制屋顶板3的纵截面呈直角梯形,纵截面的斜侧边31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夹角为75°,所述分布钢筋2从异形全预制屋顶板3的斜侧面向外延伸。

所述分布钢筋2的延伸部分以斜侧边31为斜边的直角梯形。

该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用于搭设在叠合屋脊梁或现浇屋脊梁上。

所述坡屋顶预制层的异形全预制屋顶板3内设有保温结构4,所述保温结构4由若干个阵列式分布的保温件401组成。

相邻两保温件401之间的间隙处设有连接钢筋5,所述连接钢筋5两端分别与分布钢筋2连接形成暗梁。

实施例3

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包括现浇梁8、如实施例1所述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和连接混凝土部6;所述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的异形全预制屋顶板3倾斜搭设于现浇梁8一侧,所述现浇梁8包括箍筋7和梁混凝土部,所述箍筋7底部埋设在梁混凝土部内,其顶端向上延伸至连接混凝土部6内;靠近现浇梁8一侧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内的分布钢筋2一端向外延伸,与箍筋7的延伸部分搭接;所述箍筋7的延伸部分与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内分布钢筋2的延伸部分的对接处内浇注混凝土后形成连接混凝土部6。

所述现浇梁8为带檐沟9的一体成型结构梁,檐沟9内设有异形箍筋901和与现浇梁交接的l型分布钢筋902和线性分布钢筋903,l型分布钢筋902和线性分布钢筋903与现浇梁8内的箍筋7搭接。

所述现浇梁8的下端还埋设有用于连接预制隔墙11的插筋10,插筋10的上端安装在现浇梁8内的预埋套筒内,插筋10的下端嵌入预制隔墙11内。

所述插筋10为弯制成l型的钢筋。

所述预制隔墙11内设有保温层12。

所述梁混凝土部的高度为箍筋7高度的2/3。

实施例4

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与实施例3相比,存在以下不同:

所述插筋10为一端锚钩的钢筋。

实施例5

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与实施例3相比,存在以下不同:

所述坡屋顶预制层的异形全预制屋顶板3内设有保温结构4,所述保温结构4由若干个阵列式分布的保温件401组成。

相邻两保温件401之间的间隙处设有连接钢筋5,所述连接钢筋5两端分别与分布钢筋2连接形成暗梁。

实施例6

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包括现浇梁8、如实施例1所述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和连接混凝土部6;所述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的异形全预制屋顶板3倾斜搭设于现浇梁8一侧,所述现浇梁8包括箍筋7和梁混凝土部,所述箍筋7底部埋设在梁混凝土部内,其顶端向上延伸至连接混凝土部6内;靠近现浇梁8一侧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内的分布钢筋2一端向外延伸,与箍筋7的延伸部分搭接;所述箍筋7的延伸部分与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内分布钢筋2的延伸部分的对接处内浇注混凝土后形成连接混凝土部6。

所述现浇梁8的下端还埋设有用于连接预制隔墙11的插筋10,插筋10的上端安装在现浇梁8内的预埋套筒内,插筋10的下端嵌入预制隔墙11内。

所述插筋10为弯制成l型的钢筋。

所述预制隔墙11内设有保温层12。

所述梁混凝土部的高度为箍筋7高度的2/3。

实施例7

实施例3~5所述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现浇梁8:将插筋10固定在预制隔墙11内,然后铺设l型分布钢筋902和线性分布钢筋903,再在预制隔墙11上方铺设箍筋7,再l型分布钢筋902和线性分布钢筋903远离预制隔墙11的一端铺设异形箍筋901,然后浇筑高度低于箍筋7长度的混凝土,使箍筋7的顶部从梁混凝土部内突出,固化形成现浇梁8;

2)吊装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待步骤1)中的梁混凝土部固化后,将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纵截面带斜侧边31的斜侧面的一端吊装在现浇梁8上,使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的斜侧面与竖直方向平行,斜侧面的底部平接在梁混凝土部上,且全预制屋顶板3的分布钢筋2延伸部分与箍筋7延伸部分搭接;

3)浇注连接混凝土部6:在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的分布钢筋2的延伸部分和现浇梁8的箍筋7的延伸部分的对接处内浇注混凝土,固化形成连接混凝土部6。

实施例8

实施例6所述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现浇梁8:将插筋10固定在预制隔墙11内,然后,在预制隔墙11上方铺设箍筋7,然后浇筑高度低于箍筋7长度的混凝土,使箍筋7的顶部从梁混凝土部内突出,固化形成现浇梁8;

2)吊装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待步骤1)中的梁混凝土部固化后,将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纵截面带斜侧边31的斜侧面的一端吊装在现浇梁8上,使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的斜侧面与竖直方向平行,斜侧面的底部平接在梁混凝土部上,且全预制屋顶板3的分布钢筋2延伸部分与箍筋7延伸部分搭接;

3)浇注连接混凝土部6:在异形全预制坡屋顶1的分布钢筋2的延伸部分和现浇梁8箍筋7的延伸部分的对接处内浇注混凝土,固化形成连接混凝土部6。

本发明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根据异形全预制坡屋顶的安装角度以及与其连接的梁或屋脊梁的结构,所述异形全预制屋顶板3的纵截面斜侧边31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夹角还可以为50°、65°、70°、78°或80°;本发明的异形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根据现浇梁的承载力的大小以及坡屋顶的结构,所述梁混凝土部的高度还为箍筋高度的7/10或4/5;以上技术特征的改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文字描述可以理解并实施,故不再另作附图加以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